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慢生活

慢生活



作者:佚名    转贴自:不详


慢生活- -

                                      


  前段时间,雅虎中国网站在北京、上海、南京等重点城市进行了一个参与人数达30万的白领生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白领们最期望的休闲方式是和家人相处、和朋友聚会、读书看报、看演出展览和健身。专家分析认为,疲于奔命的白领希望更多地与亲朋相处,这反映出人们想摆脱现代社会的快节奏、让生活慢下来的愿望。调查同时显示,84%的白领都意识到了健康的重要,但只有24%的人能够定期锻炼,20%的人表示"没有时间",这成为调查中理想和现实差距最大的一项。


"慢生活"重在享受生活

  这个调查结果反映出了一个现实:人们期望能沉下心来慢慢享受生活,但是现实似乎并没有给大家一个"慢"下来的机会。英国时间研究专家格斯勒就曾说过,我们正处在一个把健康变卖给时间和压力的时代。不过,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许多正处于事业旺盛期的欧美中年人逐渐从紧张的生活中脱离出来,开始重视身体和精神健康,勇敢地让生活"慢"下来。

  说起这股潮流,还要回到1986年意大利罗马的西班牙广场。当时,意大利作家卡罗·皮逖尼为了抗议在广场上新建的一家麦当劳,在小镇巴沃罗发出"即使在最繁忙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享受家乡美食"的呼吁。这次呼吁带起了一股全球性的"慢生活"浪潮。现在,全世界的"慢生活"支持者已经发展到数以万计,这些"慢腾腾"的人拥有一套独特的方式,让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都慢下来。

  慢餐饮:"慢生活"支持者们反对快餐,认为应该在轻松的环境下吃精心烹制的食品,不接听手机,不查看掌上电脑的信息。意大利的"慢一族"喜欢每天花两个小时来吃午餐;法国的"慢人"们更是每天三顿饭都精雕细镂,法式大餐该有的程序一个都不能少;有些美国人还在自家院子里种菜,从头到尾地享受食物带来的乐趣。慢餐讲究饮食的营养搭配和制作工艺,专家在分析日本冲绳居民长寿的原因时,也将这种饮食方式看成主要原因之一。

  慢工作:现代工作节奏是"慢"的大敌,对于它,"慢一族"也有解决的办法。在法国,3%的企管人员在家办公。42岁的IT公司人事部经理皮尔3年前决定回家办公,繁忙了近20年的他终于有时间好好地和家人相处了。他这样做不仅没有耽误工作,而且还因提出简化人事管理的建议受到奖励,使公司最终决定30%的二线工作人员可以在家办公。此外,"慢一族"还强调花更多的时间处理一件事,而不是在不同的事之间周旋。例如,医生应该多花时间了解病人,而不是巡视查房走一圈而已,这样有助于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慢读书:"一目十行"是对阅读高手的赞美,但是,很多美国"慢一族"开始放慢阅读速度。他们认为,"细嚼慢咽"地读书可以完全沉浸在书籍的氛围中,给予细节更多的关注,这样做不仅阅读效果好,也能够带来更多心灵上的愉悦。

  慢运动:运动代表了"速度与激情",但"慢人"们也有办法让它慢下来。他们一般选择太极拳、瑜伽或者"超慢"的举重等运动,而不是一下就弄得满身大汗;平日里,他们喜欢散步,而不是一路小跑或者干脆来个累死人的马拉松。专家表示,坚持适度舒缓地运动,比断断续续地猛烈运动对人体更有益。

  慢性生活:"慢生活"的支持者们认为,在性生活中,应该多拿出时间来享受身体的美好感觉,而不是快速"直奔主题"。在他们看来,这不仅有助于增加性生活的兴奋度,也有助于维系夫妻关系。

  慢休闲:很多现代人的休闲方式是一群人出去狂欢一把,然后一哄而散,在"慢一族"看来,这不叫休闲。我们来看看美国得克萨斯的一个养猪农场主哈瑞斯先生的生活:他每天晚上8点半钟之后就把手机关掉,或读书或早早就寝。周末两天,不接受任何大规模聚会邀请,而是和妻子或几个好友相约外出,要么钓鱼,要么寻找其他休闲方式。

  "慢"成为欧美社会潮流

  随着"慢"的追随者越来越多,欧美社会逐渐受到这股潮流的影响,开始崇尚"慢"。

  1989年,"国际慢餐运动"在法国巴黎正式开始,20多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慢餐协约",鼓励人们放慢节奏、享受生活。截至去年,"国际慢餐协会"已发展到100多个国家,拥有8万多名会员。1999年,第一届"慢城市国际大会"在意大利的奥维托召开。在"慢城市"里,有更多的空间和绿地供人们休闲娱乐,广告牌和霓虹灯能少则少,20公里被看成汽车的最佳时速。目前,仅在意大利就有30多个小城加入了"慢城市"的行列。接着,"慢学校"也开始出现,拥有大约1000名学生的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利马丁·路德·金学校就是其中的代表。在这里,没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和所谓的竞争机制,授课时间和课程的安排都按照学生的需要来设置。

  如今,"慢"的理念已经渗入到欧美社会的各个角落。时间研究员、时间经理、抗紧张培训班等闻所未闻的名词不断出现。在美国,甚至出现了一个"放慢时间协会",在全球拥有700多个"盟友"。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手拿秒表、观察路人,如果发现有人不到半分钟就走了50米以上,他们就会上前给予"劝导"。各大公司也明白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提倡员工劳逸结合:著名的安永管理咨询公司建议职员不要在周末上网查邮件,日本丰田公司不再允许员工把年假推迟到来年。奥地利的一家电视公司还准备成立"慢速电视台",让观众慢慢地听新闻、看电影,不用每10分钟就受到广告干扰。现在,"慢餐"理念还被引入中国,首个"国际慢餐协会推荐商品"专柜已在北京燕莎友谊商城开业。

  "慢"的本质在于珍视健康

  德国著名时间研究专家塞维特在评价"慢生活"时说,与其说这是一场运动,不如说是人们对现代生活的反思。快节奏的生活就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人们不断向前,没办法慢下来。因此,"慢生活"有点"物极必反"的道理,其本质是对健康、对生活的珍视。谈到这股潮流时,著名养生大师洪昭光教授认为,"慢"能从几个方面改善人们的健康。

  首先是心理的健康。根据欧洲健康协会的调查,忧郁症已经成为继癌症和心血管病之后的第三大疾病,并且发病年龄在不断下降。其最主要原因,正是长期生活在紧张的状态中、没有人可以倾诉烦恼、生活不规律且节奏太快。洪教授认为,人一旦慢下来,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品味生活,丰富阅历,从而达到减压的目的。

  其次就是生理的健康。心理学家瓦格纳·林克指出,压力会导致人体产生大量的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它们通过动脉传遍全身,使感官、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肌肉等都出现紧张反应。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失眠、健忘、噩梦频繁、焦虑、工作中失误增多等现象。洪教授表示,慢下来,带来的是压力的降低、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恢复,同时还能避免体能的过分消耗。

  其三,坚持慢,能让身体的运转更正常。很多平常忙碌的人在度假的时候病倒;有些人工作时没事,退休之后反而突发心肌梗死。林克指出,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紧张中,身体就会习惯于这种状态。一旦紧张因素消失,对身体来说就是一种反常现象,肾上腺素大量减少,使器官失控,导致各种疾病。"慢一族"倡导在生活中有机会就慢下来,正是一种循序渐进地改善生活、促进健康的好办法。慢生活不支持懒惰

  美国休斯敦儿童医院的一位医生在谈到"慢生活"时表示: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如果慢下来,很快就会被取代。他的意见,正是很多人对"慢生活"提出质疑的主要原因。

  针对这种想法,著名的"慢生活家"卡尔·霍诺指出,"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这种"平衡"的哲学思想,欧洲人很早就提出过。1883年,马克思的女婿拉法格出了一本名为《懒惰的权利》的书,认为只有劳逸结合才利己利人。挪威作家耳克森的《瞬间独裁者》更是深刻地批判了高速发展带给人类社会和个人生活的负面作用,强调人们应该在千变万化的社会和生活中寻找平衡。

  这些名家的意见核心,其实都是"平衡"。洪教授认为,一个人必须同时具备事业心和平常心,这道杠杆一定要把握好。他指出,西方国家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而中国还处于发展阶段,所以他们的"慢"我们还没法照搬。但是,我们可以学习他们不走极端的生活理念和让心"慢"下来的生活意识。比如,我们可以在一年的开头做个计划,清理掉不必要的应酬和消费项目。每个月争取去郊外走一走,和老朋友、老同学聚一次。接着,将工作和生活划分开,每周两天的休息时间全部用来睡觉、看书、和家人相处,哪怕是发呆都行。每一天,中午挤20分钟时间睡个觉;尽量按时下班,买菜回家去慢慢做、慢慢吃;晚上不上网,少看电视,能和家人一起出去散散步的话,就不要犹豫。

  洪教授指出,一个真正会工作、会生活的人应该"努力出汗不出血、拼脑拼劲不拼命、宽容谦让不窝囊",满足了这样的目标,才能拥有积极而又健康的生活。▲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