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绝境中的拷问

绝境中的拷问



作者:佚名    转贴自:不详


绝境中的拷问
光明日报 1998年04月30日 

——关于“灾难片”

思 阳

  近年来,国外电影界以灾难为主题的大片一再引起轰动,火灾、
地震、龙卷风、空难、海难等多种可怕的灾难,都成了电影的题材,
一再被搬上银幕,产生了惊人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这种情况确实
令人深思。

  为什么国外的大导演们愿意花费巨资投拍这种灾难片呢?灾难片
为什么往往能够引起轰动呢?艺术上的成功当然是第一位的原因。一
部没有艺术魅力的片子,不管是什么样的题材,都不会引起观众的兴
趣。除此之外,灾难片还有它独特的特点:其一,灾难本身是一个非
常大的现实主题。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力也相应地大大提
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表面看来,当代人似乎生活在一个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安全的环境中,但是,只要透过这种表面现象看
看真实的现实,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并不比以前更安全,人们
随时面对着更为频繁的灾难。汽车带来了方便与快捷,作为负面的现
象是,世界上每时每刻都有人丧身于车轮之下。现在当我们从电视里
看到某个国家的飞机又从空中掉了下来,某处火车又出轨掉进了山谷
时,我们甚至已经习惯成自然了。航天飞机可以摔下来,核电站可能
泄漏,这成了现代科学技术的题中应有之义。更不用说大自然的暴怒
和肆虐,更是随心所欲。灾难,这是当代人类必须面对的最严肃的主
题,当代的电影艺术当然不应该逃避这一主题。其二,在绝境中拷问
灵魂,灾难使人不再掩饰。灾难片抓住了表现人物灵魂的独特视角。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随时可能发生的灾难都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巨大阴
影,我们必须正视这种阴影的存在。灾难片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广泛
关注,甚至感动无数的观众,不仅仅是因为它能把观众带到那种非常
的境域中,让观众直接感受那份惊险与刺激,更为重要的是,面对灾
难我们该怎样行动?这个问题不仅给剧中人提出来了,也对观众提出
来了。观众必然要下意识地回答这个问题。灾难片把剧中人推向了绝
境,生死存亡在此一举,人性的伟大与美好、丑恶与卑劣,都赤裸裸
地展现了出来。此时此刻,伟大者立刻显示出他的崇高与辉煌,渺小
者立刻会显示出他的卑下与可怜,卑鄙者则毫无疑问会显示出他的无
耻与残忍。这种赤裸裸的、已无需任何掩饰的显示,会形成一种巨大
的情感力量,一方面是向崇高的升华,另一方面是向卑鄙无耻的坠落。
在这种绝境中,往往只是一个十分简单的行动,就可以昭示和诠释出
一个人灵魂的隐秘。借助人物的行动,艺术家的批判与褒扬很容易实
现。这种绝境中的批判与褒扬,都极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这正是灾
难片的震撼人心之处。其三,灾难片的主题,永远是崇高的人道主义
精神。一次又一次的巨大灾难告诉人们,当你身处绝境的时候,如果
只是向上帝呼救,那是毫无用处的,自救,这是唯一的出路。但是,
这种自救又必须是在人道主义精神的指引下进行。人道主义精神是此
时此刻唯一的重要准则。无私的爱,勇敢的自我牺牲精神,高贵和尊
严,都是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灾难片对观众的教育意义,就在于它
总是颂扬纯洁高尚、无私无畏的爱,就在于它总是高扬人道主义精神。
如果不能使人道主义精神成为影片的主旋律,而只是一般性地再现灾
难发生的情景,影片就不会有感人的力量。其四,以真实的历史灾难
为题材的灾难片,再现历史真实,具有史诗价值。发达的科学技术为
再现历史上著名的灾难事件创造了条件。也为表现那些虚构的灾难情
景创造了条件。灾难片要想达到感人的程度,必须拍出真实的情境,
创造真实的氛围。在这方面,《泰坦尼克号》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典
型。它的真实性已经达到了毫无破绽的地步。不能不说,这是现代电
影艺术的成功典范。其五,灾难片的最重要的、也就是它的最巨大的
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自它的巨大而真实的悲剧性。莎士比亚的悲剧中,
死去的往往只是几个剧中的主角。而灾难片却常常再现很多人的真实
的死亡。仅以《泰坦尼克号》为例,当时船上2228人,只有705人生还,
密密麻麻的尸体漂浮在海水之上,这样的情景,能不震撼人心吗?虽
然人类的巨大灾难不同于戏剧家笔下的悲剧故事,它不是戏剧冲突的
必然结果,而是偶然的事故造成的,但在这偶然性里,同样蕴含着生
活的必然性、历史的必然性。因而同样具有警示作用。更何况当这种
偶然性事件突然间降临在毫无准备的人们面前时,它的灾难性就更为
可怕,也更为严酷。

  如果人类能够没有灾难,那么,我们宁愿没有灾难片。事实是,
灾难不可避免。那么,灾难片也就有它独特的价值。中国的灾难并不
少,中国人民一直在和各种各样的灾难进行顽强的斗争,在这斗争中,
涌现出了数不清的英雄事迹,当然也暴露了不少人的卑劣灵魂。前几
年,一部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曾经感动了很多中国人。我们为
什么不可以把一些巨大的灾难搬上银幕呢?

  灾难片不仅可启示今人,也可以警示后人,它是悲剧,同时也是
人道主义精神的颂歌,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忽视其价值。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