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绿领”吗?
中国有个俱乐部,名字有点特别——“绿领”。在那里,企业家、名企高管、演艺明星都只有一个身份——绿领。如果你还在为自己是白领、金领、粉领而自喜,那么,你落伍了。现在,绿领正当道。有人说,当一个人终于发现,钱再多也不能改变心态,健康比什么都重要时,他就离绿领不远了。我们说,在这个人们日益追求快乐、健康生活的时代,绿领经济热得有理。
不同于“白领”的通俗、“粉领”的小资、“金领”的清高,“绿领”用快乐、健康、关爱的理念经营着自己的圈子。
●什么是“绿领”?
前两年,一本名为《绿领逛欧洲》的书着实热了一把。而该书作者左士光也是绿领俱乐部的发起人。
到底何谓“绿领”?左士光如此解读:“有一些事业,但不要放弃生活;有一些金钱,但不要被金钱统治;追求品位生活,但是少些附庸风雅和装腔作势;把握时代潮流,但不要成为时尚阴谋的牺牲品;接近自然,但不要远离社会离群索居;过自由个性化的生活,但不要变成游手好闲、愤世嫉俗的异类;享乐人生,也对那些比我们不幸的人心存同情和救助心;在品位生活的同时,还不忘走出去看看广阔的世界。”
北京圣释服装服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里程描绘着有些神秘的绿领生活:“在绿领俱乐部,每年的特殊节日都会有不同特色的主题PARTY,平时还有高尔夫、滑雪、击剑、皮划艇、登山等业余活动。”
这个俱乐部的会员,可能是白领,可能是金领,也可能是灰领,但在这些“领”的社会身份之外,他们还有一种内在的品质身份——“绿领”。显然,区别于传统的“领”,“绿领”是直指内心的。
●追求什么?
“绿领”追求一种充满绿色的生活,这种绿色早已突破了传统意义的健康藩篱。
“绿领”的年龄普遍年轻化,他们多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至上世纪80年代初。这个群体依靠自己的教育背景在30岁甚至二十多岁时就已经拥有了前一代人四五十岁才能拥有的财富和生活质量。但在时尚消费中他们更具理性,信赖品牌,但不会变成品牌的奴隶,在购物时,他们会先想想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件东西。
陈岩是IBM中国软件开发中心的高级工程师。对于旅行和读书,陈岩毫不吝惜金钱,但在上下班时,陈岩则坚持不打车,也不为此买车。“也许我有特殊性,因为上下班的公共交通特别方便,而且会坐到座位,车上也有空调。既然舒适程度相同,我何必舍弃几块钱的公交不坐而去坐几十元的计程车?”
但作为“绿领”更突出的特质,还是他们对环保等公益事业的关注,他们通常具有某种社会志愿者的经历或乐于参与一些慈善捐助。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他们希望能够拥有一份相对纯粹的简单。
作为安利公司北京经销商的吕艳,曾经是北大山鹰社成员。2005年5月,吕艳作为环保志愿者参加了“2005·地球第三极珠峰环保大行动”,和其他近百名参与者一起,对珠穆朗玛峰海拔5120米大本营至海拔8000米之间的登山废弃物进行全面清理。在那次活动中,志愿者们克服了冰雹、大雪、太阳灼晒、八级山风、严重高原反应等难以想象的困难,用双手捡拾废弃物达400多袋。
事实上,每一个人都崇尚绿色,都希望生活在蓝天白云下,满心洁净,不染尘埃。而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环境作为代价被严重透支,个人被卷入这个高速运转的社会机器中,要想刻意地专注于绿色生活,就要付出比较高的成本了。所以,像吕艳执著的这种绿色生活,在目前还是少数人的事情。
通常,少数人很标榜地去做大多数人想做而没资本做的事情时,这个事情本身就具备了作为时尚的基本元素了。所以,“绿领”成为我们时代的时尚英雄。
●崇尚什么?
“绿领”通常不会寂寞地生活,他们或发起或参与各种名目的团体,在这里,不但可以找到彼此相类似的朋友,更可以把具有共同心愿的人汇聚起来,做一些他们认为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并从中获得快乐。
《时尚先生》主编王锋把“绿领”生活视为一种对和谐生活方式的选择。“就像时尚概念的转变,以往时尚多半关注人的衣食住行,是物质享受这方面。但现在有了新的特质,我们可以称之为“硬时尚”。所谓硬时尚是相对于衣食住行的另外一面,是一些新呈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和能够代表一定社会走向的价值观。”王锋说。
“‘绿领’,简而言之就是热爱大自然、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他们拥有白领的教养、金领的身家、粉领的悠哉、灰领的大脑,但无论穿衣打扮、生活方式还是工作状态,都极力朝绿色时尚靠拢。”有人如此诠释“绿领”。
事实上,财富的多少,在实际意义上也划分了“绿领”的层次,无论如何,任何人只要有这种意识,就能或多或少地追求自己可以达到的绿色意境。但起码在目前,“绿领”生活还是少数人的时尚。
然而,毕竟时尚没有错,“绿领”没有错,错的是我们这个过度开发环境的时代。什么时候,绿色生活回归其本来的意义,任何人都能唾手可得的时候,它的时尚功用也就终结了。大多数人,都在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选择什么?
出现在中国大陆的城市“绿领”,正如《过度工作的美国人(The Overworked American)》一书的作者索尔所说的,是“生活的价值凌驾于金钱之上”的身体力行者。“绿领”追求着一种和谐色调:工作与生活的和谐、个体与群体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下班关手机、点菜要VC、周末必出游、随身带垃圾”,这个带有夸张意味的顺口溜描述着“绿领”的经典生活,但也从一个角度反映出“绿领”们对自身生活的自律色彩。
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的崔英善,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工作。2003年6月1日,崔英善与朋友们一起发起了“阳光志愿者协会”。她曾致信加拿大驻华使馆,为北京昌平区汇蕾学校争取到二十余万元的助学捐款。
崔英善在一次入藏过程中,认识了一个到过两次西藏的11岁小男孩,小男孩说他准备写一篇文章,叫“慈祥的西藏”,原因是他发现在西藏,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有非常慈祥的微笑。
因为这些经历,崔英善发觉自己开始改变,以前的她是那种“发一份传真会确认好多遍”的完美主义者,但现在,她更崇尚一种简单、健康的生活方式。
参加志愿者活动、与朋友相聚、读书、远足。“人的时间只有这么多,你得分辨哪些事情是对你真正重要的,是真正影响你的生活的。很多人把80%的时间放在只对自己生活起20%作用的事情上了,这是得不偿失的。”
●绿领经济正当道
“我为什么要这样玩命工作,我这样玩命到底为了什么?”被这一问题缠绕着的都市人开始寻找各种方式来释放压力和制造快乐。于是,绿领倡导了一种全新的消费方式,人们叫它“绿领经济”。“我不会买很多衣服,但我却在更换滑雪用具上花费巨大。可以说,这些爱好、日常活动带动了消费。”赵卉说。
不过,“绿领消费”并非绿领的专利,只要是以快乐、健康为目的的支出都可以称为“绿领消费”。现在,人们消费和生活的意识中心开始从物质转向精神,健康、教育、文化将是主要消费点,这恰恰也体现了“绿领消费”的理念。
对“绿领”、“绿领消费”,人们见仁见智,但对“绿领经济”,人们却知之甚少,甚至一向走在前沿的商学院都没有对此做过专门研究。但这却阻挡不了绿领经济注入现代都市人生活。
“绿领经济就是一种由创新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商业模式。”里程为“绿领经济”打上了个性化标签,“绿领消费涉及领域广阔,以至整合了多方资源,开辟出一条消费的价值链。”
绿领消费将成为经济热潮,这几乎成了绿领的共识。在竞争压力倍增的时代,人们承受着不同的压力,生存、赚钱成了主流。“中国的中产阶层越来越多,除了基本的衣食住行支出外,他们还有更多剩余时间和金钱,如何引导他们进行与健康相关的消费,这很重要。”赵卉说。“绿领提倡的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或消费理念,它还在强调为社会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里程深有感悟。
●绿意盎然的新一代
其实,绿领并不特殊。
绿领群体基本上都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接受大学教育的,此时,中国以更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世界上各种先进思潮,比如环保思潮、绿色思潮、女权主义思潮、公民治理思潮等等也在国内的大学大行其道,身处其中的他们很容易受到这些思潮影响。
同时,这些思想所转化成的生活方式也正在成为当前的社会时尚,比如旅游、公益活动、通过网络结交朋友等等,青年白领易于接受和实践新的生活方式。在做公益时,他们通常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比如环保宣传、比如支持教育等,对于社区的体力劳动他们一般兴趣不大。
也只有在拥有这种水平的收入后,他们的健康生活方式才能得以实现,他们的生活才能丰富起来。而这种生活方式所带来的满足感会反过来促使他们愿意坚持自己的工作。
总之,“绿领”开始为我们添加一种全新的文化色调,在重新勾勒物质和精神层面高度自由的生活方式的同时,对社会上的各种身份、道德、制度规则的变迁也将会产生影响。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