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超級資源" |
吳甘霖 |
|
(中華萬年網副總裁)
(載《中國青年報‧青年時訊》2000年8月31日)
心力故事 日本最有名的推銷員原一平,在剛走上推銷崗位的頭7個月,沒有拉到一分錢保險,當然也拿不到一分錢薪水。只好上班不坐電車,中午不吃飯,每晚睡在公園的長凳上。 但他依舊精神抖擻。每天清晨5點左右起來後,就從這個"家"徒步去上班。一路走得很有精神,有時還吹吹口哨,還熱情地和人打打招呼。有一位很體面的紳士,經常看見他這副模樣,很受感染,便與他寒喧:"我看你笑嘻嘻的,全身充滿幹勁,日子一定過得很痛快啦!"並邀請他吃早餐,他說:"謝謝您!我已經用過了。"紳士便問他在哪裡高就,當得知他是在保險公司當推銷員時,紳士便說:"那我就投你的保險好啦!"聽了這句話,原一平猛覺"喜從天降"。原來這位先生是一家大酒樓的老板,他不僅自己投保,還幫助原一平介紹業務。從此,原一平徹底"轉運"了。 問題:為何一個最窮困的人,反倒能夠感染在這方面比他強的人士?
(一)力量來自於內在。 原一平的事例說明:一個人的力量,主要來自內在。只要首先從自己的內心找到力量,任何外在的困難都不難克服。 在追求成功中,人們很容易將確定成敗的第一視點投向外界,如命運、經濟狀況、所處位置、老板、同事、配偶等等。遇到問題,他們總是首先認為該指責的是外部,該改變的也是外部。而一個真正成功的人士,總是能夠求助於己,把成功的根本著力點放到自己身上。這一點,在中國數千年文化中,也作為核心觀念之一,貫穿中國傳統教育學、成功學。《大學》中有這樣一段名言:"古之欲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這正是一種讓自己充當生命主人翁的態度,能把自己從外界的"奴役"狀態中解放出來,並進一步影響外界。試想,假如原一平在遭遇逆境時一蹶不振,自怨自艾,他能夠有這樣的機遇嗎?他從自己的內在點燃生命之火,以熱情和樂觀感染了別人,所以才贏來了出乎意料的機會。
(二)挑戰"躲避成功症"。 這一概念耐人尋味,在許多人印象中,人似乎都是追求成功的,但事實並非如此,許多人還畏懼成功乃至躲避成功。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以"約拿情結"來概括這一現象。約拿是《聖經》中的人物,由於躲避自己的使命而受到上帝的懲罰。馬斯洛以這一人物的象徵意義,說明一種奇怪的心理:人們不僅躲避自己的低谷,也躲避自己的高峰。不僅畏懼自己最低的可能性,也畏懼自己最高的可能性。"躲避成功症"發展到極致,就是"自毀情結",即面對機會、成功、幸福等好的東西時,總是浮現"我不配"、"我承受不了"的念頭,最終導致自我把它們毀滅。人們"躲避成功",有多種原因,有的是害怕受苦,有的是自視極低,有的是害怕招人嘲笑。但是,一個真正傑出的人士,總是勇往直前,面對挑戰,毫不畏懼。 清末,孫中山留學歸來途經武昌總督府,想見湖廣總督張之洞。他遞上"學者孫文求見之洞兄"的名片,門官將名片呈上。張之洞很不高興,問門官來者何人?門官回答是一儒生。張總督拿來紙筆寫了一行字,叫門官交給孫中山:持三字帖,見一品官,儒生妄敢稱兄弟。這分明是瞧不起人。孫中山只微微一笑,對出下聯:行千里路,讀萬卷書,布衣亦可做王侯。張一見,不覺暗暗吃驚,急命大開中門迎接這位風華正茂的讀書人。對這樣一個不躲避成功,勇向高峰衝刺的人,誰能抵擋呢?從這一小事,就不難理解孫中山後來為何能成為領導者,推翻清朝了。
(三)改善"自我意象"。 所謂"自我意象",就是你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它代表著你對自己的評價、要求以及對自我價值的認定。它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一個人自尊的程度。自尊度高,我們的自我感覺就良好,潛力就發揮得越充分;自尊度低,我們的自我感覺就惡劣,潛能就越受抑制。 自我意象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你有怎樣的人生。改善自我意象,就是拓展個人成就疆域。上述孫中山的例子就是如此。而且,一個人的自我意象,從相當程度上決定了個人的魅力邊界。美國一所大學在女生中進行"誰是最動人的男性"的測驗,一位女生這樣回答:"如果他覺得自己是動人的,那麼肯定就是這麼回事。"這句話,可以成為一個人如何使自己動人的經典。
(四)"無條件"與"用不盡"。 向內在尋求力量,實際上就是讓自己有一種積極心態。所謂"積極心態",就是光明、樂觀、進取、對自己充滿信心等的心理狀態。積極心態是一種資源,而且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資源。在成功學家拿破侖‧希爾的成功法則17條中,把"積極心態"放到第一條。我們再在其基礎上拓進一步,我們要開發的是一種"超級資源"──"無條件、用不盡的積極心態"。 這有兩重含義:"無條件"──光明、樂觀、進取、對自己充滿信心等,不是有條件的,而是"無條件"的──不論你遇到何等惡劣的環境,也要保持這份積極的心態。也就是說,積極心態並不決定於客觀前提。照一般人的看法,原一平當時那樣的狀況,是最沒有資格充滿朝氣和喜悅的,在那種惡劣的生存環境裡,他有足夠的資格自怨自艾,怪爸爸媽媽沒有給自己生一副好身材,怪自己時運不濟,怪單位主管"心太狠",後悔以前沒有好好讀書,或者給自己找逃避的借口:這份工作這麼苦,何不去另外找一份更好的......但是他既沒有放棄,也沒有自怨自艾,而是照樣精神抖擻地迎接每一天和每一個人。這說明,積極心態完全是你自己本身擁有的一種內在資源,只要拿出即可。有了這份"無條件的積極",任何困境都難不住你,即使在絕境,也會"絕處逢生"。 "用不盡"──"超級資源"還是一種可以源源不斷再生之資源。眾所周知,世界上所有的資源都是有限,但是"積極心態"卻可無限,也就是說,它深埋在每一個的生命深處,隨取隨有,再取再有。愛、慈、善、力...... 在自覺意志的呼喚下,可以取之不盡,不僅如此,它們不是越用越弱、越用越少,而是越用越強、越用越多。越用,生命之泉噴湧越為徹底。
(下課標題:讓價值"起爆") | |
|
|
|
[相关信息] |
|
讓價值"起爆"(2002-4-8 15:28:57)[138] |
精進力(2002-4-8 15:25:23)[84] |
整合力(2002-4-8 15:23:38)[76] |
承擔力(2002-4-8 15:22:41)[61] |
面對力(2002-4-8 15:21:17)[67] |
覺力(2002-4-8 15:20:22)[73] |
自我激發力(2002-4-8 15:19:24)[106] |
從"心理"到"心力"(2002-4-8 15:18:33)[90] |
超越"情商"(2002-4-8 15:17:43)[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