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讓價值"起爆"

讓價值"起爆"



作者:吳甘霖    转贴自:中國青年報‧青年時訊


讓價值"起爆"

2002-4-8 15:28:57    吳甘霖  阅读139次
 

(中華萬年網副總裁)

(載《中國青年報‧青年時訊》2000年9月7日)

心力故事
    世界著名企業松下電器公司,成立於1918年3月,取得了比較大的發展。但是到1932年年初,作為創業者的松下幸之助,已經發現靠原來那樣發展,已有很大局限。"我們如此拼命地工作,若沒有一個意義存在是不行的。所以,不光是以過去世間普遍的常識來工作,還必須清楚地認識公司所肩負的使命。"
    因此就在1932年5月5日這一天,召集幹部發表了價值觀:"我們的努力,正是為了提高全人類的生活水準、順利地發展。也就是說,並不單指公司的業績提高,或是保證從業人員的薪資,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而有更大的意義──為社會全體的繁榮作最大的貢獻。正是有了這樣的使命感,才可以看得出我們工作的價值。"並將這一天設立為創業日,並確定公司經營理念。
    結果,產生了很驚人的效果,員工們都說:"原來只知道好好幹,而不知道為何而幹。而現在,真正了解到工作的真正意義,應該更加努力。"此後的松下電器有了迅速的成長,在兩年後,員工們的數目由1000來名增加為2000名,在5年後增長為4000名。
問題:為何讓員工們體會到工作的更大價值,他們才會有更大幹勁?

(一)"價值"是心力突破的杠杆。
    心力突破有不同方式,最有功效的,是在心靈的深層發生作用。而其核心,是"價值"的指引。讓價值"起爆",是心力突破的一大"杠杆"。
    所謂"價值",就是人們對某事作評價時,對之作出的是否"合算"、"有意義"的評價。價值是指引人們行為的"高級調控器":凡是一件事是有價值的,他們就願意去做,相反,如果人們感到此事沒有價值,就會"沒勁",甚至根本就不去做。
    對價值的判斷,甚至決定了人的生死存亡。著名心理學家弗蘭克,在二戰時被關進納粹的集中營。他發現:不少放棄生存意志的人,都是由於感覺到自己已經"活得沒意思"。相反,能堅持下來的人,往往是因為他們還有著"我還會有意義"的信念。後來,他成了"意義療法"的創始人,並寫了兩部姐妹著作《無意義生活之痛苦》、《活出意義來》。在其中,還進一步引述了關於價值作用的一些研究資料。如一份美國統計資料表明:在美國大學生中,自殺已經成為位居交通意外之後的第二大死因。在對愛達荷州立大學60名自殺未遂的大學生調查表明:85%的人自殺的根本動機,就是在生活中"再也看不到任何意義"!
    因此,挖掘和培養對事情的價值感和意義感,對提高心力特別重要。

(二)價值的大小決定事業的大小。
    一個人在從事某項事業時,其賦予該事件價值的大小,往往決定其從事事業最終能夠達到怎樣的水平。其賦予事物價值越大,事業就越作得大,否則,賦予事物的價值越小,事業就會越小。
    上述松下電器的事例就是典型,而這一現象並非個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美國斯坦福大學的詹姆斯‧柯林斯與里‧波拉斯,花了整整6年的時間,對美國等國家一些創立時間最久(有的長達100年)、最有建樹的公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研究成果震驚了西方經濟界:這些公司無一例外都是"目光遠大的公司",也就是說,是一些不僅贏利,而且有著存在於贏利背後的核心價值觀和理想的企業。這些價值觀和理想長期引導和激勵著全公司的人,並且成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之本。如默克公司,是世界上最有名的製藥企業之一。在過100歲生日的時候,出了一本書,書名是《價值觀與理想:默克公司的100年》,書名連該公司是幹什麼的都沒有說。為什麼不說?因為該公司自成立不久,就推出了一系列的"超經濟價值觀"──如第一條:"我們的工作是維持和改善人類的生活。衡量我們一切行動的價值的標準是我們在這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就是這樣一個堅持"藥是為人生產的,不是為利潤"價值觀的公司,成了世界醫藥界數一數二的企業。
    在當代,發展經濟是主流,重視經濟價值十分重要。上述大企業如此重視"超經濟價值",這對中國的企業家來說,應該很有啟示。

(三)將價值升華為"心則"。
    所謂"心則",是心靈內在遵守的準則。它有如內在的"羅盤",不斷對思想、情感、意志、行動等調控,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一個人是否成功及有關程度。要讓價值觀發生最大作用,就要讓價值上升為"心則",即明確什麼對你是最重要的,非得到不可的,然後去努力爭取。
    西奧多‧羅斯福小時候瘦弱多病,羞怯膽小,他經常夢想自己做一個強者,但在現實生活中卻越來越體現出是一個弱者。為此羅斯福一家輾轉搬遷,以便找個利於他養病的地方。後來,他終於明白:光靠改變環境解決不了自己的健康問題。他問自己:成為一個強壯而有力的人,在自己的生命中是不是佔有至高無上的價值?回答說:"是!"再問自己:"為達到這一目標,是不是你願意付出全力?"回答同樣:"是!"於是,他得出一個實現價值的心則:"成為強者是我的最大價值,我將竭盡全力,盡我所能!"
    從此,他開始進行大量的體力活動,下決心以最大努力向病魔挑戰。為了增強勇氣和力量,他屢次折腕斷臂,傷痕累累。後來進入哈佛大學,他又參加拳擊運動。雖然經常被揍得鼻青眼腫,但一想起自己還沒有盡最大力量,就毫不畏縮地繼續下去,終於成為一名出色的拳擊手。後來,在美國與西班牙發生戰爭中,他榮任"狂飆騎士"中校。聖胡安戰役中的赫赫戰功使他成了英雄,而"狂飆騎士"的形象則使羅斯福成了備受歡迎的軍界和政界名人,1901年成為美國總統。

(四)協調處理不同價值之間關係。
    人對價值的追求是多元的,這些價值之間,有時是同向同力的,有時則是矛盾的。價值衝突往往成為內在混亂之源。這時最重要的事,就是要明確你自己追求的價值到底是什麼,以及它們在何等層面、何等程度上可予以協調。
    孟子小時,家裡很窮。母親省吃儉用撫養他,一心想把他培養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有一次東家殺豬,他問是幹什麼的,他母親說:"是叫你吃的。"在說這話前,由於沒有多少錢,她並沒有打算真的買肉給他吃。所以一說完後,她就十分後悔:教育孩子,要教導他們按正直的品行行事。現在兒子已長大了,我還這樣哄騙他,是教給他不講信用。於是就買了豬肉給他吃。
    在中國文化史上,孟子是僅次於孔子的"亞聖"。他的成長,在相當程度上得力於其母親從小對他的教育。在上述這個例子中,對一個窮困而有志向的母親來說,錢很重要,但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偉大的人更為重要。與此相聯繫,"在窮苦環境中應該省吃儉用"這樣的心則,便讓位於"教育孩子必須以身作則、表裡如一"的心則。
    為了對不同價值進行協調,採取"清單法"是一種簡易而又有效的做法。它包括如下一個簡單程序:
(1)我在追求一些什麼價值?
(2)在這些追求中,其重要次序如何排列?
    列出這一清單,是為了當你出現價值迷茫時,能夠問一聲"什麼對我更重要",以便指導決策。如一對戀人吵架了,在進入"冷戰"階段。假如你是其中的一方,你可能會左右為難:既要愛,但是又不願意放棄自尊。這兩種價值會弄得你無所適從。但是,只要問問自己:愛的價值與自尊的價值,哪項你更想追求?問題就容易解決多了。假如是愛,那麼放下面子主動找對方解決問題;假如是自尊,那麼就只能吞下孤獨傷心的痛苦。事實上,正是由於一些當人過於重視自己的自尊,結果釀成了許多不應有的愛情悲劇。

作者:吳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