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水泥化的现状和出路

水泥化的现状和出路



作者:佚名    转贴自:环保时空


水泥化:对城市环境害莫大焉
北京地球纵观教育研究中心 李皓

  在"建设绿色生态城市"已成为北京全社会熟悉的口号的今天,却有一个问题显现出来:那就是不少以"城市环境建设"为由而实施完成的工程,却几乎没有生态设计的常识,其结果是:工程完成后给城市的环境和生态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城市大面积的"水泥化"就是最典型的一种。

  什么是“水泥化”

  "水泥化"是泛指使用混凝土、沥青、花岗岩、大理石、釉面砖、硅酸盐等建筑材料来硬化城市的现象,硬化的表面包括地面、墙面、屋顶和水体。这种硬化设计的初衷本是希望减少城市粉尘,增加建筑的美感、提高水体的清洁度等。然而,这类硬化设计带来的真实效果却是加重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增加了粉尘治理的难度、使水体水质恶化、使雨水资源流失、使城市植被不健康、使城市的噪音污染加剧、使城市的居住舒适度变差。

  2008年已为期不远,要以"绿色生态城市"的面貌来迎接各国朋友是北京向全世界做出的承诺。但"城市的环境质量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理想的绿色生态城市该是怎样的面貌?"这两个基本的问题目前却并不为北京全社会所清晰地了解,因此出现了花了大钱搞"环境建设",但对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帮助不大的现象。在此笔者简要列出两个易记、易理解的城市环境质量概念:1)现代城市主要的八大环境问题是: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热岛效应重、本土生物物种消失、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传统文化消失;2)国际绿色生态城市的八个评定指标是:空气质量好、水质好而且地下水位不下降、垃圾资源化、噪音干扰小、光污染少、无明显热岛效应、本土自然物种多、当地人与自然能和谐共存。

  “水泥化”对城市环境利小弊大

  与其他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因素相比,"水泥化"给城市环境带来的问题所涉及的方面是最广、最为多样的,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1) 水泥化建材能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热,在夏季的阳光下,混凝土平台的温度可比气温高8℃,屋顶和沥青路面高17℃,因此水泥化会使城市热岛效应重,悬浮颗粒物沉降难,使空气质量难以改善;

  2) 水泥化表面会反射辐射热和噪音,进而加重城市的热效应和噪音污染,直接影响城市居住的舒适度和居民的健康;

  3) 水泥化衬砌河道、河岸和湖体会使水体生态系统受到毁灭性破坏,水体因此而丧失自净功能,其结果是水质下降,水体出现发绿发臭,甚至病菌和蚊蝇大量滋生等问题,使水体污染加重;

  4) 水泥化铺路会使城市地面吸收雨水和雪水的机会被阻,城市的地下水位回升难。这样的地面不下雨时极为干燥、尘土飞扬,而一遇下雨就满地积水,地表径流污染严重,进入雨水排放口后,这些污染的径流会直接进入河道或湖体,从而污染河水、湖水。在冬季,水泥化地面易结冰,引发行路和行车的安全问题,为化雪需要大量使用融雪剂,使雪水受到污染。因此水泥化会严重危害城市的水资源;

  5)水泥化铺路还会减少土地中微生物的生存机会,因而毁灭地表生态、减少地面土层补充有机质的机会,从而加重城市土地的沙化;

  6)水泥化铺路还阻断了城市地面的生物通道,对城市的生物物种和生物多样性十分有害。硬化的铺地方式会直接影响城市植被的根系发育。在栽种了树木的地面进行水泥化铺设会使树木最终因树根不能呼吸而死亡或倒伏。

  7)水泥化城市难以带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景观。

水泥化:对城市环境害莫大焉(2)
北京地球纵观教育研究中心 李皓
  它山之石:德国弗莱堡告别水泥化

  正因为"水泥化"是城市多方面的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根源,欧洲国家的一些城市开始尝试建设生态城市时,把彻底改造城市的水泥化地面、墙面、屋顶与河道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德国南部著名的生态城市弗莱堡就是实例。

  弗莱堡着手建设生态城市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整个城市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对城市所有的硬化地面(公路除外)进行彻底拆除,代之铺上多种形式的透水地面(包括透水砖地、卵石地、孔型砖地、碎石地、有机质屑地等)。这一项对城市硬化地面的透水改造,给弗莱堡的环境带来了多方面的改善。大量的雨水有了渗透入地的通路,地下水位得到了迅速的回升,也解决了雨季时城市的防洪问题。回升的地下水位使城市充满了水的灵气--城市的植被能完全脱离人工浇灌而郁郁葱葱。由于透水地面能通透"地气",因而能使地面在夏天凉爽,冬天暖和,雨季透水,冬季化雪,对城市居住的舒适度有很好的正效应。另外,由于透水地面的孔隙多,表面积大,因此对粉尘的吸附力强,能很大程度地减少城市的扬尘污染,于是空气质量就自然得到了提高。弗莱堡从改造水泥地,恢复地面的透水性来开始建造生态城市的做法,为全世界的城市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在对水泥化的墙面、屋顶和河道的改造方面,在弗莱堡也能看到实例。他们的主要方法是利用植被来覆盖水泥化表面。弗莱堡城中马路边上的水泥墙面由梯级栽种的灌木和爬藤类植物所覆盖,由此减少了水泥墙面的热反射,降低了路边温度并能很好地吸附汽车排放的污染物,吸收车辆行驶中产生的噪音,大大净化了城市公路交通的污染。弗莱堡城中的河道以模拟自然河床、保持河与岸的自然过渡结构、维持岸边自然植被为原则来维护河流环境,使河道中的水质清,河岸景观自然美丽,适合休闲,而且维护费用少。弗莱堡城市的居民通过庭院自助绿化、墙面立体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让天然植被回归城市等方法,有效地帮助自己居住的这个太阳辐射强的城市减少了热岛效应,使其卫生状况、环境质量和居住舒适度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北京如何走出误区

  目前北京的城市建设中有一明显的错误概念,那就是:"现代化就是水泥化,世界化就是高楼化。"其实,这些是西方国家数十年前的城市建设观念,而在20世纪末期,这样的城市建设观念已在国际上不再流行。与此同时,生态设计和对水泥化城市进行生态友善型改造开始在西方国家兴起。到了21世纪的今天,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负效应、尽量建造与自然相和谐的模式,已成为国际上的生态城市在规划、设计、选材、施工等多个领域中的操作原则。然而,遗憾的是,在北京近几年来高速完成的多个建设工程中,我们看到的几乎都是重蹈西方过去大建水泥化城市的覆辙,具体体现为建设了大量光滑型的地面、墙面、屋顶和河道,而这些早已是国际上建设生态城市的大忌。这些工程的完工也部分导致了北京目前面临的不理想的环境状况,比如:空气质量不理想、水资源短缺、河流污染、土地沙化明显、噪音污染增加、光污染增加、热岛效应明显、本土生物物种少、人与自然和谐的景观保留少。

  北京走出困境是有希望的,但出路在于:要彻底改变北京的城市环境建设工程尚无生态检验标准的状况。这个标准需要北京的多个部门(包括环保、水利、园林、市政、城市规划、气象、交通、公路设计等)的研究人员共同来制订,因为在过去几年中,由单个部门制定的环境管理要求、工程施工设计或工程实施方法都出现了不少缺陷,有些甚至与国际生态管理原则完全背离,比如:为了治理扬尘而制定的硬化地面的要求,就缺乏了对雨水资源收集和对地面生态保护的考虑;为治理河道而用水泥衬砌的设计,就是因为没有水体生态能净化水质的知识;为绿化北京而大面积铺种进口的冷季型草皮,就是由于不了解国际上开始提倡用本土物种来绿化的新趋势所致;为使立交桥面不吸附尘土而选用纳米涂料,却引起了爬山虎不能攀沿墙面而无法降热、降噪的后果……因此,北京要从这些环境治理的误区中走出来,需要各部门联合起来,在充分交流信息和知识的基础上,制定出与国际生态城市相接轨的对环境建设工程的检验标准,这很有必要,也十分紧迫。因为在没有这样的标准情况下,一些已经完成或还在实施的"环境工程"正在对北京最珍贵的环境和生态资源造成威胁。典型的例子有: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中的古柏树林,地面已被铺成了水泥地;在天坛公园的古树下,由于植上了进口的冷季型草,结果需要大量浇水的草地已经威胁到古树根系的健康。

  要根治城市的水泥化现象,北京需要尽快了解和掌握国际生态设计的原则,那就是:要尽量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规律、高效利用自然界的资源和能源、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规律、利用自然界自身形成的景观来建设我们城市的环境。对于已经水泥化的地面、屋顶、墙面和水体,需要改造的方法是:1)尽可能将硬化地面改为透气透水的生态地面,城区范围可包括居民小区、停车场、人行道、步行街、公园、广场和小街巷;2)在屋顶上铺一层砾石,有条件的可以在屋顶上生长植物的方法来增加屋顶的吸尘、降温能力,并能为城市的鸟类提供栖息环境;3)在光滑的墙面建一些辅助植被攀延的架子,栽种爬藤类植物来建植被墙;4)在城市中的土地上,鼓励市民自助绿化,帮助本土植被的恢复,自然草地、灌木的恢复,人工辅以栽种本土树种,使自然回归城区;5)逐渐拆除水体岸边的水泥表面,恢复水体与岸边的自然生态阶梯,以便恢复水环境生态;6)在城市中的历史建筑保留区,要严格按照传统的工艺、材料和手法来修缮建筑的地面、墙面、屋顶和花园,使之充分保留传统建筑与自然和谐的特色、面貌和景观。

  故宫的地面就是透水的,中国传统的园林、庙宇、宅院、街道的铺设都是透水的。生活在具有这种传统文化的古国,我们让自己的城市建设走出硬化、水泥化的误区应该是不困难的,因为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实例还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城市的多个角落中。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能够看到它们的价值的眼光,再把我们做错了的事情纠正过来。通过加强我们与世界的交流,我们就更能够看到自己传统文化中保护环境、尊重生态的做法的价值,从而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保留好自己民族的这些优秀东西,把北京这个有文化、有特色、有魅力的东方古城在2008年展示给世界。(完)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