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全球变暖2摄氏度 地球生态将崩溃

全球变暖2摄氏度 地球生态将崩溃



作者:不详    转贴自:南方周末


全球变暖2摄氏度 地球生态将崩溃

记者:徐彬

--------气候变化突破2℃后生态崩溃的可怕情景:许多小岛将无影无踪;北冰洋一年中将有好多个月的时间冰雪不断融化;珊瑚礁大片大片死亡;上亿人面临干旱和饥饿;十几亿人将感染疟疾等传染病……

  一些科学家认为,一旦全球平均温度升高突破底线,地球生态将会出现灾难性的崩溃后果

  米兰谈判

  随着12月1日的临近,有关全球变暖的研究报告,正成摞地码放在国家发改委气候变化 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项目官员李丽艳的案头。这一天,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九次缔约国大会将在米兰举行,中国政府将派出一个由24人组成的代表团与会。而这个规模,与其他参加会议的181个国家相比,最多只算中等。李丽艳是其中一员。

  “尽管各国都认识到减少人为排放温室气体的重要性,但谁都不愿意立即采取影响自己经济发展的措施,都希望其他国家采取更多行动,而使本国受益。”李丽艳说,“由谁来减,如何减,减多少,这将是又一轮艰苦的谈判。”

  由于UNFCCC只是提出要把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一定水平之下,并未制定强制性的减排目标,因此,已在1997年日本UNFCCC第三次缔约国大会通过,但至今仍未生效的《京都议定书》能否有所突破将成为此次大会的热点。

  发展中国家是否也承担限排或减排的义务,是贯穿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争论焦点。不争的事实是,造成今天全球环境恶化的主要责任归于发达国家,因此发展中国家有足够的理由要求这些国家为他们的环境消费“埋单”。

  “由于事关各国的经济利益和今后的发展权益,谈判的实质是争夺未来各国在能源发展和经济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李丽艳说,“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必须在解决发展问题的前提下参与国际环境合作。”

  在UNFCCC和《京都议定书》中,没有规定中国有减少或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义务。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预测,在未来30-50年内,中国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

  这些无疑会成为发达国家施压的理由。李丽艳认为,消除贫困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是当前中国的首要任务,必须保障中国所需的能源需求和排放空间。20年来,中国已经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利用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等措施,为减缓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速度作出了世界公认的贡献。

  0.6℃,不能承受之轻

  在过去的150年时间里,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6℃。把地球变成暖棚的罪魁祸首是大气中的CO2浓度的增加。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第三次评估报告指出,这种变暖是由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共同引起的。但最近50年的气候变化,很可能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由于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无节制地开发和使用,加上土地固碳平衡的破坏,以及工业生产的污染,瑞典科学家斯万特·阿尔赫尼斯在100年前预测的气候变化,在今天正逐步变成现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许吟隆博士说。

  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没有国界之分。在非洲,由于干旱导致的饥荒正进一步加剧,那些严重营养不良的母亲不得不剥快要枯死的树皮给自己的孩子充饥。而在欧洲大陆,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或许用不了多长时间,布拉格广场的美丽将永远消失在一片汪洋之中。

  即便是远离人烟的南极半岛,情况也不容乐观。英国剑桥大学的冰川学家谢泼得(AndrewShepherd)在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上警告说,水温升高可能会给南极半岛上的拉森冰架带来灭顶之灾,而其他冰架所面临的危险也比以往所估计的更为严重。

  谢泼得小组利用卫星测量了拉森冰架变薄的程度。他们发现,冰架厚度在1992年至2001年间减少了18英尺。尽管缺乏拉森冰架周边海洋温度的长期资料,但远处威德尔海的深水温度在过去30年间确实一直在升高。2002年,一艘英国南极考察船驶近拉森冰架,它所测量到的300米处的水温也足以令冰架融化。

  “按照目前的融化速度,拉森冰架将在本世纪内四分五裂。”谢泼得警告说,“如果这些蕴藏着大量陆地冰川的巨型冰架融化的话,全球海平面将会大幅度升高。”

  海平面上升还不只是这些冰架融化后的惟一后果。美国NASA的科学家更担心的是,在这些原本能直接反射太阳能的冰块表面积减少后,地球将会吸收更多的太阳能量,使得气候变得更暖和。

  2℃是底线

  “尽管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越来越多的共识趋向于认为,平均气温不能超过2℃,这是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生存的底线。”德国柏林波斯坦研究所比尔·哈尔博士日前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一个国际研讨会上,鼓吹颇有代表性的“2℃威胁说”。

  比尔·哈尔在演讲时描绘了气候变化突破2℃后生态崩溃的可怕情景:许多小岛将无影无踪;北冰洋一年中将有好多个月的时间冰雪不断融化;珊瑚礁大片大片死亡;上亿人面临干旱和饥饿;十几亿人将感染疟疾等传染病……

  “2℃只是大气增温的平均值。就像一个人,如果平均体温从36.5℃升到了38.5℃,就是说在一年中的某几天里他要发40℃以上的高烧,而这对他的身体有可能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比尔·哈尔打了个比方。

  “如果大气中的CO2浓度加倍,这一天将不可避免地来临。发达国家还可以凭借资金和技术抵御部分负面影响,而发展中国家则是毫无疑问的重灾区。发展中国家需要采取必要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需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

  比尔·哈尔说这话的时候,特别注意观察中方专家的反应。“什么样的风险是中国能接受的?2℃,3℃还是5℃?”他在会后特地问许吟隆博士。“我认为还需进行更详实的研究。”后者避免了正面回答。因为他的话极有可能引起谈判桌上的麻烦。

  两年前,许吟隆曾和英国哈德雷气候研究中心合作,引进其区域气候模式,在假定大气CO2浓度继续增加和气溶胶浓度改变的情景下,对中国未来气候变化的情景进行预测。研究结果显示,如果不采取措施,大气中CO2的浓度继续现在每年1%的增幅,那么在30-50年后,长江流域的降水比现在更多,而北方则更加干旱。

  “发展趋势肯定是这样。但发达国家的许多学者把2℃作为阈值,我觉得不能这么武断地下结论。”许吟隆认为,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本身就有许多不确定性,另外,目前用于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气候模式系统还不够完善,迄今所用的国外模式尚不能准确地构筑我国未来气候变化的情景。

  “即使现在所有的国家都开始减排,其效果也要等几十年后才能显现出来,因为还有热力惯性的作用,现有的温室气体还将继续影响我们的生活。”许吟隆最后说。


作者: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