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生态旅游分析

生态旅游分析



作者:不详    转贴自:不详


2003-10-20 13:12:31


  生态旅游学会(TES)为生态旅游下的定义是:“到自然环境地区进行的保护环境、使当地人的福利可持续发展的、对自然环境负责任的旅游”。

  根据生态旅游学会的广义定义,生态旅游举动或企业应该遵循以下特征:

  注重质量;

  参与的团队要小;

  对环境的影响要小,不降低环境质量;

  在自然和文化环境中,要让旅游者亲自或积极参与自然和文化活动;

  提供学习和教育体验;

  协助开展环境保护计划;

  使地方或本地居民在各项活动中获得利益。

  由于这种活动大大地依赖于自然或受保护地区,生态旅游也应该:

  是一种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融资的渠道;

  为当地居民提供经济机会,以减少对保护区和野生动物资源的过度掠夺;

  成为个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推动力。

  1995年,生态旅游学会在《全球旅游市场中的生态意识及社会关注的趋势》中确定的几个主要的生态旅游趋势如下:

  增加总体旅游市场;

  到自然环境度假人数增加了,尤其是到发展中国家公园的人数急剧增长;

  公众对旅游公司和旅行社提供的简单的包价游表示不满;

  迫切需要资金和人才,以便按照满足地方居民需要的方式对区域加以保护和管理;

  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

  根据生态旅游不同的定义,很难估计市场的规模。例如,生态旅游学会很难区分自然景点的游客和野生动物相关景点的游客。在90年代初,费林、福雷(Fillion,Foley) 和杰克贸(Jacquemot) 通过入境游客对全世界各个目的地的动机分析估计 40-60% 是属于去野生动物景点的游客。自然游客被定义为访问目的地是体验和享受大自然的游客,而野生动物相关的游客是作为访问目的地去观察野生动物,如观鸟的游客。若采用这些说法和定义,能够估计出基于自然的旅游市场的规模是在 2.77 亿和 4.16 亿之间,而基于野生动物的旅游市场是在 1.39 和 2.77 亿。然而,应当明确这些是相当乐观的期望。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生态旅游产生了7%的国际旅行支出。世界资源研究院预测旅游业年增长率为4%,而自然旅游却在以每年10%-30%速度在增长。针对亚太地区旅游经营商的一项调查表明,近年来自然旅游年增长率为10%-25%。由此看,生态旅游的潜力是巨大的,是在不断增长的。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应该做的工作是开发能够满足环境、文化和经济可持续性的产品。从很大程度上说,旅游经营商或产品供应者从它与道德和价值的观念上,可以确定一次旅游体验是否属于生态旅游,还是结合了自然娱乐或探险旅游的结合品。

  近年来,在国内旅游市场上,生态旅游不仅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也正在成为一种消费时尚。越来越多的游客尤其是城市的工薪阶层、白领阶层,热衷于到那些少有人去的原生态的地方,爬山、徒步、景区爆走,亲近大自然,体验大自然。那些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独特生态环境的地方正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关注。

  生态旅游开发潜力

  应该说,黑龙江省各种形式的生态旅游还处于萌芽阶段,包括鸟类学家参观保护区和野生动物栖息地,还有在很小的程度上,游客追求自然环境的凉爽与宁静。虽然生态旅游对中国来说并不新鲜,但对黑龙江来说,销售这类旅游产品的组织政策和基础设施仍是新生事物。

  从这种旅游获得的潜在利益众所周知。由于目前黑龙江省在这方面开发较少,因此潜力还是很大的。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规划,可以保证产品的增值和可持续性。黑龙江省生态旅游的潜力主要集中在林区和保护区,因为这些地区能够提供体验生态旅游要求比较严格的环境条件和富集的保护良好的动植物群系。

  中国两个比较好的生态旅游产品范例是云南省拉什海集水区的文海生态旅馆(参见附录26)。应该对该产品进行彻底的调查和研究,因为它能够提供重要的产品开发方面的设计考虑、组织性指导和经营数据。应该注意的是,受过良好培训的自然学者是生态旅游度假区最重要的职员,工作人员应该熟悉植物学知识、当地动植物以及一般性自然解说技能。

  黑龙江省旅游局应该促进开发一个生态旅游示范度假区,例如扎龙自然保护区(见附录27扎龙自然保护区观鸟团)。开发这样的度假区,需要由可能分享所有权的政府和企业开展全方面的可行性研究,最后由企业经营和管理。

  应该紧密地加强与中国主要的生态旅游经营商合作,对黑龙江省开发生态旅游的潜力进行全面调查。对于短期内开发生态旅游来说,必须寻求与企业的合作,以便确定初期最适宜的、最有卖点的产品。一个成功的创始企业是非常重要的。质量一定要高,工作一定要做好。一个新的旅游产品开发初期,可能由于游客的不良反馈信息而造成损害。

  黑龙江省生态旅游开发牢固基础的建立,必须以强有力的政府/企业伙伴关系为基础。黑龙江省旅游局应该邀请一个旅游业投资团到黑龙江,对下列潜在的产品市场接受能力进行彻底的调查。

  徒步;

  险滩漂流;

  垂钓;

  野生动物观赏。

  应该制定全省战略,扩大游客在黑龙江的“生态友好”活动。这样可以使旅游经营商清楚地了解黑龙江有哪些机会、省政府指导原则以及在开发生态旅游活动中的激励机制。建议的生态旅游战略包括:

  生态旅游展望;

  战略目标;

  影响黑龙江省生态旅游规划、开发和管理的主要问题;

  监督和评估战略的实施;

  在媒体上发表战略概述。

  在制定黑龙江省自己的生态旅游战略时,黑龙江省旅游局应该考虑采纳亚太旅游协会(PATA)的旅游环境责任规范(参见附录28)。

  生态旅游的需求特点

  生态旅游者多是文化层次较高,消费档次较高,比较成熟的和关注环境的。他们多是有经验的旅游者,目的性很强,到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中去观看,去经历,去欣赏。他们崇尚自然和真实,认为自然就意味着真实,只有真实的才是自然的。

  生态旅游者多是户外活动的爱好者。他们比其它旅游者在外停留时间更长,消费水平高出10%以上。有调查显示,此类旅游者的消费水平是一般观光客的一倍。

  在选择目的地时,主要因素是目的地是否有高水准的生态保护区。生态旅游者并不总是要求高质量的食宿,尽管他们付得起。他们更看重的是下榻的设施没有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生态旅游者一般都是自主旅游,很少参加全包价的旅行团。

  以下分析了国际生态旅游者的类型及其特点:

  年龄: 35-54岁,属于“积极的逃脱式”人;

  性别: 50%为男性,50%为女性,当然也由于活动不同,比例会不同;

  教育: 82%大学毕业;

  旅游团 : 60%喜欢结伴旅游,13%独自旅游;

  逗留时间: 50%喜欢8-14天,出游频度大,出游季节灵活;

  支出: 愿意为这种的体验比普通旅游多花销8.5%或更多;

  要素: 野外环境、野生动物观赏、徒步、参观自然公园或保护区;

  活动: 徒步、以水为基础的活动、自然;

  住宿: 经济旅馆、帐篷、提供床和早餐的客栈、牧场、木屋。

  生态旅游者寻求更进一步地了解他们所访问的地区和居民。因此,生态旅游者更倾向热衷保护这样的地区和文化。把这种体验当作回报和鼓舞的旅游者越多,他们越积极地树立对保护区的正确态度,他们就越有可能成为保护区的提倡者。附录29详细地描述了生态旅游主要国际客源市场的特点。

  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

  黑龙江开发生态旅游的目标群体是:

  中上消费层及高消费层的国内旅游者。首选经济发达地区的中高消费层游客,白领阶层,丁客家庭;再选国内大中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的白领阶层、工薪阶层;还有省内的生态旅游爱好者

  区域性国际市场,例如对从中国迁徙到日本的鸟类感兴趣的日本人;

  可以通过观鸟协会,接近远程市场的观鸟者。

  生态旅游是一个发展模式,又是一种思考方式。从旅游产品的角度,生态旅游产品决不等同于游山玩水式的大众观光产品,也不是有山有水就能够发展生态旅游。目的地对这一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产品开发反映出来,决定了旅游者对目的地的期待度和满意度以及由此而来的市场前景。黑龙江开发生态旅游不是简单意义的利用自然资源(森林、湖泊、火山…),而是要按照生态旅游的特点,高起点地开发出高品质的生态旅游产品。

  黑龙江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一定要区别于粗放式的传统大众旅游产品开发模式,要走精品开发的道路。建议将全省的1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做一个划分。根据生态环境的价值和可进入性等因素划分为生态保护区与生态开发区。生态保护区面向高价值市场,开发狭义的生态旅游产品。

  在保护区内再划分为边缘区与核心区。边缘区面向生态度假旅游、自然旅游…核心区只面向专业的科考旅游。生态开发区面向中层市场以至大众市场,开发广义的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区内再划分为生态观光区与生态旅游区。观光区面向大众市场的生态观光团队,旅游区面向数量较少,质量较高的生态度假市场及个性化市场。建议在伊春选择一地(譬如五营原始红松国家级森林公园)开发森林旅游,在适当的地方(譬如扎龙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与观鸟旅游。

  开发生态旅游产品一定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旅游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要尽最大可能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及和谐的组合如新鲜的空气、纯净的水源、辽阔的空间以及未被破坏的环境…生态旅游区内不宜建人工景点,人造景观不仅不能体现生态旅游的主题,反而是对生态的破坏。

  修建必要的道路、桥梁、观景平台、公共厕所、提供一定餐食的游人休息处等,修建设施的建筑材料、建筑风格、家具、装修等都应有地方特色,反映地方传统文化。附录30说明了生态旅游学会关于生态旅游开发的指导方针。尽可能使用低污染的能源,采用绿色环保技术。要改善景区的可进入性,即大交通,但景区内的道路,即小交通,不宜改得太多,羊肠小道只要安全,曲曲弯弯更有趣味;石子小路,石板台阶,反倒更自然。应尽量不使用机动交通工具,优先选用步行、乘小船或骑自行车旅游,进入湿地应尽量使用非机动船。小交通过于便利,会缩短客人的停留时间,也影响产品的吸引力。

  建议黑龙江以伊春的森林资源为依托,按照国际水准开发成真正意义的生态旅游保护区。用经济手段控制客流量,真正建成高质量的生态旅游保护区,并面向国际市场开展一体化的市场营销,最终成为黑龙江生态旅游的顶尖精品。

  生态旅游的主要模式是“小规模,高价值”,但在容量大的地方,也不是不可以吸纳人流较多的大众观光旅游团队。黑龙江现实市场的主体是大众观光市场,两极化开拓市场需要过程,而且不可能以一极取代另一极。在已有观光旅游市场基础又具备生态特点的景区,生态旅游产品也要顾及到大众观光市场。黑龙江有大量保存良好的自然环境,森林、湿地、湖泊都可以成为大众生态观光旅游的吸引力,但要防治简单地将山水观光冠之以生态旅游,那只能使生态旅游变味,贬值,最终丧失信誉。

  建议在目前已经有一定基础和客流的景区(譬如五大连池景区),按照生态旅游的基本要求进行产品的完善与升级,如,拆除景区内的不协调建筑、有碍环保建筑,树立一些普及生态知识和增强游客环保意识的标牌,景区内通行机动车改用环保型车辆,在主要景点建立观景台,减少游客直接踩踏火山岩石…一方面,在环境容量许可的前提下,多接待一些游客,多增加一些收益;另一方面,使大众旅游愈来愈多地呈现出生态旅游的特色,推动黑龙江旅游从总体上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黑龙江的生态旅游资源多数集中在偏远的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开发生态旅游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要研究如何进行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在帮助当地人民摆脱贫困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要教育所有从事生态旅游的人员,包括保护区的地方政府、当地居民、经营者,树立环保3R理念:限制(reduce)、再使用( reuse)、再循环( recycle)。要有意识地减少旅游活动可能带来的负面成本。生态旅游需要高质量的导游。导游要有生态旅游的意识和知识,要能够向游客描述和解释当地的自然与文化。

  生态旅游的开发,需要一个切实有效的合作机制。各级政府、相关企业、地方居民以及所有相关人员,都应该参与旅游管理、营销和宣传,并为目的地产品的多样化而奋斗。企业不应该开展大规模的生态旅游开发,地方居民尤其是少数民族团体,应该通过参与生态旅游的开发而从中获益。同时,应该强调可持续性开发就能给当地和子孙后代带来利益。

  在生态旅游保护和开方面,有必要开展详细的规划和设计。宾馆、饭店和问询中心的建设,应该遵循一定的法规,主要是把建筑物对自然和文化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点。

  在全省范围内,有必要制定生态旅游方面的规定和监督系统。自然保护区和开发区应该定期进行自检。

龙游网

http://www.longtravel.net/guihua/cpkf/1962.htm


作者: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