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德国看“民间环保”会员空间 |
[2004年2月13日 ] 作者:吴蓓 |
前言:在德国,民间环保团体少则几十人多则几十万人,除了致力于环保宣传外,还及时制止各种破坏环境的行为发生,他们甚至可以改变政府的决定。1999年9月,北京“自然之友”代表团一行15人奔赴德国汉堡,对那里的民间环保活动进行了考察。 9月5日,我们到达了汉堡。一进入市区,我们发现在汉堡的街道上竟几乎找不到两栋完全一样的房子。别具特色的建筑风格激发了我们的想象力,原来建筑也可以做成一幅画、一首诗。还有绿树如阴、繁花似锦的广场和花园,令我们迫不及待地想尽快见到德国几个民间环保团体的负责人。 “SOF”的力量:改变政府决策的事例不胜枚举
第二天早晨,在一间朴素而整洁的办公室里,德国“SOF”基金会主任佩提娜女士为我们举行了一个简单的欢迎仪式。 说起民间环保团体,就不能不说到“SOF”。我们这次德国之行的全部费用,都是由“拯救我们的未来”环境基金会(简称SOF)提供。它是德国最早的私立环保基金会之一,1989年由一位汉堡的商人创办。基金会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日常生活方面的环境保护。目前,佩提娜女士是“SOF”唯一的全职工作者,其他人员由她根据项目的大小临时聘用。这为女士热情而健谈,她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体育与环境的故事。 体育是德国人最喜爱的活动,经常进行体育活动的人占德国总人口的30%,全国的体育场、体育馆和网球场加在一起就有12万4千个,“SOF”发现体育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如增加了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造成大量的垃圾等。1994年“SOF”与德国体操联合会合作,成立了体育与环境办公室,专门研究解决在体育活动中如何实施环境保护。1998年有10万多运动员参加的体操表演赛会,在体育与环境办公室的指导下,不用一次性餐具、被子、洗漱用具,提供租借自行车以减少交通拥挤,建议运动员沐浴时怎样既能节水又能舒适,通过这次盛大的体育活动,进一步把体育、健康和环保联系在一起。体育运动员的带头作用,为更多人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树立了一个榜样。佩提娜说,目前“SOF”正准备出版一本体育活动怎样有利于环境的入门手册。 啜了几口杯中的清茶,望向窗外,“SOF”办公室的四周是一片绿色,草地中的小径与头顶的天空一样,一尘不染。在德国,似乎无论走到哪里,空气都是这样明净清新。佩提娜女士谈起了“SOF”的另一件事。 原东德靠近波罗的海的滨子镇风景秀丽,每年有大量的游客来到海滨浴场度假,旅游业是滨子镇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1994年得到政府部门的同意,一家公司计划在离海滨浴场不远处建立一个年产200吨红鳟鱼的大型养鱼场。当地居民十分担心海水会遭到污染,但养鱼并不违法,居民们不知该怎么办。“SOF”得知这一情况后,提供资金做了一个养鱼场对水质和生态环境影响的法律鉴定,证明养鱼场会损害当地的自然环境。“SOF”还承担了当地居民在法院的诉讼费用,1996年法院终于判决禁止在该地设立养鱼场。像这样为了保护自然环境,“SOF”支持民间团体和公民干预政府决策的事例不胜枚举。我不由得想起中国的环保组织,如我们北京的“自然之友”和“绿家园”,还仅仅是刚刚起步,而佩提娜女士向我们介绍的德国民间环保团体,大大小小几千个,完全形成了一个民间环保的大气候。 当天下午,善解人意的佩提娜女士为我们安排了与汉堡几个大的环保组织负责人的座谈。与会最年轻的是“NABU”的现任负责人——泽佩尔先生。他幽默地对我们说,拥有20万名会员的德国自然保护联合会(简称NABU)是由100年前阻止妇女用鸟的羽毛装饰帽子而成立的。当时由于那种习俗,鸟的数量和种类急剧下降,一位妇女率先创立了保护鸟类协会,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滥猎鸟类终成历史。后来该协会把保护范围扩大到其它的动植物及生存环境,逐渐发展成为今日的“NABU”。 要2千个工作岗位还是要2千只野鸭子? 谈到近期汉堡最热点的环境问题,泽佩尔先生显得有些气愤。那是因为欧盟最大的一个飞机制造厂,为了有足够的厂房面积生产比波音747更大的飞机,要填埋一块20公顷的淡水潮间带,而该地恰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候鸟栖息地。每年春、秋两季,这里有几千只鸟来往觅食,并且该处也是很多鱼类排卵的好地方。汉堡市政府支持这项选址,却遭到“NABU”的强烈反对。“NABU”利用各种媒体将该项计划对环境的破坏性公之于众,并找政府决策部门谈判。厂方迫于压力,拿出了一个折衷方案:把易北河另一处水域人工改造为淡水潮间带。由于淡水潮间带已列入欧盟自然保护2000年网,“NABU”开始寻求欧盟的支持。他们明确表示,若政府置之不理,一意孤行,他们就要向法院起诉。有人不赞成NABU的这种做法,登报质问:2千个工作岗位还是2千只野鸭子?反对者认为没有必要为了保护鸟类而牺牲可以让2000名工人就业的机会。泽佩尔先生给我们解释说,实际上2000个就业机会主要是公给了来自各国的专家,对汉堡工人的就业好处并不大。但我认为这只是NABU的一面之词,恐怕保护环境与经济利益并不是容易协调的。 接着,一个关于包装垃圾问题的讨论引起了我们的关注。1975年成立的环境与自然保护联合会(简称BUND)是德国最大的民间环保团体,现有会员35万人。从1991年开始,他们开始致力于根治垃圾污染的事业。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物资的极大丰富,生活垃圾也越来越多,汉堡的城市垃圾将近一半来自家庭。在家庭垃圾中包装材料占全部垃圾重量的30%,体积的50%。“BUND”与德国工业联合会经过反复推敲,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绿点”计划。计划的主要部分是将包装垃圾分为二大类,一类是能重复利用的,如装饮料的玻璃瓶,可反复使用40次,这一类是通过消费者付押金的方式回收。另一大类是一次性用品,如包装袋、包装盒,这类产品由生产厂家付费给绿点公司,绿点公司负责分类回收,实行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在这8年的时间里,德国的经济仍在上升,而垃圾却在不断减少。 会谈后大家一起出去逛街。信步走过几个街区和一个街心花园,果然有“BUND”标志的绿点分类垃圾桶随处可见。我们不禁想起会上一位专程从外地赶来与我们见面的苏库教授,他曾获诺贝尔特别奖项——正确生活方式奖,是原东德著名的异议人士。他的体会是:对保护环境最能起到监督促进作用的不在于传统文化、政治体制、经济水平,而在于能不能发挥民间环保团体的作用,唯有非政府组织(NGO)既不代表权力利益,又不代表经济利益,他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公民的良心和道义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