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广告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02
    • 经验0
    • 文章350
    • 注册2008-03-08
    觉察内在的暴力
    转载自: [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2119e10100801f.htm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2119e10100801f.html[/url] 《中国报道》杂志访谈,提问及整理文字者:李音、游艳玲 无为是不运用意志力,就是内心没有暴力。没有暴力时,是最能善待自己身心的状态。意 志力不断运用的过程,事实上是在虐待身心,是内在的暴力在不停地进行。 《中国报道》:在职业生涯的过往中,我们清楚的看到,不少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职场 疲惫”或“职业枯竭”的现象。他们虽然收入可观,职位显要,可总是缺乏工作动力,唤不起 自由的激情和快乐的感受,您认为背后原因是什么? 胡因梦:通常的教育尤其是华人的教育体系,就是教人如何挖掘自己的能量以适应生存的 压力。这个基本教育就错了。我们知道抛开生存的压力去追求内在的召唤的创造力才是生 命的本质。 如果一个人活不出他天职的召唤的话,他不可能对这份工作有爱,这份工作只不过是谋生 的工具,那他内在的许多潜力都不可能发挥,而是把自己的能力降低到最动物性的生存的 层面,久而久之,这个人内在的能量就枯竭了。 就像我放弃演艺工作,放弃拍一部片子能挣几百万的片酬去挣一个字4毛钱台币的翻译费, 这个对比的差异太大了,但是,在做翻译的过程中,我有爱,很快乐,那些真理的文字充 满了感动和喜悦;而在拍片的过程中,我拿了很高的片酬,可是过程让我痛苦万分,因为 我觉得我只是导演的一个工具,完全没有办法表达我的人生观,我的见解。最后让我觉得 ,我真的快要活不下去了,真的不能再做那份工作了。我想人的生命到了个瓶颈的时候, 一定得做出个选择,要听从内心的召唤,你的创造力在哪里。 人必须超越自我中心才能有爱,你到底是爱工作中的你,还是爱你心中的这份工作?艺术 也是一样,你究竟是爱心中的艺术还是艺术中的你?到底是以自我中心出发还是抛弃了你 的自我中心,去追逐你真正专注的那个对象?你本身能不能融入进去,忘我的融入进去? 从极致的程度看,眼前的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变成爱,只是我们太有抉择性,如果我们把 每份工作都当作走路一样,每一步都认真的走,即使目前你做的这份工作不是真正内心召 唤的工作,你也还是可以爱这份工作。只是,大部分人是在满足自我,而不是说为了工作 完全付出,可以忘掉我自己的选择,去融入眼前的事情。全然地投入本身就有喜悦。 《中国报道》:因为工作的原因,接触到许多社会公认的“成功”人士,他们头上罩着炫目 的光环,有着光鲜的外表,住别墅开名车,仿佛都是呼风唤雨。可当我与他们进行深层对 话时,能时时感觉他们精神的困惑和幸福感的缺失。我看过一份调查报告,说财富阶层的 成功人士,有20%的人群有宗教需求,您对此有何看法? 胡因梦:能追求到财富、名利、声望的人,大部分是倾尽全力“向外”追求的人,是目标导 向型的人。目标导向本身就容易忽略身心。在向外追求的过程中,他一定是在奴役他的身 体,驱使他的身体获得他要获得的东西。这个过程中,他会忽略身心、耗费能量。   事实上一个人的幸福感、对生命的美感、愉悦感,甚至是一种高层意识,完全取决于 身心的健康和能量的饱足。为达到成功的目标,付出的代价就是丧失从心灵存在的源头涌 出的愉悦感。人们从外部取得的愉悦感是暂时的,跟身心无关,与存在无关。拥有财富后 ,才会体会到财富并不能带来他所想要的生命的高品质,这时他会觉醒,才会开始意识到 应该向内探索,这也就是心路的历程,从追求“外在”到追求“内心”。 《中国报道》:我接触过很多的企业家,不少人说“永不放弃”是成功的关键,还有INTER的 CEO也曾说,未来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这种执着与道法自然所展现的生命意义是不是矛盾 ?这样是不是偏离了生命的平和与从容? 胡因梦:永不放弃就是要不断地运用你的意志力,意志力在身心的治疗中,就是一股内在 暴力,这和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的“无为”是冲突的。无为是不运用意志力,就是内心没有暴 力。没有暴力时,是最能善待自己身心的状态。意志力不断运用的过程,事实上是在虐待 身心,是内在的暴力在不停地进行。 《中国报道》:爱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在家庭中的亲子关系,还是 在情爱之中的人,我们看到许多人都是以“爱”的名义去占有、去执着,好像并不是爱,那 么您认为什么是真正的“爱”呢? 胡因梦:真正的爱不一定和感觉有关系,我们会有很多的匮乏,所以我们希望有人能够填 补我们的匮乏,能够填补得了的话,就能产生好的感觉,填补不了,就会产生失落的感觉 。真正的爱是与感觉无关的,你可以对这个人没有什么强烈的感觉,但是还是可以有爱, 那这份爱是源自精神性的意愿,有这个意愿要彼此扶持,彼此的转化和成长。“关系”是成 长中的最佳工具,这个“关系”达到成长的功效,就是爱。 如果两个人达不到成长,两个人是在消耗,就如同我们看见生活中,家长与子女的“争战” ,夫妻之间的“剥削”,这些都与爱无关。 真实的爱是有点违背人性的,人性的需求多半是物化的,把对方当成能够满足的物来看待 的,如何来超越这个物化的倾向,逆着物化的人性去发展更深的心甘情愿的意愿,这是非 常困难的。“道成肉身”是在关系中完成的,关系是最明澈的镜子,可以看到我们人性中哪 些是自私的,哪些是逃避的,付出的。关系中一定会有不断的分别意识的反应,包括抗拒 的反映,自保的反应,排斥的反应,这些反应是提供我们观察自己的资粮。否则我们怎么 知道自己还有局限?产生对自己的批判、谴责的反应,都是没办法和解的,都是种冲突。 在冲突的过程中,不能善待自己,善待自己是要看到自己的这些反映,然后化解,这就是 善待自己的方式。 《中国报道》:纵观人类历史,好像战争从未停止过,许多统治者都以“和平”、“文明”的 名义去杀戮。在现今社会,我们随处觉知到人际相互之间的冲突和内心深埋的愤怒也是越 来越多,这些现象背后的动力来自于哪里? 胡因梦:杀戮的动因、战争的动因、内心的冲突,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的冲突来自人对自 己的冲突,就像我们常讲的所谓“人、我”。观者和被观者的分离就开始,因为这个无明和 不清楚就产生了自己和自己的对立,对立里充满了社会化的教育的过程所带来的标准、批 判、要求,形成逃避合理化的压抑自己的冲突、矛盾。这些冲突、矛盾形成后就会造成内 在的焦虑,这个焦虑无法承担时,就会投射在别人的身上。再糊涂一点就是投射在其他民 族、其他的国家。集体意识是一群人,每个人都把他的内在焦虑投射到其他人身上,就变 成一个共同业力投射到其他国家和民族身上、另一个宗教信仰的族群的身上,就会产生这 样的对立。所以这个源头还是他自己的观者与被观者的关系。 宗教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投射。信仰本身是不容置疑的。不能置疑怎么产生智慧呢?而事 实上是:人只有在不断的置疑中才会不断的接近真理,才会更有可能用智慧去发现生命的 真实,才会让心灵回归真正的家园。
    [img]http://www.ep.net.cn/img/banna_9.gif[/img]<br><br>你的爱心,会给有需要的人,也给你自己,带来一分光,温暖,快乐,爱心事业离不开你的支持,关注和参与! <br>[fly]~v~ 奥运让海内外华人团结凝聚[/f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