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广告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02
    • 经验0
    • 文章350
    • 注册2008-03-08
    如何面对不讲道理的亲人
    如何面对不讲道理的亲人 [url=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08-03/29/content_149453.htm###][/url] [url=http://www.dayoo.com/]大洋新闻[/url] 时间: 2008-03-29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武志红 [img]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08-03/29/B21/res01_attpic_brief.jpg[/img] 专制风格仍是中国家庭第一弊病。 [img]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08-03/29/B21/res03_attpic_brief.jpg[/img] 暴怒的样子很像是失控,但暴怒者其实常是利用这一情绪做压服别人的武器。 [img]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08-03/29/B21/res05_attpic_brief.jpg[/img] 倾诉或是人类的本性。   对北大佛学博士与岳父母纠葛的心理分析   (本版文字 武志红)   一个人对建立亲密关系存在着错误的见解,居然还付诸于实践,这实际上消灭了建立亲密关系的可能性。   ——摘自帕萃斯·埃文斯的著作《不要控制我》   最近,国内最热的天涯论坛出现了一个最热的帖子。   1月19日,在天涯论坛的子论坛“天涯杂谈”,一个网名为“zwkrwxzr”的网民发表了题为《令北大蒙羞,丑闻记录再次刷新,北大博士殴打岳母,六次惊动110,居委会10个月调解》的帖子,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这个帖子的点击率便达到近75万,共约220页,回复数则达37000,不敢称绝后,但差不多是空前。   我很早的时候便留意到这个帖子,但直觉发帖子的人别有用心,在题目中刻意扯上“北大”、“博士”和“110”等字眼,明显是炒作,并且我对把家务事这么大张旗鼓地夸大有本能的反感,所以一直没关注这个帖子。   第一次去看这个帖子是上周五。   当晚,我一个多年没见的同学张滨和新婚妻子小月(化名)路过广州,我和他们聊天时,没想到聊天的主题居然是他们和岳父母的关系问题。   他们是去年结的婚。结婚后,小月的父母表示,希望能搬过来和他们住在一起。因小月是独女,张滨认为这是岳父母爱女心切,所以便答应了。   不承想,岳父母到后的第一天,张滨便发现,本来活泼开朗的妻子似乎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   张滨没有问妻子为什么会变了一个人似的,但不久他便明白了原因所在。   原来,岳父母,尤其是岳母,很喜欢发号施令,似乎小两口的一切日常生活习惯都大有问题,只有她的意见才唯一正确。   闹自杀,只是为了令你听话   小月回忆说,当时,她感觉自己仿佛又回到了小学和初中时代,处处都在父母的“监视”之下,好像总有两双眼睛在盯着她,而且时时都在斥责她,挑她的毛病,并要她听他们的。   要她听话也就罢了,关键是,如果她不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妈妈就会一遍又一遍地说她,话也越来越难听,直到她接受他们的要求后才会停下来。每当这个时候,小月就有发疯的感觉。   不过,从小到大,小月已经习惯了父母的这种做法,尽管感觉重新回到了被监视的氛围下,她并没有太大的情绪反应。   然而,张滨看不过去了。他说:“我本来一直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看,也当成老人来尊重,但我越来越发现,我的岳母太多的时候蛮不讲理,她干涉我们的一切,而且很多时候,明明她错了,她还是非得要我们听她的,如果我们不愿意,她就会发脾气,会指桑骂槐,总之会用一切办法给我们施加压力。”   如果说,小月是在独裁式家庭长大,孩子必须无条件地听父母的,那么张滨就是在民主式家庭长大,他的父母从来不会强求孩子听自己的,如果孩子比自己更有道理,张滨的父母随时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接受孩子的选择。   因而,张滨根本就不吃岳母那一套,他经常和岳母发生冲突。并且,小月得到了丈夫的支持后,她也变得越来越独立,妈妈对她的影响力越来越小。   可以想见,小两口和岳父母的关系越来越僵。   一起住了约一个月后,突然有一天,小月回家后发现,父母不吭声地收拾了行李,并堆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   看到这一情境,小月明白,这是父母在要挟她。他们总是这样,在要求她听话时,会先用温柔的方式,如果还不行,就用粗暴的方式攻击她,如果这一招还不奏效,他们就会转而伤害自己。这时,尽管感受到了要挟的含义,但她仍会内疚,觉得自己是坏女孩,谴责自己怎么能让父母这么伤心呢,于是最终会顺从父母。   然而,这一次,她隐隐希望父母回家,因为本来她和丈夫的小日子过得很开心,但父母的到来毁掉了他们的生活。   当看到这一招还不能奏效后,小月的妈妈变得歇斯底里起来,她一边痛哭一边用最难听的话痛骂女儿,情绪激动的时候,还喊着要跳楼。   这时,小月觉得撑不住了,她和丈夫商量,是不是挽留父母一下。但张滨说,你的妈妈这么爱自己,她怎么会自杀,她不过是做给你看罢了,你就让她继续表演吧,最后她会自己停下来。   结果,正如张滨所料,小月的妈妈最终自己平静了下来,并和丈夫悻悻地回到了老家。   “你妈那奶1000块一粒”   和他们聊完后,我在回家路上,想起了天涯论坛的帖子,觉得它应该和我今天听到的故事很像,于是回家后打开电脑第一次看了这个帖子。   果真如此,zwkrwxzr的这个帖子所反映的故事,和张滨夫妻与岳父母的故事如出一辙,只不过远为严重而已。   这个帖子,讲的是北大佛学博士孟领打岳母,从而引起了纠纷,导致6次惊动110都没有解决问题。   这个帖子的题目哗众取宠,主文也漏洞百出,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个帖子是一面之词。因而,这个帖子仅在第一页引起了部分网民对“北大佛学博士”的攻击,到了第二页后,几乎就是对孟领的岳父母一方的一边倒地攻击了。   据孟领的岳母张凤堂透露,这个帖子是她的丈夫、退休英语教师李德经写好后,再去网吧找其他人发到天涯论坛的。不过,天涯的网友普遍认为,这个帖子是孟领的小舅子李×志发上去的,而且李×志还在多个论坛发过相关帖子,但都没引起关注,只有天涯论坛这一篇帖子引起了轰动。   这个帖子不是在网络上引起轰动,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除了多家报纸做过报道外,辽宁电视台的“王刚说故事”和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都对这一事件做了专访。   然而,媒体的专访也罢,还是网络文章也罢,差不多每次引起的都是对孟领岳父母的一边倒的声讨。   大家的反应如此一致,因为这件事的事实很简单:岳父母来到女儿家,与女婿和女儿矛盾日益严重,最终女婿、女儿和外孙被迫离开自己买的房子,在外面租房子住,而所谓的居委会调节和六次惊动110,都是女婿和女儿找的,而根本不是岳父母所为。   Zwkrwxzr的帖子把北大佛学博士孟领说得很暴力,但是,这么暴力的女婿怎么会带着老婆和孩子被赶出了自己家呢?   因为这一点,尽管Zwkrwxzr的帖子是攻击孟领的,但还是招致了网友的质疑和批驳。   Zwkrwxzr在帖子中说,孟领打了岳母,但邻居作证说,其实是岳母不断打女婿耳光,而孟领只是不断挡岳母的手而已,从未还手。   更要命的是,在接受“今日说法”的采访时,李德经的几番言论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反感。   在电视画面上,他一边挥舞手臂一边说:“你妈那奶1000块一粒,对不对……170万,我说你把170万拿来,我点了就走。”   而李德经的女儿李×岩对记者出示了父亲写给她的信,在信上,李德经对女儿写道:   你是老李家的种,老李家的苗,你长在老李家的土地上,老李家为你浇水、施肥,你身上流淌着老李家的血液,我们老李家把你培养成一棵参天大树,老孟家把这棵树伐倒破成木材,盖房子,做家具烧火做饭,树毁了。这不行,老李家是不允许的。   从生命的价值观来看,你永远欠我们的,还不起。我们住你的房,你还欠我们的。   信的最后,李德经还诅咒女儿“不得好死”。此外,他还对记者说,他恨不得捅死女儿。   “不惜一死”的由头可能是小事   相比之下,孟领岳母张凤堂的言论没有多少极端表现,但她暗示说“不在北京生,肯定在北京死”,这也显示了她“不惜一死”也要继续斗下去的决心。   但是,到底斗什么呢?作为父母,也作为岳父母,张凤堂夫妇他们的终极目的到底是什么?   对于张凤堂夫妇的动机,目前网上最流行的说法是,他们是为了房子,他们之所以赶走女儿一家三口,并要女儿拿170万元来“赎身”,也是为了买一套大房子,而无论是占据女儿的房子,还是买新房子,都是为了刚研究生毕业工作不久的同在北京的儿子李×志。   不仅网友这么看,李×岩和孟领夫妇也这么认为,他们对记者明确说,岳父母动机不纯,2004年来北京和他们住在一起就是为了这一套房子。   作为父亲,李德经写给女儿的信也显示了这一点。他显然是把女儿当作了摇钱树,当成了自己的私人财产,看不得很少工作的女婿“享受”自己培养出来的女儿的财富。   不过,这有可能只是一个终极的结果。   什么是源头呢?很可能和我前面提到的张滨与小月的例子一样,是一些琐碎的小事。   在电视画面上,孟领说,他的岳母非常恐怖,他太太非常怕她,而岳母也一直对他们横加干涉。   所谓“横加干涉”,我的理解是,很可能张凤堂和小月的妈妈一样,两人都是支配型的性格,希望女儿一切听自己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她们会习惯地否定女儿的一切。之所以否定,并不是因为女儿真的不行,而是为了通过否定打压女儿的独立意志,这样才好听自己的。关于这种性格的人,我在前一期文章《彻底否定你,只为支配你》中做了详细的介绍。   为了追求这一目的,这样的人会使用一切奏效的手段。一开始,心理比较健康的妈妈还会采取温柔的手段,当看到温柔的手段不能奏效后,便会升级为攻击性的手段,当攻击性的手段还不能奏效时,他们可能会使出最后的杀手锏——伤害自己或同归于尽。   如果经常使用攻击性的手段和自毁性的手段,那么这样的人一般都有严重的偏执性格。这样的人从不会反省自己的责任,而认为责任全在对方身上。   之所以攻击你,是为了让你不离开我   前不久,我采访过一个年轻女子,她说丈夫屡屡出轨,令她非常痛苦。看上去,她非常可怜。然而,随着和她聊天的深入,我经常感到不寒而栗,因为,她为了让丈夫就范,会使用一些很可怕的手段。譬如,她会整晚地大吵大闹,还频频地将事情闹到居委会、派出所和其他政府部门,而最极端的一次,她将自己家的房子烧着了。   这个女子是支配型的性格,为了迫使丈夫接受她的支配,她不惜使用极端的攻击性或自毁性的手段。她说,她已做好了两败俱伤的准备,如果最后她的丈夫还是不和她好好过,她会杀掉他一家然后自杀。   我将这一故事讲给另一个女孩听,她说,她就是这种类型的人,她深深地理解这个女子,如果这个女子最后做出极端的行为,她不会感到惊讶。   不过,这个女孩继续说,其实令这个女子改变过来也很简单。如果那个男人深深地爱她,知道她的一切极端行为其实都是为了能留住他,因而宽容她,那么最终她就会死心塌地地爱上他,甘愿为他而死去。   这个方法听起来是很简单。但是,这是上帝才能做到的事情,一般人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毕竟,攻击行为就是攻击行为,任何攻击行为里都藏着或多或少的愤怒与仇恨,这种情绪势必会传递到对方身上,从而在对方身上唤起焦虑或恐惧等情绪,令他不由得想远离她。   再回到“北大佛学博士”事件上来。我想,作为妈妈,张凤堂即便有偏爱儿子的倾向,她也一样希望和女儿保持一个亲密的关系。但是,她和女儿相处的模式是“你必须听我,否则我就让你好看”。也就是说,当她和女儿的关系出现疏远时,她没有学会用温和的方式去改善关系,而是会采用攻击性的方式,以迫使女儿服从自己。女儿和她的关系越疏远,她会越恐慌,同时采用的方式会更富有攻击性。   可能,这是她和女儿打交道的主要方式甚至唯一方式。   和前面提到的那个年轻女子攻击丈夫一样,张凤堂攻击自己的女儿,其终极目的是为了不让对方离开自己。   但是,除非对方被她们彻底吓住,否则她们的做法只会让自己的亲人更加远离自己。   很可能,以前在自己的家里,张凤堂能用这种方式保持和女儿的一个适当亲密关系,但是,在女儿自己的家里,因为有了另一个亲人的支持,这种攻击性的办法已不能奏效了。   这时,一般人都做不到反思自己的固有逻辑,这个妈妈也不例外,她反而对自己攻击性的方法更加执著,这最终摧毁了她和女儿一家的关系。   在采访中,李×岩显然希望父母能反思。但是,我们看到的是,她的妈妈变得更有攻击性,所以她才会说“不在北京生,但肯定在北京死”。   为了让亲人屈服于自己而不惜一死的人,从来不是极少数。我们每天在新浪网的社会新闻上看到的亲人相残的恶性事件,多数是这类人所为。   为了生个孙子,威胁杀死孙女   关注这一事件时,我想了另一件事。   在政府部门担任要职的林先生对我说,他痛苦极了,因为他的父亲逼他离婚。   原来,林先生的太太生了一个女儿,而他的父亲极其渴望有一个孙子,那样他才有面子回有重男轻女的传统的老家。   但是,林先生和太太都是公职,如果生第二胎,他们的工作都会丢掉。   所以,他的父亲要他离婚,然后再娶一任太太,这样就可以既保住职位又能再要一个孩子了。   林先生爱太太,也爱女儿,自然不愿这么做,所以一直采取拖字诀,并和妻子极力讨好父亲,希望父亲能改变主意。   当发现儿子根本不想离婚后,林父大怒,他把家里的东西全部砸烂,并威胁儿子说,如果你不离婚,小心我杀死你女儿。不仅如此,他还几次找茬打过儿媳耳光,希望儿媳能主动提出离婚。   父亲这样做,令林先生痛苦不堪,他几次起了杀心,想干脆杀掉父亲,然后和妻女远走他乡,或干脆大家一起死。   林先生还有妈妈,但妈妈怕极了丈夫,从来不敢对丈夫说半个不字。   林先生是一个很魁梧的汉子,但对我诉说这一切时,我似乎觉得,他变成了一个很小很小的小男孩,对自己年近六旬的父亲充满了恐惧。   这种恐惧是怎么来的,他的答案则很简单——从小到大,他的父亲已暴打了他不知多少次。   有过这样经历的人,无论他看上去多么强壮,当他面对父亲时,他的内心仍然是一个瑟瑟发抖的小孩。   然而,一旦这个恐惧消除了,他就会看到真相:他已非常强大,无论是体力上、经济上、社会地位上还是道德舆论上,其实他都占据着有利地位。   当时,我没给他提供具体的建议,只是指出,他需要好好去认识自己的恐惧,一旦当他放下这个恐惧后,他就会发现,不必采取极端行为,他一样可以找到有效的办法。   解决办法:灵活的手腕,坚定的态度   大约过了两个月后,他写信给我说,问题已大为改观了。的确,当他认识到自己的恐惧源自过去,而自己目前其实已经很强大后,他找到了很多非常有效的办法。   他说,他先是趁父亲不注意,与太太和女儿搬出了家。接着,他通过写信的方式告诉父亲,他很爱妻子和女儿,他不会放弃她们,他也爱父亲,但他坚定地说,父亲的愿望不合理,那只是父亲自己的想法,父亲不能把这个想法强加在他身上。他还用很平静的口气对父亲说,我担心(不是害怕)你目前的状况,我担心你做出令你自己都后悔的傻事,所以我们三人暂时离开家,直到你情绪平静下来为止。   一开始,林父发现儿子一家不见后,大发雷霆,发出了更可怕的威胁,但林先生仍然很平静地通过各种渠道与父亲沟通,很明确地对他表示,我永远是你的儿子,但你的情绪状况有问题,请你平静下来。   只过了不到半个月,无计可施的林父就平静了下来,他不再发出什么死亡威胁,但主动表示要与“不孝子”决裂。对这一点,林先生也拒绝接受,他说,我无论如何都是你的儿子,我知道你还是在生气。   最后,林父表示,既然儿子已不再听他的,而且儿媳与他关系也不好,他宁愿回到老家,但要儿子在老家县城买一栋房子,并且每个月给他800元的赡养费,这个数字足以保证林父和林母在老家过上不错的生活。   这个结果令林先生简直大喜若狂,因为他其实已怕极继续和脾气暴戾的父亲生活在一起,于是答应了父亲的要求。   有意思的是,林父回到老家县城后,突然反悔,要求将赡养费提高到每月1200元。   在我看来,林父这么做,其实不过是支配欲望在作祟,他想继续显示自己可以支配儿子。所以,我第一次对林先生出招说,不要答应得太痛快,你一定要心平气和地和父亲讨价还价,你的态度要坚决,同时不管父亲怎么发脾气,你都要努力保持平静。这样做,不是为了利益,而是为了让父亲知道,他对儿子没有绝对的支配权,他不能为所欲为。一旦他的心里有了这一意识后,他对儿子的支配欲望就会消减大半。   不久后,他给我写来第二封信,说将对父母的赡养费谈判到了每个月1000元。他写道,尽管觉得和父母这样讨价还价很怪,但他和父亲的关系倒的确平等多了。   林先生的这个故事表明,和支配欲望太强的亲人打交道的确是个难题,你既不能和他们太对着干,那会引发事件的升级,但也不能顺着他们,因为他们对你服从的渴望是没有止境的。   面对这样的亲人时,我们需要记住几个要点:   1.他们其实最惧怕的是与你分离,但不要因此轻易以此刺激他们,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说断绝关系。   2.他们越攻击你,其实是越担心你会离开,他们认为只有用这种方式才能留住你,所以你要打消他们这种担心。   3.他们渴望你惧怕,但你不能陷入这个陷阱,因为他们一旦发现,你根本不怕他,他就会明白这一招数没有意义。   4.他们一般会有强烈的选择性记忆,即只会记住对他们有利的信息,甚至常常会扭曲信息,把本来对自己不利的信息修改成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且意识上还信以为真。所以,有必要的话,可以用录音和录像等方式记下他们过分的言行,但记住要慎用这一招数。   总之,只要能把握好坚定的态度——“我不会听你的,我也不会离开你”和灵活的手腕,处理好与这样的亲人的关系还是有很大的可能性。   你是否曾保住过一个秘密?   前不久,分析“艳照门”事件时,看到据说陈冠希参与创作的歌曲《即影即有》以及该歌曲所在唱片名《请偷走这部相册》时,我不由感慨:   没有人能藏得住秘密!   或者,更准确的说法是“没有人愿意独自藏住一个秘密”。仿佛是,我们内心中总有一种冲动,渴望将自己最隐晦的事情说给某个人听。   譬如,本·拉丹制造了“9·11”事件后,假若美国情报部门极其无能,分析了数年后仍然找不到真正的凶手,而世界上也从没有人猜测到这是本·拉丹所为,那么,本·拉丹一定会自己跳出来,说,这是他干的。如果有其他人抢先一步,将这个空前的罪行归为自己,同时也得到了世界的一致认可,那么本·拉丹一定会非常愤怒,会咒骂这个抢走自己“功劳”的家伙,也会咒骂各界人士太愚蠢。   任何人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后,都会渴望别人知道是他干的,假若没有人猜到他的身上,他会非常难受。   美国一个连环杀手第一次杀人时,第二天读报纸,发现报纸上没有对这一事件的报道,他大失所望。于是,以后杀人后,他会给媒体写信或打电话,用隐秘的方式给记者们提供线索,他还会在现场主动留下线索,以让“愚蠢的警察”多少能有一点破案的希望。甚至,当警察查看他的作案现场时,他还会躲在附近观看,那时杀人所带来的快感会达到最高峰。   这不是某个连环杀手的独特做法,而是绝大多数连环杀手的共同做法。   不过,仅仅是为了谋利益的凶手一般不会这么做,这种凶手会尽可能不留下任何蛛丝马迹,因为他们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利益,而不是为了独特的、病态的快感。   看电视,我们也常会看到一种画面:蒙面杀手在将一个人彻底杀死之前,会将面具拨开,让对方明白,是我杀死了你。   不过,也有不少蒙面杀手不会这么干,他们杀了人后便会逃遁。   这里面有一个区别:后一种蒙面杀手是替别人杀人,前一种蒙面杀手是在复仇。   替别人杀人,要么是听命于某个人,要么是为了从某个人那里挣钱,那么这个蒙面凶手有一个必然的交代对象,他的行为自然会有人知道,所以就不必把面具拨开给遇害者看了。   但复仇不同,复仇行为既是做给自己人看的,也是做给对手看的,如果对手还不知道是谁干的就死掉了,复仇行为就失去了一半的意义。所以,复仇的蒙面杀手一定会有极强烈的冲动,要把面纱掀开给对手看。   想到这一点后,我问自己:你究竟能独自保住任何一个秘密吗?   答案是,不能!我经过长长的反思后,发现我几乎所有隐秘的事都至少与一个人分享过,而那些最隐秘的事情,即便还没有和谁分享,但我却常有几乎遏制不住的冲动,想说给某个特定的人或随便哪个人听。   每个人都有倾诉的途径   以前,我几次写道:一切都为关系,关系就是一切。这意思是,我们的一切行为都必须放到一个关系中去理解,没有所谓的“绝对孤独”这回事。   我们常说“享受孤独”,但这永远只是一个片断。有时,我们会在孤独中沉思,在孤独中汲取力量,在孤独中成长。但最后,我们必然会渴望将自己在孤独中所获得的一切说给别人听。   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犹太人斯宾诺莎常独自关在一个废弃的炉子里思考问题,据说他终其一生都没有与一个异性亲近。然而,他还是会留下《伦理学》这样的乏味而晦涩的著作,让世人知道他在炉子里到底想了些什么。   电影《花样年华》中,梁朝伟一直对他与张曼玉的婚外情守口如瓶,但最终他还是将这个故事倾诉给了吴哥窟的一个树洞。   或许,倾诉是人类的一个根本特质。   因而,听故事者一直是人类的一个特殊职业,神父、巫师乃至现在的心理医生可以说都是靠人类的倾诉本质吃饭。   不过,越想倾诉,越渴望聆听自己倾诉的人保密。   所以,小说《牛虻》中,那个将牛虻倾诉出的革命秘密告诉给政府的神父便成了被唾弃的对象,而保密也成了心理医生的最重要的职业道德。   然而,大多数心理医生都有感觉,当心中郁积了太多的秘密后,自己就会涌动着一种特殊的烦躁。这时,心理学界惯常的说法是“职业枯竭”。对于心理医生的这种“职业枯竭”,比较容易的理解是,心理医生心中有了太多的心理“垃圾”,这严重影响了心理医生的内心的和谐。   但是,在真正深通人性的心理医生那里,或许是不存在什么“垃圾”的。因而,“职业枯竭”的更本质的道理或许是,即便心理医生也做不到绝对保密,他必须要把他所听到的故事至少找一个人倾诉出去。   所以,心理医生会有自己的心理医生,也会有专门给自己督导案例的水平更高的导师。至于那些水平最高、声誉最盛的导师,其实也会通过授课、写书等种种途径,将自己心中隐藏的秘密提炼、升华后再巧妙地诉说出去。   你也可以问问自己,你究竟曾独自保住过任何一个秘密吗?
    [img]http://www.ep.net.cn/img/banna_9.gif[/img]<br><br>你的爱心,会给有需要的人,也给你自己,带来一分光,温暖,快乐,爱心事业离不开你的支持,关注和参与! <br>[fly]~v~ 奥运让海内外华人团结凝聚[/f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