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广告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02
    • 经验0
    • 文章350
    • 注册2008-03-08
    家庭暴力,它比我们想象得要严重得多
    [size=3] 政府当及时干预家庭暴力 [url=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08-05/10/content_189643.htm###][/url] [url=http://www.dayoo.com/]大洋新闻[/url] 时间: 2008-05-10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武志红 [img]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08-05/10/B21/res01_attpic_brief.jpg[/img] ①一名奥地利警察在遥望弗莱茨勒的房子。 [img]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08-05/10/B21/res03_attpic_brief.jpg[/img] ②年轻时的弗莱茨勒。   ——奥地利乱伦案的警示——   前不久爆出的奥地利恐怖乱伦案震惊了全世界。   假若你是奥地利人,看到这样一句话,只怕会对“奥地利恐怖乱伦案”这个组合词汇感到不舒服。   奥地利总理古森鲍尔就有这种感受。他在一个公开集会上称:“我们不会让奥地利和所有奥地利人被一个单独、野蛮的犯罪个例所劫持……我们将捍卫奥地利的形象……(奥地利)是最安全、最好的国家之一。”   这让我想起了去年黑砖窑事件刚被曝光时,一位网友在天涯杂谈上发表一个帖子称:这不是山西人的错,山西人是诚实善良的。   我相信多数山西人民是诚实善良的,但这位网友未必,因为诚实善良者不会在这样的时刻如此急于与罪恶撇清责任。相反,诚实善良的人会沉浸在悲痛和反思中:为什么会这样?我有什么责任?该怎样阻止这样的罪恶再次发生……   本版文字  武志红   博客:blog.sina.com.cn/wuzii   一滴水常常反映了一整个世界,如果对这一滴水不重视,那么就会出现第二滴水、第三滴水……   风景如画的奥地利近年便体现了这样的逻辑。   2006年,卡姆普什案一样引起全球轰动。时年18岁的她乘绑架她的男子沃尔夫冈不注意,逃出了他的魔掌,而之前,他已在一个地窖绑架她8年。   2007年,媒体曝光一名奥地利母亲囚禁3个女儿达7年之久。   现在,超级变态禽兽父亲出现。   如果这三滴水还引不起足够的重视,那么可以看这个最新曝光的数据:奥地利六分之一的女孩和九分之一的男孩在家中遭受过虐待或性侵犯。   这一数据是乱伦案爆发地阿姆斯泰顿镇的预防犯罪中心的负责人夏洛特·艾克勒透露的。并且,她还称,因许多孩子没有报案,所以这个数字只是保守的统计,真实的虐待孩子案会远远大于这一数字。   如果说,约瑟夫·弗莱茨勒性虐女儿伊丽莎白31年、囚禁女儿24年并生下7个孩子一案是一滴水,反映了虐待孩子案是奥地利的一个痼疾。那么,也可以说,奥地利总理古森鲍尔的态度也是一滴水,反映了奥地利官方对家庭暴力的忽视甚至纵容。   譬如,据报道,奥地利法律对乱伦并没有惩罚条例。   又如,伊丽莎白16岁已被父亲性虐5年,一位知情的女邻居帮她逃离了家庭,但她却被父亲叫来的警察给带回家——估计伊丽莎白肯定不愿意。阿姆斯泰顿的一名女副市长也称,在伊丽莎白18岁被关入地窖前,许多邻居都曾指证被父亲虐待。那么,为什么这个禽兽父亲的恶行没有被禁止?难道,当地的警察只管帮父亲找回离家出走的女儿,而对发指的家庭暴力没有兴趣吗?   这位副市长称,“这是非常可悲和可怕的事情”,但显然更应该对这一悲剧负主要责任的,不是弗莱茨勒的邻居们,而是当地的政府机构。   法官不必做道德判官   其他报道也显示,当地警方似乎不把男人强暴女人太当回事。   犯罪记录显示,仅仅在1967年一个月时间内,弗莱茨勒就先有一次强奸未遂,而后则闯入一位女子家中将其强奸,但法官“考虑到让约瑟夫和他妻子以及4个孩子早日团聚,仅判了他18个月监禁”。   我不太了解法律,更不懂奥地利的法律,但在我看来,这种判决是“糨糊逻辑”。   我认为,处理事情的一个原则是:A是A,B是B,如事情A出了问题,就尽量只在事情A的范畴内解决问题,而轻易不要将事情B牵扯进来。   我认为,法官不应将弗莱茨勒的强奸案和他有老婆孩子一事搅和在一起,因为后者的存在而减轻他在前者中的责任,这是对被强暴女子的不公正。   或许,法官将不相干的事件B牵扯进来时,以为自己整体上是做善事,但事实证明,他减少弗莱茨勒的刑罚,既是对被强奸女儿的不公,也危害了弗莱茨勒的家人。   人不是神,任何时候都做不到对整体的掌控,所以轻易不要做这种选择,而应各司其职,将自己负责的做好就OK了。   但可惜,法官超越自己的智能,屡屡扮演道德判官的“糨糊逻辑”,不仅体现在弗莱茨勒的案件中,在国内一些涉及到家庭冲突的事件中也常常可以看到。   譬如,广州一位妈妈将自己的女儿的双耳割掉,并丢进马桶冲掉,如此严重的家庭暴力事件,最终却以这位恶母只得到三年有期和五年缓刑的惩罚而告终。   又如,天涯论坛上近来最热门的事件——北大佛学博士孟领的妻子李晓岩状告父母李德经夫妇侵占自己房屋,这一事件最终也以和稀泥式判决而结束。判决书称,既然李德经夫妇已在判决前撤离房间,所以原告诉讼请求无事实依据,法院不予支持。   这个判决书乍一看是没问题的,但问题是,原告1月21日提出诉讼,而这一事实非常清晰简单的案件,却一直拖到了4月24日才宣判,而被告也只是在4月14日搬离了女儿的房屋。此外,孟领也称,负责该案件的女法官一直劝他多为老人考虑。并且,判决书中还提到了孟领岳母莫名受伤的无关事情。   总之,这份判决书给人的感觉是,孟领的诉讼请求不成立,而岳父母不仅没错,还是受害者。   我个人认为,出现这种结果,是法官有意无意中扮演了道德判官的角色。然而,一个人对道德层面的判断,总是囿于自己的常识,而这常识常常是很有局限的,譬如这一案件中的女法官,以及割耳母亲的案件中的法官可能会有“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这种常识性的道德判断,但这种判断无论从逻辑上、伦理学上还是心理学上都是不能成立的。   国家机器可震慑权力人格   很多涉及到家庭冲突的案件,重要的或许不是惩罚,而是需要国家机器以鲜明的态度表明,不管是谁,都不得以任何名义侵犯其他人的合法权益。或者说,需要的只是一句话的正义:到底是谁对,到底是谁错。   这一点极其重要,因为制造家庭暴力的人,常是偏执型人格,或可称为“权力型人格”,具有这一人格的人,希望在自己所控制的范围内具有绝对权威,所以他们会用不断去打击、否认被控制方,如果看到被控制方有脱离自己控制的可能性,他们就会采取极端手段,而这常常意味着灾难的到来。   那么,在他们采取极端手段之前,制止他们的行为就极为重要。   并且,因为他们很信奉权力,所以比他们更权威的国家机器如果旗帜鲜明地对他们说,你对其他亲人的行为是错误的。那么,他们相对会比较容易接受。否则,他们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既是正确的,又是不会被惩罚的,于是对亲人的侵害就会变本加厉。   据报道,伊丽莎白16岁逃离这个可怕家庭的行为失败后,弗莱茨勒对她的行为变得更加凶暴,并最终在她18岁时将她关进了地窖。我认为,当时找到伊丽莎白并将伊丽莎白带回家的警察对这一恶果负有相当的责任,因为他们不仅成了事实上的帮凶,而且他们的特殊身份还加重了弗莱茨勒的权力感,令他更加坚信自己对女儿有绝对的支配权。   斩断苦难轮回需反省精神   苦难和邪恶经常是一个不断的轮回,邪恶者制造了苦难,而邪恶者之所以沦为邪恶,也几乎总是先遭受了巨大的苦难。   据最新报道,恶父弗莱茨勒的童年相当悲惨,他1935年出生,童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混乱中度过,他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而母亲也脾气暴躁,对他的虐待如家常便饭,据说每天都会把他打得鼻青脸肿。   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弗莱茨勒,会混淆爱与恨,他越爱一个人时,就会越恨一个人。他先是对母亲既恨又爱,后是对最漂亮的女儿既爱又恨。我甚至可以推测,伊丽莎白也许最像弗莱茨勒的妈妈,于是,弗莱茨勒对妈妈的极度的爱与恨都被他转嫁到了女儿身上。   7日,他在接受审判时称,他禁锢伊丽莎白,是出于“对她的爱”。这种说法很容易被视为是不知廉耻的谎言,但准确说来,他这可以称为是“不知廉耻的真诚”。他应是最喜欢这个女儿。只是,因为他内心扭曲得太厉害,他越爱一个人,就越容易伤害她。   不过,在我看来,这不应当成为他逃避责任的原因。他的辩护律师称,弗莱茨勒有精神病,所以不当接受法律惩罚,而应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但是,或许没有什么罪恶是凭空而生,一切罪恶或许都是轮回的延续,例如希特勒这种空前的恶魔之所以产生,也一样是因为他有一个极度暴虐的父亲。那么,一切罪恶都当被宽恕吗?   西方神学家认为,所谓宽恕是上帝的事情。我赞同这个看法,不仅认为当事人轻易不必宽恕,更认为法官不该替当事人行使宽恕的资格。   宽恕是很好的事,但当事人意识上的宽恕,常常伴随着潜意识深处的恐惧和愤怒,这不是一种真正的宽恕。因为,弱者对强者的轻易的宽恕常意味着对强者的认同,这是一种权力崇拜。   因而,轻易便宽恕了伤害自己的人,他们常常会把自己的苦难转嫁到比自己更弱小的人身上,这就导致了罪恶的蔓延。   行使宽恕之前,首先需要的是反思,因为必须理解了罪恶轮回之链条,才能真正斩断这一链条。   德国是二战的主要发起者,但德国也是二战中反思最深沉的国度,这种反思虽然还不能帮助德国从这个链条中彻底获得解脱,但起码德国整体上对二战负起了责任,这对目前的德国社会的进步帮助极大。   但奥地利似乎缺乏这种反思。二战中,奥地利既是牺牲品也是帮凶,受纳粹思想的危害应该较德国要轻,但因为缺乏反思,于是纳粹思想之流毒仍在影响奥地利。卡姆普什最近便在接受采访时称,她认为二战时奥地利盛行的“男尊女卑”和“权力至上”对现代奥地利仍有一定市场。   2000年,奥地利极右政党“自由党”进入政府,这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卡姆普什的这一说法。   对于个人而言,逃避痛苦最终不会有好结果,因为痛苦不在别处,就在自己心中,逃避痛苦势必会引起内心的扭曲。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否认历史最终也不会有好结果,因为历史并不仅仅是历史,也藏在每个国民的内心深处,是一直在进行的轮回的一部分,如果不反省历史,一个国家就缺乏对这一轮回的清醒认识,而导致这个国家总是重蹈覆辙。   奥地利恐怖乱伦案还显示了一点:一个家庭可能会沦为极度专制的暴力家庭,所谓的爱与和谐已荡然无存。   对于这样的家庭,国家机器的干涉就非常重要。最好先是法律的干涉,接着是社会保障体系对受害者的充分保护。   家庭暴力是社会犯罪之源   持有“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人,会将弗莱茨勒这样的恶父视为异端,视为极少数,仿佛受苦的孩子也是极少数,所以不必就父母对孩子的暴力太敏感。   但还是讲一个真实故事吧。   广州某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做了一个调查,她问班里的孩子:“谁认为自己的妈妈是好妈妈?”有3个孩子举手,其中有一对双胞胎。   她再问:“谁认为自己的爸爸是好爸爸?”这次有5个孩子举手,但那对双胞胎没举手。   孩子们的心更单纯,他们离自己内心的真相更近,而成年人则更容易用意识说话,并且因为自己做了父母,就更容易站在父母的角度上看待问题,所以就忘记了自己童年时的感受。   自然,好父母和恶父母不是非此即彼,优秀的父母和可怕的父母之间还有一个漫长的中间地带,多数父母处于这个中间地带上。但我和我的心理学界的朋友们都认为,可怕的父母比普通人想象的要多得多,社会和国家必须重视这一现象。前面提到,奥地利至少六分之一的女孩和九分之一的男孩在家中遭受过虐待或性侵犯,我们国家这方面的数据,不会比这个数据美好多少。   那些不是因利益而莫名其妙杀人或制造严重刑事案件的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先在家里受了伤,如果社会和国家发现了他们在受伤,并立即给予及时的干预和保护,那么,他们尽管可能已伤痕累累,但起码知道,原来主流的逻辑和他们家中的逻辑是不一样的,原来还是有对与错,而不是到处都是权力至上。   并且,家庭暴力都不是在孤独中进行,因为即便受害者没有把事情说出来,加害者也会忍不住表现出来的。曾在弗莱茨勒家租过房子的一个租客说,弗莱茨勒曾骄傲地对他说,这栋房子将创造历史。现在,他如愿以偿了,他成了目前全球最瞩目的人物。   甚至,我以为,这次事件之所以被媒体曝光,可能正是弗莱茨勒的愿望。他将伊丽莎白的大女儿克尔斯廷送到医院门口,其潜意识的原因很可能是,已经73岁的他并不想将这么“伟大”的事情带进棺材里,他希望震惊世界,以展示他是多么有影响力的人物。   家庭乱伦案在大多数情况下,被性侵犯的孩子都告诉了大人,譬如自己的母亲或父亲。但因恐惧、要面子等种种原因,大人们奇特地“团结”在一起,而隐瞒了事件真相。少数大人会痛心疾首,并将凶手送上法庭,而多数大人们不仅隐瞒真相,甚至反而痛斥、羞辱和威胁孩子,说这是他们在撒谎,或者说这是他们自己招惹的。   所以,当这类事情闹上法庭后,如果法官再无形中“原谅”了加害者,那么罪行很容易会继续下去,而这个孩子不仅对家人,对社会也会丧失信心,他们也因而成为危害社会的重要隐患。   至于没有明显性意味的虐待孩子的案件,一般家人更少会站在孩子一边,和施虐的大人对抗。   完美的情况下,我们当学习美国,只要发现孩子有被虐待的情形,就及时对这个家庭进行干预。但考虑到我们的社会体系,我们难以做到这一点,因为法官做了公正的判决后,这个孩子很可能会失去抚养他的资源。   但起码意识到,我们应重视家庭暴力,它比我们想象得要严重得多。[/size]
    [img]http://www.ep.net.cn/img/banna_9.gif[/img]<br><br>你的爱心,会给有需要的人,也给你自己,带来一分光,温暖,快乐,爱心事业离不开你的支持,关注和参与! <br>[fly]~v~ 奥运让海内外华人团结凝聚[/f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