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广告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积分8859
    • 经验11183
    • 文章5047
    • 注册2005-04-18
    [转贴]怎样摆脱以往被灌输的教条
    [size=3] 2009-01-17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武志红 [img]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09-01/17/B18/res05_attpic_brief.jpg[/img]   武老师:   您好!   今天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一直以来我都告诉自己待人要谦虚有礼,因此就算我的上司有些什么不可理喻的吩咐我还是会不抗议地执行,但我觉得很奇怪,我有一个上司调到了另外一个部门但总是找我帮他做事(因为他做人失败找不到别人),却不找我另外一个同事(那个同事性格比较强硬曾经对他经常不理不睬),而现在的老大也是,就算有时候他被我那同事气死了,但好像平常有意无意想讨好她似的,我平常在我老大面前表现得很有礼反而他好像对我有点不以为然的态度,我就不明白了,这两个老大有一点共性:自卑。是不是自卑的人都这样欺软怕硬啊?那我该怎么办呢?              阿雯   阿雯,你好!   从你短短的来信中,我看到了一种教条:待人要谦虚有礼。   本来,有一些信念或原则看上去是很不错的,但我们一旦将它绝对化,把它弄成“非如此不可”的东西,它就转化成束缚我们的教条了。   把一些看似简单可靠的原则教条化,可以让我们暂时逃离模糊状态。所谓模糊状态,即自己从不知道怎么办到知道该怎么办的中间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我们多少会感觉有点焦灼不安,为了逃避这种焦灼不安的失控感,我们可能会立即投靠到一个教条中。然而,事情总是千变万化,过于简单化的教条是经常与事情本身相悖理的。   在你的故事中,你将“待人要谦虚有礼”变成了“非如此不可”的教条,那么,当你被忽视、被侵扰甚至被严重攻击的时候,你该怎么办?仍然继续“谦虚有礼”吗?“谦虚有礼”可以帮助你捍卫自己的权益吗?   你问道,为什么前上司还找你做事而不找你的同事,其实你已经给了很清晰的答案,你的同事能够强硬地拒绝你的上司的不合理要求,而你从来不拒绝,那么他为什么不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老找你呢?你是在用你的“谦虚有礼”鼓励他不断地找你。   并且,既然你从来不知道捍卫自己的空间,也就是捍卫自己的尊严,那么别人为什么要去尊重你呢?你其实是在教他们对你不以为然。   别人不会自动去尊重你,你若真想改变这些状况,你首先应学习怎么自我尊重,然后教会他们尊重你。   或许你会说,这个道理很简单,你也知道,但就是做不来。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是,你的“谦虚有礼”的教条之下很可能藏着恐惧。   什么时候你可以不教条?   多数教条最初都是在自己家中产生的,当父母特别强调要孩子遵守一个原则时,孩子经常会遵从,这一方面是为了尊重父母、爱父母,另一方面是恐惧“假若我不这么做,父母就不爱我了”。等长大了,这种恐惧就会扩散成“假若我不这么做,别人就不爱我了”,所以我必须“谦虚有礼”。   前不久,我上了一个萨提亚家庭治疗的工作坊,授课老师是从台湾来的赖杞丰,赖老师说,这一流派的创始人萨提亚女士设计了一个小技巧可以破这些“非如此不可”的教条。本来,这些教条是只给了我们一个选择,会迫使我们不自觉地在任何情景中都要遵从这些教条。要改变这些教条,我们可以想出至少三种情形,在这些情形有时候可以不必遵从这些教条。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找出一个束缚自己的教条,对你而言,即“我应该待人谦虚有礼”。   2.设计一个填空选择题:在_____情形下,我有时候可以不这样做。   3.至少找出三种“有时候可以不这样做”的情形。   4.带着感觉缓慢地、用心地将这个选择题念出来。   从你的来信中,我可以至少找出一种情形来,那就是“当我的上司不可理喻的时候,我有时候可以不这样做”。相信你可以找出很多其他选择,之后很用心地把它读出来,这会对你有帮助。   谁给你灌输过这个教条?   我自己也有两个简单的办法,可以破这些教条。   第一个办法是,从内在关系的角度上去认识这些教条,这有三个步骤:   1.发现一个教条,在你这儿,这就是“我待人要谦虚有礼”。   2.改变这个句子成:“____曾对我说,你待人要谦虚有礼。”找出那个经常对自己灌输这个原则的人。   3.在想象中和这个人辩论,就这个原则尽可能地辩论到底,最后对这个人说:“以前我按照你的意志去这样做,现在我要做自己。”   需要警惕的是,在第三步,我们可能走向叛逆,从“必须谦虚有礼”变成了“再也不谦虚有礼”,这仍是一种教条了。   第二个办法是,想象自己只是一个旁观者,然后看着一个人正在执行“谦虚有礼”。当我们死守“我”的角色时,就会陷入到教条主义的泥潭中。但当我们能跳出来看一看,就会发现这个教条实在很荒唐。   有时,在心理咨询中,我会记住来访者一个故事,再以第三人称把这个故事写出来,让这个来访者将这个故事大声读出来,这时他会觉得这个故事实在太荒唐了。但其实,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正是他自己。   例如,你可以把你这封来信中的“我”全换成随便一个名字如“玛丽”,你再去读这封信,便会发现有很不一样的感觉了,你自己也会觉得,这个“玛丽”真是有些荒唐,她还好意思说别人“奇怪”,明明就是她自己奇怪嘛!自己鼓励别人侵扰自己,却还埋怨什么别人不尊重自己。   此外,你还可以做一个工作,想象你是玛丽的顾问,你要帮玛丽找到至少三种以上的应对这一情境的办法。等找到这些办法后,你再将这个故事中的“玛丽”改为“我”,并想象自己在使用这三种以上的办法来应对老找自己麻烦的上司。   在我们的心中,藏着许多“非如此不可”的教条,找出它们来并改变它们,你的生命会自由很多。 作者: 武志红 [/size]
    -----祝愿你在这里遇到有助于你心灵成长的东西,在得到启发、领悟,把认同的道理、方式贯彻到生活里(实修)提升你自己,促进自己心灵成长和与他人关系 !珍爱自己,珍爱你关心的生命 !
    微信公众号 xlcz-xx  
    https://www.douban.com/group/lingx/
    站长 华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