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广告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积分8859
    • 经验11183
    • 文章5047
    • 注册2005-04-18
    怎样摆脱父母的病态纠缠
    [size=3]怎样摆脱父母的病态纠缠 2010-01-02 来源: 广州日报   本版文字 武志红 博客:blog.sina.com.cn/wuzii   做妈妈的不懂怎么才是对孩子好,她已经尽力去做好了,不怪她。   既然我们了解到亲子关系对人成长的影响,就可以选择从现在起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变得独立。   虽然这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但这是值得的,现在一切还来得及!   ——新浪网友“清风女剑客9”的留言   女性的痛苦是集体无意识   上海海事大学女研究生杨元元自杀这一事件击中了很多人的内心。   在我们这个延续了几千年重男轻女传统的社会,女性的痛苦是一个集体无意识。按照《当下的力量》的作者、德国哲人埃克哈特·托利的说法,这也是全球绝大多数女性共同的集体无意识,无数女性有一个深重的“痛苦之身”。   这个传统之所以能延续几千年,一个很关键的地方是,女性自己都认同了这个传统。具体说来就是,做妈妈的将这一传统合理化,并要求自己的女儿也延续这一传统,于是,妈妈的痛苦就传递到了女儿身上。   传递的方式形形色色,有时,女儿会和妈妈看上去很像,有时,女儿会和妈妈成为截然相反的人。后者之所以出现,有时是女儿对命运的极力抗争,有时是妈妈意识和无意识的“培养”。   譬如,一个常见的现象是,没有生女儿前,一个妈妈极其痛苦,但生了女儿后,痛苦减轻了,因为她将自己“内在的小女孩”的痛苦淋漓尽致地投射到了女儿身上,如此一来,女儿对她就具有特殊价值——自身痛苦的承受器。所以,她会抓着这个女儿不放,一是她将女儿视为“我”的一部分,看不见女儿就会感觉到自己仿佛不存在了,一是女儿一旦离开自己,她自身的痛苦就无处投放,就会觉得痛不欲生。   杨元元和妈妈的故事,很可能是这种情形。她与女儿厮守在一起,因为女儿具有这双重的价值。   爱得越少,孩子越好控制   很多时候,妈妈会给女儿窒息般的爱,导致母女不能分离,但还有很多时候,妈妈之紧紧纠缠住孩子恰恰因为孩子获得的爱比较少。   比较病态的母女共生现象中,常常是,在女儿小时候,妈妈疏于照顾,甚至非打即骂,随着女儿逐渐长大,生存能力越来越强,妈妈开始转变态度,对女儿有了一定程度的重视,最后逐渐重视到似乎离开女儿就活不下去。   从妈妈的角度看,她会有很多收益,所以她会执著于这种好处而不愿放手,也不敢放手,因一旦放手,她就要去面对自己的痛苦之身。但从女儿的角度看,似乎百害而无一利,那为什么女儿也难以从这种纠缠中解脱呢?   也许很关键的原因是,比起病态的纠缠来,我们更惧怕孤独。孤独时,我们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没有丝毫的价值。在幼时经历过孤独,得到的爱很少,那么惧怕更为严重,对关系的渴求就会非常强烈。   相反,假若一个孩子获得的爱比较多,那么意味着,他能获得爱的方式也相对比较多,他对任一方式都不会太执著。能达到这一理想状态,父母给予孩子的爱是一个基础,但这仍然需要一个人去独自探索,他要找到自己内在的灵性,他体验到,他与其他人、其他事物乃至整个世界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一个孤立的、孤独的存在。   简而言之,获得的爱越多,我们心中越有底气。而父母给予一个孩子的爱越少,这个孩子就越缺乏底气,他对自己那些可怜的方式就越发执著,于是,他们就越有可能被父母所控制。   因此,才会有母女病态共生的模式:获得爱最少的女儿,妈妈发现她最有可能听话,最容易控制。于是,随着女儿的年龄增长,她反而和女儿的关系逐渐有些改善,从非常疏远变得越来越密切,最终变成了似乎是一个人。   爱的最高境界也是,两个人变成了似乎是一个人。但是,这种最高境界是融合,是我的真实存在与你的真实存在相遇,我发现,你也发现,我们的存在仿佛是一回事。   爱的最低境界也是,两个人变成了似乎是一个人。只不过,是这个人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将对方的存在抹去。杨元元与母亲的关系,看上去很像是母亲将女儿视为自我的一部分,而女儿的真实存在她完全看不见,她以与女儿同睡大学宿舍一张床等种种夸张而荒诞的方式,将女儿的真实存在抹去。   爱纠缠的妈妈其实很可怜   从杨元元的角度看,与母亲病态共生的状态的确很痛苦,但最痛苦的是对孤独的恐惧。她梦想离开家走向独立,但是,在家以外的世界,她是否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呢?   在电影《心灵捕手》中,数学天才威尔能从堕落状态中走向新生,关键原因是,他不仅在新的世界里有女友的爱和心理医生的鼓励与支持,他的旧世界中的好友也鼓励他,甚至威胁他说,如果哥们以后还活在我这样的世界里,我会杀死你,你是我的期待,请你代表我,走向新的世界吧,那里才属于你。   但杨元元呢?在家以外的广阔天地,她能否感觉到别人对她的爱呢?而在家里,又有谁鼓励她离开呢?甚至,假若她离开家,妈妈会活不下去,而弟弟也会陷入到痛苦中,而他们可能都会因此与她疏远乃至断绝关系。那么,当她觉得世界上只有自己孤零零一个人时,她能找到存在感吗?还是,她会重新体验到儿时的那种恐惧——当没有关系时,当没有人关注与认可她时,世界好黑、好冷、好寂寞,她会死去。   我所知道的几个与妈妈纠缠得比较厉害的个案中,都有一个共同点,她们小时候很少被妈妈抱过,而能有一个人抱着她,对她说,放心,无论怎样我都会在乎你爱你,这是她们最强烈的渴求。   必须强调一点——不能因此就恨妈妈,因为妈妈在自己也是孩子的时候,一样没有得到妈妈的拥抱。所以她们既没有学会拥抱,内心中也有一种不情愿——我没有得到的,为什么给别人?   如果,我们能像威尔一样幸运,在家里有父母爱,假若想离开家的话,不仅父母会鼓励,而且外面的世界还有新的爱,那么事情就太棒了。   但假如你像杨元元一样不幸,那么,你就要主动做出许多努力,去为你的人生争取新的空间。同时,你也会教你的父母,去学习为自己的痛苦承担,为自己的命运承担。   不幸之人如何自我觉醒?   我的课程“自我觉醒之路”有一个很简单的练习。一开始两人面对面坐在椅子上随便聊;接着,一个人站在椅子上,另一个坐着,继续聊;接着,坐在椅子上的坐到地上,继续聊。这样进行完一遍后,再换过来。   一个女学员说:“当我站着,她坐着的时候,我觉得,我存在,她也存在。当我坐着,她站着的时候,我感受不到我的存在,也感受不到她的存在了。”课间,她找我谈话时总是用带一点命令的口吻说:“武老师,我有话要给你说!”   看上去,这似乎有点不对。毕竟我是老师,貌似很权威,一个学员怎么可以用这种口吻说话呢?但这是她从小形成的与别人建立关系的方式。在她幼年用这种方式时,她反而可以获得一定的爱,而她使用别的方式时,却未必。所以,她对这种方式很执著。她这样对我,并不是对我不满,相反,她是在传递一个信号——我想和你建立更好的关系。   问题是,她主要只使用这一种方式,一开始,她这样对我说话,我的确觉得有点亲切,但她每次都用这种口气,有时候我会有反感和愤怒产生。我相信,在她的重要关系中,别人也会有这种感受。   所以,她需要让自己变得灵活一些,对这种强势的方式不再执著。在课上的办法比较简单,当她坐着而对方站着时,她一开始很不适应,没有存在感,但她可以让自己在这种状态中多停留一会儿,看看有什么感受产生。通常,只要静下来在自己所不适应的状态中多停留一会儿,那种“我不存在,她也不存在”的恐慌感就会消失。   这个练习用到生活中,就需要自己有意识地去选择一些自己本来接受不了的状态,并在这种状态中多停留一会儿,仔细体会这时的身体感觉和情绪,并去聆听自己内在的声音。 端起态度,从细节上寸步不让   对于杨元元,如她所说,假若当时能去大连海事大学读书就好了,那样她可以离开妈妈,不再做妈妈痛苦的承受器,并为自己争取到独立空间。   但以她的情况,她一定会爆发严重的心理问题,因那个独立空间也势必意味着孤独与恐惧,当她发现难以在新环境中拥有关系中的价值感时,她会很难过。不过,这时就意味着自我治疗的机会,而她最后会发现,她并不非得要通过承受别人的痛苦而与别人建立关系。其实,她甚至什么都不需要做,仅仅作为一个人的存在就是极具价值的。   假若你处在类似杨元元的状态中,你想获得解脱,请不要通过考大学、结婚、找工作等重大方式来为自己争取独立空间,这不仅对父母来说难以承受,对你来说也是极大的挑战。   你可以先从很小的事情开始,先从日常生活中的很小的细节开始。当你这样做的时候,父母不会觉得太难过,而你遇到的挑战也小很多。   任何行为都分为事实和态度。通常你会认为,要通过一个很严重的事实来表达你很严重的态度。这时你是非常没有底气的,你可能根本不敢表达你的态度,所以想通过一件重大的事情来表达你的态度。假若是这样,你可以先好好准备你的态度,然后通过很小的细节来传递你寸步不让的态度。   我一个朋友,他27岁时,一次回到家里,把水杯放到书桌一侧。他的爸爸过来说:“你怎么可以把水杯放在这儿呢,应该放在那儿!”并把水杯放到了另一侧,但我这个朋友知道,假若他先把水杯放在另一侧,那么他爸爸会说同样的话,并把水杯摆到那一侧。   他是一种轻度的父子共生,也是从27岁开始,他试着去打破这种状态,一个关键性的举动是,他给自己房间加了一把锁。这让一直好脾气的父亲暴跳如雷,但他坚持自己的做法。从此以后,改变开始了。   给自己房间加一把锁这样的做法也可能太重了,其实,他完全可以就从那个水杯开始,温和而坚定地坚持自己的做法,无论父亲怎么不高兴或强势,自己都仍然温和而坚定地坚持自己的做法。那么,这样一件小事,就会有里程碑式的价值,因为他从这件很小的事情中传递了很强烈的态度。这样的小事不需太多,通常做上两三件,就已经非常具有价值了。   试试看,也许你会因此开始新的人生,虽然没有威尔那样的祝福,但你仍然可以独自走上通向奇迹的里程。[/size]
    -----祝愿你在这里遇到有助于你心灵成长的东西,在得到启发、领悟,把认同的道理、方式贯彻到生活里(实修)提升你自己,促进自己心灵成长和与他人关系 !珍爱自己,珍爱你关心的生命 !
    微信公众号 xlcz-xx  
    https://www.douban.com/group/lingx/
    站长 华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