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广告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积分8859
    • 经验11183
    • 文章5047
    • 注册2005-04-18
    转:心理咨询中的反移情与抱持力
    [size=3]转:心理咨询中的反移情与抱持力
    出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99449a0100jbnv.html

    在精神分析学派,利用反移情来工作是个非常根本的方式,我正在学习,果然很好用。什么是反移情呢,先讲两个咨询个案。

     
    案例1:第二次咨询时,来访者A告诉我:“你总跟我空谈,这是在浪费时间。”我说那我们谈谈细节吧,谈谈那个伤疤(我觉得那很可能是自残的结果),得到验证确实是自残,但是A不愿意继续谈这个细节,理由是纠缠于细节是在浪费时间。我沉默了一会,A说,这样沉默是浪费时间,毫无意义。我打破沉默继续问A问题,A要么沉默,要么告诉我问这些问题很没有意义,不想回答。反复几次,我感到A在传递矛盾的信息,向左不对,向右也错,前进不行,后退也不可,我的任何努力都是错的,毫无价值的。这种无论如何都是错,无论如何都没有价值,都会被否定的感觉,其实正是A和父亲的关系模式,这种模式在咨询关系里表现出来,就是反移情。意识到这是个反移情,如何以恰当的时机和方式去切入,针对这个反移情来工作,就是考验咨询师能力的时候了。这个个案我做的并不成功,原因可能是我切入的时机不对,对来访者的共情还不够,关系并未足够稳固。

     
    案例2:在和B的咨询里,我发现自己犯了几次“错误”,以有些“傲慢”的态度对B做了几个结论性的理解。B对结论的态度,要么不回应,要么轻微的否定一下,继续自己的话题。我觉察到自己的这种行为,提醒自己注意,结果又有几次,我发现自己有冲动想给B下结论。我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反移情,于是告诉我B,我发现咨询中有这样的一个模式,你讲一些模棱两可的话,然后有一些停顿,这时候我感觉到一种引力,吸引我给你下结论,而一旦我下了结论,你会不理睬或者轻微否定一下,这种感觉你熟悉吗?B想了一会说,就是这样啊,我果然是这样和父母和朋友相处的,给他们机会替我做选择,一旦他们替我出主意,我再暗暗鄙视他们一下。

     
    我的理解是,来访者会把生活中的关系模式带到和咨询师的关系里,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投射有了反应,如果这种互动模式也常见于来访者生活里的人际关系,这就是一个反移情。相反的,就不是反移情,而是咨询师内在情结的投射,叫做咨询师的移情。

     
    如何区别咨询师的移情和反移情,我的方法是首先觉察,确认这种模式在一贯的咨询和生活中很少见,然后我就会向来访者求证,如果来访者印证了这正是自己生活中一贯模式,我就把它认定为反移情,然后针对这个反移情进行工作。如果来访者认为这不是他的模式,那我就暂时搁置,事后进行自我分析和督导。

     
    100%的区别移情和反移情,也许是不可能的。比如案例1里面,我自己对被否定是否有移情,是否也有创伤的勾起,我想肯定是有的。但只要来访者认为这反映了自己生活中的模式,对自己有所助益,那就可以拿来工作。

     
    曾经在博客中留言,说我不应该是医生,应该是病人,病人必须把自己治疗好了才能做医生的朋友,你们看到的确实对,我的创伤挺严重的,而且离完全治疗好还很远。只要有经济能力,我想自己会做一辈子学生和病人,不停的治疗。对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有任何看法都可以被接纳,都很好。重要的不是什么看法才正确,而是把这种看法当做毋庸置疑的真理、上帝之剑,还是接纳这种看法的同时,抱持一颗好奇心,看看自己,为啥会有这种想法冒出来,这种分裂的机制是否也投射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接纳,给觉察创造一个空间,觉察也让接纳成为一种抱持,而不是偏执。

     
    这里就谈到一个最近学到,非常好玩的概念,抱持。发现自己很难抱持一些情绪,于是遇到事情就第一时间沟通解决,这给了我真诚和有效率的美名,同时也让我思考,为啥总要第一时间澄清解决呢。继续觉察,发现当一个情绪产生,我无法让它原封不动的呆在心里,总会幻想出一系列更可怕的后果。于是要在它“恶化”之前,通过沟通去解决掉。而男人经常相反,更喜欢逃避问题,好像一个问题不去理它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所以我对抱持的理解,就是既不增也不减的接纳事物的本貌,抱着它,看着它,痛苦当被直面的时候,会自然的将人引向内在的答案。

     
    咨询师的抱持力可以保证反移情的工作。比如案例1,如果我不能抱持住A的“无论如何你都毫无价值”的攻击,被情绪牵着走,开始讨厌、甚至反击来访者,那就无法创造一个可以让我和来访者能够保持觉察的安全空间,反移情的工作无从谈起。前面文章里写的,衡量咨询师的根本:觉知力和平等心。反移情需要觉知力,而抱持需要平等心,佛学和精神分析,或者说任何学科只要足够深入,都是合一的。[/size]
    [ 此贴最后由华灵子在2011-8-3 11:21:13编辑过 ]
    -----祝愿你在这里遇到有助于你心灵成长的东西,在得到启发、领悟,把认同的道理、方式贯彻到生活里(实修)提升你自己,促进自己心灵成长和与他人关系 !珍爱自己,珍爱你关心的生命 !
    微信公众号 xlcz-xx  
    https://www.douban.com/group/lingx/
    站长 华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