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广告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积分8859
    • 经验11183
    • 文章5047
    • 注册2005-04-18
    日报心理版文章:迈克尔·杰克逊心理成长分析
    [size=3]谁杀死了迈克尔·杰克逊 [url=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09-07/04/content_622417.htm###][/url] [url=http://www.dayoo.com/]大洋新闻[/url] 时间: 2009-07-04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武志红 [img]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09-07/04/B21/res01_attpic_brief.jpg[/img] [img]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09-07/04/B21/res03_attpic_brief.jpg[/img] 杰克逊在演艺上登峰造极,在亲密关系上却非常幼稚。(图片选自《Thriller》MV剧照) [img]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09-07/04/B21/res05_attpic_brief.jpg[/img] 反复整容之后,杰克逊越来越不像父亲约瑟夫了。 [img]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09-07/04/B21/res07_attpic_brief.jpg[/img] 《Thriller》MV剧照:男友突然变身狼人——灵感来自小时侯老爸的恐吓? ——迈克尔·杰克逊死亡之悼   每个成年人的人生,都是自己营造的结果,这在超级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的身上得到验证。   6月25日,杰克逊死讯传出,国内一家杂志第一时间对我发出信息,希望我能就杰克逊之死乃至其一生写一篇文章。我想写,但是很惭愧,我根本不是杰克逊的歌迷,对他了解甚少,只是在两年前写关于布兰妮·斯皮尔斯的故事时,才顺便了解了一点杰克逊。因为布兰妮的传记作家说,杰克逊和布兰妮很像,他们都是失去了童年的巨星。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我开始去看关于杰克逊的一切资料,如死讯报道的专题、媒体对他曾经的专访、他的自传《太空漫步》,也开始听他的歌,看他的MV。   渐渐的,一丝淡淡的伤感从我心底升起,我看到,作为我们这个星球有史以来人气最高的演艺界明星,杰克逊的故事与我们的故事并没有什么分别,他的故事,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   成功之道:忠实于自己   杰克逊有无数耀眼的成就,这让他成为演艺界传奇中的传奇。如果说,这是他自己营造的结果,那他是如何营造的呢?在他的自传《太空漫步》中,他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说到底,最重要的是忠实于自己,忠实于你爱的人,还有要努力工作。   杰克逊从5岁起就一直在努力。这是他出道时的年龄,这个年龄太小了,所以他记不清楚当时的很多细节,他只记得自己一直在“拼命地唱歌,尽情地跳舞”。好多时候,他放学回家,一放下书本就得马上去录音室,之后一直唱到深夜,直到过了上床时间。结果是,他根本没有其他孩子所共同拥有的童年。他最初合作的唱片公司的马路对面有一座公园,在录音室里的杰克逊,只能好奇地盯着他们,盼望着能像他们一样,随便就可以走出这间屋子,“我对这种自由的渴望超出了一切”。   假若只有努力和对自由的渴望,杰克逊或许不可能成为超级巨星。关键还是,这是他自己的选择。对此,杰克逊写道:   我不像朱迪·加兰,她是被父母逼着走进这一行业的,而我选择它是因为我能从中得到乐趣,演唱对我来说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这正是杰克逊所说的“忠实于自己”。如果“忠实于自己”还能带来巨大的快乐,譬如得到别人的认可,那就太棒了。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杰克逊参加一个全校性的演出,他穿着黑裤子和白衬衫唱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攀上每座高峰》。他唱完后,礼堂里掌声雷动,许多人站了起来,他的老师一个劲地喊叫……这一幕永远留在了杰克逊的心中,他每次想起这一幕都感到快乐。   这的确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境界——你“忠实于自己”做事情,结果得到了无数人的认可。一般而言,对于大多数人,做自己和得到别人的认可似乎总是一对矛盾,要么是做自己而失去别人的认可,要么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而失去自己,但杰克逊很幸运,他很早就发现,他越是忠实于自己,就越容易获得别人的认可。       “上帝的乐器”在抗争   但是,到底什么是“忠实于自己”呢?这个问题如果从理论上阐述,是非常艰深的一件事。幸运的是,那些拥有第一流才华的人给出了更直观也更有说服力的解释。   在《太空漫步》一书中,引用了同样是超级巨星的约翰·列侬的一段话,它可以说是“忠实于自己”的真谛:   当真正的音乐——那是来自宇宙的音乐,是超越人们理解的音乐——走到我心中的时候,它们与我本人无关,因为我仅仅是一条通道。对我来说,我为音乐而生,音乐又把自己给予了我,而我又将它表述出来,这是我唯一的乐趣。我就像一个中介体。我就是为寻找这样的瞬间而生的。   这段话的意思是,所谓的天才其实只是一个中介体,只是一个通道,当天才们保持通道的开放时,来自宇宙的音乐或其他就会通过这个通道而表达出来。所以,即便天才也不是在“创造”,他们只是在表达而已。   所以,至关重要的是保持通道的开放,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答案是,你必须忠实于自己。简而言之是,你必须尊重自己的感觉,而不是别人的建议,别人的建议常常会干扰你,影响你通道的开放程度,如果你过于在乎别人的建议或评价——这其实是过于渴望别人的认可,那么这个通道就不可能保持开放,来自宇宙的音乐或其他事物,就无法走到你心中。   这是那些拥有第一流才华的人的共同之处。譬如,日本“动画之王”宫崎骏曾说“我从来不考虑观众”,而“股神”巴菲特则说“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教导我要凭借自己的感觉来判断什么是对的,不要根据他人的意见来做判断。”   很不幸,杰克逊的父亲约瑟夫非常粗暴而专制,他一直希望杰克逊能听他的,但幸运的是,妈妈凯瑟琳会鼓励孩子们相信自己尊重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想“忠实于自己”,这是我们的天性,在我们的童年,只要有一个重要的亲人教导我们相信自己,那我们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学会这一点。不过,很可惜,无数人没有这个机会,我们中太多人从小到大一直听到的都是:你要做一个乖孩子,你要通过别人的评价来看自己。   过于在乎别人看法的人,通常会认为,做自己意味着自私自利、为所欲为和自大,事实恰恰相反,那些真正能“忠实于自己”的人,最后能学会谦卑,因为他们发现,那些所谓的才华并不是“我”的,而“我”不过是一个通道罢了,如果我保持这个通道的开放,那些才华就会通过“我”来表达。   在这一点上,杰克逊也有认识,所以他自称是“上帝的乐器”。   为了保证“上帝的乐器”保持通道的开放,杰克逊做了很多抗争。刚过20岁时,他没有和一直以来的经纪人——父亲约瑟夫——续约,以这种方式解雇了父亲,因为他觉得,不是父亲在为他工作,而是他在为父亲工作,而且父亲希望杰克逊在每一方面都听他的。26岁的时候,在杰克逊的建议下,杰克逊兄弟与合作了多年的唱片公司摩城公司解约,原因是杰克逊兄弟想自己创作歌曲,而摩城公司坚决反对,甚至说,你们都不应该提出要创造自己音乐的要求。   这令杰克逊非常沮丧,这不难理解,不能“忠实于自己”的人都会有这种沮丧。   杰克逊演出时,很多时候都戴着一顶帽子,但他最初提出这个主意时,也遭到了唱片公司的反对。经过各种抗争和事实检验之后,杰克逊越来越坚持一个观点:“要是你感觉到什么东西对你来说是错误的,你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不管多么困难,也要立刻做出判断。”   惊怵的成长历程   杰克逊的演艺之路一帆风顺,没有遭遇任何重大挫折就成为全球最瞩目的超级巨星。然而,他一直有个挥之不去的阴影。杰克逊描绘说:“我必须克服的最大困难恰恰显现在我的那面镜子里。在很大程度上,我作为一个人的身份是与我的名人身份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杰克逊遭遇的第一个重大挫折发生在青春期,那时他长了粉刺。他写道:   我的外貌使我情绪低沉,因此我亲身体会到,长粉刺对一个人来说是一个很沉重的打击。这种打击对我是如此之大,甚至搅乱了我的全部生活。我和别人讲话时不敢直视人家,而是把头低下去,或者转向一边。   事实从不伤害人,伤害人的是对事实的看法。事实上,杰克逊的哥哥马龙也长了很多粉刺,但马龙毫不在乎。杰克逊一部分的“我”不能接受另一部分的“我”,而马龙似乎没有这种冲突。杰克逊的这种冲突是,他的“内在的小孩”与“内在的父亲”相互不接受。   杰克逊童年时曾遭父亲虐打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杰克逊的自传中写道:   每天放学后父亲就坐在屋里陪我们练习,我们演唱给他听,他在那儿挑刺。谁要是乱了套,谁就得挨揍,有时是皮带,有时是鞭子。父亲对我们一点儿都不含糊——那是真正的严厉。马龙什么时候都要出点儿毛病,而另一方面,我却总是因为排练之外的事情挨打。   父亲经常倒着提起幼小的杰克逊一通暴打,甚至在杰克逊四五岁时,戴着恐怖面具从窗户里爬进房间,接着大声尖叫,让他学会在晚上睡觉前关窗户。这一幕给杰克逊造成极大创伤,他经常做噩梦,梦到自己被恐怖的恶魔绑架。约瑟夫还经常无情地嘲笑儿子的相貌,而最经常嘲笑的对象是杰克逊的鼻子,约瑟夫带头给儿子起了一个外号“大鼻子”。现在我们明白,杰克逊很多的荒唐之举和天才创作都是和父亲的冲突所致。   最明显的是杰克逊的整容。据说他做了12次整容,而杰克逊则只承认两次,一次是做广告时被烧伤所以需要整容,一次则是整鼻子,而他之所以整鼻子,是嫌自己鼻子太大。这自然是和父亲无情嘲笑他是“大鼻子”的结果。   他最负盛名的MV是《Thriller(惊怵)》,其画面十足是恐怖片,先是反映了一个男孩和女孩谈恋爱,结果月圆夜时男孩变成了可怕的狼人,接着又是一对青年谈恋爱,男孩用唱歌取得了女孩的欢心,但不知不觉中,他们走到了墓地,男孩的歌声唤醒了墓地上所有的僵尸。看到僵尸,男孩一开始感到害怕,但接着和僵尸们一起载歌载舞,而且也成为僵尸的样子,那个可怜的女孩无论逃到哪里都会被找到……   看到这个MV,我立即联想起约瑟夫戴着面具从窗户里爬进杰克逊的房间,而这一MV的最后一幕画面就是僵尸的手击穿窗户旁边的墙壁伸进来扼住女孩的脖子。并且,这一幕画面中的“惊怵”和“无处可逃”,是杰克逊歌曲中的常见主题,在我看来,这一切都像是杰克逊童年时他与父亲冲突中感受的再现。   其实,无数艺术家通过艺术表达的重要主题,就是他们童年时令他们心碎的感受。例如一个艺术家在小时候曾看到一个人头滚落在她脚下,这令她毕生都在做噩梦,而她很多的艺术作品的画面也是在展现这一幕。   杰克逊和约瑟夫这对父子的冲突一直延续到了杰克逊死后。杰克逊的遗嘱中,似乎没有提到父亲,他留下的折合2亿美元的遗产,父亲也没有参与的份了。   杰克逊之所以整容,是因为他想抹去自己身上一切和父亲相像的影子,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在他的“那面镜子”里总是不能接受自己本来相貌的原因。他整容,他戴墨镜,都有着同样的含义——不接受自己的本来相貌。甚至他患严重的白癜风,也是心想事成的结果。   不要和爸爸一样,杰克逊的这种愿望甚至延伸到了他的后代上。现在已确认,他的三个孩子都没有他的基因。可能的原因一个是他没有生育能力,另一个是他不愿意传递父亲的基因,不想在自己孩子身上看到父亲的影子。   然而,这注定徒劳,无论他怎么努力,他不仅从法律上是父亲的儿子,从相貌乃至心理上都是父亲的儿子。法律和相貌自必不说,心理上他也无处可逃。他的《Thriller》,可以理解为,他发现,当面对心爱的女人时,他也变成了僵尸——也即父亲那样的人。     梦断“乌有之乡”   杰克逊说,他爱第一任妻子、猫王女儿丽莎·普雷斯利,但丽莎在接受采访时则说,她与杰克逊的夫妻生活让她感到非常无助,“我就像一台毫无感情的机器任人摆布。”   许多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上做到了出类拔萃甚至站在了世界巅峰,但他们在亲密关系上却非常幼稚,以至于无法拥有一个稳定而高质量的亲密关系,这也像是杰克逊的写照。     没有稳定而高质量的亲密关系,这令杰克逊难从成人那里寻觅到安全、温暖和爱,而他则将这些期望都投入到了另一个地方——他的儿童乐园“乌有乡(Neverland)”。   “乌有乡”是欧美童话人物彼得·潘(别名“小飞侠”)生活的地方,彼得·潘从很多地方抢了一些被父母忽视的孩子,他们共同生活在这个只有游戏和欢乐的乐园,而且永远不会长大。彼得·潘是很多西方男人的梦想,杰克逊尤甚,他在整容时便将自己的鼻子整成了彼得·潘的样子——小巧而且上翘。   杰克逊认为,他最大的痛苦是早早成名而失去了童年,所以他花重金打造这个“乌有乡”,这个占地约1093万平方米的别墅区在1988年始建时就花去他2200万美元。2006年,迈克尔已经濒临破产,可他还是举债400万美元来完善“乌有乡”。   但是,即便这里他也不能获得安宁了。1993年,13岁男孩伊文·钱德勒指控杰克逊对他性侵犯,迫使杰克逊付出2000万美元和解。后来,杰克逊再次被另一患癌症的男孩指控性侵犯,但于2005年被宣告无罪。   这些事件对杰克逊造成难以平复的创伤,因为乌有乡和孩子们是他最重要的精神寄托所在,但乌有乡已成伤心地,那他还能去哪里圆梦?   我们的愿望既可以成就我们,也可以毁了我们。听了无数的故事后,我总能发现,上帝好像在和我们开玩笑。你要什么?真的吗?好的,我给你,我可以给你更多。这更多的,常常成为噩梦。   杰克逊将自己未曾实现的愿望投射到了乌有乡和孩子身上,但因为他过于执著,于是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杰克逊真正想寻找的,是一个没有父亲的暴力、冷漠和控制的童年。彼得·潘的乐园,不仅是快乐的,而且也是反叛的,彼得·潘在他的乐园里不仅仅是一个孩子,而是一个能力强大的,可以击倒成年人的领袖。   他想将父亲的影子从自己身上抹去只是表象。例如,将大鼻子整成小鼻子,与其说是对父亲表达不满,更像是按照父亲的意愿行事——我将你讨厌的大鼻子整容成小鼻子后,你可以给我多一份爱与认可吗?   很多受过虐打的成年人,意识上和浅层潜意识中,是对曾虐待过自己的父母的巨大的愤怒、仇恨,但深层的潜意识中,仍然藏着自婴儿时就一直不断酝酿着的渴望——“爸爸妈妈,我爱你们,我也想获得你们的爱。”   猝死,抑或自杀?   杰克逊之死是他自己的选择。如果从潜意识上看,更可能是一种自杀。   意外死亡前,杰克逊正准备复出,以50场演出的方式来挣取高额回报,以此缓解经济压力。   仅仅从金钱上讲,这样做是没有问题的,作为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明星,杰克逊仍然有着巨大的号召力,甚至他的实力都不是那么重要了。   但是,这样做,会毁了杰克逊另一个精神寄托。他非常在乎自己的形象,不仅是他“那面镜子”里的形象,也在乎观众眼中的形象。以现在的形象去面对观众,他真能接受吗?就算不说形象,他的嗓音还在吗?他颠倒众生的“太空步”,已年过50岁的他,还能跳得起来吗?   去年12月,杰克逊传记作者哈普林出版了《杰克逊的生命只剩6个月》一书,而该书出版的6个月零一天后,杰克逊去世。哈普林说,他早就认为,杰克逊的经纪人、医生和顾问们会害死杰克逊,无论是杰克逊的外表、生理状况还是心理状况,都根本不具备完成一场音乐会的条件,更不用说50场,但他的团队却出于贪婪想推动杰克逊这样做,这只能迫使杰克逊走向死亡。   然而,作为一名歌唱家,在自己的音乐会即将开始前死亡,是不是一种更好的死亡方式呢?   谁知道。   (本版文字 武志红)      你见过我的童年么?   我在寻找我来自的世界   因为我已经环顾四周   在我心中遗失和留下的部分   没有人理解我   他们认为这是如此古怪   因为我一直开着玩笑   就像个孩子,但请宽恕我   人们总说我不太正常   因为我喜爱这些自然的东西   这已成为我的宿命   去补偿我的童年      ——摘自迈克尔·杰克逊   的歌曲《童年》 1分  2分  3分 [/size] [此帖子已被 华灵子 在 2009-7-4 15:53:25 编辑过]
    -----祝愿你在这里遇到有助于你心灵成长的东西,在得到启发、领悟,把认同的道理、方式贯彻到生活里(实修)提升你自己,促进自己心灵成长和与他人关系 !珍爱自己,珍爱你关心的生命 !
    微信公众号 xlcz-xx  
    https://www.douban.com/group/lingx/
    站长 华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