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广告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积分8859
    • 经验11183
    • 文章5047
    • 注册2005-04-18
    廖晓义:追逐生命环保的“向阳花”
    [size=3][转贴] [b] [color=#008000]廖晓义:追逐生命环保的“向阳花”[/color] [/b]   文/ 李 音  游艳玲 9月18日下午,我们在北京街头邂逅了身着“公交先行,绿色交通”T恤的廖晓义和她的村民们(北京“地球村”的同仁),他们正在热情洋溢地向市民宣传“无车日”活动理念,开展北京城市公共交通现状调查。由于时间关系,廖晓义只是简单地介绍说,宣传“无车日”等“节物能”的活动只是“地球村”工作的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的工作是“蓄心能”和“增体能”。为了更多地了解廖晓义所说的“三能平衡、生命环保”,两天后,我们应邀来到北京“地球村”总部。 推开“地球村”大门,印入眼帘的是古朴的桌椅、摆设和装饰,这些散发着原生态气息的物什向我们无声地诉说着“地球村”的使命,着实出人意料,想想又完全在情理之中。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我们顺着摆有廖晓义经典照片的长廊,来到廖晓义的房间。从虚掩的大门内传来悠悠的琴声,等待我们到访的廖晓义正埋头弄琴,弹唱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丝毫没有察觉我们的到来…… [color=#008000][b]交绿卡  留在中国搞环保[/b][/color] 十几年前,廖晓义还是一个社会学者,一个纯粹偶然的机会使她的后半生与环保结缘。  1991年,廖晓义的一个朋友请她写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剧本,受此启发,她萌生了制作一部关于环境保护的电视纪录片的大胆想法。然而,制作电视片需要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廖晓义很清楚这些必需的投入,尽管当时她并不具备所需要的一切,但是仍义无反顾地决心努力一搏。她用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时的个人积蓄,完成了她制作的电视片《地球的女儿》。 在国外留学和采访的过程中,她看到民间组织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于是在1995年回到祖国。她非常“酷”地把一张美国绿卡交还给了美国驻华大使馆。在原因一栏里,她写道:“留在中国搞环保。”这一举动放到今天,很多人会觉得她是在“犯傻”,然而廖晓义却从未对自己的决定后悔。 廖晓义创办的非营利环保组织——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于1996年3月正式注册。10多年来,这个组织通过电视制作、读本编写、记者论坛、公众演讲、专题研讨、试点建设以及多种形式的公民活动,实施了一系列的环保计划,推动了垃圾分类、绿色社区、26度空调等做法的实施。 2006年,在“地球村”成立的第10个年头,廖晓义获得了由国家环保总局、中宣部等7大部委颁发的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评委会给她的评语是:“她以富有创造力的方式,发起了以改变个人生活方式促进社会整体变革的‘绿色生活运动’,使得环境伦理不再只是纸上的概念,而成为活生生的现实。” 正是因为廖晓义在环保领域的坚持不懈,她受到了国内外所有关心环境人士的尊敬。在廖晓义的珍贵像册中,我们看到她一次次走上国际领奖台,与世界许多国家元首、政要、环保名人亲切对话的照片。 [color=#008000][b]节物能  倡行俭朴新时尚[/b][/color] 在过去的10多年中,廖晓义一直致力于推动大众环保。她说,只靠几个环保精英去推动的环保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她选择将“生活方式”作为公民环保的切入点,因为每个人不论什么职业,都可以通过选择与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来参与环保。 她把这种生活方式用“5R”来描述:这5个R分别代表 Reduce(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evaluate(环保选购)、Reuse(尽量减少一次性制品的使用)、Recycle(垃圾分类循环回收)、Rescue(救助物种,保护自然)。现在与“5R”生活方式背道而驰的是对物质无节制消费的奢侈之风盛行,这些让廖晓义痛心疾首,于是,她又在各大媒体大声疾呼:反对奢侈和过度消费!俭朴就是环保,节约就是环保! 2005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评委会这样陈述廖晓义作为唯一的社会公益奖获得者的获奖理由:关注环保的人很多,但她是细节大师,她擅长从生活方式的微小缝隙里勘查出浪费的黑洞,让最大众的消费转化成最有效的环保行为。她时刻提示我们——处处节约和舒适的生活可以和谐共存。 好像是给这个评语一个注脚,在隆重的颁奖仪式上,廖晓义也没有忘记推销她的“节能三字经”:冬18、夏26、省空调、换灯泡、不待机、爬楼梯、骑单车、坐公交、小排量、低油耗、购绿电、认绿标…… [color=#008000][b]蓄心能  传播和谐世界观[/b][/color] “仅仅关注节物能是不够的,应该和蓄心能、增体能结合起来,”——努力为“节能减排 公民行动”大声疾呼的廖晓义,又把我们的话题引向“三能平衡”的“生命环保”新概念,讲述她从生活环保深入到生命环保的历程。 她说,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选择了单向的物能依赖型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对资源的消耗和索取让人们不停地竞争、斗争甚至战争,不仅耗竭和污染了生存环境,我们的心灵也在衰败,体能也在衰退。“工业文明把三能变成了单能,把人变成了一个单一的经济动物,这是地球的灾难。美国的一个民意测验显示,美国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GDP翻了三番,而幸福指数没有增加,反而下降,犯罪率、抑郁症等疾病增加了10倍。这说明,在温饱解决以后,人的幸福感并不是从物质的无节制的追求中获得,而是从心灵的滋养中得到。  “说到底,环境污染是心灵污染造成的,生态毁容是由精神荒漠化导致的,”这位有着17年环保生涯的哲学硕士告诉我们,2000年以来为了从中国文化中寻找心灵环保的食粮,她补习儒道释、了解国医、习练国术、学古琴、练书法…… 她用“苏菲奖”的奖金做经费,拍摄了一部名为《天知道》的关于传统生存智慧的纪录片,为此她走访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西方后现代思想家交流;走进国内的深山老林,向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人请教。她和一位集国医、国术、国学于一身的养生专家张明亮一起,推出以增体能、蓄心能、节物能为主题的 “生命环保、三能平衡”新概念。 2005年世界财富论坛在中国召开的时候,廖晓义得知,中国的文化贸易逆差是1:15,也就是说我们输出去1,进来的是15。这个数据深深地震撼了她。她说,中国是由制造业为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而制造业是极其消耗能源、水、矿、木材等等自然资源的,那就意味着我们用消耗毁坏、自然家园为代价换来的外汇,去进口那些要来置换和毁坏我们精神家园的文化产品。中国就是面临着这样文化和生态的双重危机。蓄心能,不仅是生命和环保结合的切入点,不仅是反思旧的GDP导向的发展观的立足点,也是心能产业的发展机会。   2006年冬,廖晓义应布莱尔高级顾问、英国创意产业政策的首席专家飞利浦的邀请,到唐宁街首相府,和英国的精英人士进行创意产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对话。廖晓义说,目前,西方国家的一些人士已经认识到创物产业已经受到资源的硬约束,国际潮流正朝着创意产业发展。中国传统的心能产业和体能产业是有着五千年的底蕴的。“如果我按照西式的分科来理解,那么儒家是东方伦理学,讲人事;佛家是东方心理学,讲人心;道家是东方宇宙学,讲人本;医家是东方医学,讲人身;琴棋书画是东方美学,讲人居,诗意的栖息……每一部分,都可能发展出三能产业,并从中增强中国的软实力。” [color=#008000][b]增体能  推广易行养生操[/b][/color] 下午三点半和上午十点半,是“地球村”的工间操时间。正在接受采访的廖晓义邀请我们和“地球村”的工作人员一起,体会了由五个一分钟组成的“易行养生操”、“一分钟伸展操”、“一分钟呼吸法”、“一分钟冥想术”、“一分钟拍打功”和“一分钟五禽拳”。这套养生操是廖晓义和张明亮等养生界专业人士策划出品的。 北京“地球村”正以推广养生操的方式,积极向公众推行“三能生活方式”:尽可能地节约物质能源的同时,分一部分时间来蓄养心能、增强体能,由此减轻地球负担,并收获由心能带来的快乐和体能带来的健康。廖晓义常常抓住时机,带动大家一起来做做这套饱含文化体悟、生态体验的养生体操,她希望以此为契机带动整个社会的“工间操”运动。 作为奥组委的环境顾问,她希望这套养生操也能作为一个礼物,送给奥运会的志愿者。在她看来,外国友人来到中国,不一定感兴趣你跟他学了什么,而在意他能跟你学到什么。中国文化不只是在博物馆里,也在这类能够触摸、易于习练、可以带走的养生操里面。 廖晓义感到,要想让大众环保更深入人心,确实很难。不论遇到多少挫折,她不抱怨、不放弃,而总是在检讨环保教育自身的不足,总是和她的伙伴一起,不懈地探索更有效的途径,给自己的心灵、给更多的人带来健康、快乐的参与途径。她说,如果我们总是告诉大家,来环保吧,你的生活本可以更牺牲一些、更不方便一点,有多少人愿意参与呢?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提供身心境和谐的教育与服务,告诉大家,来环保吧,你的生活本可以更快乐和更健康的,相信谁都是需要健康和快乐这两大奢侈品的。 “身心合一、身境不二,三能平衡,绿色人生,这就是我们倡导的ESB生命环保(ENVIRONMENT、SPIRIT、BODY)。”廖晓义说,她和“地球村”的工作重心已经深入到生命环保的整体理念和实践的推广中。 结束采访的时候,廖晓义接到一份邀请函,她和她的学术搭档张明亮先生被授予“柯布共同福祉奖”,被邀请赴美国洛杉矶出席颁奖仪式。获奖通知是这样写的:“‘柯布共同福祉奖’旨在奖励世界范围推动人类和自然共同福祉做出杰出贡献者。设奖人小约翰·科布是享誉世界的著名后现代思想家和生态经济学家。此次获奖人为廖晓义和张明亮,以表彰他们为推动后现代环保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color=#008000][b]面对面访谈[/b][/color] [b]《中国报道》:[/b]恭喜你和张明亮先生获得“柯布共同福祉奖”,在得到欧洲的“苏菲奖”和澳洲的“班克西亚奖”等国际荣誉后,你怎么看待这次的“柯布奖”? [b]廖晓义:[/b]后现代思潮是对现代性的碎片式、霸道式和过分技术妄为的反思与矫正,强调整体性、差异性和原生性的思维方式,倡导生态经济、有机农耕、自然养生、生态建筑、精神艺术、简单生活等生存方式,这和中国支撑了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生存智慧是一致的。这次奖项的特殊意义,在我看来就是中国传统生存智慧与西方后现代思潮的一次融合。ESB的核心,就是强调身心境三位一体的整体思维和各界联合行动而实现人与自然共同的福祉。 [b]《中国报道》:[/b]请谈谈ESB生命环保的理念。 [b]廖晓义:[/b]ESB是ENVIRONMENT、SPIRIT、BODY的英文缩写,也就是中文的身心境和谐。ESB生命环保理念是针对世界范围的养生界不注重环保、环保界不注重身心的情况,以及西式环保方案中过分技术化、物质化的倾向而提出来的。ESB主张三能平衡的文明与人生:增体能——绿色安全和绿色养生;蓄心能——绿色伦理和绿色参与;节物能——绿色生计和绿色生活。目的是让环保从单向关注自然的小众行为,变成利益当下和利益身心的最广泛的大众生活。 [b]《中国报道》:[/b]柯布奖评价ESB生命环保是环保运动的一次后现代转向,是环保领域的一次革命,你如何看待这个评价? [b]廖晓义:[/b]西方环保有很多好的经验,我拍过十几个国家的电视片,介绍他们在环境执法、环境技术等等的经验,但他们的环保有很多问题,就是往往撇开心灵环保和身体环保来解决环境问题,因此也就很难把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态脚印的缩小当成环保的内在目标,这也是气候变化这些大问题很难得到遏制和缓解的重要原因。ESB提供了一种整体思维的视角。ESB将心灵环保和身体环保内在地纳入到生态环保之中,并体现在文化理念、评估标准、操作技术、行为指南和公民活动之中。 [b]《中国报道》:[/b]你怎么理解柯布奖所给你们倡行的ESB的赞誉:有助于走出发达国家的环保困境,调动发展中国家的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 [b]廖晓义:[/b]西式环保的某种“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全球化过程中的污染转移和生态侵略为背景的,当他们“天蓝水清”之后,环保该怎么搞?不从生活方式下手,不去治理心灵污染、精神荒漠的问题,是没有出路的。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由国内外因素造成的所有的污染和生态恶化问题,只能自己消化。加之人口和发展的压力,单单关注物能的效率和替代,其成效是有限的、成本是高昂的,应该同时充分估量心能和体能对于快乐和健康的意义,去发掘自己的文化资源中生态智慧、乡土文脉和自然养生等等对于环保的意义和潜力,以此调动公众最广泛的参与。 [b]《中国报道》:[/b]您长年坚持不懈推进环保背后的动力是什么? [b]廖晓义:[/b]说到底,就是对自然的感情吧,看见那么多的物种在遭受浩劫时会难过,想做点什么。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我是50年代出生的人,吸收了那些年代理想主义的遗产。那时各种民间传说和公共教育都这样教导我们:少一些私心,就多一些快乐,自私的人是可耻的,贪婪地追求物质的人是可怜的。比今天许多在个人主义和消费主义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似乎要幸福一些。我不是没有逆境,但总有着对大同理想、对精神生活的一种追求。也许是受我父母这两位老共产党员的影响,思想比较积极,就像向阳花一样,总是面朝着阳光,把阴影留在身后。             (本文载自《中国报道》杂志名流写真栏目)[/size]
    -----祝愿你在这里遇到有助于你心灵成长的东西,在得到启发、领悟,把认同的道理、方式贯彻到生活里(实修)提升你自己,促进自己心灵成长和与他人关系 !珍爱自己,珍爱你关心的生命 !
    微信公众号 xlcz-xx  
    https://www.douban.com/group/lingx/
    站长 华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