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广告
在线情况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积分8859
    • 经验11183
    • 文章5047
    • 注册2005-04-18
    [size=4]第五篇:参加有益的志愿服务培训       人们参加志愿组织,在奉献时间、精力、智慧、爱心的同时,也能够获得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特别是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培训活动,既能够提高志愿者的素质,又成为志愿者交流沟通的机遇。所以,做志愿者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让自己充实和成长的过程。好的志愿者善于抓住机会,参加各种有益、有趣、有启迪的培训学习活动,让自己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充实。 1、做志愿者也需要专业素质       志愿者中流传一句名言“做志愿者,单凭爱心是不够的。”这就表明,志愿者除了热情和爱心之外,还需要各种各样的专业知识、服务技能。首先,志愿者需要与人交往的能力,要善于赢得服务对象的信任,善于与服务对象建立长期相处的关系。其次,志愿者要掌握具体的服务技能,如助学活动的教学技能,老人服务的陪伴技能,残疾人服务的搀扶技能,维权服务的法律知识,环保服务的专业知识等等。再次,志愿者要掌握与服务对象相关的其他知识技能。如山区助学的志愿者,除了教育活动知识以外,当农村孩子问到关于农村贫困、家庭困难等问题时,需要志愿者对农村有所思考才能回答;又如服务老人的志愿者,当老人对社会现实提出批评的时候,志愿者要有社会认识及其正确观点才能很好对话。还有,志愿者需要掌握心理学、社会工作等方面的知识技能,有利于充分了解服务对象的心理,学会尊重和亲近服务对象。那么,有些志愿者可能困惑,“需要那么多的专业知识,我们学得过来吗?”其实,志愿者并非对涉及的多方面知识都要精通,有些知识需要深入掌握,有些知识初步了解就足够,还有最重要的能力是善于争取其他志愿者的帮助,就是说在服务中遇到不能解答的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及时联系相关志愿者、志愿组织给予解决。       我们一般将志愿者需要掌握的知识分为通用知识和专业知识。       通用知识就是做志愿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如志愿服务中必须尊重对象的愿望需求,不能强迫对象。即使志愿者出于好心,想法也科学合理,但是服务对象不愿意,也不能强求。又一次,志愿者带老人院的老人到城市“一日游”,经过一家麦当劳店时,有位坐轮椅的老人听下来,要吃雪糕。志愿者担心老人血糖高、身体弱,劝她不要吃冰凉东西。老人非常生气,说“你们怕我要你们的钱是吗?我有钱,在老人院的房间里,回去就还给你们。”志愿者还在犹豫,老人更不高兴了,就是不肯走。后来,志愿者征询老人院管理者的同意,给老人卖了一个甜筒,老人边吃边笑,非常开心。后来,她说,“从很多年前,自己被检查出血糖高,就注意节食。忍耐了十几年,早先最喜欢吃的雪糕,再也没有吃过。如今,十多年过去了,看见雪糕就特别想吃一口,尝过也就心安了。”后来,志愿者在服务活动结束时,讨论交流中发现,当志愿者按照科学生活规则要求老人时,老人不高兴、生气、恼怒、失望所造成的身体伤害,远远严重于尝一两口雪糕造成血糖增高的伤害。所以,在没有违背重大原则的前提下,尊重服务对象的愿望需求,是志愿者基本的要求。我们的一些志愿者,在家庭是家长,在单位是主管,在朋友中是“老大”,参与志愿服务的时候,也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替服务对象着想,给予各种要求和限制。这些,都违背了“尊重志愿者意愿”的要求,出现“好心办坏事”的情形。此外,志愿者还要学会宽容、体谅等等,面对不同对象、面临不同环境,都能够友善相处、做好服务。       专业知识是志愿者针对服务项目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志愿服务活动类型中,有些项目的专业知识要求高,有些项目的专业知识要求低,但是都需要学习、熟悉。例如,同样是城市文明服务,有些地段服务就需要特殊的专业知识。某市的一位退休工人,就是因为当了城市文明志愿者后,自己报名参加诚然英语学习班,进修简单口语对话。大家开始还纳闷,城市文明志愿者需要掌握的是文明用语、交通知识、环保知识,没有对晚育的特别要求。但是,这位老志愿者服务的地段,有外国领事馆区域,经常有外国经过,询问一些事情,他原来是“一问三不知”,无法回答。所以,他参加英语速成班,希望运用到城市文明服务之中。果然,老年志愿者学的英语发挥作用了。一天,有位外国人拿着一个小纸袋,找到这位志愿者,叽哩瓜拉讲了一通。志愿者大致听明白了,附近找不到垃圾桶,该到哪里扔垃圾。志愿者就带外国人走去垃圾筒那里,扔了垃圾。同时,志愿者发现这一段路的垃圾筒之间,间隔太远了,不方便行人扔垃圾。他立即向街道反映,环卫部门很快就在这一路段增设垃圾筒,解决了问题。志愿者在从事心理服务、残疾人服务、老人服务、病人服务、权益保障服务等项目的时候,专业知识的要求更高,需要通过培训学习,才能够从事实际服务。       有些志愿者说道,“每一项志愿服务都有专业要求,每一次志愿服务活动都能学到东西。”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做志愿者能够把平凡的服务做精做细,能够把专业的服务做实做好,就能够真正帮助社会和他人,也让自己获得服务成功的自豪感。好的志愿者善于在参加各类服务活动时,都让自己“从不专业到专业”,或者即使根据服务活动的需要,发掘自己知识技能中的相关因素运用在服务实践,产生好的效果;或者及时参加学习交流,掌握服务需要的专业技巧,更加细心地做好服务;或者寻找具有专业技巧的志愿者合作,共同帮助社会人群。志愿者让自己“更专业”或“显得专业”的方法很多,可以灵活运用。 2、通过听课学习志愿服务理论与知识       志愿服务是非常务实务实的,但是并非不需要理论的学习。真正好的理论授课、名人演讲,对于志愿者的思想提升、素质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论是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这种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还是社区建设、农村发展、环境保护这种专门领域的志愿服务,都需要聘请专家传授知识。 2007年12月,北京市筹备做好奥运会志愿服务,举办“国际志愿周”,邀请了20多位外国专家和7位国内专家志愿者授课。每天上午或下午由3位专家演讲,志愿者提问交流。我演讲的那天上午,前面分别是一位美国专家和一位新加坡专家演讲。我与志愿者一起聆听的时候,既感受专家真知灼见的启迪作用,也感受志愿者热切的学习心态。第一位来自美国青年社团的领袖演讲,介绍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价值。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在演讲时反复提及“参与”、“参与”“参与”。他介绍美国青年通过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在小事情中学会理解社会,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协调团队。听课的志愿者既有大学生,也有社区居民,他们纷纷点头,若有所思,逐渐领悟。第二位来自新加坡国家志愿服务培训机构的专家,特别热情地鼓励志愿者勇敢尝试、创新创造。她介绍新加坡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过程,对于公民意识、公民行为的塑造作用。她的演讲里有许多小故事,又加入她的思考与分析,让志愿者听起来生动活泼,又富有启迪。我的演讲是志愿服务与青少年成长,针对青少年特别是“80后”、“90后”的个性发展特点,阐述志愿服务在青少年自我体验与自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那天上午,演讲与交流场长达3个多小时,但是大学生志愿者和社区志愿者兴趣浓厚、兴致勃勃,没有一点倦意。可见,富有启迪、富有实效的理论授课,对于志愿者的思维创新,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针对不同的志愿者类型,授课内容要有针对性,不能千篇一律、大同小异。最近,我作为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通用知识精品课程讲师团团长,前后给三类志愿者讲授同一名称的课程——《志愿精神与亚运志愿服务》。一类是亚运赛会志愿者(普通志愿者);另一类是亚运城市志愿者团队领袖(服务项目经理);还有一类是志愿者培训团队成员(志愿者培训师)。由于按照通用知识精品课程的要求,用的都是同一课程名称。我了解对象的类型之后,就在这一名称之下准备了三个课程内容。第一、针对赛会志愿者的培训。我重点介绍对于志愿精神和志愿服务的基本理解,穿插各种事例,吸引听众热爱志愿服务,喜爱志愿精神。第二、针对志愿团队领袖,我着重讲解志愿精神的提升,领袖和骨干如何吸引志愿者做的更好,更加深刻而丰富地体现志愿精神;同时着重分析社会对志愿精神和志愿服务的误解、偏见,领袖与骨干怎样引导志愿者消除误解,做好服务,赢得广大群众的信赖。第三、针对志愿者培训师,我着重讲解志愿精神与志愿服务传播的技巧,从收集和整理志愿服务案例,分析和突出志愿精神,提高志愿文化传播感染力,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志愿服务动态等等,教会他们做好培训师,真正为志愿者带去精神食粮。结果,不同层次的授课都获得良好反响。普通赛会志愿者听课后增强了兴趣和热情,志愿团队领袖把握统筹协调工作的关键并激励志愿者更好地服务,志愿者培训师掌握了传播和推广志愿精神,推动普及志愿服务的方法技巧。有位志愿者培训师听课之后,说了实话,“谭老师,我们一看《志愿精神与亚运志愿服务》的题目,以为又是简单介绍基本知识,没有想听课的欲望,因为那些我们都接触和了解。但是,听了您讲授传播志愿精神、推广志愿服务的知识技巧,我们特别感兴趣,也正是我们做培训师最需要的。这堂课的收获最大。”我听了以后,心里想“万幸,我如果按照题目一成不变地讲授,就要碰钉子了。好在对症下药,一题三讲,才真正对不同的志愿者有益。”       志愿者现在对于一些培训授课有意见,听课热情不高,主要原因在于授课教师不能贴近现实、贴近需求;授课内容不能灵活创新、富有新意。我们要鼓励具有良好素质、具有热情、具有责任心的志愿者成为讲师,经常为各类志愿者传授志愿知识与服务技能。这样,志愿者才能够即使了解国内外的最新知识,提高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水平。 3、通过案例讨论和分析掌握服务技巧       志愿者的学习方式中,案例讨论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其特点是直接针对实际需要,通过对于典型事例的思考、理解,提高自己的组织水平和服务水平。       我第一次接触非营利组织和志愿服务的案例学习模式,是在2003年应邀参加“中国非营利组织领袖高级培训班”。邀请美国团队领袖训练的专家传授知识技能,要求我们不仅自己掌握所学内容,还要能够传授给其他组织成员。我第一天上课就有点诧异,不是传统的老师在讲台,学生坐课桌;而是学生分散成为小组之后,每个组围成一圈听课。六十多人的培训班,分成六个大圈子。美国专家讲课的时候,可能在可是前面,可能在圈子中间。后来,我才发现这种安排的必要性。因为,授课过程中,每隔一小段时间,就会出现案例讨论。或者是培训授课的案例,或者是老师PPT的案例,或者让学员自己讲述的案例,要求个小组充分讨论,得出各种想法。我发现,这样的讨论中常常没有标准答案或统一结果,每个组都能将出不同的想法。但是,经过交流发现,没有那一个想法绝对正确,也没有哪一个想法绝对错误,而是都具有互相启迪与互相补充的价值,让你能够想到更多的可能性。经过这样的讨论式培训,我们发现生活具有多种可能,志愿服务也具有多种可能。只要不自我表现束缚,敢于思考与创新,就能够找到越来越多帮助他人的方式方法。       有位志愿者网络上发帖子,介绍他在云南发展培训学院的学习经历,也是从按理学习中得到很大的收获。云南发展培训学院是一所专门培训国际发展援助志愿者的学院,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非常有特色。它除了授课以外,非常重视志愿者面对现实、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员轮流参与学院的各种服务,并且不仅仅是做服务,而且在其中培养系统的思维与能力。例如,轮到你服务的时候,遇到水龙头坏了,你需要立即制订“维修”计划,包括申请购买“水龙头”的预算,维修人员的工作安排,维修效果的预测等等。实际维修工作完成以后,大家将你做的方案进行讨论,分析质疑、补充完善。经历了这一过程,志愿者就进一步掌握国际服务的程序与规则。学习期间有许多外出实践的课程,如在街头帮助流浪儿童,到农村帮助农民姐妹,到江河边进行环保服务等等。从事实际服务之前,学院提供相关的外国、国内服务案例,学员可以自由讨论、随意发挥,既吸收案例的成功经验,也指出案例的欠缺与问题,为自己开展服务提供参考。志愿者真正到城市、农村开展服务的时候,发现许多情况与理论、案例有区别。这样,服务实践完成之后,志愿者整理成为新案例,大家将它与先前的按理比较讨论,又得出许多新的认识。       志愿者培训的案例学习方式,最大的好处是通过了解和分析各种服务的经验,为自己的项目实施提供准备;也通过讨论交流获得拓展服务、创新服务的思维,面对现实需要的时候就不会自我束缚。目前,我们正在努力整理中国各类志愿组织、志愿者的服务案例,提供进行教学讨论和观摩学习,希望对于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具有实实在在的帮助。[/size]
    -----祝愿你在这里遇到有助于你心灵成长的东西,在得到启发、领悟,把认同的道理、方式贯彻到生活里(实修)提升你自己,促进自己心灵成长和与他人关系 !珍爱自己,珍爱你关心的生命 !
    微信公众号 xlcz-xx  
    https://www.douban.com/group/lingx/
    站长 华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