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广告
在线情况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积分8859
    • 经验11183
    • 文章5047
    • 注册2005-04-18
    [size=4]3、学做会讲故事的志愿者       志愿文化的传播需要真切感人的故事,需要发生在身边的事件和人物去感染人、吸引人。因此,志愿者要学会培养“讲故事”的才能,善于为志愿组织的理念进行传播和推广。许多年前,我曾经遇到一位叫志愿者小郭,他仅仅是初中文化,但参加志愿组织后,不仅报名参加老人服务、残疾人服务等活动,而且报名参加培训组,学习当培训讲师。我是在一次为志愿者讲师培训的活动中遇到他的。我讲完课后,他主动前来问讯授课技巧,也拿了他备课的草案给我看。看完材料,我觉得他非常认真,参考了许多授课提纲,但是受水平制约,讲稿内容不够清晰、不够突出。交谈的时候,我问,“你怎么吸引人参加志愿服务?”他说,“我就将我自己的故事,吸引他参加。”       小郭20世纪70年代出身在山区农村,那时候农村医疗不发达,是村里的接生婆帮助接生的。自从小郭出世后,接生婆每次见到他,都说“小郭呀,要做好人,不要做坏人;要做好人,不要做坏人。”小郭就接受了这一传统而朴素的理念。长大后,到沿海地区务工谋生,他也不忘记要帮助人,就致电电信114台查询,有什么组织可以帮助人。电信114台告诉他志愿组织的电话,然后他就报名参加所在区的志愿协会,成为积极分子。后来,他的职业发生变化,转到另一个区的外资企业务工,但是仍然每周用两个晚上返回服务点,为老人、残疾人服务。往返路程有20多公里,坐公共巴士要两个多小时,他却乐此不疲,坚持服务。这一事例被新闻媒体发现,进行了报道。有一天,外资企业老总看到报道之后,就找到小郭,让他在全公司的早班会上介绍服务经验。小郭讲完志愿服务故事之后,外资企业老总说,“郭先生是我们公司的榜样,大家都要向他学习。公司是要挣钱的。但是员工如果仅仅带着挣钱的心态去工作,就不能很好挣钱,还可能带来总总问题;员工要带着服务社会的心态去工作,即挣到钱,也帮助社会人群,才会获得共赢。”小郭对我说,“没有想到,我小小的服务行为,也受到外资企业大老板的赞赏。原来,帮助社会人群是国内国外共同倡导的事情。,如果我用亲身经历作为培训案例,讲给大家听,就会有吸引力。”       我发现,小郭虽然文化不高,但是天生具有讲故事的能力,善于选择生动的细节,运用活泼的语言,讲的富有吸引力、富有感染力。再加上他喜爱学习,主动收集理论知识与时间案例,为志愿者培训的时候能够产生较好的效果,在电视台、电台宣传志愿文化的时候也能够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喜欢。       另外,我参加一次志愿者公益论坛,另外一位演讲嘉宾是中国红十字会副秘书长张中林。他的报告非常有特色,不用提纲和PPT,没有“第一、第二、第三”,就是从现实事件说起,最后也用现实事件结束。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但是在故事之间蕴涵深刻的思考、丰富的启迪。听众情不自禁地不断鼓掌,然后又略有深思。其实,他演讲的内容就是公益组织、志愿组织要善于筹款,善于筹集资源。然后,他没有讲大道理,没有机械的论证,就是在一个个的故事中将如何克服筹款困难、如何接触筹款对象、如何激励捐助热情、如何通过公益服务增强捐款人信心等等,讲述非常透彻,让人清晰明白。       志愿者讲故事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可以让服务对象信任和配合,可以凝聚社会资源拓展服务领域,可以在社会营造崇尚志愿服务的时尚。所以,我们希望志愿者发掘潜能,开拓视野,从身边的事件讲起,从典型的事例讲起,传播志愿精神,营造志愿文化。 4、学做会写博客的志愿者       最近,有两个杂志的编辑来电约稿。一位是《中国社会工作》执行主编李方,约请我写十二篇专栏文章,每一期发表给志愿者阅读。很很快撰写完毕,他们非常满意,说“就是要这种务实、好读的文章。”最近,遇到一位社会工作者,她说,“谭老师,我经常阅读你在《中国社会工作》的专栏文章,与其他文章风格不一样,生动、切实,又有启迪,很好读。”另一位是《社会与公益》杂志的编辑唐晶,约我撰写一篇关于80、90后志愿者在奥运、世博、亚运服务的文章。我考虑一两天,就撰写《奥运世博亚运:“80”“90”后志愿者的亮丽人生》发了过去。没有多久,唐晶来电,“谭老师,文章交给总编辑了。总编辑夸我会找作者,文章很有吸引力。”回头想想,近纪念约我写文章宣传志愿服务的报刊、杂志越来越多,对于传播志愿文化也是作出了贡献。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在组织服务、开展研究的时候,也注重面向普通志愿者、普通公众的传播,一些短小的文章,社会影响力甚至大于长期研究的理论文章。 2008年5月,我陪同大学生心理救援志愿队前往四川,为“5·12”汶川大地震的伤病员、受灾群众服务。我协助安排心理志愿者在医院、安置点的服务之后,就自主开展新的工作。作为志愿服务研究的专家,我不仅要参与服务,更重要是记录服务、研究服务,提供思考和建议,为国家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为民众参与服务提供科学指导。于是,我自身前往都江堰、彭洲、棉竹、映秀、北川、青川、江油等调查访问。白天进入重灾区了解志愿服务情况,晚上回到住处就连夜撰写随笔。每篇六、七百字,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发回研究中心之后,挂在网络上传播。2008年6月,这些随笔就结集为《爱在中国——汶川大地震灾后服务亲历故事》一书出版,受到读者的欢迎。同时,我经过深思,撰写《第三种力量在行动——汶川大地震灾区志愿服务调查报告》提供中央和国务院参考,也提供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参考。由于我习惯于在服务和研究的同时,注意将经历的事件描述出来,宣传推广,逐渐引起社会公益传播机构、新闻媒体热心人士的关注,邀请我参与志愿服务的文化传播活动,为中国志愿服务的繁荣作出贡献。 其实,并非只有专家学者才参与志愿服务传播,普通的志愿者只要有心和细心,也能够参与传播与推广。《社会与公益》杂志向我约稿的时候,我上网络搜寻志愿服务资料,发现有个《海心的博客》,作者阎念最近贴出《我在北川支教的日子》,描写她2010年暑假参加北川农村支教助学活动的过程,以日记的方式,每天记录受到感动的人物与事件。其中有一小段写道,“30日是学校放假时间,天气虽然不是很热,但还是放大家回去休息一下,换换衣服洗个澡了,于是29日日下午成了繁忙而紧张的时刻了,孩子们必须有家长接且签字后才能离开学校,一切以他们的安全为重,也是因为这样,认识了刘川,刘芮和卢雨曦的哥哥袁龙,当然也可以不回家,留在学校,由班主任照顾,结果全校就10个孩子没有回家,一二年级5个,我们班4个,四年级的有一个。30日中午,我们决定给孩子们洗澡洗头等,我就负责我们班的唐晓芳,还有三个男生自己会洗,也不好意思让我洗啦,在给唐晓芳洗澡的过程中,我想起了我的妈妈,也是这样给我洗澡的,那时,突然很想家啊。我想,让孩子们回家是对的,你要是来给孩子们洗一下澡你就会明白了。”这些文字朴素、稚嫩,但是非常亲切感人。于是,我通过绵阳市志愿者协会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张伟,寻找到阎念的联系方式。原来她是绵阳师范学院园林专业的学生,但是爱好文艺写作,担任志愿组织的秘书,积极参加服务活动,也非常热心记录和描写志愿服务的情节。于是,我将阎念的稿子推荐给《社会与公益》杂志,唐晶编辑很快来电,“推荐的稿子非常好,我们就喜欢这种真实、亲切的志愿者文章,希望多多推荐。”我将消息转告阎念,她也非常高兴,“想不到大学生的服务日记也能够发表。”这样,只要志愿者勤于记录、勤于写作,总会有“金子”被人发现,向世人展示,为传播志愿服务作出特别的贡献。 5、学做会策划和设计的志愿者       从志愿服务到志愿文化,除了帮助社会人群的行为之外,更加重要的是能够按照志愿者的信念与理想,传播吸引人和激励人的因素,营造志愿精神广泛流传、广受欢迎的社会时尚。这样,志愿者不仅要实干,还要善于策划和设计。许多人听到“策划”和“设计”的概念,感觉非常深奥,难以掌握,其实并不复杂,只要用心就能够做到,就能够策划和设计出新意。 “策划”就是将平常也要做的事情增添新因素,产生新魅力,让越来越多的民众喜欢。例如,志愿者节假日去孤寡老人家里服务,如果随意穿着衣服,效果就一般,特别是有些志愿者穿深蓝色或黑色的衣服,让老人看起来更加沉闷、更加阴郁。我见过一位志愿者,每次节假日到老人家里服务,都穿红色或其他鲜艳夺目的衣服,进家门后,三言两语就逗得孤寡老人非常开心。原来,老人其实都怕“老”,喜欢回味年轻的时光。志愿者的亮色服装,让老人心里一亮,焕发青春和快乐。 “设计”就是将简单的服务加入新的因素,显得更加丰富和多样,也更有实效。储召生、赵秀红撰写《三个大学生志愿者的非典型暑期实践》描述了志愿服务活动设计的特殊效果。北京师范大学的志愿者,暑期实践不仅仅是助学、支农,还增加了新的观察与思考。心理系大三学生林楠,参与“进城务工人员情感需求调查”,她说, “我看到工棚里安有空调,休息的时候工友们都在打牌娱乐。有的一家三口都在工地,放暑假来到工地与父亲团聚的孩子在书桌前认真地写作业。这与我之前想象中进城务工人员的生存状况极端恶劣、‘农民工素质低’等说法大相径庭。”林楠与一些工人攀谈后,得知由于现在的建筑行业普遍实行计件工资,多劳多得,许多工人由于技术娴熟,一个月能拿到五六千元工资甚至更多。因此,她逐渐关心农民工的成长需求、休闲需求、交往需求、参与需求,通过“发自肺腑的追问和思索”,为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更多真实、合理的依据,提供更多科学、有益的建议。化学学院2008级学生茹仙古丽等返回新建库车县进行教育实践。在参与教学活动、教改活动之余,特别注意收集情况,进行教育调研。志愿服务活动结束时,她说,“虽然有很多遗憾的地方,但这些不足也促使我们成长,之后的手册编写工作更为艰巨(为当地教师编写通俗实用的教学参考手册),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做好。”教育学院大二学生方宇与一群同学到青海省乐都县进行支教。在为期10天的夏令营活动中,队员们都被当地孩子们的真诚、淳朴所感动,他们设计出来的“自信游戏”、“快乐成长计划”、“特长大比拼”等游戏也颇受孩子们喜爱。支教队员们成为当地孩子们追捧的“明星”,许多学生家长纷纷邀请队员去家访。  一位队员对支教感触颇深:“想一想,自己之前关于支教的想法确实有些幼稚。以为这些孩子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努力地学习以改变现状;我们则像英雄一样来到他们中间,拯救他们。事实上,孩子们的天性与物质无关,他们活泼可爱、聪明上进。我想这不仅仅是一次支教活动,也是一次队员们受教育的活动。”这些熟悉、习惯的暑期实践、农村支教活动,志愿者加入调查和思考的内容,真心实意为农民、农民工、农村孩子设计更为合适、更有实效的服务项目,就具有新的创意。       当然,如果志愿者有勇气、有胆量,就能够将策划和设计拓展到更为宽广的领域,帮助更多的人群。我在书店发现一本《我到我们》的书籍,讲述加拿大13岁的男孩克雷格·柯伯格兄弟做跨国志愿服务的事例。他们看到新闻介绍南亚国家雇佣童工,就大胆动身前往孟加拉、印度等调查。这时候,知道加拿大总理率领8省长和250名商界领袖在印度洽谈贸易合作。他写信要求面见总理,但是,秘书回信说总理公务繁忙,无暇接见。这时候,柯伯格相信他们掌握的童工悲惨状况一定能够引起总理关注,调整贸易合作政策。于是,他就在印读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各国媒体参加,特别是加拿大媒体踊跃参加。新闻发布会上,柯驳格不仅出示了他们调查的各种证据,而且邀请童工纳伽希尔等亲身叙述遭遇的剥削和欺诈。这次新闻发布会引起加拿大和印度的轰动,加拿大总理很快就召见柯伯格,征求在贸易合作过程中督促南亚国家企业减少雇佣童工,保障儿童权益的问题。后来,总理的儿子也加入柯伯格创办的“解放儿童”组织,志愿为儿童公民发展奉献爱心。这一事例表明,敢于行动和创造、善于策划和设计,志愿者就可以“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受到意料之外的效果。志愿者策划的志愿文化项目、志愿服务项目,最初都是具体和细微的,但是当它逐渐产生效果,扩大影响的时候,就可能促进地区、国家、国际的新潮流、新趋势。因此,我经常鼓励志愿者不要自我束缚,敢于策划和创新,为志愿服务的发展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size]
    -----祝愿你在这里遇到有助于你心灵成长的东西,在得到启发、领悟,把认同的道理、方式贯彻到生活里(实修)提升你自己,促进自己心灵成长和与他人关系 !珍爱自己,珍爱你关心的生命 !
    微信公众号 xlcz-xx  
    https://www.douban.com/group/lingx/
    站长 华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