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广告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积分8859
    • 经验11183
    • 文章5047
    • 注册2005-04-18
    三峡有没有猿猴?
    三峡有没有猿猴?   诗歌传吟百年 一朝找到科学依据   沈英甲   2005年08月04日10:12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环保论坛】【打印】【关闭】   从李白写下“古今七绝第一”的《早发白帝城》这首七绝:“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以来,描写三峡猿啼的诗句层出不穷。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峡地区从古至今到底有没有过“猿”或“猿啼”,让更多的人生出疑窦。古人类学家黄万波在对巫山人遗址进行发掘时,解开了这个谜团。   三峡是否有猿一直存在争论   古人类学家黄万波本人生长在四川,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情,居京几十载竟乡音不改。他一直在关注关于三峡两岸自古以来究竟有没有———猿长臂猿和猿啼的两种对立见解。   黄万波说,否定猿啼者认为:三峡两岸的生态环境根本不适于长臂猿生存,就算有森林覆盖的神农架,可是自古以来就没有关于长臂猿的记载。所谓“两岸猿声啼不住”,只是诗人为了韵律和谐,把“猴声”当“猿声”。   赞成者则不以为然,并从不同角度论及猿声。动物学家高跃亭说,全世界的猿猴动物近180 多种,其中善于啼叫的长臂猿有6 种,分布在亚洲东南部,中国有3种,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及海南岛等地。长臂猿前肢长,后肢短,成群结队在森林中栖息。每天清晨,森林大合唱便会开始,雄猿首先领唱,不一会儿雌猿也加入伴唱,直到太阳升起时才结束。   高跃亭说,长臂猿啼鸣,与它们的“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生活”有关。每当成熟的雄长臂猿求偶时,就不断发出呼叫,其声音拉得很长。建立家庭后的母猿,如果育有仔猿,其啼声仍会不断地长鸣,一是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地,二是呼唤仔猿。   古气候学家张丕远认为,从15 世纪开始,我国版图上曾经历了一次寒冷气候。根据江宁织造向康熙和此后的皇帝奏报的长江中下游的雨日和雪日记录,推算出1720年至1770年间,长江中下游气温比现在低2 摄氏度。黄万波说,气候变寒冷自然影响到动植物的生存,他联想到清光绪年间赵熙过夔州时写下的诗:李白乘舟别故乡,桃花绿水下瞿塘。如今两岸猿声少,不尽春愁落夜郎。   对于诗人、学者对三峡猿声的描述,黄万波觉得可信又不可信,因为缺乏直接的凭证。   黄万波回忆说,上世纪50年代他在云南西双版纳考察时,每天日出差不多都能听到猿啼声,可是20年后再去那里几乎听不到猿声了。由此可见,历史时期的长江三峡有长臂猿的活动是可以理解的。   太平村发现的“龙骨”成为线索   1984年到1988年,那时黄万波正在巫山人遗址进行发掘,他作为负责人工作十分忙累,每天归来最大的愿望就是休息。可是每当他闭上眼睛,他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三峡猿声之谜。   1988年秋天,这一天天气晴朗。黄万波回忆说,早晨醒来,炊事员向黄万波报告了这么一件事:昨天晚上,一位农民让他转告,在他们村西北有一片山林,10年前从一块洼地的裂隙中挖掘出许多“龙骨”。农民听说这些东西有科学研究价值,愿意奉献出来。   这个村子叫太平村。两名四川大学前来实习的研究生随同黄万波踏上了去太平村的山路。一路上坡,由830 米上升到1100米。这一带山势陡峭,峡谷幽深,从早上走到黄昏,他们才赶到太平村。   第二天清晨,由一位得到镇上通知的农民引路,他们很快就来到了当年挖出“龙骨”的地方。这里是石灰岩地层,山间有大大小小的裂隙,其中最大的一个裂隙里堆满了砂质粘土,“龙骨”就是从砂质粘土里挖出来的。   黄万波随手捡起几块化石,从化石的保存情况看,它们都是原生的,化石种类与巫山人遗址出土的材料相似,例如有剑齿虎、乳齿象、山原貘、大熊猫等,几乎同属、同种。这个发现说明,巫山人的活动范围可能很大,说不定,这里还是巫山人狩猎的地方。   第二天,根据当地农民提供的线索,黄万波和四川大学的两名研究生又去考察了离太平村不远的大脚洞。大脚洞不大,洞口乱石密布,洞里钟乳石极少,洞顶有几条裂隙,“地下水沿着毛细管排出的碳酸钙等溶液,生成了各种颜色的‘鹅管’,不时地流出水珠”。   见到洞内的情况,黄万波有些失望,这个大脚洞不像是个有化石的地方。充当向导的农民却成竹在胸,不失时机地翻开地面的角砾岩块。很快,他们在距洞口约有5 米的地方发现了几颗鼠类的牙齿和鸟类的肢骨,紧接着他们又从粘土里发现了鹿、羊、猪等动物的牙齿。这些都是现生种,一点儿没有石化,拿在手里轻飘飘的。   就在黄万波思索的时候,一位研究生从一块大角砾下面抠出了一件哺乳动物的牙床,递给了黄万波。黄万波擦去上面的泥土,这竟是一件白花花的长臂猿下牙床!   黄万波大喜过望,研究生不解地问他为何这么高兴,这个牙床有多大的科学研究价值?   黄万波认为,这件下牙床的石化程度、保存条件等性质都显示其时代很晚,但是究竟到什么时候,只有经过科学的测定才能下结论。李白生活在公元700 多年前,距今已有1200多年了,如果测定的年代早于唐朝,那么李白过三峡时听到的是猿声还是猴声,就不好说了。反之,如果测定的年代小于1000年,两岸猿声之谜就可以破解了。   200年前长江三峡确有猿猴   这件长臂猿下牙床带回北京后,专家们对它分别进行了形态描述和年代测定,结论是:“这是一件左下牙床,犬齿脱落,但留有齿槽,牙齿稍微磨损,属于一中年个体。与长臂猿下牙床一起出土的还有鼠、羊、猪、鹿等哺乳动物牙齿。出土长臂猿下牙床的下层堆积里,还找到了一件骨簪和一件陶制品。骨簪加工精细,通体磨光,一端尖细,一端粗圆,长9.2 毫米。   陶制品和骨制品经考古学家赵殿增鉴定,认为其文化性质晚于新石器时代。   1991年,黄万波收到了北京大学陈铁梅教授转来的英国牛津大学考古和艺术史实验室对巫山大脚洞哺乳动物骨骼测试的年代结果。这个年代分析表明,长臂猿在三峡地区绝迹的时间距今仅200年,或是不到200年,这同当地农民经历的生态环境变迁的年代非常相近。   在当时的野外日记中,黄万波是这样记述的:一天考察归途与几位老农民相遇,我们谈起了这里的山川变化,他们说:“大约60年前,我们这里的高山深谷,到处是杳无人烟的森林和四季应时的野果,古木参天,最大的树粗五六尺,高十余丈。若是独自在山间行走,令人心惊胆战,因为林子里常有猿猴呼叫,虎豹出没。”老翁的叙述表明,三峡地区的自然环境之所以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与人为的砍伐有关。   黄万波说,根据长臂猿及其共生动物的年代测定,以及山区农民的回顾,200 年前的长江三峡,确有过长臂猿的活动。但如今,我们已无法领略诗人李白生花妙笔写下的情景交融的动人诗句了。 《北京科技报》2005-8-4
    -----祝愿你在这里遇到有助于你心灵成长的东西,在得到启发、领悟,把认同的道理、方式贯彻到生活里(实修)提升你自己,促进自己心灵成长和与他人关系 !珍爱自己,珍爱你关心的生命 !
    微信公众号 xlcz-xx  
    https://www.douban.com/group/lingx/
    站长 华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