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广告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08
    • 经验0
    • 文章60
    • 注册2008-05-22
    前线志愿者关于灾后重建的思考(2008年5月22日)
    [size=3]前线志愿者关于灾后重建的思考(2008年5月22日) 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 www.3nong.org 救灾联队信息及灾区需求 http://www.3nong.org/bbs/forumdisplay.asp?forumi 2008年5月14日一支由河北芍药村15名农民和梁漱溟乡建中心的8名支农队员组成的抗震救灾志愿联队从北京出发并于次日抵达地震灾区。几天来,联队在灾区建立救助站并开展多种援助工作,如走访安抚村民,搭建帐篷和临时住所,联系调度和发放物资,支教,帮助老人和残疾人,联系医生为村民医治和发放药品等等。队员们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打下基础。目前向峨乡救助站支队已经撤出,前期救助工作基本顺利,准备去其他更需要援助的地方。在紧急救灾的同时,大家也在考虑有关灾后重建的问题。灾后重建,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下是一位前线志愿者发回的一些零散思考。 1、调研:受创后的小区人民的生活需求、生产需求、心理需求等,建立起“信息沟通”的平台,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彼此和外界的动态,动员和组织临近地区的人民灾后重建。或者按照特殊需求 的人群 重新进行整合。 2、探讨和建立救灾服务系统:目前紧急救灾物资传运渠道基本开通、运作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后期的可持续性和系统性,能以“物资”为切入口,有序整合各方面资源。     目前各地方的生产自救,已经陆续开始。而电力系统仍未恢复,能否抢在这个时候,联系一些厂家,援助或赊销一些小型发电机,以生产队或村为单位,有组织地帮助老乡们打陈谷,稳定他们的信心,做一些简单的灾后培训工作。 跟进的志愿者,也可以成立生产救援队,帮助老乡抛秧。还有灾后的水污染,以及用水管道的重建也是问题。我们走访的向峨乡石花村有个村民,他们家之前是养六头猪,用农家肥,玉米主要喂猪,种一些水稻,孩子去打工。有看到田埂上有十几只鸭鹅。地震后,有泉眼不出水了,不知道后续是否需要打井和修水渠,或者可否在合适的地方挖鱼塘和养鸭?  3、走访建立“个案档案”,为专业人士或团队,为社区“目标人群”的相关活动和项目开展做长期追踪援助。  4、“生命之家”(互助之家),孤亲和孤儿可以结对子,或者与正常的家庭组合,或者建立“活动中心”,能够开辟出一定量的耕作田或者简单加工项目等,设立“抗震救灾”纪念室,让人们更正面地了解和理解灾害带给我们的影响,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     http://view.news.qq.com/zt/2008/dzhaizi/  5、建立村—镇/县的合作组织网络,生产和消费合作。比如滕州是有名的蔬菜基地,据说我们走访的升平镇高山地区还有种植经济药材,而其是小渔洞灾民的安置点,能否两个镇帮扶共建。据了解走访的几个灾点或者安置点,都有种植油菜籽,平日里一般自给,在这一块的加工成油,自给和外卖方面能否形成合作? 可否在受灾比较严重的地区,申请贷款,建立农资和生活用品合作连锁店?各生产队出代表介入管理,这个可与灾后的物资需求与转运结合起来。 6、我们走访过的“向峨乡海虹小学”,昨天看见上了电视。他们确实已经在灾后开始组织小学生上课,学生表现得比较勇敢有信心,感觉海虹是个古风尚存之地。我们的灾后重建,也可以“学校”为基地,开展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工作,了解地震知识、救援渠道、组织系统等等,了解我们的村史,重新认识社会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动员参与到社区整合。 7、为受灾重建点专门建立网站和社区快报平台。[/size]
    滋神沐灵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08
      • 经验0
      • 文章60
      • 注册2008-05-22
      [size=3]灾后重建家园,可持续发展规划先行 汶川地震,救治伤员的工作仍在进行中。从目前的报道来看,大面积的房屋倒塌,几个重灾区,有的村镇被夷为平地。县城里少数屹立不倒的建筑,变形严重,也成了危房。当抢救人员的工作告一段落,民众得到临时安置后,重建工作的难题将立马呈现出来。在人少的乡村,或许还可以就地或易地重建,但在人口密度大的县城,集镇,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 笔者曾在05年12月在北川、茂县、汶川、理县等地考察羌寨的碉楼建筑,对那里的情况稍有了解。 第一:当地建设用地十分狭窄,县城基本上都建在山沟里,周围山势较为陡峭。城中或城边都有河流穿过,两岸稍微平坦的地方,建筑林立,密度很大。 第二:建筑以多层、低层建筑为主,大多为砖混结构,抗震能力弱。 第三: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较大,多为羌族、藏族。他们有自己的白石崇拜,有自己的语言、传说和生活习俗。 第四:羌族被誉为“云中的民族”,其碉楼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但其历史遗存的保护从来没有纳入正轨。 难道我们能让灾民在失去生命财产的同时,或因我们的鲁莽建设,再一次失去其精神的家园吗? 简单到成堆的建筑垃圾无处堆放,现实到灾民的生活安置、悲情的寄托,复杂到如何恢复当地脆弱的生态系统。我想,没有一个超前的总体规划而仅靠摸着石头过河,见招拆招,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勇气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如果因决策工作失误而造成城市发展的硬伤,我们还有何面目去面对死去的同胞和存活的生命。 重建的过程是漫长的,有人估计要持续十年。而我们认为,十年远远不够。现在的重建就是要为子孙后代永远不要再遭遇相似的苦难。要让存活下来的人及后辈们都能尊严而幸福地活着。为此,我们需要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来指导我们的重建行为。  规划将重点研究或确定以下问题: 1.人口的登记与普查。查明幸存人口的数量、性别、民族、年龄构成,以及迁徙与否的愿望。为将来城镇规模作出科学预测。 2.灾区总体的职能定位。以农业、林业、服务业、旅游业或其他行业为支柱,促进休养生息。 3.场地的评估。对场地进行科学评估,回避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划定可建设区域,避免悲剧重演。 4.废墟的清理与循环利用。本来紧张的用地消化不了如此数量庞大的建筑垃圾。其实,垃圾中还是有许多可以利用的元素。例如钢材、玻璃,甚至砖瓦水泥。靠外界先进技术的支持,在当地建设小型加工厂,就地消化循环使用。 5.城镇功能区的科学划分。临时聚居点和永久居住地的关系。人员紧急避难点的设置。告慰亡灵的纪念场所。地质灾害的遗迹保护。学校及政府职能机关的设立。 6.基础设施的完善。路、水、电力、电讯、燃气的等基础设施逐步恢复。 7.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植被的恢复、污水处理的零排放及循环利用。 8.清洁能源的使用。如水利能、太阳能、生物能的运用。 9.生活垃圾处理与循环利用。可采用堆肥、焚烧等技术处理生活垃圾。形成循环经济。 10.农村住宅建设的援助与指导。鼓励农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安全住宅。 11.文化遗产的清理与拯救。羌寨虽美,但也不能成为死寨。如何改造使之成为现代人宜居之所是羌寨得以保存的唯一之路。羌人没有文字,要是没有了羌寨也就没有了羌人。 12.教育、就业及社会福利模式的创新。大量的无家可归者、孤儿、孤寡老人、单亲家庭、残疾人对社会生存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活着的人心理承受着持久的压力。如何抚平悲伤,走向正常生活,需要我们作出巨大的努力。    重建家园将是漫长而持久的过程,援助工作将持续、理性、有序地展开。我们认为重建家园的规划过程不可忽略以下几个关键性的步骤: 1.        组建联合志愿调查组,招募规划、建筑、环境、地质、经济、医疗、法律等不同行业的骨干专家进行联合会诊,提出具体的重建目标及实施措施。 2.        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重建家园行动将惠及子孙。避免生态破坏和重复建设等浪费行为。在重建家园的同时,积极探索出城乡发展的新模式。 3.        对城镇和乡村的援助同时展开。把以人为本的意识落实到最底层的灾民身上。 4.        在物资、技术援助的同时,尤其强调管理人员的援助。招募高层次的志愿者,协助当地城乡建设管理水平的提升并培养当地人才。将先进的理念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5.        联合民间力量共同参与,鼓励灾民共同参与建设,鼓励靠自己的力量改变生存环境。建立循环经济逐步走向富裕之路。 6.        做好文化遗产的清理与保护工作。   以上不论那点没有研究到位,可能带来不良的后果或是巨大的浪费,进而形成城镇的硬伤,让西部仍然贫穷,仍然落后。我们特别不希望看到千篇一律的重建工程,抹杀了地域的文脉与特征。我们希望有远见的规划专家能尽早走到一起来为灾区的重建出谋划策,让灾民及后代活的有尊严、自信、自由,逐渐抹平伤痕,找到自己精神的家园。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院 北京别处空间建筑设计事务所 2008-5-22[/size]
      滋神沐灵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08
        • 经验0
        • 文章60
        • 注册2008-05-22
        [size=3]梁漱溟乡建中心大学生暑期支援灾后重建行动计划! 大学生支农队暑期支持灾区重建行动 活动背景和意义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夺去我数万同胞的生命,举国为之哀恸!全国人民心系灾区同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灾区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同情!北京梁漱溟乡建中心志愿者和河北省枣强县芍药村村民在最短的时间内组成了一支20多人的志愿者救援队,于5月14日出发前往灾区参与救援工作,他们发扬了高度的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和灾民一道防险防疫、忍饥受饿、流汗流泪,和灾民凝成了血肉之情。      紧张而险情不断的前期救援工作已逐渐缓和下来,"逝者安息,生者坚强",漫长而艰苦的灾后家园重建中,灾区人民需要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支持!承接着乡建中心和芍药村的志愿者队伍的前期救援工作,我们也要逐渐转入灾后重建工作,和灾区同胞共同面对家园重建的更多艰难困苦!     远离地震灾区,我们曾愧疚于我们无法亲身救人,哪怕是挖掘一具遗体。但是我们却无法不为灾区妻离子散的同胞重建家园有所贡献,这是我们支农人无法回避的责任。     因此,现向大学生支农社团和志愿者发出倡议:把我们的悲伤收起、用我们的行动为灾区老乡们带去心灵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鼓励!在此倡议基础上,中心发起了2008年暑假"大学生支农队暑期支持灾区重建行动"!希望全国大学生支农社团和志愿者积极参与到灾后重建的行动中! 工作内容 此次到灾区下乡可开展的工作有: 1,灾后清理:帮助进行灾后清理、拆盖房屋,发放生活物资,寻求社会支持。 2,心灵支教:用轻松的支教方式安抚孩子们在震灾中受到惊恐和伤害的心灵。 3,村民安抚:帮助照顾老人、孩子和需要帮助的人,慰问和安抚在震灾中受到伤害的村民,做他们的朋友,做他们的儿女。 4,慰问演出:通过宣传、合适的文化活动等方式给他们带去一些心灵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鼓励,让她们感受到有很多人在关心和支持他们,给他们带去重建家园、好好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5,调研走访:调查收集资料、了解他们的需求、为后续的持续支援行动提供翔实依据。 6,家园重建:精神鼓励,宣传动员灾区村民团结起来,帮助建立互助团体和合作组织,合作互助,共同建设新家园。 参与形式      此次联合行动由北京梁漱溟乡建中心倡议发起,各地大学生支农社团和志愿者自愿参与,具体参与形式有以下两种: 1、参加梁漱溟乡建中心支农队,由中心直接负责,中心派工作人员跟队,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服从中心统一安排。 2、各支农社团或志愿者自己组建的暑期灾区援助队伍,可以申请加入此次行动,中心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如活动前期联络、培训(包括支农纪律和经验、灾后重建相关内容),为社团活动内容提供建议和辅导等。活动具体内容可自行安排。        愿意加入到此次联合行动中的支农社团和志愿者,请尽快通过邮件或者电话跟我们联系,以便统筹协调和后续工作的开展! 几点重要说明: 1,漫长而艰苦的灾后家园重建过程中,身心饱受震灾侵害的灾区同胞们非常需要全社会更多更持久的关注和支援,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天然承担着这份责任和使命。 2,中心主要帮助提供信息和培训工作,包括各地志愿者的下乡地点的联系和确定、志愿者队伍的相关培训、工作安排和建议等。 3,要充分考虑安全方面的问题,完全自愿参加活动,并愿意对自己负责。 4,中心将派参加过前线救援工作的有经验的人员给予必要的培训。 5,支农社团以社团名义组队参与,并需要经学校或者院系同意。 6,所有费用自行负担,包括食宿和交通等个人开支,在当地吃住必须给钱。 7,严格的支农纪律将是此次支持重建行动的重要保障,不能给灾区人民增加任何负担,否则就是犯罪。 8,鉴于灾区的特殊情况和安全隐患,所有参与到此次行动中的社团和个人须遵守此次行动的相关规定。 联系人:王盼  13581846079     010-52755047       彭影 15010278439                      E-mail:liangshumingzyz@gmail.com     网址:www.3nong.org                                                                                                                                                                                                                                                                                                                     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                                                                                                                                            [/size]
        滋神沐灵苑感谢您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