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万志愿者,一群可爱可敬的人
[size=3]志愿者,一群可爱可敬的人
2008年05月30日09:01 来源:《光明日报》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却到了同一个地方――抗击汶川大地震前线;他们职业各异,却有着同一个身份――志愿者。他们是一个特殊的“大家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工人农民,有医生护士,有老师学生……他们是一群可爱可敬的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自汶川大地震以来,二十万志愿者奋战在救灾第一线,他们的身影出现在每一个灾难现场,他们的声音呼唤着每一个可能的生命。地震突如其来,志愿者以最快的速度冲到了抗震救灾的战场,成为抗震救灾的一支生力军。在四川绵阳,地震中断了通讯,当地的无线电爱好者及时了解、报告灾情,为救援行动提供了信息支持。地震伤及心灵,志愿者就像爱的天使,细语宽慰,抚平创伤。汶川震后,北京、河南等地志愿者组织了灾后心理援助系列活动,携手灾区人民,共建精神家园。灾区需要什么,志愿者就充当什么,他们构成了一条强有力的生命线。
志愿者奔走在灾区,汗水湿透衣衫,精神温暖人心。他们悲天悯人、有情有义,残酷的灾情让他们热泪滚滚,情不自禁;他们知难而上、兢兢业业,艰苦的环境更加激励他们宵衣旰食,奋战不息。他们甘于奉献,崇尚友爱,乐于互助,追求进步;他们对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怀着一种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他们是好人,骨子里渗透着中国社会的传统美德;他们是好公民,意识中融入了现代社会的公共责任观念。他们心中怀着同胞之爱,他们身上显着公民之责。他们的高尚行为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勉励。
在震后的废墟,救援工作错综复杂,志愿者付出爱心、担当责任,也应接受救援工作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也应加强专业智慧的支撑。尤其在灾区环境较为恶劣的情况下,志愿者投身救援工作,更需有一定的专业水准和抗震救灾经验。比如,对于心理危机干预、避难及卫生防疫知识普及、震灾致残人士的辅导与帮助等方面的服务项目,志愿者具备相应领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方能从容应付。整体来看,有爱心、有能力、有特长的志愿者,更需要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协调配合。志愿者汇聚一方、发挥能量,还要求相关制度安排的成熟与完善。只有在良好的机制下,志愿者的传统道德和现代公民精神才能相得益彰,志愿者的自觉行为才能沉淀为持久的日常化的社会行动。
汶川大地震是一次考验。志愿者在其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让我们所有人感动不已。他们无私的爱,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展现了人性绚烂夺目的光彩。让我们永远铭记他们 [/siz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