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广告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积分8859
    • 经验11183
    • 文章5047
    • 注册2005-04-18
    武志红讲座:家庭教育互动问答精华整理
    [size=3]武志红讲座:家庭教育互动问答精华整理 Nov 21, 2007   信息来源:录音整理:聂聪   武志红讲座:家庭教育互动问答精华整理 前言:        2007年11月10日,广州市少年宫邀请到广州日报心理版编辑、心理健康普及读本著名作家武志红先生来为社会教育部主办的首届精神健康月做题为《性格与命运的关系》的专题心理健康讲座。讲座的互动部分,武志红与家长有着精彩的对话,应广大家长的要求,我们将对话录音整理成文字,供家长阅读参考。 武志红简介:        北大心理学硕士,广州日报心理专栏主持。1974年生,河北人,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心理系,2001年获临床心理学方向硕士学位,导师是国内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        2001年毕业后即来到广州日报社工作,2005年6月开始主持心理专栏,文章涉及的都是生活中的琐事,如婚姻、恋爱、亲子、职场和个人成长等。文章极具特色,既有阳春白雪的境界,又能切实地帮助读者弄明白自己身边的事,因而受到读者欢迎,现在这个栏目已成为无数广东市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07年5月,专栏文章汇集成书,已出的两本书《解读“疯狂”》和《为何家会伤人》也受到读者追捧     问题一:孩子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我们该怎么办? 家长A:昨天我女儿的家园沟通留言本上,老师写了这样一个意见:“希望她能够大声地发表她的见解。”我思考了一下,她不能发表见解,其实跟我们家里有很大的关系。她的爷爷奶奶包括她的爸爸,从小到现在,总是会按照大人的意思去否定她所提出的任何一个意见。比如她说,“我想留长头发,因为我跳舞,我想把辫子扎起来。”但是爷爷、奶奶、爸爸永远都会反对她:“不可以的。”他们会用“留长头发对身体不好”、“容易出汗”等各式各样的原因去否定她。所以这孩子到现在一直都很少敢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像一个正常孩子。比如她想吃零食,想玩玩具,她都不敢直接表达“爸爸我想吃什么,爸爸我想玩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她都会用比较委婉的方式来表达,比如 “这个是什么呀?好不好吃呀?是甜的还是酸的呀?”等来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就会买。我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怎样从行为上来改变自己,让孩子大胆地表达意见呢? 武:这件事情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只是否定孩子。之所以总是否定孩子,他并不是因为真的不让孩子这么做,他只是想否定。举个例子,孩子把手机放在一个地方,他(她)爸爸看见了,就会说:你怎么把手机放在这儿呢?你应该放在这儿呢!但如果下次孩子把手机放在爸爸指定的地方了,爸爸看见了还是会说:你怎么能放在这儿呢?你应该放在那儿! 为什么父母经常否定自己的孩子?其实并不仅仅是为了他(她)的好,而是试图说服孩子(父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权力关系(控制),父母希望自己在孩子面前说了算,我行你不行,我说了算,当时他自己就是这么长大的。所以就是,我们要意识到我们否定的真正动因。我们肯定或是否定他们,我们真正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我觉得,在我们否定之前,我们应该先反思一下,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家长A:有时候一个家庭,不是说我一个人这么做,就能改变的。 武:我理解,在这个时候,你会觉得你的力量很微薄。 家长A: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变得没有主见,他(她)会把自己的主见、想法隐藏起来。她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她会说:你认为怎么样啊?你觉得怎么样啊?她希望你能从你的答案中发现他(她)内心想要的答案。 武:那么这样她(他)真的挺可怜的。因为别人总是猜不透他(她)的心思,当然不能说孩子没有主见。在家庭中,只要有一个人强有力地支持、尊重孩子的意见,只要有一个人不断鼓励孩子的想法,告诉他(她)这样是对的,他(她)就会得到极大的力量,就会不断地发展。 问题二:孩子嘴巴答应说要好好学习,可实际行动不努力,我们该怎么教他? 家长B:我小孩现在四年级。一到四年级时,他的作业就特别马虎,以前就不是这样子的。现在到这里(少年宫)学写作,作业本上马马虎虎、乱七八糟。老师的评语也说到他的文本比较乱,提醒他改正。但他还是不改,到考试时,成绩一下子就滑下来了。我都搞不清楚他现在是什么心理了。我跟他说,你不要再去上这课了,没学好还浪费我的时间,搞得我要在周末去陪你半天。他回答说,我要好好学。但是他去了却又不好好学,想学并且也有学好的能力,但就是不好好学,我们都不知道怎么教他。 武:他想去却又不好好学,哪个是真实的?想去是真实的,还是不好好学是真实的?就你所述说的这件事上,孩子已经产生了一个分裂,产生了一个矛盾。那么,他想去到底是不是为了达到妈妈或是其他家人的意愿呢? 家长B:在他只能拿到20多分的时候,我们都已经放弃想法了,就是他学不学这门特长都无所谓了,但他还是说想去。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 武:就是说,你想做一个民主的妈妈。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妈妈。她的孩子英语成绩不好,妈妈想让他在周末上英语补习班。但因为孩子周一至周五都要上课,到了周末还要加班,他觉得太辛苦,就对妈妈说:我不想上英语补习班了。妈妈说:好啊,我们商量一下,你可以上,也可以不上。这个妈妈对我说,她觉得自己很民主。最后,孩子还是坚持不上。妈妈同意了,说:好啊,那咱们就不上,但是你得保证你的英语成绩提高上来。结果你知道这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本来这孩子的物理化学还挺不错的,但之后他的物理化学成绩也跌了下来。就是说,你看起来很民主,这个妈妈看起来也很民主,真的,但实际上我们也难以定义这个民主的成分到底有多少。这件事情是很典型的,父母经常会把自己的意志架构于孩子的身上。在这个例子中,本来物理化学是孩子自己感兴趣的事,是自己的事,但后来孩子发现,上不上英语补习课、学不学好英语都是和妈妈讨价还价的结果,转移到物理化学上也是这样,学好了物理化学也是妈妈的功劳,是妈妈让我学的,使得他对于物理化学也不再好好学。另外一个原因,他背上了心理负担,有了心理压力:唉呀,我英语没学好。这样,他开始在学习物理化学时走神,跌落了成绩。回到你刚才说的这个事情上,我想请问你,你真的是让孩子自己选择吗?其实,孩子与你交流的时候,语言并不是那么重要,很重要的是,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有些想法也许你不说,孩子也猜出来了;有些想法孩子不说,你也看出来了。孩子在语言上对你说他要好好学,但就是学不好,因为他在潜意识中对你说“不”。作为家长,你有没有放松你的想法?你是不是总是希望孩子达到你满意的要求?你试图与孩子交流时,孩子是不是在语言上说“啊,妈妈你很民主。”但实际在潜意识中,他不敢抗议,因为妈妈是上帝。。 什么是沟通与交流?那就是以开放地态度,放下你的家长姿态,与孩子互动,真正地理解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选择。有的时候,家长与孩子进行“交流”,看起来是和言细语,一谈就是一个小时或是三个小时,但真实情况是,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商量的余地、他根本就不知道孩子真正想要什么、他根本就无法接受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他还是会委婉地表达一种希望,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愿去做。其实这不叫沟通与交流,这叫说服。了解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引导他去做好他想做的每一件事。这才是我们要做的。 问题三:怎样可以消除过去伤害给孩子造成的心理阴影? 家长C:怎样消除孩子的心理阴影?比如说,孩子在幼儿园受到过老师的恐吓,到小学后对老师不够信任,回避老师。 武:在孩子被恐吓的那件事情上,你们的态度是什么? 家长C:就是让他听老师的话。 武:在我们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孩子很可怜。孩子总是错的,大人总是对的。其实很多事情,明明老师也有错的,但我们往往只会放大孩子的错误,而忽略老师的失误。在孩子的世界,他们最渴望的是受到保护。当他受到老师的指责或是批评时,他会想找妈妈来保护他,但当妈妈也对他说“你是错的老师是对的”,他对这个世界的信心便会受到很大打击,他只好把自己缩起来,连最信任的人都不能保护自己,他还能怎么样? 家长C:所以我们不知道怎么去处理。 武:其实那件事已经过去了,我们很难再做追究,只能是预防以后。如果老师做错了,我们可以肯定地告诉孩子:“这件事你没问题!”因为,孩子还没有形成很强的判断能力,他只能根据大人的意见去做出判断,妈妈说他好,是因为他好;妈妈说他坏,是因为他确实是坏的;他并不能准确地判断出其实是因为妈妈做错了或是老师做错了。因此,家长要培养孩子形成正确的判断力,教他们正确地理解这个世界。在某些事情上,家长做错了,要勇于承认:“对不起,那件事我做错了!”如果老师做错了,我们也要对孩子讲,这件事老师做错了。但我们对孩子这样讲,并不代表我们鼓励孩子去与老师据理力争,因为那样会让孩子受到更大的打击与伤害。我们自己也是这样的,我们认识到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认识到了真相,但是迫不得已,我们还是得让步。孩子也是,他会妥协地处理他的世界中的事情,他不喜欢X老师,但出于妥协的意识,他还是会尊重X老师。当老师犯错的时候,咱们对孩子讲,“这件事老师错了”,我们只是陈述一个事实,只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判断力,而并不是说要把责任追究到老师的身上。所以,当家长遇到这类事情时,请不要简单地对孩子说:老师没错,老师是为了你好。其实我们这个社会,可能7、80%的时候,老师是有问题的,孩子是无辜的,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保护自己的孩子,给孩子以正确的支撑力量。有时候老师说,你家孩子学习不努力,回家好好劝劝他,咱们升学率要提高,他还很需要努力。结果家长就会觉得有压力,回家就会简单训育孩子:老师说你不努力!这样,孩子就受到了伤害。所以家长应该很明确地意识到,老师很多时候是错的,很多时候是有问题的。 问题四:孩子失去了自己的东西就会非常伤心,原因在哪里?她哭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家长D:我的小孩对她的东西非常爱惜,如果今天她得到了一个东西却丢(失)了,她会哭得很厉害。比如以前那些老师奖的那些小红花,要是掉了,她会大哭,再如,她前不久得了一辆新单车,今天被盗了,她很伤心,哭了好久好久,跟她讲也不行。像这种是属于一种什么状况?原因在哪里? 武:这个可能是因为她现在这个年龄,正在形成对这个世界的拥有感,她会觉得,这就是我的,这是我的地盘,所以当他(她)突然找不到或是真正失去的时候,他会有这种感觉,觉得失落,觉得空虚。拥有感,我拥有这个世界,我拥有这个东西。这是一个正常的阶段,当然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么一个阶段。但是过一段时间,他(她)自然而然地就会达到一种平衡心理。 家长D:好的,谢谢,希望是这样子的,但有的时候她哭的时候我们就不知道怎么办。 武:有些时候,也许她不一定能够理解,但你还是可以告诉他(她),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样子的。也许他(她)还会继续哭,那么就给他(她)一点哭的时间,让他(她)通过哭这种形式来发泄,来表达他(她)的伤心情绪,哭完之后他(她)会更平和地对待这种事情。 问题五:我们想给孩子民主,可是如果孩子个性真的发展了,我们也担心这种性格在中国的文化环境里会不会受到压制? 家长E:我们总是试图创设一种民主的家庭气氛,让孩子在民主中发扬个性,发展自我。孩子读寄宿学校,他会碰到很多严格的老师、领导,他们总是以传统的方式去管理。给这么一个民主的家庭气氛,会不会造成他将来难以适应社会?为什么当老师说孩子不行的时候,家长一般都是站在老师的立场上?我个人以为,就是因为在学校和家庭中,家庭通常处于弱势,就是说很难影响到去改变老师的行为。有可能对于孩子来说,他并不是不喜欢学数学,但是他碰到了一个很刻板的数学老师,他会因此而学习不好。怎么样去改变这种现象?使他不因为这个老师而影响到别的事情(比如说学习)? 武:这个家长提了很多问题,我现在回答最后一个问题。这个孩子的情况是,对于数学老师的反感而导致了数学成绩差。我想举个例子,我就经常会遇到这种事情,我也会反感一些事情,但是我没有因为不喜欢一个老师,而不喜欢任何一门课。当然我的英语没学好,但是我其他功课都是尽最大努力地学好,争考满分、拿第一。为什么呢?因为我是为自己学习,我不是为博得老师的喜欢而学习,我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了获得知识的快乐,我讲的这个时期是我的大学时期。但是,在我中学、小学、幼儿园时期,我就不好好学。为什么呢?因为当时我觉得我就是在为家长学习、为爸爸妈妈学习。孩子为什么会反感老师、反感课程?很大可能上因为他觉得,我学好数学完全是为了数学老师。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这种心理、态度很可能是在家里产生的。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你刚刚所说的家庭处于弱势,那么我想提一个意见,其实很多老师也会觉得自己处于弱势,他们对家长也有不满,他们也非常无奈,孩子是在一个家庭中长大的,他们也会觉得没法改变家长的想法、家长的行为。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更多的不是追究形成问题的责任,而应该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孩子就是在解决问题中成长的。我觉得别的孩子遇到的问题,也不会比我少。那么他的这种问题,本身就不是一个单独的家庭问题或是单独的学校问题,不能通过调整一方妥协另一方来解决,而是应该保持家校沟通,保证他在学校与家庭中的统一,用最有利的方式去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家庭的民主是对的,假如真的明确了孩子的问题是产生于学校、根源于学校,那么我们还是应该用您刚刚所说的“民主”的方式去与学校沟通、协调。 [/size]
    -----祝愿你在这里遇到有助于你心灵成长的东西,在得到启发、领悟,把认同的道理、方式贯彻到生活里(实修)提升你自己,促进自己心灵成长和与他人关系 !珍爱自己,珍爱你关心的生命 !
    微信公众号 xlcz-xx  
    https://www.douban.com/group/lingx/
    站长 华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