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炼《爱和寂寞》的实修指引(一)

楼主
提炼《爱和寂寞》的实修指引(一)
[size=3]提炼《爱和寂寞》的实修指引(一) 心灵种子栽培家园 华灵子 克里希那穆提是印度一位著名心灵导师,他的作品经胡茵梦翻译到我国。 《爱和寂寞》是他的一本深入内心,探讨爱和寂寞、关系、依赖、空虚、忧伤等的书籍。 在线阅读http://finance.jrj.com.cn/book/book/bookinfo_72.shtml 对于好的心灵成长作品,我主张阅读之余,也有实修,落实自己认同的东西,内化为自己部分。 聚会里的阅读不一定要完全认同,而是把认同的那部分融入自己心灵、融入自己生活里。 我尝试从探索心灵指引、阅读知道、实修指引三方面对书整理,消化。先用拿来主义,再去促进实修。 书的整理 第一章 人际关系是否有秩序 ----探索心灵的指引: *进入生命复杂问题,需要热情、不被任何特定观念或结论所羁绊的心灵,并且愿意走得很深。 *观察心灵、关系,看是否关系有秩序 *处理人际关系,心灵能否不去记住过往,让心灵在关系里总是干净、健康、完整,不受到伤害、扭曲。 *爱是愉悦的?爱是思想的产物?爱可由思想来陶冶、练习、形成?爱在时间的领域? ----阅读知道: *关系是社会的结构和本质。关系里没有秩序,像目前,会引起矛盾,引起悲伤、忧虑、混乱和冲突。 *哪怕是离群、孤独时候,与别人仍有关联。 *如果人际关系脱序,社会、文化就会瓦解,如同社会的现在发生的。 *越清楚看到外在和内在的脱序,含意,就越有秩序。 *纯真的心灵不会受到伤害,也不会去伤害别人 *思想并不是爱,不能培养爱,它可以培养对快乐的追求 *人际关系的脱序。显示没有爱的存在 ----实修指引: *觉察什么引起关系的脱序,出自顿悟、觉察、观察,秩序自然会出现。 *不为关系的秩序描绘蓝图---设定模式 *觉察:有服从的地方,就有脱序,接受权威,就是脱序,有比较的地方,就是脱序。 *觉察:服从、依循模式给自己的安全感,暗地里的恐惧。 *觉察服从别人为你设立的模式,没有自由 *觉察生活里不自由去追求、探索、寻找、发问, ----生活里的否定自由,害怕自由,而导致的人际脱序 *觉察因为恐惧、服从、衡量、比较,内在和外在导致关系的脱序,不管多亲密的关系。 *实践别人伤害我、夸赞我、羞辱我时,心灵能擦掉而不记住它 *觉察心灵根据过往的记录来实施行为, *觉察过去人际关系的认知保存,(没有活在当下)导致现在的脱序 *觉察获得快乐时,心灵记住,希望重现的心理活动,自己把这些称为爱,对吗? *放弃自己的野心、贪 *心灵了解脱序产生的整个过程,自然会达到一种秩序,那就是美德,是爱。 理解不当之处,欢迎各位补充,指正[/size]
1楼
[size=3]提炼《爱和寂寞》的实修指引(二) 心灵种子栽培家园 华灵子 克里希那穆提是印度一位著名心灵导师,他的作品经胡茵梦翻译到我国。 《爱和寂寞》是他的一本深入内心,探讨爱和寂寞、关系、依赖、空虚、忧伤等的书籍。 在线阅读http://finance.jrj.com.cn/book/book/bookinfo_72.shtml 对于好的心灵成长作品,我主张阅读之余,也有实修,落实自己认同的东西,内化为自己部分。 阅读不一定要完全认同,而是把认同的那部分融入自己心灵、融入自己生活里。 我尝试从探索心灵指引、阅读知道、实修指引三方面对书整理,消化。先用拿来主义,再去促进实修。 书的整理 第二章 快乐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探索心灵的指引: *探索爱这样复杂问题,必须摆脱我们的偏见、我们对爱的期望,把一切都放下,否则我们会分心,浪费能量去肯定或争辩。 *为了检视心灵,所有的探索必须从自由的感觉开始---不是从某事解脱的自由,而是自由的品质。 *为什么快乐在生活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 *快乐和(真)爱的界线在哪里? *快乐的机制是什么? ----阅读知道: *当认为爱应该如何或不该如何时,你不会有美好清晰的心灵 *如果知识上有自由,人有热情,性不会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只有在野心、竞争、想出名这些事都不出现的时候,爱才有可能出现。 ----实修指引: *觉察在知识上我们模仿,不会创造,是二手或三手的经验; *觉察自己重复--重复别人所说的,只有一点点思考,没有主动、创造力、活力和自由。 *觉察自己的热情,很快褪色,没有持续的热情 *觉察生活的机械化 *觉察生活是有些机械化、知识的、技术的和多少带点感情的重复。 *觉察自己这个观察者观照心灵时候,起了分别心,引起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间冲突 *觉察持续形成,各种快乐、不幸、侮辱的记忆,各种印象、影响、压力等,充满自己心灵。 (没有印象,是禁欲的心灵,觉察它无止境地和自己争战,心灵并不纯洁,被扭曲、受煎熬) *觉察借着牺牲、或借着抵抗得到的快乐---成就的快乐,觉察这些快乐和(真)爱的界线、区别。 *觉察自己拒绝快乐时,拒绝对美的知觉 *看到美,就是快乐,觉察思想对它的保存、玩味、希望(再去见到),觉察自己“想看”,而时常没有真实的存在,只是和最初的比较。 *看完美,不再在心存留,结束它(放下它) *觉察生活里想要出名,想要有成就,等等。 *(喜悦是自然产生的)觉察当自己说很快乐的时候,就不再快乐 理解不当之处,欢迎各位补充,指正[/size]
2楼
[size=3]提炼《爱和寂寞》的实修指引(三) 心灵种子栽培家园 华灵子 克里希那穆提是印度一位著名心灵导师,他的作品经胡茵梦翻译到我国。 《爱和寂寞》是他的一本深入内心,探讨爱和寂寞、关系、依赖、空虚、忧伤等的书籍。 在线阅读http://finance.jrj.com.cn/book/book/bookinfo_72.shtml 对于好的心灵成长作品,我主张阅读之余,也有实修,落实自己认同的东西,内化为自己部分。 阅读不一定要完全认同,而是把认同的那部分融入自己心灵、融入自己生活里。 我尝试从探索心灵指引、阅读知道、实修指引三方面对书整理,消化。先用拿来主义,再去促进实修。 书的整理 第三章 占有、拥有就是爱吗 ----探索心灵的指引: *为什么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学习? *觉察平时心灵在说什么? (“我认为,它是我的,它是你的,我被人伤害,我是嫉妒的,我会爱,我会憎恨,我是印度人,我是回教徒,我相信这个,我不相信那个,我知道,你不知道,我尊敬,我轻视,我要,我不要。” *真正地探究自己心灵的过程、思考的方式、对爱的看法,直到我熟悉自己思考的方法(否则我不可能了解爱是什么) ----阅读知道: *心灵是怎么一回事?它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也就是你想事情的方法。我在谈论的是你的心灵,是你感觉的方式、你看事物的方式。 *当你要某些东西,当你需要,当你渴望,当你想达成某事,然后你就会设定一套模式,也就是你的心灵会创造模式,并且自陷其中。 ----实修指引: *向小孩学习----好问、渴望知道、看到比大人更多的事、观察到大人没有注意到的事。 *觉察到当前年长的心灵变得愈来愈具体化、愈来愈沉重、愈来愈庞大,有偏见、顽固、不开放,以固定的观点来看事情 *让心灵更加灵敏、更好奇和更渴望求知,代替日渐迟钝的心灵 *觉察自己借着拥有,觉得自己富足 *觉察心灵设定在某一既定的模式里 *觉察别人拿走自己的东西,自己被激怒的情绪、感觉(富足感、占有感被剥夺了) *觉察平时所谓的爱,时常是占有、拥有和依赖。 *觉察心灵因什么而满足(拥有?觉得变成是自己的而满足?) *觉察心灵渴望制造模式,陷于模式(如我是伟人,我是个小人物,我被侮辱,我受到谄媚,我很聪明,我很美丽等) *觉察心灵陷于模式(如我是个小人物,我很聪明,我很美丽)然后痛苦产生,在其中受苦,再挣扎地找寻的过程。 *觉察心灵希望从外界取得什么,然后再封闭自己,而变成爱的阻隔的过程。 *觉察自己生活中自己起比较的心,如谁比较美丽,谁比较智慧,与理想相比,警惕比较使自己无法看见事物的全部,警惕比较时三心两意,未完全真正了解对方。 *觉察心灵总在批判、比较、衡量、找出弱点的所在,而使爱欠缺,警惕这在毁掉那件事,毁掉生活中的芬芳,毁掉其中的爱。 *警惕自己在事物筑起藩篱的时候,就像“我的”,就没有爱了。 理解不当之处,欢迎各位补充,指正[/size]
3楼
[size=3]提炼《爱和寂寞》的实修指引(四) 心灵种子栽培家园 华灵子 克里希那穆提是印度一位著名心灵导师,他的作品经胡茵梦翻译到我国。 《爱和寂寞》是他的一本深入内心,探讨爱和寂寞、关系、依赖、空虚、忧伤等的书籍。 在线阅读http://finance.jrj.com.cn/book/book/bookinfo_72.shtml 对于好的心灵成长作品,我主张阅读之余,也有实修,落实自己认同的东西,内化为自己部分。 阅读不一定要完全认同,而是把认同的那部分融入自己心灵、融入自己生活里。 我尝试从探索心灵指引、阅读知道、实修指引三方面对书整理,消化。 先用拿来主义,再去促进实修。 书的整理 第四章  我们的生命为什么空虚 ----探索心灵的指引: *我们的生命为什么空虚?虽然我们非常活跃 *为什么我们的关系廉价、庸俗、空虚,而且不重要? *我们引用学过的语句和思想,然而生活依然廉价、庸俗、无聊、丑陋。为什么? *我们的关系不是一种自我孤立吗?每一种心灵活动不是一种保护、寻求安全或孤立的过程吗? *我们如何知道空虚,如何知道寂寞?你是由什么标准判定的?当你说寂寞空虚时,是用什么标准? *你说“空虚”,你给它个名字,而且你认为你已经了解它。对事物的命名不正是妨碍了解吗? *命名之后你就了解它了吗?喊了我的名字就了解我吗?你只有观察我、和我沟通,才能了解我,但是只是叫着我的名字,说我这个或那个,显然会结束我们之间的交流。 ----阅读知道: *我们的问题在于生活是空虚的,也不懂爱。 *我们生活的真实状况就是——高尚、拥有、空虚——而问题是我们要如何去超越它。 *我们如何超越寂寞、空虚和内在的贫乏?大部分的人都不想超越。大部分的人都满意于自己,要寻找新的事物是很麻烦的,所以我们宁愿保持现状 *大部分的人并不真想要超越自我封闭的过程;我们只在找寻一个替代品,在不同模式中相同的事物(用来填补空虚) *所谓的“空虚”是一种孤立的过程,是每天与人关系的产品,因为在关系中,我们有意无意地寻求孤立。你想将那些东西命名为“我的” *所有我们可以想出来的逃脱模式——不管是社会的活动、喝酒、追随上帝、圣者、举行仪式、跳舞,或者是其他的娱乐——是同一回事 *我们无法在理论中找到解答,这只会造成进一步的孤立。 *当心灵、思想不再逃避寂寞时,才会找到答案。 ----实修指引: *觉察每一种心灵活动是一种保护、寻求安全或孤立(强化我是什么,也就加剧和其他事物的分离---另见《新世界》小我的认识)的过程。 *觉察空虚感产生于在所有的活动导致的自我孤立(同上)。 *觉察到家庭已经变成一种自我孤立的过程 *觉察到喧哗、谈天、闲扯、阅读、知识的获得、尊荣、金钱和社会地位等生活中,对空虚感的填补。 *觉察到生活时常是孤立、否认、抗拒、或顺从模式的过程,觉察在这样过程出现的孤寂感和挫折感。 *觉察日常中爱那种感觉——我的孩子、我的妻子、我的财产、我的知识、我的成就,又是再一次孤立的过程。 *觉察到自己思想和感情上的自我封闭,偶尔才和别人沟通。 *觉察到自己满意自己的生活模式、自己的惰性。 *觉察到自己和别人正寻求的,不是在超越孤立,而是强化孤立,让它得以永存,不被干扰。 *觉察自己会时常在发现新的替代品(如生活模式等)的安全而满意。 *了解事物,首先必须停止为它命名,警惕命名中止进一步了解。 *感受对寂寞的不了解、恐惧,真正面对它、观察它,心灵不再以任何方式逃避,直接与寂寞孤独交流。 理解不当之处,欢迎各位补充,指正 [/size]
4楼
[size=3]提炼《爱和寂寞》的实修指引(五) 从阅读到实修活动 心灵种子栽培家园 华灵子 克里希那穆提是印度一位著名心灵导师,他的作品经胡茵梦翻译到我国。 《爱和寂寞》是他的一本深入内心,探讨爱和寂寞、关系、依赖、空虚、忧伤等的书籍。 在线阅读http://finance.jrj.com.cn/book/book/bookinfo_72.shtml 对于好的心灵成长作品,我主张阅读之余,也有实修,落实自己认同的东西,内化为自己部分。 阅读不一定要完全认同,而是把认同的那部分融入自己心灵、融入自己生活里。 我尝试从探索心灵指引、阅读知道、实修指引三方面对书整理,消化。 先用拿来主义,再去促进实修。 书的整理 第五章 爱的可能 ----探索心灵的指引: *当你想到爱的时候,是爱吗?思想是爱吗? *当一个人有爱的时候,孤独感是把人们聚在一起呢,还是解散他们、将他们推离彼此呢? ----阅读知道: *观念无法把人聚在一起,因为观念总会在冲突中彼此反对和互相破坏。 *只有在心灵真正地安静时,只有当心灵不再期盼、请求、要求、追寻、占有、嫉妒、恐惧和焦虑时,只有当心灵真正地沉静下来时,才会有爱的可能。 只有当心灵不再投射自我、不再追寻它独特的感觉、要求、冲动、隐藏的恐惧,也不再寻求自我实现或被信念束缚时,才会有爱的可能。 *一味地重复自己的观念“我必须去爱”,或“爱使人们结合在一起”,是完全没有用。 *当有自制、忘我的时候——不是刻意地,而是自然地,忘我和自制不是训练的结果——就有爱的可能。 *当了解自我的整个过程,不论是在有意识和无意识,在清醒和睡梦中时,就产生了自制,然后心灵的整个过程就被了解了,再把心灵从自我纠正、自我设限里解放出来,如此一来,就有爱的可能。 *观念变成了信仰,自然避免了完整的生活、完整的行动和正确的想法。 ----实修指引: *觉察观念、信仰、意见把人分离 *觉察自己和多数人所谓的爱伴随着嫉妒、野心和追求个人的欲望(那就不是爱)。 *让爱自然地来,不刻意寻求 *觉察是什么阻挠了爱,是什么让心灵自我膨胀而形成障碍。 *觉察自己的‘爱’陷在毫不重要的幻想、语言和感觉当中。 *觉察观念是避风港和逃避 理解不当之处,欢迎各位补充,指正 [/size]
5楼
[size=3]提炼《爱和寂寞》的实修指引(六) 心灵种子栽培家园 华灵子 克里希那穆提是印度一位著名心灵导师,他的作品经胡茵梦翻译到我国。 《爱和寂寞》是他的一本深入内心,探讨爱和寂寞、关系、依赖、空虚、忧伤等的书籍。 在线阅读http://finance.jrj.com.cn/book/book/bookinfo_72.shtml 对于好的心灵成长作品,我主张阅读之余,也有实修,落实自己认同的东西,内化为自己部分。 阅读不一定要完全认同,而是把认同的那部分融入自己心灵、融入自己生活里。 我尝试从探索心灵指引、阅读知道、实修指引三方面对书整理,消化。 先用拿来主义,再去促进实修。 书的整理 第六章 性是一种完全逃避自我的方法 ----探索心灵的指引: *无论我们接触什么,为什么总会产生问题?我们已把上帝变成问题,把爱变成问题,我们也把关系、生活变成问题,也把性变成问题。为什么呢?为什么我们做的每件事都是问题、都是恐怖的呢?我们为什么在受苦?为什么性也变成问题?我们为什么甘愿与问题一同生活呢?我们为什么不结束这一切呢?我们为什么不让它们了结,而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背负着它们呢? *为什么思想会一直想到性?为什么性会成为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当有这么多事需要你的注意时,你却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性上。你的心灵为什么充满了性? *没有恐惧、没有羡慕、没有占有,我们就不知道爱:我们一直把没有恐惧的爱用语言来表达 *你何时想到你爱的人?当她走了、离开以后,你想她。但是当她不再打扰你,当你能说“她是我的”时候,你就不必再想她了。你不必去想你的家具,它是你的一部分——这是一种认同的过程,所以不被打扰、避免麻烦、焦虑和悲伤。所以,只有当你被打扰、受苦的时候,你会思念你爱的人;而只要你占有一个人,你就不必想到他,因为占有就没有打扰。但是当占有被打扰的时候,你开始想,然后你说:“我爱那个人。”所以,你的爱只是思想的反应,不是吗? *心灵的产物包括嫉妒、羡慕、野心、成名的欲望和追求成功。这些思想充满你的心,然后你说你爱;但是当你有这些令人困惑的因素时,如何能爱? *没有分离、没有距离、没有时间、没有恐惧的爱是什么? ----阅读知道: *我们接触的任何事物都是肤浅的;但是生活不是肤浅的,它要求的是完整的。因为我们只是肤浅地活着,我们只知道肤浅的反应,所以不管我们在外围做了什么,必定无可避免地制造了问题,而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在肤浅里,而我们满足地、肤浅地与所有问题活在一起。 *只要我们肤浅地在外围上活着就会产生问题——外围就是“我”和它的种种感觉,可以是客观或是主观的,可以和宇宙、国家或心灵的事物认同的。 *过着肤浅的生活,任何心灵接触到的事情,就必定会有悲惨、混乱、无止境的问题,这种心灵是造成我们问题的真正原因。 *我们花费许多时间培养出来的心灵,变得不诚实、扭曲、不能面对事实,心灵会制造问题,心灵就是问题的本身。 *性是一种完全逃避自我的方法,因为它是全然忘我的。暂时的,最起码在那个时刻,你可以忘记“自我”——而你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忘记自己。你在生活里做的每一件事,都强调着“我”,强调自己。 *你依赖着这个可以使你全然忘我的事,你称之为快乐。但是当你依赖它,它也会变成梦魇,因为你会想要从中脱逃,不想成为它的奴隶。所以,你再一次从心灵中发展出纯洁、禁欲的信念,而你想要禁欲、守贞,借着压抑、否认、打坐,或借着各种的宗教上的练习,让心灵和现实断绝关系。这种作法再次特别强调了“我”,这个不甘寂寞的“我”;所以,你再次陷在痛苦、麻烦和挣扎中。 *性行为的本身不是问题,但是对性行为的想法产生了问题。 *一方面你正在创造、培育和壮大自我;而另一方面,你正想忘记自己,即使只是一瞬间的忘我。这两者如何并存?所以,你的生活是矛盾的:强调“我”,又要忘记“我”。 *心灵认为人必须纯洁,。心灵只会压抑自己的活动,而压抑并不是纯洁,纯洁是不能培养出来的——你不能“变得”纯洁。 *只有在爱的时候,你才会了解纯洁。 *思想者是个假想的实体、心灵的幻影。 *有单纯的、没有选择的觉察,而那些事实的含义就会自动显示出来。 *当心灵赋予性显著的地位,它就成为问题。 *当思考停止时,便会有创造,而正是这种创造,使我们快乐。处在创造的状态是一种至福,因为这是一种忘我,也就是没有自我的反应。 *没有普通的人,只有人,就是你和我,所谓普通人是政客所发明的假想实体。只有人——在悲伤、痛苦、焦虑和恐惧中的你和我。 *爱像是烟雾中的火焰,我们经由嫉妒知道它,我们经由支配知道它,我们经由占有而知道它,当别人离开的时候,我们经由失去而知道它。这些所谓的爱是嫉妒、专横、占有的。 *爱不是融合、调整——它既不是个人的,也不是客观的,它是生命的状态。 *培养是一种心灵的活动,训练则是一种心灵的产物,而一种训练、控制、征服、抵抗和解释的思想,不能了解爱。 *当你爱的时候,没有“你”也没有“我”。只有火焰,而没有烟雾。 ----实修指引: *觉察心灵的不诚实、扭曲、不能面对事实,心灵会制造问题 *觉察当心灵试着解决问题时,问题是否更令人迷惑、更麻烦、更痛苦。 *觉察自己(思想者)和他的思想之间有分歧的时候,恐惧产生 *进行单纯的、没有选择的觉察 *没有抗拒、没有辩护、没有解释——只是仔细地看着,详细清楚地观察 *觉察日常所谓的爱是嫉妒、专横、占有的 理解不当之处,欢迎各位补充,指正 [/size]

*滋神沐灵苑* Page created in 0.1709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