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谭建光新作《做好的志愿者》

楼主
[转贴]谭建光新作《做好的志愿者》
[size=3]谭建光教授新作《做好的志愿者》
http://bbs.1205.cn/thread-40972-1-1.html

序        言

       近年来,志愿服务在中国掀起热潮,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青年志愿组织和社区志愿组织等拥有的注册志愿者达到5500多万,还有各类民间组织、自发团队的志愿者不计其数。并且,如今的志愿者不分年龄、不分阶层,从中小学生、青壮年到离退休老人都热情参加,从领导、专家、居民、村民到流动务工人员都踊跃参与。
       在当代中国,做志愿者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但是,怎样做志愿者?怎样做好的志愿者?怎样做优秀的志愿者?却是值得关注与重视的问题。有些志愿者非常热情,但是很主观、很固执,不尊重对象的心理与需求,服务效果适得其反。有些志愿者十分积极,为了服务活动而全情投入,影响了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内心并不快乐。因此,我们希望运用通俗易懂、简明生动的知识,引导广大民众正确了解志愿者的角色,正确选择志愿服务的生活方式。
       做好的志愿者,要根据自己的内心需求,选择合适的志愿服务方式,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获得自己的快乐与充实。
       做好的志愿者,要尊重服务对象的心理与需求,认真细致地提供帮助和服务,不断改善对象的生活,让更多的人获得爱、获得幸福。
       做好的志愿者,要善于珍惜和维护共同的“家园”——志愿组织,参与协调、化解矛盾,促进组织的健康顺利发展,促进组织成员获得关爱与鼓励,促进志愿者获得成长机遇。
       为此,我们撰写这样一本给志愿者阅读,给渴望做志愿者的人阅读的书籍,为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作出一点一滴的贡献。

谭建光
2011年3月
 [/size]
1楼
[size=4]第一篇:选择拥有志愿服务的生活       欧美国家的志愿服务有两百多年历史,上个世纪初进入中国,从上海女青年基督教会的服务开始,引起不少慈善社团、公益社团、青少年社团学习和模仿。解放后,“志愿服务”作为具有西方色彩、宗教背景的概念一度从社会上消隐,但是在党和国家倡导下的“学雷锋运动”其实也是致力服务社会人群,具有相似功能。改革开放以后,广州、天津、深圳等地区率先在20世纪80年代诞生志愿服务,出现“志愿者”(义工);经过中央文明办、团中央、民政部的倡导和推动,逐渐形成热潮。2008年的汶川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让“志愿者”概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让公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如今,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市民还是农民工、农民,都渴望了解志愿服务,希望参与志愿服务,希望拥有志愿时尚的生活方式。我们认为,当志愿服务从“英雄壮举”、“高尚任务”转变成为“日常行为”、“时尚生活”的时候,就能够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扎根生长,在社会环境中茁壮成长。好的志愿者要敏锐发现这种变化趋势,善于影响和吸引人们参与志愿服务。 1、志愿服务是人生的另一种体验       我们在社区调研时,遇到一位老年志愿者。他曾经是部队的师级领导,转业在内地某市担任卫生局领导。退休初期,由于个性倔强、爱发脾气,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特别是肾脏受损严重,需要打胰岛素维持生活。后来,他到珠三角的女儿家中生活,受邻居的影响参加志愿组织。他既为年轻志愿者提供专业指导,又为筹备服务活动忙上忙下,还发挥业余爱好进行摄影,“事情多,特别累。”然而,他没有想到一年多下来,自己的情绪和身体都发生很大变化,非常可喜的变化。       他回家时,女儿说,“爸爸,你变了,不骂人了,笑容多了。儿孙们都敢跟你说话了。”最神奇的是他最近到医院检查,医生说,“真是奇迹。你的肾功能恢复很好,不用常注射胰岛素了。你注意定期检查就行了。”这位“志愿者爷爷”对我们说,“现在,我到处宣传参加志愿服务的好处,身体好了,心情好了,也得到亲友的喜欢了。要说助人助己,我就是最好的例证。”       这些事例,让人逐渐明白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公众乐于参加志愿服务,不仅仅是“听党的号召”、“听组织的安排”,更多是自己发自内心的需求,是生活中的新愿望。同时,这些平凡、朴素的想法,使中国的志愿服务更加接近本意、更加富有人性。我们曾经收集和分析国内多种多样关于“志愿服务”的定义,最为普遍的就是“人们不以追求物质报酬为目的,奉献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行为。”这一概念具有三个特征:第一、公益性。志愿者服务是不追求直接物质利益的。第二、奉献性。志愿者无偿付出时间和精力,还有智力资源、经济资源及其他资源。第三、有用性。志愿者服务要有利帮助服务对象改善生活,或者帮助社会文明进步。       那么,在市场经济日趋发达,消费生活逐渐繁荣的时代,人们为什么要选择志愿服务,为什么要做志愿者呢?我们的调查发现,这恰恰反映现代人生活的多样性、丰富性。一方面,人们越来越追求竞争成功、收入增加、生活富裕、享乐增多;但是,另一方面,人们越来越害怕庸俗、害怕空虚、害怕冷漠。正如西方的一句谚语所说,“人有索取的权利,也有给予的权利。给予的权利也是法定权利,他人不能随意剥夺。”我们的调查也发现,很多志愿者刚刚参加服务活动的时候,只是想着帮助他人,但是在服务过程中却获得快乐、获得充实,感觉真正的收益者是自己。       志愿服务是你没有体验过的生活,是带给你另一种魅力的生活。如果成为志愿者,你在紧张、机械的职业生活之余,就能够感受传统“仁爱”思想的延伸,感受近代“博爱”精神的弘扬,感受“雷锋精神”的传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善良。这样,你的生活就拥有温馨、拥有快乐、拥有幸福。 2、帮助他人——让自己的生活更温馨       深圳市作为中国志愿服务的发源地之一,也是首先将社工专业名词“助人自助”的含义进行扩展的地区。原来,社工领域的“助人自助”,是指社会工作者要帮助受助对象增强生活能力,获得自主发展的能力。但是,深圳市志愿者倡导“爱心奉献、助人自助”的时候,却是强调志愿者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让志愿者自己获得体验、锻炼、成长。有一次,我讲课中引用深圳志愿者这个口号的时候,一位社工提问,“谭教授,这句话是否造成了误解,你怎样看待这种误解。”我当时回答,“这个口号是非常有意思的‘创造性误解’。虽然它偏离了社工使用时的本意,但是却成为激励每一个公民参与志愿服务的语言,通俗易懂,有吸引力,我认为这种专业用语的移植是成功的。”       我们长期以来跟踪调查和了解志愿者心态变化,结果发现。有些仅仅将志愿服务的功能仅仅局限于有利于对象,认为自己单纯是付出,久而久之就感觉是负担和劳累,难以坚持下去。曾有志愿组织领袖问我,“为什么很多志愿者报名的时候热情高涨,但是做了一两次服务,就再也不见踪影呢?”我说,“关键问题在于他感觉只是尽责任,做过服务就行了;当他感觉不到服务对自己有好的影响和促进,就无法长期坚持。”       我曾经接触一位女性志愿者。她参加志愿服务将近20年了,直到现在还乐于助人,充满热情。最早的时候,她在外资企业工作,发现当时的外资企业员工权益缺乏保障,员工遇到困难与问题缺乏求助渠道。她就主动致电114台,询问哪里可以帮助外资企业的普通员工。这样,她被介绍到志愿者协会,参加了志愿服务活动。多年之后,我再看见她的时候,发现她中年发福,身体微胖。她笑着说,“貌美美一时,心美美一生。做过志愿者的人,心灵长期都有美好的感觉。”最近,她成为一家汽车租赁公司的老板,但是仍然热心组织山区助学活动,热心组织环保生态活动,仍然是活跃的志愿者。       做志愿者,为什么有利于自己的生活温馨和幸福呢?一是志愿者有奉献和服务的经历,对于生活不苛求、不奢望,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发现幸福。二是志愿者帮助过各种对象,知道自己的生活比那些困难人士的条件好多了,拥有感恩社会的心态,善于自我调节。三是志愿者之间经常通过短信、QQ发送相互鼓励、相互启迪的信息,更好地理解社会变化、生活变化。我由于研究志愿服务而接触不少志愿者,也经常收到他们发送的“智慧生活”、“快乐生活”信息,非常有趣,特别有利于调节心情。所以,选择做志愿者就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充满温馨,充满爱意。 3、服务社会——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       现代人的生活有时会陷入怪圈,一方面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通信技术越来越发达;另一方面精神生活越来越贫乏,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交往越来越稀缺。老年人抱怨与儿女们交流少,职业人士反映相互之间越来越戒备,中小学生宁愿沉溺网络也不愿与老师同学交谈。做志愿者,也许能够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走出这种“怪圈”。首先,参加志愿服务,你要花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也使生活得到充实。其次,服务过程与其他志愿者交流、交往,你的心扉逐渐打开,接触新的东西。再次,帮助他人、帮助社会的过程中,你要面对问题、解决困难,激发了热情和兴趣。这些服务活动,潜移默化地促进人的生活心态变化,增加健康有益的因素,使得生活越来越有滋味。       我的女儿也曾经历初中的“青春叛逆期”。她原来在小学的成绩优秀,推荐到重点中学。但是,面对强手如林,成绩一时下滑,情绪就发生波动。一段时间是听不进家长和老师的任何教诲。有一次,她与我散步的时候说道,“爸爸,现在我对你们说的任何话语都反感,都想逆着干,就是不学好。”2008年我在汶川大地震后几次到灾区服务,也开展抗震救灾志愿服务的调查。暑假期间,我考察“四海一家·川粤同心”支教志愿队的服务时,就自费带女儿到四川,让她自己观察和感受。旅途中,我和太太尽量不对她说教,也不对她提要求。可是,从灾区返回广州之后,女儿静悄悄发生了变化,开始与父母、老师有更多的交流,学习越来越主动,个性也越来越好。一段时间后,女儿说四川灾区之行给了她许多影响。一是震撼。看到地震后的废墟,震裂的山壁,深感大自然的无常。人生在世,就要珍惜一切机会。二是触动。在北川、映秀等,看到人们在灾后环境中,艰难而坚强地生活。特别是与北川中学学生雷晴交流,知道她经历灾难之后更加渴望学习,渴望将来为社会服务,受到积极的影响。三是感动。看到北川、都江堰、映秀等地的灾后重建工作组人员及志愿者在热情服务,帮助受灾人员解决困难、恢复生活。女儿从心里敬佩他们。四是反思。她看到灾区人们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中都继续努力,自己也要尽快改变,努力学习和进步。这次四川志愿服务之行,让我女儿打开了封闭的心扉,接受外界的影响,特别是坚强生活、热情服务、追求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自己也越来越乐于融入社会、健康成长。       我国最初规定报名参加志愿者的最低年龄是14岁,近年逐渐调整。深圳市将参加志愿组织的最低年龄降低为10岁,一些地方以“具有民事行为承担能力”替换年龄。其目的,就是鼓励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从中了解和认识丰富的社会文化,培养积极上进的心态,有利于成长为乐于创造奉献、服务社会的人才。       经历志愿人员服务,能够让人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不仅青少年获益匪浅,而且青壮年、老年人也直接收益。志愿者参与服务活动的时候,走出家庭小圈子、职业小圈子的局限,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见识不同领域的事物,并且通过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获得各种不同的感受。这样的生活有意义、有价值,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 4、要挣钱,要享乐,还要活得有意义       有些人将志愿服务与日常生活相分割,甚至看成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的事情。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志愿者从事服务的时候是无私奉献的,但不等于工作、生活的所有时间都要奉献、付出,而是也可以追求挣钱、追求享乐,两者并不矛盾。       现代社会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人们看重金钱,看重消费生活。然而,金钱带来的满足感和荣耀感,享乐带来的兴奋和刺激都是一时性的。除此之外,人们还是渴望有内心的充实、精神的满足。做志愿者,抽出一些时间和经历,帮助有需要的人群,自己的生活就拥有新的意义,值得追求,值得珍惜。       有一群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著名高校攻读EMBA的企业家,组成“玄藏之路企业家探险队”,每年到戈壁滩进行徒步运动。2008年,看到汶川大地震的影响,他们就迅速决定组建“玄藏之路企业家志愿救援队”。我陪同他们到成都集训,到安县开展服务。别看这些企业家平时耀武扬威,学习应急救援服务知识倒是非常认真、非常专注。我记得当时请四川省地震局的工程师讲解震后的灾区地质情况,请野外志愿救援队的人员讲解应急服务技术,请我讲解志愿服务知识。不论年纪大的企业家,还是年轻的企业家,听课非常认真,对于应急服务的细节反复询问和了解。       在安县开展志愿服务的时候,这些企业家不满足于给路边帐篷的群众赠送物资,而且一定要攀山越岭,给留在山里的群众赠送物资;同时,询问和了解生活需求,询问和了解群众对灾后生产与生活的想法。回到住地,这些企业家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议论怎样长期帮助灾区群众,议论怎样提高全民应急自救能力,议论怎样更多发挥企业家在志愿服务中的作用。我在一旁观看,也深受启发。没有想到,成天紧张竞争、斤斤计较的企业家,在参与志愿服务的时候如此热情、如此投入、如此豪爽。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是难以相信。       我与一些热心参与志愿服务的企业家交流,了解他们的心态。他们说,“正是平日常常竞争与计较,业余时间就特别愿意到志愿组织中来,感受没有利益竞争、没有互相倾轧的环境氛围。志愿者都是想做好事的,真诚相待、互相鼓励,特别有意思。”       我们认为,志愿者不是“苦行僧”,不是禁欲主义者。他们希望挣钱致富、希望增加收入的心态,与所有人都是一样的;他们希望生活充裕、希望享受快乐的心态,与其他人也是一样的。但是,他们不仅仅考虑自己,也将心比心,考虑和关心他人。志愿者在自己追求快乐幸福生活之时,乐意为帮助他人解决困难、改善生活作出奉献、作出努力。这样,志愿者的生活幸福感更加丰富和充实,感觉自己的一生更加有意义。[/size]
2楼
[size=4]5、你帮我,我帮你,和睦相处更安全
       有一次,我们在讨论阿富汗形势和伊拉克形势的时候,大家形成共识。“如果国家、地区不安全,你就是拥有再多金钱、拥有再多房屋都无济于事。一次爆炸就将房屋全炸毁了,一颗子弹就将生命结束了,还有什么快乐幸福。”
       中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不仅仅是大道理、大理念,也是现实的需要、民众的需求,随着改革的深化、转型的推进,贫富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的扩大,带来种种社会问题。过去习惯历来政府包揽和解决一切问题,结果是政府权力无限扩大,但是又导致新矛盾、新冲突。伴随政府转型,特别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就特别需要来自社会、来自民间的力量,帮助政府、服务人群、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记得我刚开始专注于研究志愿服务的时候,是1995年。那时,我对于这一领域的价值认识不足,心理仍然犹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冯小双老师的鼓励,让我坚定了信心。她说,“小谭,你选择志愿服务的研究,将来一定很有必要意义,你一定要坚持下去。当政府改革和放开公共领域的时候,一定需要积极的民间力量参与。在中国特殊条件下,志愿者作为民间健康的力量,是最有效果,也是政府和民众都最能接受的。志愿组织的作用不仅是具体服务,而且凝聚了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力量。”
       确实,在我们多次深入基层的调查和访问,都发现志愿者成为联系政府与群众的“桥梁”,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有些山区农村,长期的干群矛盾导致“凡是干部说的事农民都怀疑,凡是干部做的事农民都抵触。”以至于地方政府要做好事,群众也抵触。这时候,政府联系志愿组织,通过志愿者在帮助农民、服务农民时,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取得农民的理解。
       有一次,我在一个经济发达的镇讲授志愿服务课程,发现当地志愿组织80%的志愿者是外来务工人员。因为,许多农民工到该镇打工谋生,外来人口是本地人口的八、九倍之多,曾经因为流动人口多而导致治安恶化、民怨较大。志愿组织配合政府的工作,一方面向农民工宣传法律法规,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等等;另一方面鼓励农民工参加志愿服务,共建家园、共享和谐。课后,有位农民工志愿者说,“我记得报名参加志愿组织后,第一次活动就是在镇中心广场进行环保服务、卫生服务。我们穿着‘红马甲’(志愿者服),张贴宣传画,清洁场地卫生的时候,听到散步的居民说‘这些志愿者真不错’时,心理非常自豪。我们农民工、外来人员,这一次不是被居民责怪,而是作为志愿者受到居民夸奖,心理美滋滋的。”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参加志愿服务,在开展各种便民服务、环保服务的同时,也参与治安服务,促进了本地人与外来人口的生活安全。
       我们发现,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得很好。但是,个人是生活在社会之中,如果周围的人都遭受挫折、充满怨恨、互相冲突;那么,自己的生活也不能安全和舒适。做志愿者,对有需要的人群特别是贫困人士、弱势群体及失败、失意人群,尽量给予帮助或者开导、劝解,就减少社会不安定的因素。既创造他人和谐生活的环境,也赢得自己安全生活的环境。这样,社会和谐发展,每一个就能够争取幸福的生活。

6、追求美好的社会,需要大家共同力
       我们都希望拥有美好的社会,幸福的生活。但是,“幸福不是毛毛雨,不可能自己从天上掉下来,”这首多年传唱的歌曲,就告诉我们要自己参与创造、参与服务。志愿者就是通过主动、无私的参与和服务,为美好社会奠定基础。5

       最近,一些国家提出“让志愿精神成为国家精神、民族精神”,我国一些城市也提出建设“志愿北京”、“志愿广州”、“志愿杭州”等目标。从世界各国的变化看,经历了“军事竞争力—经济竞争力—文化竞争力—公益竞争力”等阶段,志愿服务作为公益社会最重要的因素,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志愿者为创造美好社会作出的贡献,包括通过服务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群,让更多的人生活改善,获得快乐;还有参与城乡文明、环境保护的服务,让人们拥有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更有志愿者的热情、友爱、开朗、诚信等,构成城乡形象的魅力因素,赢得更多的合作机会。
       我多次到杭州参加志愿服务会议,参观志愿服务活动。记得许多年前,在下城区的一个街道,进入社区之后,看见许多志愿者周末摆摊服务。其中,两位老年志愿者戴着“小红帽”,一边服务一边聊天。有一位是义务理发,另一位是义务磨刀。我问他们活动的情况。他们说,大约每周星期天早上都来这里提供服务,主要是为一些来人、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义务理发,为家庭主妇女义务磨菜刀、剪刀等等。虽然真正有需求的人不多,他们有时到其他服务点帮忙,有时就与来来往往的人交谈、交流。负责磨刀的老年志愿者说,“其实不在乎帮人磨了几把菜刀,而是这种服务活动很有意思。我们老人经常出来服务的同时,可以沟通、交谈,不寂寞。有些居民过来聊天,家事琐事一起谈,也可以帮助他们调节心态,解决一些家庭矛盾。有些外来人员前来聊天,我们就帮助他们了解杭州的人情世故,对他们特别有用。”如今,在杭州市的许多社区,“周末志愿服务日”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每到星期天,大家有事没事,都到服务摊点走一走、聊一聊。社区营造了人人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的氛围。
       美好的社会、幸福的生活,其实就是从这些细小琐碎、一点一滴的事情累积而成的。志愿者在社会的不同领域、不同行业提供服务、作出奉献,都成为社会越来越好的促进因素,为人类生活的美好幸福创造条件。所以,我们拥有志愿服务的生活,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的同时,也让自己拥有美好幸福生活的基础。[/size]
3楼
[size=4]第二篇:选择你合适的志愿服务方式       每一个人都可以参加志愿服务,但是需要选择、需要取舍。因为,有些志愿者受到生理、心理、专业、技能等的限制,适合参加某些类型的服务,不适合参加另外一些类型的服务;同时,志愿者根据个性、兴趣、爱好,也可以选择一些类型的服务,不选择另一些类型的服务。我们发现,志愿者加入团队初期,就善于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服务项目,热情而专心地投入服务,就越做越有成就感,越做越快乐。反之,有些志愿者盲目选择服务项目,在服务过程中自己不快乐,也影响到对对象的服务效果。所以,我们提出,志愿者“选择要谨慎,服务要投入”,尽快寻找适合自己个性与兴趣的服务项目,真心实意做好服务,帮助社会人群。 1、人不是万能的,做志愿者不需要面面俱到       我们在调查时发现,有些志愿者非常累,从周一到周日,从早上到夜晚,频繁奔波还感觉没有做好,心里愧疚。同时,其他人看见做志愿者这么辛苦,有所畏惧、有所顾虑,就不敢报名参加志愿组织。       这是传统观念影响的结果,经常有人说“好人难做”。在传统观念中,认为你是好人,你就要“舍己为人”、“一心为公”、“大公无私”、“不谋私利”。于是,什么助人与服务的事情都要你参加,什么赞助与捐款的事情都要你出面。最后,“好人”自己感觉累,别人看着也累,反而不利于吸引更多人参与公益服务、志愿服务。       其实,选择做志愿者,乐于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是每一个人的权利。那么,志愿者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心理、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志愿服务方式,不强求自己做不合适的服务类型,不强求自己做不愿意的服务项目。反过来说,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都选择自己能够发挥专长,能够体现个性的服务,中国的志愿服务就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真正能够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美籍华人叶祖禹先生,是美新路公益基金的主席。进入中国开展志愿服务,就集中在“大朋友”项目和“晚缘”项目。“大朋友”项目是促进青少年成长的长期服务项目,志愿者定期与对象通信,定期探访对象并深入交流,帮助青少年摆脱困惑、解决问题,获得健康快乐的发展。“晚缘”是鼓励志愿者与老人结一个晚年的缘分,长期地关爱和陪伴老人,共同走过一段美好的人生。多年来,美新路在青少年服务和老人服务方面非常专注、非常深入,积累了很多很好的经验。这时候,有许多地方和机构求助于美新路,希望他们帮助开展多种多样的服务,也希望他们到更多的地区开展服务。但是,叶先生考虑机构和个人的能力有限,选择的时候特别谨慎。他经常到个地区考察服务需求,但是不轻易答应开展服务,而是反复思考,运用什么方式既能够推广服务,又避免自己及机构陷于应接不暇、疲惫不堪。       后来,美新路公益基金既没有大量拓展新的服务项目,也没有在很多地方开设服务分支,仍然是集中精力将北京等地的服务点做好。同时,设计了志愿者支持系统,通过将美新路志愿者的服务经验整理和提升,提供给其他志愿组织共享,叶先生和志愿者骨干也乐于到各地义务演讲和宣传,帮助不同的志愿组织和志愿机构培养优秀志愿者。这样,美新路公益基金的“大朋友”和“晚缘”项目,由于志愿者精心服务,机构不断完善服务措施、创新服务方式,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在群众中有很好的口碑。依据这些项目的经验,向全国各地传播之后,帮助许多志愿组织,特别是民间志愿组织顺利成长,在志愿者培养和志愿服务实施方面少走弯路,更好地服务有需要的人群。有一次,我与叶先生交流的时候,谈到志愿组织“做强做大”的话题。叶先生说,“我们的理念就是做好、做好、做好,专注于应该做好有能够做好的项目,才会真正帮助到他人。”       我想,叶先生的想法和做法可以为许多人提供启迪。人们参加志愿服务时要有所取舍,想清楚自己适合什么服务类型,适合什么服务方式,就专心致志地投入其中。有时侯,别人要给你增加服务项目,增加服务时间,你可以理性地思考,是否能够承担;如果不能很好承担,就坦诚地推辞。因为,如果志愿者因为承担很多服务项目而应接不暇,效果不好,对服务对象是不利的,对志愿者也有消极影响。反之,志愿者专注地做好力所能及的服务项目,既帮助了有需要的人,也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就获得共赢的效果。 2、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志愿服务方式       志愿服务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志愿活动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所以,每一个人报名参加志愿服务,事先可根据自己的个性、性格进行选择。有些别人适合做的项目,我的个性可能不适合;有写别人做不好的项目,我的个性恰恰能做好。我们调查中发现,有些志愿者郁闷、烦恼,就是最初参加志愿组织的时候,随大流选择了服务项目,但是与自己的个性不相符合,或者做不好,或者做的时候心理难受。这时候,我们就建议志愿者及时向组织提出更换服务项目,重新挑选适合个性的。       有一位广东省清远市的青年莫锋,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就产生到西部服务的愿望。因此,他写信给国家领导人,提出了自愿到西部服务的想法,受到肯定和称赞,并参加团中央第一批西部计划志愿者,前往内蒙古自治区的农村服务。他先到卫生防疫站,工作非常出色。后来,他当过乡镇干部、当过旗(县)卫生局副局长,推进医疗事业的发展;如今到旗(县)任团委书记,带领团员青年和志愿者为牧区作奉献。2008年,我为全国青年志愿者骨干班讲课的时候遇见他,他说,“我一年当支教志愿者,第二年招考进当地机关,第三年到基层岗位锻炼,第四年娶了蒙古姑娘,今年生了小孩,真正将蒙古作为自己的家了。”我与他交流沟通时,发现他个性特别爽朗,不像广东人,特别像东北、西北的人。他喝酒、唱歌都非常爽快,赢得周围人的赞赏和喜欢。这样的志愿者,在西部计划服务中就很容易与当地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容易受到服务对象的欢迎,能够扎下根来、长久服务。       还有一位民间志愿者,大学的时候就参加“绿色家园”等环保服务,对志愿事业情有独衷。大学毕业以后,他在一家“公民社会研究中心”做干事,为民间组织提供策划、培训、辅导、评估等等。这一中心的国际资源和专家资源特别多,但是追求理想化,很多做法超前,不大适应中国国情,也遭受一些挫折。经过纪念锻炼和实践之后,他感觉自己适合做温和的促进工作,希望聚集资源逐步促进各类志愿组织的发展。他与几为热心志愿者商议之后,就成立“义工加油站”(义工巴士),就是让所有愿意做志愿服务的人都能够进来,让所有希望做好服务的志愿者都得到支持。虽然,“义工加油站”初期的资金、资源稀少,但是他仍然开展富有意义的活动。有一年的“12·5国际志愿者日”,他们举办系列培训与论坛活动。由于缺乏资金,无法搞大场面、大气派,就借一个中学的周末举办活动。然而,他们的精心设计、新颖内容、实用技巧、周到服务,让参加者收益良多。我应邀参加论坛,义务做演讲嘉宾,感受来自志愿组织和社会机构的人员非常热情,渴望学习服务知识、渴望拥有服务机会,也非常感谢举办者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后来,“义工加油站”还策划和组织了“拜客行动”,倡导市民环保低碳生活,多骑自行车出行,他们争取到一个机会,将自行车亲自赠送给市长,得到市长的夸奖和支持,让环保低碳活动得到宣传推广。我与这位志愿者交流的时候,发现他非常温和,讲话不紧不慢,脸上总是带着微笑,让交往的人心情愉悦,乐意合作。他正是根据自己的温和个性,选择建立志愿组织联系平台的服务方式,受到欢迎,获得成功。 人的个性和性格千差万别,适合的志愿服务方式也各不相同。志愿者不要“随大流”选择,也不要碍于情面答应去做不愿做的服务。那样,既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也是对服务对象不负责任。因为,你服务时不愉快,获得不全情投入,就无法真正帮助服务对象。只有自己想清楚之后选择的服务类型、服务方式,就能够充分发挥个性、性格的优势,将志愿服务做好,全方位帮助服务对象。[/size]
4楼
[size=4]3、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志愿服务方式       志愿者也是平凡人,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在选择志愿服务方式和项目的时候,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勉强做自己没有兴趣的服务,不勉强做自己不愿意做的项目。其实,我们特别提倡志愿者将兴趣爱好与服务活动结合,真正发挥特长帮助服务对象。       大家都熟知的著名志愿服务项目——“多背一公斤”。其创始人余志海(网名安猪),就是一个典型的旅游爱好者,更直白地说是“流浪爱好者”。我去年见到他时,习惯性问了一句,“你住在哪里?”他说,“你千万不要问我住在哪里,连我自己都不知道住在哪里。经常是这里住一段时间,那里住一段时间。今天在北京,明天在云南,后天在广州,真是说不清楚。”他就是喜欢旅游、流浪,也发现很多旅游景点不远的地方,就有贫困村庄、贫困学生。同时,他也发现很多人都有献爱心、做好事的愿望,但是担心做起来麻烦,不敢轻易行动。这样,他针对越来越多人喜欢旅游、探险的趋势,就策划和实施“多背一公斤”的项目。即人们到各地旅游的时候,顺便了解附近的山村、小学,看缺什么东西,书本、文具、玩具、日用品、农科用品等等,就在旅行包中多背一些东西过去。旅游完毕就到村庄、小学,将所带的东西捐赠出来,帮助当地的人。这一活动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激发和培养民众志愿服务的自主性。因为,过去人们参与服务活动,都是依赖志愿组织的安排。但是,“多背一公斤”是网站发布各地农村、学校对物资和服务的需求,发布联系方式和联系人。志愿者希望提供资助和服务,就主动与当地的村庄、学校联系,确定志愿服务的方式和时间。可以说,参加“多背一公斤”服务的志愿者,既满足了观光旅游的兴趣,也实现了服务他人的心愿,还提高了自主联系和协调的能力。所以,“多背一公斤”项目不仅受到内地民众的欢迎,也引起港澳台民众的兴趣。2009年,香港多位知名人士筹款,邀请余志海先生赴港进行巡回演讲,介绍“多背一公斤”的特色与魅力,吸引香港民众踊跃参与服务。       我们发现,人们的兴趣爱好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对于持续服务、丰富服务具有重要作用。一是要善于发现兴趣爱好与服务项目的共同点。如喜欢上网的人参与信息志愿服务;喜欢园艺的人参与美化绿化志愿服务;喜欢动物的人参与生态保护志愿服务;喜欢沟通交往的人参与老人志愿服务等等。二是通过兴趣爱好的发挥,为志愿服务增添新因素。如长期探望老人的志愿者,学习剪纸、烹调等手艺,然后将自己的手工作品带给老人,用自己的烹调技艺为老人做可口饭菜。这样,将原来单调、呆板的服务方式进行改进,不断丰富,更加受对象的欢迎。三是通过延伸兴趣爱好的范围,扩大志愿服务的效果。有些志愿者动员农村妇女参加服务,通过知识传授等方式见效不大,后来发现吸引农村妇女唱歌跳舞是好方式,就组织她们条健身舞、唱健康歌曲,为自己带来快乐,为家庭带来快乐。随后,引导农村妇女认识到“除了自己健康,还需要环境好,社会好。”她们就陆续参与村庄清洁卫生、环保绿化的服务,参与文明宣传、邻里互助的服务,逐渐成为积极的志愿者。       我们要学会用兴趣爱好促进志愿服务,而不是因为志愿服务而限制兴趣爱好。这样,志愿者在快乐中服务,在服务中获得快乐,就愿意拥有志愿服务的生活方式,让自己更加充实、更加自豪。 4、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志愿服务方式       我在各地为志愿者授课的时候,经常强调“随时随地,力所能及”的原则。即志愿者在选择服务方式的时候,要考虑自己的知识、技术、素质基础,要考虑自己的能力,不能盲目选择,造成自己的负担太重,也不能很好地帮助他人。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我在灾区调查研究。确实发现有些志愿者盲目赶到重灾区,但是由于不具备救援技术、救援素质,无所适从,不仅帮不上忙,还需要部队、医疗队提供援助;还发现一些穿着“心理救援志愿者”服装的人在灾区到处闲逛,看到当地人就要辅导,当地人却赶紧躲开,避免干扰。这些事例说明,志愿者对选择的服务方式和服务项目要慎重思考,最好成绩是能够发挥自己特长,让自己的能力真正帮助到对象。       四川省绵阳市志愿者协会有一位西部计划志愿者,名字叫张伟。他在中央民族大学读书的时候,就热心公益社团的活动,也热心尝试公益创业。他担任学校“三农协会”会长的是后,组织大学生到山区进行各种服务,邀请“三农”专家、公益专家开设讲座,鼓励大学生参与各种志愿组织的创意活动。但是,他从事公益创业的努力却遭受挫折,与同学合作兴办的几个工艺企业都难以为继。毕业后,他报名参加“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服务”项目,到绵阳市团委、绵阳市志愿者协会服务。他除了配合各项工作之外,热心组织“绵阳公益论坛”、“绵阳公益联盟”,将“5·12”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延续下来的组织和团队凝聚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2010年5月8日,这几位年轻志愿者具体筹办的首届“绵阳公益论坛”正式举办,来自北川、安县、江油及市直的几十个志愿组织参加,特别是一大批民间志愿组织如“中国心”、“完美春天”、“羌魂文化”、“大爱启航”、“爱心植苗”、“承诺自然”、“义务反扒”、“微光义工”、“希望九州”、“爱心天使同盟”、“一元爱心”等团队的360多志愿者参加交流。我应邀参加主题演讲和分论坛主持,发现志愿组织领袖、志愿者骨干都非常感谢张伟提供的论坛交流机会。因为,抗震救灾之后一段时期,当大量外来志愿组织离开后,本地相应建立的各类志愿组织怎样发展和怎样有效服务,就成为困惑每一个组织者的问题。他们说,“没有想到,小张他们积极筹备,终于让我们志愿者可以更多与外面沟通,更多相互交流学习,对将来的发展更有信心。”其实,张伟他们筹办公益论坛是非常困难的,虽然政府部门、共青团组织非常支持,但是由于经费紧张,无法提供足够的筹办费用。他们既靠社会的一点一滴支持,也靠及其节俭的方式,办成这个声势浩大、影响广泛的论坛。中国红十字会的张中林老师和我作为主讲嘉宾,知道他们的现实情况之后,不仅不要讲课报酬,而且还自己承担往返交通费用,真正作为志愿者参加论坛活动。我们主讲嘉宾除了推动中国志愿服务的心愿之外,还是被张伟他们的热情、执着、真诚、周到所感动,希望自己出更多的力。这一事例表明张伟最主要的能力就是公益社团建设、公益事业发展。他带领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山区进行服务,为民间志愿组织创造资源获取途径,为政府与社会建立服务沟通渠道,在办成一系列事情的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特长与优势。 志愿者选择服务方式和项目的时候,要避免“大材小用”和“小材大用”的问题。“大材小用”是具有专业特长的志愿者被长期安排从事简单琐碎的服务,就会打击积极性,造成志愿者的流失。“小材大用”就是志愿组织缺乏人才的时候,运用素质较低的志愿者去从事统筹、管理、策划、协调的工作,造成服务水平低下、效果较差,不能很好地帮助他人。志愿者根据自己的能力特长选择服务,志愿组织根据志愿者的能力特长安排服务,就可以做到“人尽所用”、“各得其所”。志愿者、志愿组织、服务对象到获得最好的收益,社会的公益资源也获得很好的配置。 5、每一种方式都能够富有新意和吸引力       志愿者要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兴趣与能力的服务方式,但是也可能在各种方式中创造新意和吸引力,让自己喜欢这项服务、做好这项服务。我们认为,每一种服务方式都有单一性、机械性,然而你善于改进和丰富,它就能够焕发新的魅力。最近,我再次观看大型歌舞《印象刘三姐》和大制作电影《唐山大地震》。两者的风格完全不同,但是吸引力、感染人的力度都非常强烈。《印象刘三姐》将最朴实的民歌转化成为色彩绚丽、光影交错的幻影世界,出乎人的意料,又赢得人的赞叹。《唐山大地震》在电影技术纷纷创新的时代,运用最朴实和最简洁的手法,描述了灾难之后的人情与人性,包括亲情、爱情、友情等,让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我想,志愿者不可能随时都能够选择喜爱的服务方式和服务项目;那么,在常识各种服务方式的时候,不仅仅是被动适应,而且要主动创造这一服务的新意、突出这一服务的亮点,就能够引起志愿者的兴趣。香港青年协会的青年义工网络,聚集了数十万的青少年,开展服务他人的活动。他们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参加,提出了“有心计划”。第一、中小学鼓励学生成立“义工队”(志愿队),就授予“有心学校”称号。第二、社区和家庭鼓励家长与子女共同参与义工活动,就授予“有心社区”、“有心家庭”称号。第三、工商企业愿意每年出资3000元港币支持这些学生、家庭的义工服务,就授予“有心企业”的称号。香港青年协会这项活动,其实与各种鼓励公民参与志愿服务、鼓励企业支持志愿服务的做法大同小异。但是,他们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       首先,授予“有心学校”、“有心家庭”、“有心社区”、“有心企业”的方式具有创新、深得人心。我们曾经问义工领袖,“为什么没有叫‘爱心学校’等。”他们说,“我们讨论过,叫‘爱心学校’等,一是太多机构授予这类名称,难以区别;二是‘爱心学校’、‘爱心企业’名称的感觉要求高,似乎要很有爱心,很崇高,一些学校和企业会敬而远之。我们取名‘有心学校’等,大家感觉‘有心’就行了,容易做得到,也容易推广。”果然,“有心计划”推出的第一年,只有几十间学校和几十家企业参与活动,后来每年都有两百多家学校、两百多家企业参与,志愿活动越来越兴旺。       其次,“有心企业”的附带要求是企业对一个义工队每年的服务活动赞助3000元,不要多也不要少,就是3000元。我也问举办方,“为什么数额这么明确,不可以多又不可以少呢?”青年义工网络解释是通过调查分析,决定采取这种额度的。因为,企业遇到的赞助、捐赠需求非常多,最害怕就是“狮子大开口”(要求赞助的数额很大)。所以,“有心计划”规定企业赞助义工队年度服务费用固定是3000元,让企业感到压力不大、可以承受,还看到区区3000元也能够做很多好事。义工队根据这一经费作出服务的具体安排,每次服务活动的情况和效果,还通过青年义工网络反馈给企业。如果有些企业特别热心,可以赞助多一、两支义工队,每支费用也是3000元。我们了解,这一做好的效果非常好,已经赞助义工队的企业,下一年度主动承诺继续赞助,其他企业知道后也乐于赞助这类义工服务。       再次,“有心计划”要求学校或社区每年开展的义工服务活动,必须有一至两次在周末,便于赞助企业的员工义工参加。也就是说,赞助的企业,老板或者员工,以义工的身份前来参加服务活动,有机会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也亲眼观摩赞助经费用到实处。我在香港期间,参加过一次中学生探访老人的服务。学生是主要服务者,嘉宾或员工分别在后面陪同。学生最初担心去到老人家中会不知所措,但是,进入老人家里,就发现老人更加热情,更加友善,对学生有很大的教益,嘉宾与员工也深受感染、深受启迪。我还看过一份材料,学生、家长、员工在“长幼运动会”志愿服务活动中,学生和员工帮助老人参与乐趣运动,领取各种奖品,非常开心,开怀大笑。有些企业老板说,非常高兴员工参加这些志愿服务。一方面是体现企业社会责任,让员工有机会作出奉献;另一方面是让员工在服务中获得自我教育,与困难人士比较,员工的生活比较安定、收入相对稳定,学会感恩社会并在企业更好地工作。       香港青年义工网络的“有心计划”给予我们极大的启示。平凡的服务项目,附加适合人性需求、具有新颖特色的因素之后,就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吸引各种类型的志愿者参与,产生很好的服务效果。我们如果做志愿者,就要培养“化蝶”、“蝉变”的能力,在普通、平凡的服务方式、服务项目中,加入新的因素,产生特殊吸引力,创造不同寻常的服务效果。志愿者在积极改进服务方式的过程中,自己的能力也不断提升,获得成长的机会。 6、让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技巧       我们要做志愿者,还有责任让志愿服务事业能够持续发展,长期帮助有需要的人,长期促进社会公民正义和文明进步。确实,我国过去一些形式化、“做秀”的因素也影响到志愿服务,导致有些服务活动“有头无尾”,有些志愿组织“无疾而终。”新一代的志愿者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让志愿服务长久发扬,让志愿组织持久发展。为此,尊重志愿者心态、关注对象需求、建立社会公信力、创造良好激励机制等,都是要引起志愿组织重视的。       我曾经参加上海“慈善义工与志愿精神”论坛,会后参观“慈善超市”,发现有专职人员,也有志愿者在服务。其中,一件事情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货上有许多商品,购买者购买之后,资金都是用于帮助困难人士。我拿了一个标价15元的小陶瓷,走到收银台交费。我取出50元,想了以下,说,“不用找了,就当50元买的,支持慈善事业吧。”售货员说,“先生,不好意思,不只能收您15元。按规定不能多收,如果您愿意捐赠,请到那边的捐赠处。”她指着超市后面的捐赠处。于是,我购买陶瓷之后,就到了捐赠处,另外取出50元捐赠。这时候,志愿者一方面微笑致谢,另一方面询问我的姓名,问得很详细。我问,“为什么一定要我的姓名。”她说,“需要给您收据和捐赠证书。”我说,“才捐50元,不需要证书了。”她说,“我们一定要给您证书的。这里规定,不论是捐1元还是10000元,都要给收据和证书。希望您支持,告知姓名。”原来,他们一定要给予证书,开具收据,既是尊重捐款人,也是保证“慈善超市”的公信力。这样,我感觉捐50元就要证书,不太合适,就说,“你等等,我捐100元吧,”才收下他们的证书。后来,我在很多地方讲课,都举了这一事例。正是慈善超市的科学制度和工作人员、志愿者的认真执行,让我非常信任,乐于捐助。我还推荐广东、四川、山西、福建的一些志愿组织前往学习,创办公信力强、可持续发展的“爱心店”、“慈善超市”。       促进志愿服务持续发展,除了提高公信力之外,还要创造条件让公民自由参与、自主参与。英国伦顿有一个名叫“行动起来”的志愿者组织,致力于吸引和鼓励志愿者参与服务。但是,他们奉行“参与不必承诺”的观念,鼓励大家参加有兴趣的服务活动,但是不要求人们提供保证,也不在乎人们是否长期参加,只是提供服务体验的机会。公众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的宣传,报名参与不同类型的服务。有探望老人,有环保徒步行,有帮助小学生,有帮助无家可归者等等。你可以参加一次、两次,也可以参加多次,只要报名并符合服务素质要求就获得机会。有些志愿者经常来服务,有些志愿者一两次后就不见踪影,有些志愿者隔一两年又来参加。“行动起来”志愿组织负责人说,“没有关系,不必承诺,愿意参加的时候就来,不方便的时候可不来。”据对公众的询问了解,大家反而特别喜欢“行动起来”志愿组织的服务方式,生活中有空闲的时候就前来参加。他们认为,这样的服务方式没有心理负担,没有人身束缚,特别人性化,具有持久的吸引力。       让志愿服务持久发展涉及方方面面,我们仅仅从公信力、吸引力、自由性、温馨感受等入手给予解释,希望志愿者能举一反三、多元联想。如果每一位志愿者都为志愿服务发展献计献策,为志愿组织发展出谋划策,提供更多的智慧,创造更多的机遇,就一定能够让志愿服务、志愿组织基业长青。[/size]
5楼
[size=4]第三篇:选择你喜欢的志愿服务团队       志愿团队是志愿者的“家园”,既提供服务项目的组织协调、评估考核;也提供志愿者的管理激励、交流沟通。所以,人们选择参与志愿服务的时候,就要了解和熟悉不同志愿团队的风格,寻找和加入有益于志愿者感受温暖、充实心灵、提升素质、成长成熟的特色团队。我们发现,能够留住志愿者的组织、团队,都是让人感觉温暖、心情舒畅。要让团队具有这些吸引力,恰恰需要好的志愿者热情友善、相互关怀,让“家园”的每一个成员都充满温情和幸福。 1、志愿团队能够带给你亲切和愉悦       现代志愿服务与传统邻里互助、做好事的区别之一,就是以社团形式开展服务活动,并且让成员在社团中感受温暖与快乐。个人是孤单的,即使想做好事,帮助他人,有时候力不从心,有时候遭受误解,有时候陷入困境,加入志愿团队就能够获得力量的聚集和相互的支持。       好的志愿团队,不仅仅关心服务内容、服务成效,更关心志愿者的心理感受,期待与收获。志愿者加入服务团队,既能够将个人的想法与成员分享,并且共同努力实现服务的效果;也能够在团队的氛围中化解个人的困惑、苦恼,获得生活的勇气、生活的动力。很多志愿者,最初加入志愿团队仅仅是为了一起服务,但是久而久之感受到团队的亲切和愉悦,愿意到团队中交流思想、情感,在团队成员的鼓励下面对生活、创造快乐。       福建省石狮市永前建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再发,喜欢与朋友聚会、交流,经常探讨怎样提高工作品质。他看见孤寡老人、残疾人在艰难度日,就产生关爱、帮助他们的愿望。与朋友们商量,大家不谋而合、迅速行动,组成“太阳风”志愿队,先是为特许群体服务,逐渐扩展为参与抢险救灾、环境保护、拥军爱民、科普宣传、无偿献血等服务。启动了扶助孤寡老人的“晚霞工程”,扶助失学儿童的“晨曦工程”,扶助残疾人家庭的“春风工程”,美化家乡的“环保工程”,军地互助的“拥军工程”等,逐渐将志愿服务系列化、日常化。       董再发自称是“民间志愿者”或“民间义工”,他说,“我从来不敢把志愿服务说成是奉献,不仅奉献这类字眼太崇高了。我和我的朋友只想是把它当作是我们新的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他又说,“我认为,对一名志愿者的评价,重要的不在于参加了几次义务劳动,是否参与无偿献血,而在于他在日常生活中能否以感恩之心应对身边的人和事,能否把参加志愿服务的激情化为关爱生命的点点滴滴,一天又一天享受并快乐着。”所以,“太阳风”志愿队经常在开展服务活动之后,让成员交流讨论,结合服务对象的情况,联想自己的生活,产生感恩心态,更加珍惜生活;也开展游览、观光活动,让成员爱娱乐活动中忘却服务的辛劳、遭受的委屈,体验团队的关心与帮助,获得心灵的快乐。       深圳市宝安区义工联副理事长、企业家胡东辉,多年来致力于创新志愿服务方式、创新志愿服务组织。其中一个特别的做法,就是在策划服务项目时,就考虑之前或之后的志愿者快乐交流活动。有一次,我正在东莞市长安镇授课,住在景色秀丽的莲花山庄。胡东辉得知消息,就带着刚好在附近服务的志愿者骨干前来,一方面交流服务心得,寻求创新思路;另一方面享受山庄景色,陶冶心情、消除烦恼。他乐于自己出费用安排活动,让志愿团队的成员既热情奉献和服务,又享受温馨与快乐。最近,他又策划了“爱心长乐”志愿队、“爱心计划”发展中心,不仅带领志愿者开展活动,还带几位专业社工参与体验,既亲身体验服务的细节,也有机会体验游览的乐趣。       伴随社会发展与生活改善,志愿者希望在服务的同时,也受到关心,获得温暖和快乐。一方面需要产生越来越多类似“太阳风”志愿队、“爱心长乐”志愿队这样的组织,在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同时关爱志愿者;另一方面也需要志愿者共同珍惜、共建家园,为志愿团队的丰富和活跃提供支持。其实,好的志愿者在为“家园”营造温馨环境,关心和帮助成员的时候,也让自己结识更多朋友,拥有更多交流,摆脱孤独与寂寞的困扰,感受生活的温暖与充实。 2、多了解不同志愿服务团队的特点       人是多种多样的,志愿者是多种多样的,志愿团队也是多种多样。一些团队注重纪律严格,重视服务效率;一些团队注重公众参与,提供灵活多样的机会;一些团对注重领袖培养,对素质发展要求较高,等等。你在考虑加入志愿服务团队的时候,可以通过仔细看宣传单页、上网浏览信息、初步交流沟通、体验一两次活动等等,了解和熟悉团队特色与风格,再作出决定。随着中国志愿服务的繁荣兴旺,逐渐改变过去某一地区只有单一志愿组织的状况,同一地区就拥有多种类型的志愿组织,包括“官方”志愿组织、“半官方”志愿组织、民间正式志愿组织、自发志愿组织、境外进入志愿组织等,提供的选择机会越来越多。       以广州市为例,志愿组织不计其数、各有魅力,我们在这里仅仅选赵广军志愿服务队、启智志愿服务总队、灯塔计划为例,提供给大家参考。       赵广军是以帮助越轨青少年、预防青少年服务而闻名于世,获得全国道德模范等多项国家级、省市级荣誉。共青团广州市委、广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帮助他建立的“赵广军志愿服务队”;广州海珠区政府及志愿者协会帮助他建立的“赵广军志愿工作室”都是专业性强,素质要求高的志愿服务团队。主要是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作为志愿者,相关专业教师作为指导专家。2007年最初成立的时候招募了20多名志愿者,如今“工作室”志愿者和“外展服务队”志愿者共有1000多名。由于赵广军的社会知名度非常高,报名参加服务队的人熟非常多;但是考虑专业服务的要求,招收过程严格,真正加入的人数受到限制。赵广军志愿队一方面继续以帮助问题青少年、预防青少年自杀为主要服务内容;另一方面适应政府和社会的需要,开展文明服务、亚运服务、农民工子女服务等等。从特色看,赵广军志愿队仍然是以“生命热线”为核心的专业服务组织。       灯塔计划的宗旨是“方向引领一生”,通过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和社会志愿者到山区助学,一方面带给农村孩子新的知识、新的见识、新的希望;另一方面让大学生体验社会、了解国情,更好地成长。从2001年以来,招募2000多志愿者参与暑期助学服务,前往广东省山区的桥头小学、新兴小学、甘洒中学、诗洞中学、永固中学、白湾中学、大麦山中学、青莲中学,湖南省的麻岔中学等义教助助学。灯塔计划的助学活动不重复课堂知识,主要是为农村孩子增加新的社会知识、培养新的综合素质。我曾经参加灯塔计划五周年纪念图片展和论坛,阅读灯塔志愿者撰写的日记。记得有个志愿者描写,他想到纯朴的农村孩子,也要走向社会、面向市场,也要学会竞争、学会谋生;就在助学活动中进行“模拟市场”。他引导农村孩子制作各种模拟商品,设计市场交易的模拟环境,进行推销、交换,进行谈判、合作。半天的“模拟市场”活动虽然短暂,但是内容丰富、形式新奇、场面激烈,让山里的孩子们了解和体验现代社会生活。灯塔计划注重培训辅导、团队训练、活动设计、跟踪服务、评估督导,让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成长、获得快乐。所以,它在大学生中非常有吸引力,每年都有许多学生报名参加暑期服务。但是,灯塔计划对于志愿者奉献精神、专业素质的要求很高,只能招收其中一部分。       启智志愿服务总队是从智障儿童服务扩展到多元化服务并致力于志愿文化传播的组织。1995年成立的时候仅仅有十多名志愿者,如今发展成为拥有20多支分队,30多个服务点,25000多名志愿者。该组织一方面为希望参加公益服务的人提供机会,让更多的人通过服务接触社会、充实生活;另一方面聚集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帮助有需要的人群,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启智队接受公众报名的要求不高,不设置苛刻的“门坎”。李森队长认为,公民都有从事志愿服务的权利,需要有一些组织提供广泛的参与机会。除了各个服务点、服务分队的项目安排之外,启智队具有吸引力的做法还包括:建立“志愿营地”网站,提供志愿者自由表达、相互碰撞、激发新意的机会;组建志愿者“同乐群”,不同爱好的志愿者定期快乐交流;定期举办志愿者“爱心故事”征文、“真情故事”演讲,让志愿服务中的感染事例成为文化传播的要素,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每年举办“启智志愿者颁奖晚会”,表彰激励优秀志愿者,让参与人员尽情欢快交流。所以,许多市民、学生乐于参加启智志愿队。       赵广军志愿队是政府和团委直接推动建立的“官方”志愿组织,启智志愿总队是政府和团委支持下建立的“半官方”志愿组织,灯塔计划是社会热心人士和大学生自发建立的“民间”志愿组织。他们各自的背景不同、专业要求不同、运作方式不同。但是,他们都关心和培养志愿者,他们都致力于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他们都努力创造组织的特色文化与魅力。所以,民众要参加志愿组织,可以通过网络、资料了解其特色,也可以通过朋友介绍、同事介绍,选择自己乐于加入的组织,参与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size]

*滋神沐灵苑* Page created in 0.2031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