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频现,面对死亡,超越死亡,珍惜余生
返回
用QQ等登录
成都高中生自写墓志铭反思“活着”引热议
楼主
华灵子 于 2007-04-26 09:00:58
成都高中生自写墓志铭反思“活着”引热议
成都高中生自写墓志铭反思“活着”引热议 2007-04-26 来源: 成都晚报 核心提示:我们为什么活着?为什么死亡?昨日,成都61名十五、六岁的高中生写下自己的墓志铭,为自己的一生“划下句点”。此举引起观摩者和家长的热议。 成都晚报4月26日报道 我们为什么活着?为什么死亡?昨日,61名十五、六岁的高中生写下自己的墓志铭,为自己的一生“划下句点”。在青春年少的时候让学生思考死亡的话题,这是石室中学开展省级重点课题“中学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中的一项创举。昨日,在该课题研讨会上,该校高一·八班61名同学在一堂名为“设计你的墓志铭”的课上,庄重地为自己的人生作了“最后总结”。 反思“活着” 高中生昨自写墓志铭 加强生命教育出新招,石室中学让61名学生思考死亡话题,此举引起观摩者和家长的热议。 学校通过生命教育来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这在西南地区尚属首例。市教育局负责人昨日表示,今后将在全市逐步推行生命教育。 直面死亡 自写墓志铭 凝重又谐趣 昨日,在生命教育课上,班主任唐宇给61名同学布置了一道特殊的习题——写墓志铭,“简单明了地概括自己一生,要用第一人称写,体裁和格式不限”。 一位名叫小煦的同学站起来,用平静的语调念出了自己的墓志铭:“人可以走向天堂,但不能走到天堂,而我,一直都在路上。”对自己的人生,她这样理解,“天堂,是我们最终都要走向的彼岸,而那里与梦想无关,在我长长的人生道路中,我将一直追寻我的梦想,并为之奋斗。” 一位同学的墓志铭画的是一张诺贝尔奖获奖证书,而他的留言是:“这里长眠着一位中国籍诺贝尔奖获得者。”对此,他的解释是,“我不知道我的终点在哪里,但我知道我的起点在中国。” 另外,一些同学的打油诗、古文墓志铭也颇有新意。“大学生,博士后;做生意,也顺手。坐洋车,住顶楼,这一生无烦忧。——汤楠”“他生前是个胖子,但是现在他和所有睡在这里的人一样有骨感。——赵化” “斯人于世,乐天安命,知书达理。虽棋琴书画无所通,天文地理无所晓,然少志于学,有所获。壮务于劳,有所成,惜时如金,仁信兼重也。及其暮年,寄情山水之间,尽享田园山林之趣,快然自足,乘化而终。自曰:不求有功于世,但求俯仰无愧。——潘应骥” 反思墓志铭 生命最重要 在上课前,记者对高一·八班的61名学生做了一个小调查。同学们的坦言让人感到吃惊。16名同学举手表示,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曾经联想到过死亡,这其中男生居多。12名同学表示因为父母对自己期望过高,自己压力过大而曾经联想到死亡。另外还有因为感情原因,或成就太大等原因曾经想到过死亡。一位同学勇敢地说出了自己曾经联想到死亡的原因:“人生就是经历,关键不是长短,在我成功了后活着也没什么意义。”不过,大多数同学表示,自己不曾联想到死亡,因为“生命是幸福的,人生是多姿多彩的”。这其间,同学们提了一些排遣郁闷的办法,男同学选择打球、玩游戏,而女同学选择了吃巧克力和睡觉。 周同学说:“在上这堂课前,我从来没有想过写墓志铭,也很少想到死,觉得好像离自己太远了。不过,通过写墓志铭让我思考了很多东西,比如说如何珍惜生命,觉得还是很有意义。” 各方反应 老师:生命的意义在于生 让正值青春年华的中学生想象自己的死亡,写下墓志铭,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否得当呢?观摩者谈了自己的感想。某中学语文老师杨帆的看法是:“我们教孩子的不是怎么看待死亡,而是要他们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生,尤其是如何生,而不在于死。通过生命教育课引导他们在面对死亡(个别孩子可能面对过亲人的死亡)时不惊慌失措就行了,而不是要他们付出实际行动,比如说承担某种未成年人还不能承担的责任,比如养家糊口……” 锦官新城小学李老师:听了这堂课很受启发,觉得中学生的思想很成熟,跟小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差异。 教育界:很有新意值得借鉴 武侯区德育办金蓉:听了“墓志铭”这堂课,首先觉得同学们的文采很好,他们对自己人生的期望都很高;另外,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比较特殊,从反面来促进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在临死前回忆自己的一生做了什么,很有新意。目前武侯区还没有开展生命教育课程,不过我们会借鉴石室中学的做法,逐步推行。 树德中学德育处主任江晓玲:这堂课的形式很新,切入点很好,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唤起学生懂得生命的意义,常怀感恩之心。树德中学也开展了类似的主题教育活动,比如感恩教育、成人宣誓等。 家长意见不一 刘先生:我听了高一·八班的公开课,觉得这种形式很好。作为家长,我肯定愿意让孩子写墓志铭。让他们认识到身上肩负的责任,让他们认识到如何珍惜自己的生命。高中生到了这样的年龄应该学会思考。 赖先生:孩子太小,十几岁的娃娃写什么遗书啊,太不吉利了!孔子都不谈鬼神,我们后辈更该避忌。我认为对孩子开展生命教育是好的,但是用得着写墓志铭这样的方式吗?教育孩子应该从积极向善的方面引导,哲学家都没把死亡这个命题想透,何况小孩子! 校长专访 通过教育 学生更关爱生命 为什么要在学生中推广生命教育?开展生命教育课有什么样的意义?记者昨日专访了石室中学副校长田坚。 问:什么时候开始在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课的? 答:从去年5月开始,我们就开始构建中学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每个班隔周开设一次生命教育课。 问:为什么要开展生命教育? 答:我们对生命教育的理解有三个层次,即活着、活好、活出价值。通过开展生命教育能够使学生树立起生命意识感,让他们关爱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培养他们的幸福感,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问:听说开展生命教育还有具体的实践形式,有哪些呢? 答:我们开展了中学生18岁成人教育系列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野外生存拓展训练、农村生活体验等实践活动。 问:开展生命教育课后,学生、老师面貌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通过实施生命教育,学生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更关爱生命,更注重提升生命质量,更注重实现生命价值。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悄然发生了变化,不仅重视学生的分数,更重视学生的生命状况。 相关链接 本地调查 中学生对自杀认识薄弱 去年4月到今年4月,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对我市上千名高中生进行了生命教育状况调查。调查结束后,研究者发现在中学生中,高一学生对生命的热诚度显著高于高二学生,他们也比高二学生更能了解自身状况。“这可能因为随着年级增加,高年级学生学习压力加大所致。”研究者戴艳教授说。 另外,调查者发现,很多中学生在对自杀和死亡的认识上,意识薄弱。“在学校,很少有对生命价值的强调,学生对生命的理解淡漠。”戴艳提到了网络,“在网络虚拟空间,人是可以死而复生的,长期沉迷于此,孩子会逐渐淡化对‘生命是不可逆,不可再生’这一规律的认识,从而导致他们不知道死后的结果。”戴艳认为,这是青少年自杀、犯罪现象越来越多的一个原因。 外地数据 青少年自杀倾向堪忧 据《上海教育科研》的数据,浙江大学法学院的一项调查表明,当面对挫折时,杭州市430名高中生中有40%表示也许会选择自杀;1.9%明确表示会自杀。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最新公布了一项全国性的调查结果:中学生每 5个人中就有1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调查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
回复
1
*滋神沐灵苑*
Page created in 0.1719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