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灾后心理援助专题栏目(含资料下载)

楼主
08灾后心理援助专题栏目(含资料下载)
[size=3]08灾后心理重建专题栏目 搜狐网站专栏 http://health.sohu.com/s2008/bless/ 心理援助抗震减灾专题_健康863网http://mind.h863.com/html/earthquake/index.html? QQ灾后心理重建援助专栏 http://edu.qq.com/zt/2008/xinli/index.htm 21CN:5.12心理援助团 http://health.21cn.com/zt/earthquake/2/index.shtml 新浪 http://news.sina.com.cn/z/dzshengxinhf/index.shtml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和社会行政系“5·12”心理援助网站建立 http://sc512.sw.hku.hk/default.aspx 里面有大量学习资料,可供学习!   新华网北京5月16日电(于春生、杨维汉)“灾后的心理重建任务重大,心理援助要有组织、分层次进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张侃16日在“我要爱”心理援助行动新闻发布会上说,地震灾难幸存者和目击者,以及10多万救援人员、大量现场记者,心理都会受到很大影响,急需心理救助。   “重大灾难会给现场人员带来巨大心理创伤,心理援助与人身抢救、物资支援同等重要。”张侃说,受灾群众往往因为无法应对、无助而惶惑不安,产生心理挫折,如恐惧、焦虑、烦躁不安、自卑、消沉、抑郁等,严重的会引发酗酒、吸烟、药物依赖等不良行为,甚至出现冲动攻击行为乃至自杀行为。科学的心理疏导、治疗能有效避免不良行为发生。   张侃说,灾区儿童、青少年是救助重点之一。他们缺乏足够的认知能力,受到的刺激更大,如果处置不力,负面的心理症结会成为他们今后成长的障碍。救援人员、现场记者的心理问题也不能忽视,他们看到了更多的惨烈状况,加上身体疲惫,精神受到创伤很大。   据悉,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联合上海增爱基金会、广东五叶神实业发展公司已于5月13日紧急启动“我要爱”心理援助行动:派出心理干预专家组,为受灾群众提供心理援助,对救援人员进行快速的基本心理干预技巧培训;在北京市发起“我就在你身边”爱心捐助卡活动,给灾区群众提供重要的心理关怀;组织编写《心理自助实用手册》,提供简洁明快、操作性强的心理应对策略和技巧。该行动还将在灾区建立灾害心理干预基地,为灾后重建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重点是灾区儿童及青少年及其家长和教师,以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恢复信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size] [此帖子已被 华灵子 在 2008-5-30 23:35:15 编辑过]
1楼
相关资源列表: 【译言协作平台】 http://pro.yeeyan.com/wiki/Yiqimeili 【四川汶川大地震 灾后心理支持计划】-蓝心网心灵连线 http://www.lansin.com/dz/index.htm 【版内文章、资料、讨论索引 置顶】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207807/ 【华老师心理灾害支持网站】 http://www.hualaoshi.com/ 【心理援助资料网址提交入口】 http://spreadsheets.google.com/viewform?key=pXO_I4F019G9d8DW3yTWnYA 【心理援助资料网址库】 http://spreadsheets.google.com/pub?key=pXO_I4F019G9d8DW3yTWnYA 【中国之声心理学会救援组负组长在讲心理援助方面的 在线收听】 http://www.21xnet.org.cn/radio/show.asp?id=1 【心网5.12专题】 http://bbs.xlzx.com/index.asp?boardid=191&page=
2楼
震后心理自助手册 http://edu.qq.com/a/20080520/000182.htm 中国两大国家级电台开播灾后心理干预节目“与你同心——灾后心理援助行动” 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每晚22点45分首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FM90.5每天13点35分首播 [此帖子已被 华灵子 在 2008-5-23 14:04:44 编辑过]
3楼
视频:灾后心理援助需求激增 心理专家辅导现场--医疗点http://tv.sohu.com/20080516/n256910409.shtml 又见到一个大型网站 灾后心理重建援助专栏http://edu.qq.com/zt/2008/xinli/index.htm [此帖子已被 绿林飞鸽 在 2008-5-17 13:41:57 编辑过]
4楼
救灾中及灾后心理干预资料相关链接(请有条件的人组织印刷发去四川) 1.《灾难与重建:心理卫生实务手册》的电子书稿   http://www.mhat.org.tw/index.htm   2.教育部全国921灾后心理辅导与谘商信息网 http://921.heart.net.tw/introduction.htm 3.心灵工坊《灾难与重建:心理卫生实务手册》网页 http://www.psygarden.com.tw/book/book.php?func=visit&bookid=184d7ee-f18a9d132b-430c39be61c0387dbb73fd41ea39cd9 4.心理自救互救宣传手册一: 抗震救灾中的大众心理危机干预 http://www.psychologies.com.cn/pop/dizhen/report.jsp?id=4 5.心理自救互救宣传手册二:抗震救灾中儿童心理应激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http://www.psychologies.com.cn/pop/dizhen/report.jsp?id=5 6.心理自救互救工作手册三: 抗震救灾中居丧者的干预 http://www.psychologies.com.cn/pop/dizhen/report.jsp?id=6 7.到灾区之后——写给地震后救援人员http://www.psychologies.com.cn/pop/dizhen/report.jsp?id=8
5楼
[size=3]灾后心理干预是驱散“心灵余震”的救灾必需品   http://www.gxnews.com.cn    2008年05月17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兰州5月16日专电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全国诸多省份均有震感。不少灾区房屋被毁,人员伤亡惨重,昔日美好家园转眼间遭受重创。    遇难的人是不幸的,而灾难给生还者内心留下的则是一道深深的伤痕。很多人不思饮食、失眠、焦虑、悲痛欲绝。心理学家指出,目前灾区“心理援助”应迅速跟进。         磨难与痛苦酿成灾后梦魇    大灾后往往是心理疾病的高发期。有资料显示,1976年发生在河北唐山的大地震对受害者造成的心理创伤长期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他们中患神经症、焦虑症、恐惧症的比例高于正常的人3倍到5倍。    甘肃省心理卫生咨询中心的专家指出,从以往的案例看,经历了此次汶川地震的人同样会有相当比例的人表现出躯体的、情感方面的不良反应。躯体反应包括睡眠和进食障碍,疲乏无力,感觉过敏,心跳呼吸加快等;情感反应有震惊、困惑、无助、失控、焦虑、绝望、恐惧、悲伤等。如果是儿童,还可能出现依赖、攻击倾向加强等表现。    甘肃省陇南市同四川省汶川县交界,是甘肃受灾最严重的地区,遇难群众已经超过200人。在记者采访时,当地很多群众反映直到现在仍时时感觉两腿发软、心理焦躁,经常会有地震的错觉。即使是一些已经从灾区撤到安全地点的群众,相当多的人也有类似感觉。    心理专家提醒,这是典型的灾害心理创伤的表现。如果干预不及时,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属可能长期沉浸在痛苦中难以自拔,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并可能最终酿成精神疾病。 灾后心理干预应“以人为本”    西北师范大学教授、甘肃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彭德华介绍,心理危机干预一般在危机发生后的数个小时、数天,或是数星期介入。危机干预工作者一般是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精神科医生等。    “灾区群众相互之间也可采取一些必要措施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治疗。”彭德华说。她介绍了几种简单有效的方式:第一,无言地陪伴。在危机事件后,当事人都有恐惧的心理。此时,很多人以为需要说一些话来安慰他,其实这是极其错误的做法,真正有效的是陪伴当事人。此时默默无言远胜千言万语。    第二,无条件地倾听。让当事人说出心里话,像倒垃圾一样把内心深处的不好的感觉、想法不加掩饰地表达出来,能够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释放内心的不安、焦虑。    第三,给予当事人关怀和理解。有时一杯温水胜过千言万语,手中感觉热水的温暖及眼见关怀的动作,这才是他们最需要的。    第四,无条件地接纳哭诉者。错误的做法是叫他们不要难过、不要哭泣,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给他一张面纸,给哭诉者以被接纳的感觉,心中的伤痛才能得以缓解。    “此外,灾后救援和善后服务人员的心理变化也要高度关注。”彭德华说。她介绍,特殊的工作性质使救援人员时时目睹灾后的惨况,面对痛苦的人群,还要超负荷工作,容易出现不良心理反应。在四川省北川县救灾现场,多次发生救援的武警战士、医护人员因为目睹伤亡惨状和个别时候救助困难情绪剧烈波动。这时,也应适当运用一些自我干预和相互干预的技巧,这对于避免不良情绪的发生有着积极作用。    彭德华提醒,我国的灾后心理干预工作从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起步。尽管多次在矿难、大火等事件中进行尝试,但目前公众的认知度仍不高,许多人还把心理问题当成精神病拒绝治疗。希望灾区群众能够转变观念,积极接受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避免灾难给自己的心理造成过久的影响,尽快回归正常生活。 公开透明的信息是消除灾后恐慌的良方    地震袭来,耳闻目睹灾区的境况,非灾区人们的心理平衡也会就此打破,特别是震感强烈的省市,人们正常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引起心理压力和恐慌情绪。心理学家认为,此时应介入以辟谣为重点内容的心理辅导,满足公众对真实信息的心理需求,从而有效消除恐慌。    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专家杨国周说,一般来说,人们在面对事先没有预料到的突发性灾害时,容易产生盲目从众心理和行为,亦即常说的群体性盲目行为,在社会心理学上也称非常规集群行为。    特定环境下的人群会在某种诱因下,引发集体精神失常现象,称之为“精神病流行”。而一个常见的主要诱因,便是信息来源不是来自具有公信力与权威性的渠道,而是来自小道消息或者谣言。所以,面对一切灾害信息,都要进行认真甄别,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能制造、传播小道消息和谣言。    面对灾情保持理性的心态需做到:一是正确认识国内外当前地震预报的实际水平,人类目前作出的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二是要明确,在我国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政府,任何其他单位或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对待地震谣传,要做到不相信、不传播、及时报告。三是学习地震常识,消除恐震心理。四是不要轻信谣言,盲目抢购。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谣言都是恶意的。因此,政府信息应与民众“零距离”,才能打消公众不必要的顾虑和疑惑,切断各种不良传闻的传播渠道,控制新的恐慌源的产生和蔓延。 [/size] [此帖子已被 绿林飞鸽 在 2008-5-17 14:29:29 编辑过]

*滋神沐灵苑* Page created in 0.2031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