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方式与原生家庭的影响

楼主
管教方式与原生家庭的影响
[size=3]管教模式代代轉移 原生家庭影響 出处 http://www.xyprc.com/news9.htm 家庭治療師Murray Bowen的多世代理論中提出,家庭是情緒單位的概念,有緊密相扣或互相影響的關係網絡,所有人類行為背後的驅力來自家庭生活的漲潮與退潮,亦即家庭成員之間遠離與親近的推力與吸力,致令家庭成員在思想、情感與行為上與家庭關係系統連結。由孩童時代開始,人與家庭維持情緒性的連結,所以沒有人能與原生家庭有完全的情緒分離。 【明報專訊】家長教訓子女時,很喜歡將這些說話掛在口邊﹕「我以前都是這樣長大的,為何你不像我﹖」「我小時候婆婆也是這樣教我的,怎麼你不受教呢﹖」 做家長的,很喜歡將上一代的管教模式轉移到自己的孩子身上,是否受用呢﹖見仁見智。 很多家庭治療師都相信原生家庭(原生家庭解釋見另文)對個人成長有影響,其中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即使是一句話都對孩子有深遠的影響。甚至當孩子長大了,自己當上父母,在管教子女時,也會有上一代的影子。 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秦安琪博士解釋,每個孩子首個接觸的制度來自家庭,好像小時候,父母經常灌輸乖孩子要勤力、守紀律的信息,同時嚴厲地對待子女,例如做功課時不可看電視等,這些信息在孩子腦海深化,當他們長大了,為人父母時,也會深深認同這套價值觀,然後同樣嚴格地要求子女,要守紀律、做事一定要努力等。 期望轉移引發衝突 她說﹕「從小到大你認為好孩子便要這樣,好父母便是這樣,當你為人父母時,你便會用了自己父母的一套。當然也有相反的,也許你兒時備受壓迫,長大了便不希望將這些管教模式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她說原生家庭的影響沒有對與錯,因為每個父母的出發點均是為子女想,但管教模式是否恰當或適合孩子,則作別論。 香港家庭福利會(翠林)分會家庭資源及支援單位主任孫淑賢表示,原生家庭會直接影響父母如何看待及管教子女,舉例說,自己的父母期望你(家長)能成為醫生、律師等專業人士,但當你不能達到他們的期望時,便將這些期望轉嫁到子女身上,希望用盡所有方法,令孩子努力讀書,將來替你圓願。 基於這種想法,因而引發許多親子間的衝突和問題。她提醒家長﹕「究竟你有沒有想過,為何他要做醫生、律師呢﹖是真正為他好﹖抑或是要滿足你未能滿足自己父母的願望呢﹖」孫淑賢認為父母與其不停參加親子講座,學習管理孩子(child management)等技巧,不如認真考慮以下問題﹕ (1)現在與子女的關係如何﹖ (2)親子之間,如何相處﹖ (3)自己的個人管教模式如何﹖ (4)有什麼因素導致你採取現時的管教模式﹖ (5)這種管教模式有沒有帶給孩子壓力﹖ 了解自己作出調適 「其實影響親子關係的因素很多,不只憑一、兩個管教技巧課程便能改善彼此的關係,當父母的,反而先要了解自己,究竟你是來自一個怎樣的家庭﹖你家庭對你的管教模式又如何﹖從而作出適當的調適。」 秦安琪表示,現代父母最好易地而處,重溫昔日父母對自己的期望、管教模式等片段,再對照一下自己如何管教孩子,便容易找到答案。她提出了5條有關管教模式的問題,讓父母撫心自「答」﹕ (1)你的父母有沒有讚許你﹖ (2)父母如何批評你﹖ (3)你做出什麼行為,會令父母感到不開心﹖ (4)小時候父母對你有何期望﹖ (5)當你看到父母生氣或不開心時,你會有什麼反應﹖ 她說﹕「自己希望要一個怎樣的孩子﹖要一個成績佳的孩子,抑或要一個開心快樂的孩子﹖想清楚,自然會找到一個跟孩子相處的答案。」 [/size]

*滋神沐灵苑* Page created in 0.1914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