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故事

楼主
汕头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故事
在汕头,许多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转自 汕头日报  记者李敏    今年18岁的郑东阳是个眉清目秀的小伙子,可是他的耳朵听不见,也不会说话。去年,郑东阳从市聋哑学校毕业了,走入了社会。在刚开始的几个月里,他尝试了许多次求职,都因自己的残疾而告失败。一次偶然的机会,郑东阳看到报纸报道有关市残联依托凯撒制衣有限公司创办汕头市联丽制衣有限公司,成立残疾人制衣培训基地的消息,立刻到市残联报名参加。幸运的是,经过初步挑选,手脚麻利的他和同是聋哑的妈妈都入选,成为首期培训班43名残疾人中的一员。郑东阳的生活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逾8成    在汕头,残疾人就业工作向来受到重视,像郑东阳这样能够靠自己双手劳动生活的残疾人为数不少。    从2001年9月1日起,市政府以第49号令颁布的《汕头市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实施细则》开始实施。目前已经建立的集培训、就业于一体的残疾人培训基地有3个,包括市残联永桂宝石工艺培训基地、市残疾人种养殖业培训基地和残疾人制衣培训基地。广东省残联理事长郭德勤莅汕时曾对我市的残疾人工作给予高度肯定,认为自从汕头开始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之后,每年都有新措施、新动作,具有较鲜明的特色和明显的先进性,为汕头的残疾人事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初步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路子。    据不完全统计,至2003年底,全市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2081名,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2052名,个体就业9517人。全市收取就业保障金2189万元,有劳动能力和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80.69%。“我们要靠自己的双手生活!”    尽管汕头逾8成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靠双手吃饭,但不可否认的是,残疾人因受歧视而得不到就业机会的情况在客观上依然存在。不少残疾人说,令自己最痛苦的不是残疾,也不是生活上的遇到的某些困难和不便,而是人们看他们的那种异样眼光。和郑东阳同在一个培训班的郑勇明小时候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腿脚不太方便。她感慨地说,自己虽然有一手不错的缝纫手艺,但活了30多年,如今才第一次得到一份正式的工作。在过去的10多年中,她尝试过无数次求职,想谋一个正式的缝纫职位,而每一次结果都是失败。无奈之下,她只好打零工散工,靠不固定的收入生活,没有收入时就只好靠亲戚朋友接济。讲起这些,郑勇明有些气愤,也有些无奈:“虽然我的腿不好,但我的手是正常的,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为什么大家总用有色眼光看我们?要知道,残疾人也是人,也要平等。我们不要救济,我们要靠自己的双手生活!”    活得比正常人更努力    郑勇明说出了千千万万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的心声。其实,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可贵精神同样在许多残疾人的身上闪光。尽管他们有缺陷,但他们比某些正常人活得更努力、更精彩。说起残疾人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先进典型,许多名字都是耳熟能详:创办市残联永桂宝石工艺培训基地的魏永桂是肢残者;创办市残疾人种养殖培训基地的林圣歆也是肢残者;坐轮椅的“大力士”吴茂顺在第八届远南残运会上以165公斤的成绩夺得金牌,并破远南残运会56公斤级力举162.5公斤记录;盲人姑娘原玲在全国首届盲人按摩技能比赛中获得个人一等奖,成为全国冠军;拄着双拐的鲁飞在市、省和国家级的多家刊物上发表文学、书法和灯谜作品,并多次获奖……许许多多残疾人用自己的能力向世人证明:我们是这个世界的一分子,我们同样也是出色的!

*滋神沐灵苑* Page created in 0.1719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