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 看寂寞,怎样对待寂寞

楼主
怎样 看寂寞,怎样对待寂寞
怎样 看寂寞,怎样对待寂寞 2006年8月15日 看到一些QQ群,有的很冷清,有的很热闹, 想到一个话题,怎样 看寂寞,怎样对待寂寞 寂寞或者是因为缺少 心灵亲密的人带给我们的感情而产生 或者缺少被理解、缺乏共鸣而产生. 那么,他就会通过外界去寻求一些东西,消解寂寞。 有时,寻找,只是暂时填补一下,只是注意力的转移,他真的是排解寂寞? 如果,我们只是盲目向外寻找,但不知道自己真正想找什么, 那么,就可能不是恰好找到,寂寞也可能得不到消解, 寂寞会让人有种冷感,一般人也就会向外寻求温暖, 善于体验寂寞的人,寂寞或者会让‘我’变得冷静,静心, 有首歌 女的  也叫‘寂寞让我如此美丽’ 走向智慧的人、或者有崇高追求的人,都要经历寂寞这一关吧 有崇高追求的人,必然缺少被理解、缺乏共鸣, 必然产生寂寞,要经受得住寂寞,耐得住寂寞。 当然,现在网上搜索,QQ兴趣群和社区,方便的通讯,有利于我们更快找到知音、联系到知音。 所以,寂寞通过外界去消解的机会增大了很多。 寂寞或者是因为缺少 心灵亲密的人带给我们的感情而产生 或者缺少被理解、缺乏共鸣而产生. 如果转向内在的话,消解寂寞的原理又是什么 ? 是让自己产生温暖,让自己理解自己,让自己成为自己知音,和自己共鸣? 求人不如求自己 如果是重在内在体验,会有怎样的收获? ------会让自己增强随时援助自己心灵的能力,在恶劣环境下,也能给自己温暖和希望, 在内在的体验里,更关爱自己,更理解自己,在深刻反省、体验里,走向大彻大悟,达致内在的圆满, [此帖子已被 华灵子 在 2006-8-16 1:04:11 编辑过]
1楼
享受寂寞                    猫儿    人们常于动中求静,而人在静时,心内思想(或说念头)反而繁乱,此是大家都曾体认过的。一般人大都怕寂寞,因为思想无所寄托。而对于学儒、学佛、学道的人而言,寂寞却是一种享受,能甘于寂寞,乐于清静。静坐已入高深境界(或修养高深)的人才能享受此种境界。   我们生理的本能(即生命的力量)就是在此清净寂寞中发动的.   老子说:「万物芸芸,各复归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这是一切入静境界,然此静的境界不易得来。生活是人体在活动的过程,不过虽是外动而内心反而要得静,利用这个动静相应的道理来处理日常事务。人体在动时,思绪反而不会紊乱,是因为念有所寄托,若体不活动,无所事事,呆然不动,则反而容易胡思乱想.    孔子有言:「小人闲居为不善。」足见人身心理生理之本能,自然有其相互关联互动影响的作用。       我们都有体验,当人在寂寞时容易表现出浮躁。因此,学会和寂寞相处,对修整浮躁心态是非常有益的。虽然我们每个人一般都不愿与寂寞为伴,然而由于我们的敏感和不满足,使我们感到孤独和寂寞。植物因为完全满足于自己的存在,所以它们能于四季中静静的“生活”。再看我们,就算处在狂欢的人群,面对激情的游戏,我们仅能感到的是热闹的表面,内心还是寂寞的。在那一刻笑声会嘎然而止,变成若有所思,忧郁将代替一切。而那颗善感的心常常因外界的触碰,给它插篱打桩,并独处于此狭窄的世界里,让我们感到寂寞。       我们可以一杯清茶、一本好书、一段音乐,来驱赶孤独,排遣寂寞,令心中进入旷远和宁静。也可以踏着草地,闻花清香,捧一捧泥土,摘几根小草,让那清淡把我们带入满足、感知灵魂,静听心房的跳动,让一切成为无言。在这种幽远中去领悟寂寞蕴含的无法表达的丰富内涵。 这种安逸于自然的满足心态,会因为有“觉”的醒悟和综放,从而更能捕捉到宇宙空间一切的美好。在林边野外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静临;在花间月下有“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淡雅幽美;就是在闹市,也会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另一番情趣。        其实真正能懂得享受寂寞的人一定是具有敏感气质和丰富内涵的人,诗人李白早就领悟出“古来圣贤皆寂寞”的道理了。让我们也于闲暇和松散中去领悟此中真意,感受寂寞也是圆满人生。应该说只有当我们真正懂得享受寂寞,才值得让人去赞美,才能体悟到整个宇宙的安祥: 做自己的主人,体道自然的和谐。
2楼
面对寂寞 问:我恋爱了,可是我知道这份感情没有未来。这种情况我经历过好几次,我不想再卷入这样的痛苦和混乱之中。可是,失去这个人,我会非常不快乐。我要怎么做才能让自己摆脱这样的处境? 克里希那穆提:失去这个人之后所感受到的寂寞、苍凉、痛苦,在你还没恋爱以前就存在了。你所谓的爱只是一种刺激,暂时掩盖你的空虚。你通过另一个人来逃避寂寞,利用这个人掩盖寂寞。你的问题不在于这段关系,而是你自己的空虚。逃避是很危险的,因为它就像某种药,把真正的问题隐藏起来。这是因为你的心中没有爱,所以不断从外在寻找爱来填补自己。这种缺乏爱的现象导致你的寂寞,等你看清楚这个事实,你就不会再靠外来的人事物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了解逃避是徒劳无益的,和下定决心不再卷入这种关系,这两者有所不同。下决心没什么好处,因为它只会更加强化你下定决心反抗的事物。了解则截然不同。下决心就是压抑、暴力、冲突;但是,去看你内在的这个寂寞、空虚,并且看到,无论观察者采取怎样的行为要去改变它,都只会更强化下决心反抗的那件事——这就是了解。甚至,称之为寂寞,也是一种观察者要摆脱寂寞的行为。这种行为不能改变什么,只会更强化寂寞;但是,“完全不动”地面对这个寂寞,这就是改变。它超越了感觉和思考,避开了感觉与思考。不管你心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愤怒、沮丧、嫉妒或任何其他冲突——请立即放下,停下来。

*滋神沐灵苑* Page created in 0.0781 seconds width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