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中暑”与“心理纳凉”

楼主
“情绪中暑”与“心理纳凉”
天热容易伤情感 2004-06-16    体总网     ---------------------------------------------------------------------   据了解,当环境气温超过30℃,日照时间过长时,情感障碍发生会明显上升。而连续的高温、高热以及阴雨天都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一段时间天气闷热,最高气温都在34℃以上,而不见太阳的闷热天气也比往年多。   专家提醒,气象条件及其变化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对人的心理情绪影响也非常明显。不利的气象条件,则使人情绪低落,心胸憋闷,懒惰无力,甚至会导致精神病态和行为异常。   异常天气易伤情感   研究表明,高温、高湿、阴雨以及一些异常天气事件,都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资料表明,1982年至1983年的“厄尔尼诺现象”,使得全球大约10万人患上了抑郁症,精神病的发病率上升了8%,交通事故也至少增加了5000次以上。究其原因,是“厄尔尼诺”这种异常气象变化,引起了全球范围的气候异常和天气灾难,超出了一部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发生坐卧不安、精神迟钝等病症,意志薄弱者还会发出歇斯底里的哭叫声。   此外,夏季情感障碍的发生与气温、出汗、睡眠时间和饮食不足有密切关系。当环境气温超过30℃、日照时间过长时,情感障碍发生率明显上升。在炎热的夏季,一般人的睡眠时间和饮食量都有所减少,加上出汗增多,人体内的电解质代谢出现障碍,影响到大脑神经的活动,从而产生情绪、心境和行为方面的异常。   夏季情感障碍三种表现   在炎热的夏季,大约有10%的人会出现情绪,心境和行为异常,特别是中老年人容易出现“情感障碍“。夏季情感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   情绪烦燥,思维紊乱,爱发脾气,常因微不足道的小事与家人或同事闹意见。自己也觉得头脑糊涂,内心燥热,不能认真安下心来思考问题,容易忘事。 心境低落,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觉得日子过得好没劲。清晨时心情好一些,下午和晚上心情变坏。对工作、对同事、对亲人都缺乏热情和感情。   行为古怪。常固执地重复一些行为动作,如反复洗澡、洗脸、洗手,也要求他人像自己一样,容不得别人反对,否则就大发脾气,不吃饭、不睡觉。   早晨晚起调节情绪最有效   在炎热的夏季,要尽可能增加睡眠时间,早上可以晚起一会儿,利用清晨凉爽多睡一会儿,当环境气温达到或超过33℃时,老年人就不要再做体育活动。因为高温下身体代谢已自动增强,无需再增加活动,以免造成体能消耗过多,有损身体陈代谢。   此外,不要轻易减少饮食量。夏季体能消耗增加,应适当增加营养。为避免电解质代谢紊乱,在出汗多时要适当补充盐,以菜汤、果汁补充为佳。如果环境湿度过大,一些对湿度比较敏感的疾病如风湿病等患者,可考虑安装去湿机,以减少空气湿度。 [此帖子已被 华灵子 在 2006-7-12 18:25:26 编辑过]
1楼
压力大的人群易“心理中暑” 2004-08-03 14:11:00    体总网     --------------------------------------------------------------------------------   甄教授指出,天气闷热的情况下,“心理中暑”也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每个个体对外界环境承受的耐受力是不一样的。但是,总体而言,对于一些平时就承受压力较大而又不会自我心理调节的人群,更容易在这种闷热天气中"心理中暑"。   据了解,刚刚结束高考的考生和公司白领最易患上"心理中暑"。对一部分刚参加过高考的学生们来说,步入的暑期,正是他们焦急等待录取的时期。分数公布后,有人欢喜有人忧。对落榜的学生来说,炎炎暑期无疑给他们烦躁的情绪火上烧油。而考得好的学生也会对志愿、将来有更多考虑,情绪上会比较兴奋,因此造成情绪的不稳定。而对白领阶层来说,工作繁忙,心理承受的压力也更大。现实与自身要求的矛盾就容易产生心理负担与心理冲突,天气炎热,若不能自行调节,就会引发"心理中暑"。甄教授指出,曾经有研究表明,脑力劳动者在闷热状态下持续工作,心跳也会超过120次,同时伴有血压升高的症状,这对健康是极为不利的,同时也会造成对心理的损伤。(来源:北京晨报)   由于造成心理中暑的内因是人体对环境的不适,由此产生的食欲不振、睡眠不足和体内的代谢紊乱,最终影响到大脑神经的活动和心理情绪的波动。因此,心理专家提出,为避免由持续高温气候产生的心理障碍,心理上的自我疏导和调节至关重要。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不无道理。在炎热的天气里,心态要保持正常,乐观豁达,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合理安排饮食和锻炼。可以采取自我调节的方式:一是要宣泄,宣泄不是找人吵架,而是找人说出心中的烦恼,要和外界多交流、要和家人多聊天,这是减负。二是多活动,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把心里的燥热发散出来。三是要自找愉悦,寄情于山水之间,宁静的自然情景可以更好地调节情绪。这样可以非常有效地避免、缓解由于天气炎热造成的心理情绪不稳定。(来源:北京晨报)
2楼
“情绪中暑”与“心理纳凉”     夏季天气炎热,高温气候对人心理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情绪容易激惹。特别是在持续高温期间,睡眠不安,吃饭不香,大脑反应迟钝,汗流浃背……此时,人们往往情绪烦躁,思维紊乱,爱发脾气,心境低落,行为失常,并固执地重复一些行为动作。这是在炎夏特有的“情感障碍”现象,国外有心理学家形象地谓之“情绪中暑”。 据有关医学心理学研究,在炎夏,罹患“情绪中暑”者,约占人群的16%左右,可谓相当普遍。 “情绪中暑”是夏季养生保健的大碍。其一,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其二,影响生活质量;第三,影响人际关系;其四,也是需要特别留意的,是由于“发火”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严重时有些中老年人会因此而殒命。 既是“中暑”,当然就得“降温”。怎么“降温”?心病还得心药治。最理想的对症治疗是“心理纳凉”。 怎样“心理纳凉”?其方法可分为四步,并不复杂: 第一步,准备阶段。临睡前半个小时,不要再干其它事。这个阶段,主要是抑制大脑的兴奋,使心静下来,创造一个安静而凉爽的情境。 第二步,放松阶段。运用自我暗示法,依次想象自己的肩—臂—背—胯—膝—脚逐一放松;待上述逐一放松后,再进一步想象全身的放松。这个阶段,旨在入静,排除一切杂念,寻觅一种凉爽的感觉。 第三步,想象阶段。意在造成一个想象的真实情境,比如,想象自己置身于幽静的山谷,山风夹带着冷气不断袭来;想象自己进入地下溶洞,寒气逼人……总之,想象应围绕一个犹若冰山雪地的凉爽之地。 第四步,融入阶段。随着自我想象的不断展开,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融入到涉足冰山、雪地、寒气袭袭;跋涉山谷雪原,寒风刺骨等等,俾使浑身透出股凉意,顺利地进入睡眠状态。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心凉自然眠。睡眠是一种身心保护性抑制,可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是机体休养生息、精神恢复及能量储存的重要方式。几个香甜的觉一睡,“情绪中暑”便不消而自除。 学习、掌握“心理纳凉”法对付“情绪中暑”,不必投资,何乐而不为”?!

*滋神沐灵苑* Page created in 0.1719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