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修对伊甸园神话的解读:知识是变成你所不是的东西诱惑你

楼主
奥修对伊甸园神话的解读:知识是变成你所不是的东西诱惑你
[size=3]奥修对伊甸园神话的解读:知识是变成你所不是的东西诱惑你 出自 奥修 解读 道德经 http://www.osho.tw/ebook/book18_23.htm 你一定會想要知道那個樂園(伊甸園)在哪里,它並不是一個地理上的地方,它是一種頭腦的心理狀態。天真就是樂園,知識就是被逐出。   每一個小孩被生下來的時候都跟亞當和夏娃一樣,都在樂園裏,但是之後我們就開始教他們,開始制約他們,所有這些給予制約的老師和所有這些試圖使小孩子變得知識淵博的人都是蛇,它試圖說服夏娃說如果你吃了知識之樹上的果實,你將會變得好象神一樣,你將會有你自己的中心,就好象神有她自己的中心一樣。如果你知道,你將會變得跟你現在不一樣。   整個知識是想要變成你所不是的東西的誘惑,所有的知識都在創造未來,所有的知識都在創造欲望,想要變成某種你所不是的東西。   天真就是去享受那個你是的,知識就是為那個你所不是的作努力。   那條蛇是世界上的第一個老師,那條蛇創造出一個裂縫,那個裂縫在於「存在」(being)和「想要變成什麼」(becoming)之間 所有的知識都會創造出這個在你的「存在」和你的「想要變成什麼」之間的裂縫,它創造出一個夢、一個誘惑、和一個幻象說你可以變成象神一樣,但是,你並不是神,你可以變成象神一樣。天真說:你「存在」,不需要去「變成什麼」,另外的樣子是不可能的,你是整體的一部份,你具有的品質跟整體所具有的品質是一樣的,你是神性的。天真說:你已經就是那個。不需要做什麼,你只要去享受它、慶祝它、高高興興地存在於它裏面。知識說:就你現在的樣子,你是遭到譴責的,你什麼都不是,你將必須變成象神一樣,試試看!作一些努力!做一些事!規範你自己!   記住,到了一個小孩開始想到未來的那一天,他就喪失了天真,只有在他還繼續享受現在這個片刻的時候,他才是一個小孩——天真的,本質沒有受污染。「想要變成什麼」的概念尚未進入,他仍然處於樂園之中。   樂園並不是什麼,樂園就是在此時此地享受你自己的能力。   你處於樂園之中,但是你卻失去了它,因為你無法享受此時此地,你在思考和計畫未來,在某一個地方當你變成象神一樣,你就可以享受它。   知識會創造出未來,知識會創造出欲望,知識會創造出「想要變成什麼」,知識就是那個輪子(欲望之輪),當你處於輪子裏面,你就會在那裏面一直繞、一直繞,哪里也到不了。   知識就是世界。當耶穌說:我的王國不屬於這個世界,他是在指那個「想要變成什麼」的世界,他並不是在指這個有樹木、有小鳥在歌唱、有下雨、有天空、和有雲的世界,不,他並不是在指「這個世界」——這個圍繞著你的世界,他是在指那個圍繞著你的頭腦和你的存在的世界,他是在指那個「想要變成什麼」和欲望的世界,就是佛陀所說的「塔那」(tanha),它就是那個想要成為那個跟你已經是的不一樣的欲望。 [/size] [此帖子已被 华灵子 在 2008-8-6 8:24:24 编辑过]
1楼
[size=3]奥修 http://www.osho.tw/ebook/book18_23.htm   那是不可能的,你將會經常處於地獄之中,你只能夠成為那個你已經是的,其他的都不可能,你只是試著在做那個不可能的。   你無法成為任何其他的東西,你怎麼能夠這樣呢?一朵玫瑰花試圖要變成一朵蓮花,一朵蓮花試圖要變成其他的東西……但是它們並沒有那麼愚蠢,它們仍然是樂園的一部份。就在你旁邊的玫瑰花叢仍然處於樂園之中,但是你沒有,就坐在你旁邊的小孩或許仍然處於樂園之中,但是你沒有,我就在你的面前,我處於樂園之中,但是你沒有,所以樂園並不是地理上的問題,它是內在空間的問題。   知識造成裂縫,它腐化了天真,它使你變老,否則你一定會一直保持象小孩一樣。當耶穌說「除非你變成象小孩一樣,否則你無法進入我神的王國」,他這樣說是非常正確的,那是再度打開那個關閉的天空之門的秘密鑰匙。   是知識將你逐出樂園,而不是神。沒有神,那只是說出同樣事情的一個方式。為了要以比較容易的方式來表達,我們使用你能夠瞭解的寓言來說。當你變成有很多知識的,你就自動被逐出,沒有人在驅逐你,當你放棄知識而再度變天真,你就被接受回來,沒有人在接受你。   知識是跟整體抗爭的一個設計,你怎麼能夠跟整體抗爭?它就好象一滴海水要跟整個海洋抗爭,它將會是一個非常非常悲慘的、如地獄般的現象。一滴水怎麼能夠跟整個海洋抗爭?它能夠繼續抗爭,但是它永遠不可能征服整體,它將永遠都會遭到挫敗,那就是地獄,永遠都遭到挫敗,永遠都是一個失敗。   老子說:知識是唯一的罪惡。所有那些領悟到他們內在天真的人都這樣說。   拋棄知識而變成天真的,變成象小孩一樣,重新獲得你失去的孩提時代,突然間你就變成了一個聖人,什麼都不缺。除了這個想要變成其他東西的欲望之外,沒有什麼東西在阻擋你的路。 [/size]
2楼
[size=3]出自 奥修 解读 道德经    追求知識的學生著重在每天多學一些。   追求「道」的學生著重在每天失去一些。   那些對知識有興趣的人,他們的整個努力就是要知道得越來越多、越來越多。他們繼續累積,他們累積得越多,他們就負荷越多。你可以看一下你的周遭,每一個人似乎都攜帶著如此的一個重擔,似乎都被他自己所累積的東西壓扁了,他在受苦,但是他仍然執著於它,因為他認為那是寶貴的東西。   如果你注意看你自己,你將會感到驚訝,你繼續執著於你的痛苦,你繼續在欲求說某一天,在某一個地方,那個狂喜將會發生,但是你繼續執著於你的痛苦,你從來不肯放掉它。記住,它並沒有執著於你,它不可能執著於你,知識不可能執著於你,是你執著於它,你不僅執著,你還繼續滋長它,你繼續幫助它越來越成長。   老子說:追求知識的學生著重在每天多學一些。他的整個努力就是要學得更多,累積更多,知道更多。他知道得越多,他就越不在裏面,因為這樣的話,他的本性就喪失得越多,然後他就變成一個資料堆,一個垃圾場,他找不到他自己,他不知道他在哪里,他迷失在他自己知識的叢林裏。   追求「道」的學生著重在每天失去一些。   追求「道」的學生剛好相反,追求真理,而不是追求知識,追求本性,而不是想要成為什麼,這樣的學生剛好相反,他每天都繼續在失去,他卸下自己的重擔,他脫掉學習,他唯一的學習就是如何脫掉學習,他所感興趣的唯一事情就是如何完全卸下重擔。   有一個德國的哲學家來找瑪赫西拉曼,當然,他是旅行了很長的路才來到的,他一定對他要問的問題想了很多,當他到達拉曼那裏,他說:我來是想要坐在你旁邊多學一點。拉曼帶著很深的慈悲看著他,然後說:那麼你找錯人了,因為在此我只教導脫掉學習。如果你是要來學習的,那麼你來錯地方了,你要去其他地方,但是如果你已經準備好要脫掉學習,如果你已經夠成熟要脫掉學習,那麼你就可以留在這裏。   他這樣說是對的。接近一個聖人,你是要去脫掉學習的。當你對你的學習已經感到膩了,當你已經學了很多,但是什麼也沒得到,當你知道很多,但是卻迷失在你的知識裏,當你知道很多,但是你已經完全忘掉你是誰,當你知道很多那些不必要的事情,或是非主要的事情,而關於你自己本性最主要的事情卻喪失了,那麼你就去找一個聖人未脫掉學習。   那是最大的臣服、最大的「交出」。要交出你的財富是很容易的,因為它外在于你,強盜可以將它搶走,它也可能被偷走,它並不是你的一部份,它是外在的!你很容易就可以拋棄它,但是你的知識已經變成了一個內在的現象,它已經進入了你的內在,它在你的血液中流動,它已經變成了你骨頭的一部份,它已經變成了你骨髓的一部份,你很難將它交出來。   要學習一件事很容易,但是要脫掉學習卻非常非常困難。當你已經知道一件事,要如何脫掉那個已經習得的?要變得不知道真的是非常非常困難,要如何拋棄它呢?它已經那麼地深入到你裏面,除非你超越頭腦因為你跟頭腦認同——否則你無法拋棄它,因為當你知道了某件事,你會認為「它是我」,然後你會把你的知識想成你的本性。   走開!所有的靜心技巧都是要從頭腦走開,使你跟頭腦之間有一些距離,使你變得有一點超然,而不跟它認同,使你超越頭腦,而變成山上的觀看者,好讓你能夠看到頭腦裏面正在發生的事。唯有當你跟頭腦分開,才有可能拋棄某些束酉,才有可能拋棄知識,才有可能脫掉學習。   追求「道」的學生著重在每天失去一些。   那就是他的獲得,他籍著每天失去一些來獲得,那就是他的學習,他籍著每天脫掉一些來學習,有一個片刻會來到,到時候他會再度變成一個小孩,什麼都不知道,有一個片刻會來到,到時候他會再度進入樂園。   他已經嘗到了知識的苦果,但是他發覺那是愚蠢的,知識是很深的愚蠢,他發現了,現在他再度進入樂園,現在已經沒有蛇可以引誘他,他已經變成熟了,象小孩一樣,但是是成熟的,是一個小孩,是天真的,但是是警覺的、有覺知的、有意識的。   現在他已經達到了一個更偉大的純潔,因為一個沒有覺知的純潔一定會失去。有人將會來引誘,有人將會來腐化,而如果沒有人,你本身將會腐化你自己,因為你並不警覺。   亞當必須被逐出樂園,他就只是很天真。就某部份而言,他象一個佛,他很天真,就某部份而言,他象耶穌,他很天真,但是有一部份缺少了,他並沒有覺知。   亞當是開始,而耶穌是結束,亞當只是一半,而耶穌是完整的,另外一半已經變得有覺知。耶穌是不能夠被腐化的,他不只是純潔的,他同時是不能夠被腐化的,他的天真是絕對的。 [/size]

*滋神沐灵苑* Page created in 0.1562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