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滋神沐灵苑 >> 文章 >> 生命的故事 >> 传奇故事 >> 正文
乔惠民和一位画家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乔惠民和一位画家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 作者:陈美凤 推荐:曾伟红 | 转贴自:原创稿,欢迎转载 | 点击数:3307 | 更新时间:2004-08-18 | 文章录入:zengweihong ]

记者妞曾伟红推荐一个鲜为人知的环保动人故事——


中国珠江流域向石漠化宣战之英雄故事●


                                    缘说『珠江之子』与『环保画童』

                  
                               亚太环境保护协会(APEPA)会长 陈美凤

      我相信缘分,一切都是一种缘分。

                                       一 说说我们之朋友缘

      我认识乔惠民较早,在他去西部绿色扶贫之后,也慢慢了解了陈童。
记得是香港回归前的事,那时我做贸易和地产,投资深圳建了间酒店,文化局朋友李瑞章先生介绍我认识了『乔老爷』。我叫他老乔,其实那时他还显年轻,十分活跃,写一手好字,能演奏动听的口琴,是个出名的记者头、社会活动家,笔头飞快,经常帮助许多港商外商、其中也包括我们的酒店出谋划策、摇旗鼓动,特别是当我遇到难题和挫折时,他尽力出主意,疏通关系,做事很实在。但后来,他说他与深圳税学博士谷志杰爬山涉水搞了一段调研,决定要较长时间到珠江流域上头去,到最贫困之地区贵州去。
      记得当时我和朋友们给了老乔一点前期支持。而好些深圳、香港朋友劝老乔谨慎行事,不要头脑发热,深圳生活优裕,最好不去贵州那穷地方。但他一转背还是去了,而且一去好多年,常常音信杳无。
      再后来,由于我联合港澳及海外各界也从事了环保事业,有机会与他重逢,还认识了她的慈母与弟妹,结识了与他共同奋斗、扎根山乡、百折不挠之一群伙伴。弹指八个年头过去,老乔全无一点『老爷』相,几乎变成了乡下『闰土』,特别是我读了万登学跟踪记述他这数年无私奉献、不懈奋斗之《乔老爷外传》,看到他与阿童文墨联袂,带着伙伴们集体创作的大型文献性书法艺术品《港澳百年商界名家创业史诗宝典》(四字经),眼见他亲手在『江之头』云贵高原艰难营造的一片片绿色,听和他一起奋斗的人们说他之笑话,他之忧伤,他之挫折,他之憧憬,他『山不绿,水不清,不回头』之拗劲,欣赏到他与阿童稍微闲下来所作的那些传神之水墨画、精美之书法小花笺,慢慢对他们为人、为事、为文更有了一些了解。

                                   二 说说他们之珠江缘

     乔老爷和阿童言必讲珠江,一切发乎种种情缘。
     乔惠民生于五十年代,出生地是珠江长江上游之云南。他21岁就开始在军队报刊发表文章,常用笔名乔梁,沿用至今,而自幼就有那雅号『小乔老爷』。据我所知,他父亲是北方汉子,身经百战,负过伤,随邓小平二野部队解放大西南,文革前当过多年县官,人称『大乔老爷』,文革中受尽迫害,文革后重新工作不久病逝于滇边。他随母而为彝族,母亲老家就在珠江上游泸江河畔,外老祖民国之初负责常年治理泸江河,以保一方水患无忧,50岁出头积劳成疾而逝。其母解放战争时参加革命所到之第一个根据地,刚好在珠江正源马雄山下。乔惠民17岁参军,也是在珠江上游坐上军列出发的。当兵后,他曾在《解放军文艺》社、《铁道兵》报社做编辑、记者工作,文章颇多,最有名的是1976年3月不畏头颅之危,奋笔直接与『四人帮』上海写作班子较量之文章《从托派骂老近卫军想到的》(1997年全文被上海《文汇报》发表)。转业后到贵阳,曾任贵州财经学院办公室主任兼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在职读完贵州师范大学本科。胡锦涛在贵州担任省委书记时,贵州省委下文调查100个自强不息之人物,由省委组织部编写出版《用荆棘编织桂冠的人》一书,就专章记录了乔惠民青年时代的故事。
      九十年代初,他来到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里办了个『夜郎村』,一边推广茅台、安酒、董酒、习酒、贵州醇,一边把贵州酒俗酒礼酒文化和布依、苗族文化、傩文化介绍到沿海,成为当时民俗村最热闹之文化窗口之一。接着调深圳市文联工作,参与创办《焦点》杂志担任首席记者,采访过发生在珠江口改革大潮中之许多人和事,特别是带着全国一批『大腕 』级摄影家和作家,采访率先实行农村城市化的深圳一个个村庄,出版《深圳百村》一书,至今仍是一部对中国农村走城市化道路有启示意义之纪实性文献。
      香港回归祖国之前,他被邀担任一个对港文艺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香港文化总览》大型工具书副主编,向香港输送许多内地演艺员,组织过多项香港与内地之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深圳市1997迎接香港回归系列活动(青年欢乐节、《魂系香江》大型演出、深港澳龙舟大赛等),特发集团承办,邀请老乔总策划,记得活动中心场地设在一度十分沉寂之香蜜湖,而半年多的系列活动,天天把香蜜湖弄得人山人海,特别是最后那场万人篝火狂欢晚会,光港澳的社会团体就有170多家参加,好热闹,好精彩,好团结,好激动我们港人的心。
       1997年7月,庆祝香港回归活动在深圳还未完全降下帷幕,老乔便响应市政府『深黔携手,对口帮扶 』号召,赴贵州黔南州惠水县,办了个『深黔新村 』——即后来之中华绿色版图工程生态示范基地、生态教育基地。
     记得他刚去贵州时,就给我们说,贵州省一半儿是珠江水系,一半儿是长江水系。老乔所干的绿色扶贫事业,恰好地处这两江分水线一带。他还给我们说,他和专家走山走水调查了一个多月才发现,贵州是世界上最典型之喀斯特山区省份,国土岩溶面积达到70%以上,明显出露面积至少60%以上,生态问题很严重,山多、石多、水土流失多,土少、树少、林地农田少,贵州贫困很大程度上是自然环境退化、尤其是『石漠化』所致。贵州作家写了一本关于老乔奋斗故事的长篇报告文学《乔老爷外传》,即将脱稿,记述老乔逢人逢会便讲:
      『(贵州)自然资源丰富,许多地方看上去风景好漂亮,处处好象桂林山水……然而美丽风景背后是严重的环境隐忧,是比黄土高原沙质荒漠化更危急的石质荒漠化。黄土高原土层很厚,只要植树造林,可以人进沙退;而这里土层一般就只有30厘米,一两巴掌厚,在这种喀斯特石山上风化成1厘米以上土壤需要1万年以上,如今植被大大减少,每年地表土壤要流失1厘米以上,等于一年流失一万年。如果说黄土高原流失的是「血 」,我认为流了血还可以造血,而珠江上游喀斯特地区流失的是「青春」,青春一去不复返。这能不让人着急吗?』
     
     『贵州的环境问题与我们珠江流域的生态安全休戚相关呐!……我们这上游的石漠化像一种环境「癌症」,还在一点点扩散,一片片蔓延,中下游特别是珠三角和港澳地区,一方面自身城乡面源污染和工厂点源污染非常严重,一方面不得不时时承接上游泥沙俱下、浊水东流的威胁,使珠江口已成为华南第一大、国内第二大污染型口岸。这是我们的共同耻辱啊!珠江的水量、即专业所称的径流量,是黄河的6倍。我同专家一起调查过,我们这里是珠江主干流西江上游的重要积雨区域,近些年来,特别麻烦的是从这里流下去的红水河,已成为每年导致珠江中下游水患的重点酝酿区域,由于水土流失而导致输沙量最大的河段,河床淤积,水位抬升,河水泥沙含量高峰期已超过黄河,洪灾隐患不断增大;整个水系绿色覆盖率低,抵御自然灾害、气候异常的能力严重衰退,再不加速治理,珠江将真正变成中国第二条黄河。』
     
     『我现在的家,在广东珠江口上,说得自私点,我好希望我的家人面对珠江水,不要总是捏起鼻子来,好希望我们的南方母亲河不再发臭,好希望母亲河给老百姓和我的家带来的是长久的平安。我总琢磨:珠江上下游各省区如果再不打破各自为阵的局面,再不同心协力抓紧治水,加快生态建设步伐,不仅上游水土流失将进一步加剧,自然灾害更加频繁,农民长久还是要继续受穷,而且将直接危害全流域、包括中下游生态安全,也可能重演1915年广东亡民十万的特大水患悲剧。』
     
     『怎么办?关键在于政府和全体喝珠江水的人都要快快行动起来。依我看,治水要治源,治标要治本,要从根本上保护珠江水环境,使包括我的老婆孩子在内的下游老百姓真正享受碧水蓝天的好日子,特别需要尽快唤起珠江形成一条流域内跨省区、跨地界的环保互动机制,共同携手重建上下游生态,促进全流域长久生态平安。贵州还很穷,我觉得「绿色扶贫 」是当前最重要的扶贫方式,特别是我们下游沿海发达地区的人们,应该多多支持上游贫困地区的生态重建和绿色扶贫,结合对口帮扶,拉他们一把,这是时不我待的事情……』。
     
      书稿中记录的这段肺腑之言,我也多次听老乔叨叨,听着就会有些激动,明白了他何以一去西部不回首.

                                  三 说说难舍之绿色缘

      从1997年开始,老乔、阿童和伙伴们,便提出一个响亮口号,叫『送一片绿色到两江上游山区,还一江清水给两江下游人民』,以此作为奋斗目标。
这些年,他们依托北京和当地众多专家力量作指导,在贵州喀斯特山区,从事绿色扶贫、生态重建、石质荒漠化防治、生物多样性与濒危珍稀物种保护。
这是一项极其艰难之事业:路不通,修路,水不通,开渠,灯没有,架线,还不忘把电灯、电线牵进了附近最穷的小山村宁旺乡猫猡寨(至今该乡不少村子把粮食、柴禾折算成钱,人均全年收入还不到500元人民币),尽力资助打赤脚的穷孩子读书。
      惠水有259条小流域,基本上注入珠江,在中国环保前驱者曲格平教授”循环经济』理论和深圳生态经济专家王干梅《生态经济设计》一书之启示下,他们与一个行政村合作进行了小流域生态建设试验,在三都镇建立了百鸟河乡间生态谷,和农民一起开辟了有机米、有机蔬菜试验田,营护万亩水土保持林;并建立大面积红豆杉移栽定植园,努力改造林相结构,进行第一个大型生态招鸟工程实验,绿化、美化、优化小流域与园区、村落生态环境,保护范围绿色覆盖率达90%以上。那个村农民立下『三不』规矩:一不砍树,二不打鸟,三不污染水源』。 老乔说,如果珠江流域的农民绝大多数能够做到这『三不』,珠江生态环境起码得救一半。『百鸟河』,是老乔给新取的村名和水名,如今,林茂水碧,鸟语花香,生态优良,秀色可鉴,由政府地名管理部门批准,已正式改名为百鸟河村, 陈童则手书郑板桥观鸟赋,勒石为碑,立于百鸟河畔,成为引人一景。
      在中国最大的白腰雨燕群栖洞穴惠水燕子洞,他们尽力保护一群数十万计之候鸟种群。还与深圳市政府扶持贵州进行的家庭生态农场课题组合作建立生态农庄,引进建立抗石漠化先锋植物美国黑莓良种园,派出专家培训当地农民学习生态农林技术上千人次,直接间接扶持上千户各族贫困农户。
      他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努力将自己探索的百鸟河小流域生态治理模式和与专家合作探索的家庭生态农场模式,逐步推广到金沙、黔西两县交界的野纪河上游水源区笔架彝族极贫村、锦屏县天堂侗族村、隆里古镇,与当地彝、苗、布依、恫族贫困农户直接挂钩,兴办一个个『深黔新村』家庭生态农场,所扶持合作的不少骨干农户,都具有强烈的生态保护与绿色致富意识,大力保护天然植被,保护发展珍稀药用植物,探索新的发财路子,而且具有带动性。其中支持笔架村彝族农户高家联户建立的家庭生态农场,不仅在『水打沙瓮』、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50—90度坡度地带改变种植结构,合作繁育混交营造『红三喜』 (红豆杉、三尖杉、喜树)抗癌植物带,还开辟了保水固土、退耕还草养牛实验小区,繁育挽救处于局部濒危的农业物种香麦草,培育成最适坡地养牛的高产牧草优质种质库,亩产高蛋白质无污染青饲料达3000公斤,可得良种100斤,每两亩地可饲养一头高原肥牛,并努力做到资源循环利用,建立小型家庭式无公害养牛场、养猪场、养鸡场、养鸭场、彝家酒坊,用示范户的成功样板来教育和带动更多的贫困农户走绿色致富之路。
      特别是几年以来,深黔新村组织建立珍稀濒危植物繁育园,在贵州惠水县、锦屏县、贵阳市、金沙县以及珠江下游广州,先后合作繁育、迁地推广红豆杉、三尖杉、喜树、穗花杉、拱桐、伯乐树、金钱松、鹅掌秋、厚朴、香果树、观光木等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以及黑树莓等岩溶区生态抗逆植物,达二十多种近200万株,仅国内最为紧缺的珍稀抗癌药用植物红豆杉,繁育的苗木就够迁地种植万亩以上。
      几年来,他们不仅迎来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的领导与专家经常深入实地进行直接指导,还与粤港澳商界、环保界、教育界保持密切之交流合作,围绕珠江流域上下游环保互动开展了上百次宣传教育与公益活动,通过组织参观、考察、演讲、巡回报告、乡间绿色活动等形式,向贵州、云南、广东、香港青少年与城乡公众开展生态环境教育直接受众达20万人次以上。
      广州籍赴英国留学的女孩钟音,人未回国,受老乔影响,将自己未来留作回国创业用之四十多万元人民币,投到惠水参与老乔的绿色扶贫事业。
铁路部门一位徒手搏斗和制服歹徒而立功之警员王小川,一位中外合资企业担任中层管理者,主动留职停薪报名到绿色版图基地负责分园区工作,几年中不论事业有多难,困难时工资一时发不出,仍决不离开。深圳一位曾与老乔搞香港文艺交流很能干的搭档,叫严平,也放弃深圳沿海都市生活,担任他的副手,和他一样不在那里领工资,做着一桩桩促进绿色扶贫事业发展的事情。正处珠江口的深圳蛇口南水村,也把一些钱投到上游这艰难的绿色扶贫事业中。
当地少数民族用《把深圳的阿哥留下来》这首民歌,深深地留住了老乔的心。有一大批布依、侗族、苗族、彝族乡亲,积极参加了老乔他们的绿色行列。在惠水县政府支持下,惠水两个布依族的中小学生,与老乔组织的中华绿色版图『珠江采水行』小分队一起,从珠江上游到珠江三角洲采集不同标段水样九份,在广州向天河区100所学校师生和多个街道社区展示,做了九场专题报告会,用活生生的清浊对比样本,来教育广东青少年与公众关注珠江环保上下游互动。广州天河区中小学生也通过中华绿色版图工程,将万株红豆杉义种进入贵阳云关山森林公园。
      百鸟河村支部书记龙玉伦,带领村民与老乔他们共同创造了美丽的百鸟河乡间生态谷,用最朴实的语言,先后向60000多名学生、干部、市民、农民进行农村环保之现身说法。
      年近六旬之侗族妇女胡炳奎妈妈, 1997年就随儿子江艺与老乔合作繁育拯救南方红豆杉,建立珍稀濒危植物繁育园,组织了侗族农村妇女金菊、银柳、梅兰、妹吴、月团、先鸾等30多名骨干,多年采取大田播种、无性繁殖等培育南方红豆杉,至今培育和迁地种植总数已达60万多株,胡妈妈几年来天天守候在红豆杉园,向姊妹们讲解繁育技术、种植规范,带领各族乡亲播种、整地、除草、施肥、浇水、搭棚、灭虫,精心培育,精心管护。她见儿子和老乔资金困难,便把自己多年一点点攒下的6000多元『防老』积蓄也全部投入其中,所以,乡亲们都亲切地叫她『红豆杉妈妈 』。
      一位黔西贫困乡进城开洗衣店的女孩杨丽,长期做绿色版图基地无薪志愿者,见老乔他们发展中资金困难,卖掉小店,用以支持巡逻保护燕子洞鸟群,繁育珍稀植物,直到最近结婚,又拿出1000元,用于两江流域繁育推广种植珍稀植物——『喜树』,作为自己的新婚纪念树。
    笔架彝族贫困村女孩高明蓉,曾在深圳打工几年,买了房子,两年多前却自愿回乡,与老乔紧密合作,将打工攒下的血汗钱全部用于兴办和推广家庭生态农场,使乡亲们开始真正尝到『绿色增收』的甜头。这位漂亮的彝家女孩,成天几十里山路给老乔的调研组当向导,用自己的傻瓜机,以『石漠化紧逼我家乡』为题,拍摄了100多张触目惊心之水土流失实景照片,提供给有关方面参考,教育警醒乡亲们。
      全国人大环资委原主任委员、现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长曲格平,非常重视指导绿色版图基地的建设,将本人攒下的几万元工资,也捐赠给基地扶持的百鸟河小学,开展『格平绿色助学行动』。香港绿色力量也带头支持了这项行动。
      2001年9月18日,在首都人民大会堂由曲格平宣布,深黔新村成为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定点长期合作建设的中华绿色版图工程生态示范基地、生态教育基地。
      同年,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也以此为基础,确定为中国农村社区发展促进工程西部基地,并由老乔牵头组织了专门的课题中心。.
为了进一步拯救珠江流域珍稀濒危植物,老乔与贵州林科院开展了紧密合作,在林科院林场建立大面积迁地种植园区。今年4月深圳市党政学习团赴黔,由深黔两地党政第一把手,即贵州省委书记钱运录、省长石秀诗与深圳市委书记黄丽满、市长李鸿钟亲自见证,老乔与贵州林科院余院长在贵州省政府签定合作协议,将进一步联合实施贵州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基地项目。
      深黔新村探索绿色扶贫公益事业企业化管理道路,初始投资几百万元,在深圳参与合作者中,老乔是股东之一,前年,通过我协会作为见证,一纸《捐赠书》将自己的全部股份分红权益永久捐赠给了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定向用于珠江流域生态建设。深黔新村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已向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捐赠50万元用于中华绿色版图工程公益事业。这点捐赠,比起许多大实业家、大财团的大额捐赠,实在算不了什么,但我知道,在深圳那个有钱人比较多的地方,乔惠民历来还只算个穷文人,而且,他『解囊常至空』, 是真正的『裸捐』人,也就是横下一条心,把自己全交给公益理想和慈善事业了。为此,亚太环境保护协会(APEPA)根据《亚太生态与文明奖条例》,授予他『珠江之子』命名奖。
     由中央文明办批准之『全国首界十大社会公益之星』评选时,乔惠民成为最后入围的20名候选人之一,我们见新浪网公众投票,乔惠民票数一直处在前10位,投票停止时高居第六位。然而他却认为自己与其他候选人相比存在差距,还须多多努力,决出名次前主动写信给评选委员会,请求放弃了作为候选人。大奖决出后,他在自己的珍稀植物园开辟中华绿色版图公益人纪念林,为其他每位获奖者以红豆杉树挂牌纪念和祝贺,供大家瞻仰,向群众和青少年宣传濮存昕、姜丽娟、那媛、侯希贵、楼忠福等19名获奖者的动人事迹。

                                      四 说说阿童之齐门缘

      阿童,别名立洲,雅号『虾佬』,我称他是『环保画童』,是因为他至今一副娃娃脸,『童心甚秀』。
      他妈妈是广东客家人,爸爸是广西人,两广皆在珠江水系。父母都是老铁路工人,带着阿童姐弟来到的贵州,恰也在时下广东提出的『泛珠三角』概念范围之内,都受过珠江母亲河之养育。他从贵州工学院自动化专业毕业,曾是贵阳卷烟厂(现黄果树烟草集团)中层管理者,『黄果树』大瀑布,举世闻名,真正是珠江流域最著名的风景名胜,是珠江的一大品牌。九十年代,他曾下海到广东阳江短暂打工,被聘担任过一个开发区的管委会副主任。
       1997年秋天,深黔新村在珠江上游创建初期,阿童闻讯,便最早加盟,担任副总工程师、兼基地总监,现任中华绿色版图工程生态教育基地教育基地副主任兼绿色文化中心主任。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指挥现场建设,他跟着乔老爷,和深黔新村的农工、员工、专家们一起,泥水里来,雨水里去,汗水里干,翻山越岭踏勘规划,登崖攀壁探明水源、顶风冒雨修筑道路、抢时赶令播草植苗、熬更守夜作课题,几乎累垮了身体,仍积极参加有关绿色扶贫和环保宣传教育活动。闲下来,便与老乔舞文弄墨,切磋琢磨,研习书画艺术。他和老乔都追求美,研究美学,但他们创造之美,一是落在宣纸上、花笺中,一是铺在大地上、绿色中。
      阿童与乔老爷,可以说既是一段难得之丹青奇缘,翰墨至交,又是一对不解之绿色搭档,扶贫伙伴。二人相濡以沫24个年头,不仅是外传,可堪称传奇。
      阿童自幼聪硕,读书发奋,热爱文艺,能弹奏一手好琵琶,更爱画画。乔惠民的夫人曾是贵州工学院教师,1981年带阿童一个班赴京实习,阿童即与乔惠民相识,因二人书画同好,成为至交,经老乔介绍,阿童被白石孙女齐秉正、孙婿应龙森夫妇收为弟子,入白石画室,习齐家画法,长期接受白石后人手把手传习教育,成为齐家门下亲传弟子,并获赠一支白石老人生前曾用过的斗毫笔存念。白石后人举办书画展,曾邀请他参与筹办,当成自家人。
当时在京介绍陈童登堂入室的乔惠民,曾一再要求他敬重齐门师长、维护齐派声誉,一辈子做齐家的学生,不满十八年,切不可轻易把从师学来的画技纯粹作为商品出卖。陈童坚守承诺,二十多年来,业余时间潜心研磨,逐渐深得齐派画法精要,尤其是虾、蟹、鱼、蛙『水族四家』同时,也黯习山水,努力从傅抱石、张大千作品中借鉴精髓。
      书画艺术我不很是懂,但喜欢听专家们对阿童之评价,略为有所了然:
阿童书法、国画艺术俱佳,画作墨分五色,架构精巧,把虾、蟹、鱼、蛙,花、鸟、虫、兽画得玲珑剔透、活活脱脱,经多样磨砺,已渐进炉火纯青佳境。新近研习山水,也是颇有气象、空灵有神。题款、书法尽力研习白石老拙墨风,并与『板桥体』融为一炉,用笔遣墨,努力将疏密、浓淡、润枯、大小、长短、方圆、肥瘦进行错落穿插,随笔挥洒,有如『乱石铺街』,恣肆纵放,却依循规矩,整体跳跃灵动、开合协调,富有节奏感,出自齐家风格、板桥遗韵,亦不失自持格调。
      在他之画中,大家尤其喜爱水族四家,在他之虾、蟹、鱼、蛙中,大家尤其喜爱虾。他爱跑野外,去观察自然界中小生命的灵动,有几次专门跑到广东海边基围去看活虾或活蟹,从早盯到晚仍不肯离去。我看过许多画家画的虾,与白石及其门下弟子们的确有不同。就看阿童的虾吧,不仅一须一甲,圆润浑实,玲珑剔透,而且一只只虾极富弹性,力透纸背。老乔说,齐家有齐家『活虾画法』真传秘诀。尽管阿童的老师齐秉正、应龙森过去亲授画技,并常以白石名言『学我者生,像我者死』教诲于阿童,但如果不专心,白石老人艺术生涯中千锤百炼总结出的许多绝招,也不是谁都能轻易学到的。
      看来,『虾佬』这个别号对于阿童是蛮合适的。他长期『苦研师长精髓』, 『淡泊功利所累』,即使身处『巴掌蜗居』,常与艰苦的工作、清苦的生活相伴,也信守诺言,宁愿赠画,不愿卖画,18年过去了,24个年头了,仍是一个只送不卖的的穷画家。有不少次,一些酒店酒楼开张,馆舍落成,欲出不小价钱购买几幅他的书画装点门面,他执意不肯。
      他有四首《六字小令●丹青心》,写于1997年8月20日:

         生我珠江长江,养我父母先辈。教我白石家门,育我黔山秀水。
         
         乐在巴掌蜗居,夙兴昼亦难寐。苦研师长精髓,以免老大伤悲。
         
         毕生多有追求,惟有丹青不废。一谢齐门恩师,二报乡亲些微。
         
         千金不让尺幅,淡泊功利所累。惟望水族四家,换来万木春回。

       我见到阿童作品,是几年前,他无不是作为绿色礼物赠献港澳人士。
       其中,我也有幸得到阿童如此珍贵之绿色厚礼。
       绿色版图基地为唤起港澳关注珠江生态建设,在黔港两地与香港实业界、环保界开展了不少的交流活动,一向『千金不让尺幅』的阿童,却『惟望水族四家,换来万木春回』,多次以画会友,宣传绿色扶贫。
       1997年,深黔新村成立,他赶制丈余群龙(虾)戏海图,相赠祝贺。
       1998年,香港景泰蓝大王陈玉书去黔考察投资,他送上了精美画作,陈玉书先生则回赠自传《商海生涯不是梦》,并对贵州生态建设提出了诸多好建议。
       1999年,在老乔与香港中华总商会赴黔考察团联谊座谈『关注珠江上下游环保互动』时,阿童一下就向香港米王唐学元、出版王李祖泽、纸王黄克立儿子黄谊弘、媳妇梁凤仪(著名作家)等香港人士赠送三十二幅画作。
       99澳门回归祖国前夕,老乔与专家赴港,向环保组织长春社、香港观鸟会、天文台赠送九十九个人工招鸟巢箱(挂进了香港的公园),同时以画相赠;接着转道登门拜访澳门中华总商会,向何厚铧、马万祺、何鸿燊等也赠上一幅幅阿童之水墨画,澳门庆回归组委会则将一幅刚定稿、尚未发布之回归吉祥物——燕子图,回赠老乔他们纪念。
      2000年深圳共青团、义工联选送青年志愿者赴黔,与深黔新村联谊,2001年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考察深黔新村,相送亦为阿童画作。
      后来几年,绿色版图基地赠送给不少港澳名人的陈童作品,一些是老乔亲自登门去送,一些是通过香港中华总商会转送,一些是通过我和老乔在香港的一位铁道兵老战友曾庆牛一一赠出去的,其中包括香港特首董建华、李嘉诚、霍英东、曾宪梓、陈有庆等。
      阿童经济拮据,笔墨纸张皆自购自备,『三分画,七分裱』,装裱更比较花钱,他剩吃俭用,也要把作为绿色礼物的赠品装点好,稍不如意,绝不出手。
     他体质较弱,白天杂事多,晚上画画常至半夜三更。老母亲劝他休息也不成,便坐在儿子旁边陪画,给儿子熬药、沏茶,儿子不睡,母亲也不睡。
     董建华、何鸿燊燊、香港中华总商会等曾向老乔和阿童他们专电、专函致谢。
      几年了,阿童前后向港澳及中外人士赠献书画作品已有二百余幅。一幅画,就是他的一分绿色扶贫、拯救珠江宣言书,只要有与港澳人士对话机会,他话语不多,就是两句:一是感谢港澳对贵州扶贫的大力扶持,二是请求港澳关注珠江上游严重的生态问题。为此,亚太环境保护协会(APEPA)根据《亚太生态与文明奖条例》,授予陈童 『亚太环保书画家』命名奖。

                                   五 说说老乔之写字缘

      老乔习书,自幼开始。
      早年敲他打他教他写毛笔字的,一是他的母亲。母亲读过昆华女师,钢笔毛笔字写得好,至今仍经常参加离休干部的书法展,教儿子从小就要『字正人端』。儿子在珠江上游进行生态重建、绿色扶贫,母亲专程去贵州惠水看儿子,在儿子乡下住的十分简陋之木板房里,挥笔写下遒劲的四个大字送给儿子——『绿满珠江』。
       一是他的小学老师黄雨英,教他『永字八法』,临柳摹欧。
       一是他的保母江五娘,是他毕生难以忘怀的一位亲人。六十年代初,他父母工作忙,请了从这位四川逃饥荒来到云南的五十多岁的孤身妇女做保母。江五娘其实出身大家,读过私孰,做得一手好川菜,会一手好女工,更写得一手娟秀的蝇头行揩,对乔惠民几兄妹管教甚严,教他『写好龙凤家,走遍天下都不怕』,每天放学回家写算数作业也必须用毛笔,否则戒尺一举,手心领掴。
        还有一人,就是原中国驻韩大使、现任中国驻日大使武大伟。
        那是文革初的1968年春天,乔惠民父母被打成走资派,天天挨批斗,子女也尽被牵连,全家关进了县委会的『马厩』(当时县官下乡无公路,只能骑马),睡在草堆里,孩子也被经常拉去过堂。乔惠民忍受不了,出逃到北京,躲进长兄乔喜科(现为正师级军人,从学生时代起常年外号也叫乔老爷)正在就读的北京外国语学院,避难大半年,安身在大哥住的学生宿舍,睡上床。大哥同住一起的几个学生,有武斗、张九桓、刘永兴、彭仁东等(后来都成为驻日本、泰国、新加坡的大使、领事或相当的外交高官),他们很同情乔惠民,当时乔惠民成天与他们同吃同住,跟他们学文化,长见识,个个既如兄长、好友,又如老师。其中对乔惠民最好的是东北学生武斗哥哥,即现在的武大伟大使,像带亲弟弟一样带乔惠民遍游京城名胜,找了许多书给乔惠民看,特别是见乔惠民爱写字,便领着他一处处去看皇家宫阙那些楹联、中堂、牌匾和历代墨宝,赠送了一本《毛泽东诗词》手迹给他,让他学学毛体。这本《毛泽东诗词》手迹,乔惠民反复临摹,珍藏至今。
      之后,乔惠民16岁当矿工,17岁从军,最难得的是,在军队当编辑、记者时,参加有舒同、王遐举、刘炳森、韩绍虞、欧阳中石、李铎等书法大家亲自面授的军队书法班学习,耳提面命,获益匪浅。
      然而他最喜欢毛主席的字,以及岳飞行草,唐代虞世南之行揩,还有三希堂临摹王羲之流传下来之《兰亭序》。
      以上一些故事,作家万登学未及了解到,特借本文补遗,建议《乔老爷外传》正式出版前补充进去。
      与老乔接触甚密或书信往来较多者方会知晓,他的『乔老爷小花笺』是很漂亮的。据我了解,老乔刻意而为之书法作品较少,平时除喜好随手用薛涛笺、小花笺之类,录点元曲、唐宋小诗词寄情赋闲之外,主要是在与人与友通信时喜欢用毛笔字。他说他从来不敢妄称书法家,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爱写毛笔字的人,并说他平时坚持两点:一点,虽然崇尚古今大家,学习名人先师,到自己写字,却决意不能像这家或那家,只能像自己;另一点,写字为了交流,力求交流中显美,一定让别人看得明白,认得清楚;三点,学以致用,书以致用。
      由此,我以为他的字,基本上力求体现以下风格,一是楷行草相间,小品小片为主要形式,不拘一格,不宥一体,字随文意,文附字形,看上去开合疏朗,比较清丽俊逸,阴柔明媚,不经意间讲究着抒情写意,细品之韵气袭人;二是墨风文人化、尺牍化,他基本上是集学者、编辑记者、文艺家和活动家、公益人、行动主义者为一身,这七八年来差不多又成了半个生态专家,他来不及去走『纯艺术家化』的道路,倒似乎更重视传统书法之实用性和带着明显之『仕气』化,似乎更重视文人品格之修炼与思想、智慧的时效传播。从他日常交流往复那些短简、尺牍来看,或洋洋洒洒,文思如潮,或只言片语,言简意赅,字里行间每每可窥视他之心灵,听见他之足音,体味他之思索。它们不是作品,胜似作品,不是为展示而创作,而是为精神、行为与沟通、互动而作,然而当你收集下来回瞻,不少也是可以成为一件独立之艺术品给今人或后人品味的。
      说到『学以致用,书以致用”,我不禁想起二OO 二年一个生动之事例:中国农业部批准之『全国第二届村长论坛』在南京江宁举办,我应邀去出席,老乔作为中国农村社区发展促进工程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应会议秘书处要求,以小楷起草《中国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公约》(四字一句的工整体裁),简称『江宁公约”,并连夜以大楷书写为大幅长卷,次日由全国各地数百名村长代表在长卷签名共同履行,那是论坛达到高潮的一个踊跃场面,各地报刊纷纷报道。那个签名长卷肯定已被人收藏,而小楷草稿却被我索走,收藏在亚太环境保护协会(APEPA),我想若干年后,必是反映中国农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历史过程之某一件小小的翰墨见证和人文藏珍。
      老乔也有《七言三题●翰墨志》,写于已未年七月廿六日:

                  一幅花笺不值钱,有钱难卖我花笺。
                    不事雕琢随意得,得来毋忘荐轩辕。

                   此生尤爱花笺词,雕虫勿负翰墨志。
                    钱财散尽还复来,须眉丧志活亦耻。

                   流血流汗流辛酸,珠江生态重建难。
                    愿将就手百花笺,呼唤一片绿家园。

      这诗他写成小花笺也保留在我香港办公室,每读到“流血流汗流辛酸,珠江生态重建难”,我心口也会有点哽咽。

                                 六 说说痴心之公益缘

     老乔毕竟是文人,虽天天在行动,年年在苦斗,落得一副农民相,依然难脱文人习气。他十分喜欢钻研问题,心之所向,魂之所系,对贵州和珠江之生态问题就钻研得多一些。他逢人、逢会、逢讲演,总要大声疾呼珠江流域之生态环境日益退化的问题,谈他的『上下游环保互动』思想。
      走进老乔他们的百鸟河乡间生态谷,可以看到一串醒目的石刻大标语:
                      
                      上游人想到下游人/下游人想到上游人
                      城里人想到城外人/城外人想到城里人
                      前辈人想到后辈人/后辈人想到前辈人
                      先富人想到后富人/后富人想到先富人
                      东部人想到西部人/西部人想到东部人

      细加品味,这五段话,可以说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理念之最生动阐释。
      老乔提出“送一片绿色到珠江上游山区,还一江清水给珠江下游人民”,说的也是一种互帮、互动、互补、互济、互联的关系。据我了解,中央指定沿海多个发达城市对口帮扶西部贫困地区,成效显著,其中老乔他们的绿色扶贫是一种最好的形式,因为如老乔所说,绿色扶贫,反过来也是帮扶下游自己,其实这几年,云贵高原,珠长上游,生态渐显恢复转机,开始碧水东流,西电东送。据说深圳市主要首脑新近访黔,一方面谈深化对口帮扶,一方面面对面向贵州党政首脑协商多要点用电额度,以补特区电力不足。水电是最清洁、最符合生态的绿色能源,水电资源的大力开必须依赖于上游绿色环境的保护与营造。为此,我觉得深黔两地、上下游地区的口号,还应加上一句,“送一片爱心到珠江上游山区,还一片光明给珠江下游人民”。
      就我所见到的,他围绕珠江流域上下游环保互动、石漠化防治与农民脱贫、特大种群白腰雨燕保护与农林病虫害生态防治屏障建设、乡村同富裕模式、家庭生态农场模式、生态旅游开发、乡土珍稀濒危物种资源保护、抗癌珍稀植物红豆杉保护性开发利用等等,大约就组织或参与了十多个课题的研究,一些不关他们的事,比如『贵州发现的远古茶籽化石与中国是世界茶叶起源地及贵州茶叶产业品牌塑造 』、 『《儒林外史》所载野史与贵州黔东南天后庙群——内陆最遥远的妈祖文化旅游线』、 『贵阳市循环经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探索』等等,老乔也牵头邀约深圳、香港、贵州的一些学者进行研究。
老乔有个心愿:就是将珠江上游的珍稀绿化树种到深圳去,种到香港去,种到蛇口南水一带的珠江口去,种到深圳梧桐山自然保护区去,沿着一线、二线关长长的去种寿可千年的珍稀绿化树。他对我说,二线关一条线,正好就是邓小平当年为中国改革开放画的第一个圈,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重要历史遗迹,而一线关一条线,则是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正确决策的历史见证,沿着一、二线关营造珍稀绿化带,即可以丰富城市林相、林种结构和生物多样性,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提升深圳作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等级与品位,而且也能更好地保留和保护深圳改革开放的历史遗迹,使一、二线关成为对青少年和后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绿色文明教育的重要标志物。
      不少研究项目,我们协会的专家也被老乔拽着参加了进去,那些课题报告一摞又一摞,如果在香港,至少要花出几百万课题费,然而老乔他们的绿色版图基地自己凑钱,无怨无悔。研究推广家庭生态农场模式,深圳市政府是给了贵州科研机构一笔钱的,深黔新村也出了不少钱给专家作为合作研究实验,但老乔主动向金沙、锦屏其他县乡一点点推广,全部经费他个人自理,不去用专项经费。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老乔与惠水县向县长出席中华绿色版图工程启动仪式,轮他大会发言,他抓住重点,历数凿凿数据,大声疾呼国家要像重视黄河流域沙漠化一样来重视珠江流域之石漠化治理,当场受到曲格平和国家环保总局领导赞同、表扬。他被邀请担任中华绿色版图工程组织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高级研究员,现在我们亚太环境保护协会(APEPA)也邀请他为中国公益事务执行总干事,他公益活动和科研课题一个个做,最近新开的课题又有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国内大药厂联合进行『红三喜』(红豆杉、三尖杉、喜树)等珍稀抗癌药物资源保护性后续开发利用、药物淬取试验等。这些日子,他在贵州,组织人又编译出一本《中华环保呐喊英语100句》,有家出版社将要出版发行。
    绿色版图基地不送礼,送礼就送绿色礼物。前年植树节,老乔亲回广东,组织启动了中华绿色版图工程珠江环保互动活动,向广州100所学校赠送了珠江流域的特色珍稀绿化树种红豆杉,广东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广东省军区全体首长,亲自接受中华绿色版图工程生态示范基地培育的绿色礼物红豆杉树,种植在广州大夫山,如今长势喜人。2004年春天,又向广州送去10000株红豆杉,并将广州天河区孩子们捐赠款种出的10000株红豆杉种进贵阳市云关山森林公园。去年11月,乔惠民应邀前往湖北咸宁市,代表中华绿色版图工程和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将贵州乡下百鸟河试验总结的生态招鸟技术推广到星星竹海,与共青团发动公众与青少年参加,实施40多种款式、万只人工鸟巢布放工程,中国林科院院长江泽慧带各国使馆人员到场签名支持。最近,他又抓紧组织格平绿色助学行动受助贫困孩子繁育红豆杉,其中挑选100株准备赠送贵州财经学院,筹备发起『我为母校种棵树』行动。
    绿色版图基地不送礼,送礼就送自己的书画艺术品:一是陈童一幅幅美伦美奂的『水族四家』,一是老乔本人的一帧帧漂亮的书法作品『百花小笺』。一个是不卖只送的书画家,一个是只送不卖的学问家。都说是出在手上,『秀才人情纸半张』。只要你热爱环保,支持扶贫,保护珠江,他们愿意送出自己的作品。这几年,陈童留存平时部分画作,已有一批。老乔也积累下一批『乔老爷小花笺』,有短文手稿、书信草稿,调研考察手记、读书杂识,也有古今诗词歌赋手录精粹,还有他早年就在深圳研究创制的《中国古典诗词文赋新编酒令》(十八种),其中《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新编诗词酒令已经作为一种改造翻新的中华传统酒文化游戏,在他的生态园区以农家饭、自酿酒招待贵客时专用,文雅、有趣、助兴,直令大家兴高采烈,爱不释手,被称为『酒桌上的卡拉OK,宴席间的最新玩法』。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建议他们,作品珍贵,不要轻送,最好公益义展义卖,用去拯救珠江。他和阿童欣然同意。
      实际上,我们都知道,老乔和绿色版图基地是很苦也很穷的。
      山山水水间,盘子大,项目多,干事业,搞发展,全靠自筹资金,而且农林业一般周期长,回报慢,银行是不会向他们贷款支持的。但做科研课题,他们很舍得。扶助农民,他们很舍得。当地有一个省里重视的种植项目,本来是分管副省长亲批的小额扶贫信贷到农户的政策性项目,层层都过关了,银行却『嫌贫爱富』怕风险,决不向农户放贷,深黔新村就替农户贷款做了担保。他们几年来只有一部山路上颠烂了的老式北京吉普,一部晃荡乱响的微型昌河车,连几十次接送香港专家、北京环保和农业高层机关司局级干部,也是这车。有时他们城里办事,省下一顿饭,说,这点钱可以多种一些红豆杉。
      他八个年头绿色扶贫走山乡,历尽艰辛不回头,和深圳所有股东一样不领工资,前年,他又『裸捐』了本人在深黔新村股权的全部分红权益。从1984年起,他就是处级干部,在内地相当一个县太爷的级别,后来以正处级公务员调入深圳,如果在深圳薪水是不错的,但他在深圳市文联办理了停薪留职才来贵州,两头皆无薪,这些年可真正难为他了。所以我和深圳、香港的朋友们最知道,他在贵州过得很苦。好在他笔头不错,即便多数时间在贵州贫困地区,业余也抽时间为一些媒体、企业、研究机构写稿、写策划书和调研报告,还兼为一家城市杂志看终审稿,赚点稿费养活自己,跑路办事做盘缠。在乡村,他住的是木板房。出差在外,几年来路费基本自理,除非紧急,多数是坐火车,有时还长途挤硬座。深黔新村项目战线较长,经费一直很紧张,他兼职『打工』找点钱,多次用于补贴第一线的农工、员工。他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三年无钱去缴,母亲知道了很着急,把积攒的离休工资5000元交给他去补缴,他却悄悄拿去给第一线种黑莓的员工补发了工资。有的员工善意讥之:乔老爷自己经常都穷得丁当响,却总是想着穷得响丁当的穷人,自己都需要扶贫,却天天去搞绿色扶贫。
      在中国,从事环保公益事业太难了,尤其到偏远落后的农村去做环保和扶贫之事,则难上加难。
      树多起来,山绿起来,水清起来,老乔他们的公益负担也日益重起来。
      我和老乔在香港谈起其中的一些难处,比如大面积繁育珍稀树年年要付农民地租、大规模保护动植物之巡逻保安力量不足、农民参与劳动管护需要一笔笔工钱,许多珍稀苗木大量积蓄在繁育圃没有资金推广定植出去……,常使老乔他们重负难堪,前面之难题解决了,后面之难处又出来了。尤其近两年,随着事业规模的扩展,资金压力越来越大,深黔新村几个园区中层以上管理者,短的几个月、长的一两年不拿工资,也要保障给第一线农工发工资,保障保护工作和园区建设。
      老乔的母亲和继父,两位都在珠江源打过游击的老战友,八十高龄,多次拿出自己的工资,汇给深黔新村汇钱解决绿色扶贫经费难题,累计已有30000多元,老乔一次次用来给员工、农工发工资;老乔长期无薪,交不起在深圳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他的当军人与公务员的三个兄弟和失业的妹妹,凑钱让他去交,可他全部用到了珠江环保和绿色扶贫项目上。说到这些艰难情形,我见老乔的部下眼泪快出来了。
      经常在内地听大家说,当代中国象当年雷锋那样的『傻子』已经没有了。
      可我却又看到了这样令人尊敬的『傻子』,深圳人老乔和他的伙伴们就是就是这样一群人。
      我想,在中国内地,环保领域、扶贫战线,有乔老爷、画家陈童、『红豆杉妈妈』、留学生钟音,以及石光银、牛玉琴这样一批绿色扶贫战士、拯救濒危物种的先锋,治水、治沙、治石漠化的英雄,说明中国的生态建设事业民众参与开始了。本来是令人可喜的。可详细了解下来,这些人的处境却异常的艰难。我同一些港澳和海外朋友谈起这件事,有时想不通,在中国内地,为什么一些贪官和败类,呼风唤雨,动辄百万、千万、上亿地糟蹋国家资金,轻而易举就落入自己的口袋,而乔老爷这样一批无私奉献者,却很难得到应有的政策资金支持,干得如此艰难,过得如此艰难?
      我无意中在报刊读到国家林业局李育材副局长的一篇文章《为治沙英雄减负,进一步推进我国生态保护和建设事业》,读来令我感动和振奋,这篇文章,是今年4月3日,回良玉副总理批示『要关心治沙劳模,并应切实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国家和社会作出较大贡献的同志,我们应尊重和关爱』。李育材先生代表国家林业局专程去西北看望了两位治沙英雄,他文末有这样一席话:『治沙英雄多年来背负着债务包袱,这不仅显失公正,而且会影响到当前全国生态保护和建设热潮的进一步掀起。英雄可以流汗,但不能让他们的心底流泪。』据我所知,曲格平先生也专门向李育材先生介绍过老乔他们的事迹。老乔的故事还有很多,《乔老爷外传》记录得更多更细更感人。老乔心底也常常在流泪,他的小诗曰:『流血流汗流辛酸,珠江生态重建难 』,英雄可以为千秋万代的公益事业流汗水,淋雨水,踩泥水,甚至不惜流淌青春与生命,怎末可以流泪水、流辛酸?但我相信他一定是条硬汉子,一定能够将他心中之『绿色乌托邦』化为现实,『愿将就手百花笺,呼唤一片绿家园』。
        
                                   七 说说神奇之港澳缘

      介绍以上这些情况,就该说说老乔、陈童他们的《港澳百年商界名家创业史诗宝典》(四字经)书法典藏长卷艺术品了。我一见到,就认为是一件无价之宝。
     1997—1999期间为了庆祝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发展珠江上下游『一衣带水』之亲情联系,由乔惠民创意和牵头,组织员工、农工、技术人员和特聘专家一起收集了记述众多港澳商界爱国名人名家创业和奋斗史实资料,从中遴选出100多位在上一个百年香港卓具影响力之人物,由乔惠民主要执笔和指导,集体创作编写为《港澳百年商界名家创业史实宝典》(四字经),书法由陈童全部完成。贵州实业家荣启华、深圳学者型企业家桂强芳、贵州地球之友、香港一些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对这幅作品的创作与问世,给予了诸多支持。
    具有国家资产评估资质之深圳市国颂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近日对该巨型作品之可辨认实物资产进行价值评估,评估值为人民币3120万元,成为迄今国内最高资产评估值的文献性书法艺术作品。
    中华绿色版图工程生态示范基地、生态教育基地确定,该件艺术品将进行公益展览,首先结合『中华绿色版图工程珠江上下游环保互动活动』,在珠江上下游城市、学校、公园、社区、博物馆、展览馆及有关公共场所巡回义展,并结合巡展,进行有关艺术品公益义卖(包括阿童的其他画作,老乔的小花笺),最后选择适当时机,对该艺术品进行公益拍卖或采取其他方式之公益性收藏。通过公益义展、义卖所得捐赠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定向用于中华绿色版图工程珠江流域生态重建、绿色扶贫、绿色助学、石漠化山区治理、生态环境教育和拯救濒危珍稀动植物。
     该文献性书法艺术作品,主题突出,篇制巨大,内容浩瀚,书法精美,气势磅礴。装裱卷长118尺,由珠江上游贵州布依族女孩亲手纺织之蓝色土布缀连装裱一体,以简练、朴实的文字,四字一格之工整文体(简称四字经),将港澳董建华、何厚铧、霍英东、李嘉诚、何善衡、马万祺、曾宪梓、何鸿燊、郑裕彤、李兆基、田家炳、张永珍等100余位著名人士在港澳回归祖国之前的重要奋斗史迹、爱国精神、创业生涯、为人理念等凝炼于尺幅,集粹缀连为一体。该百尺书法长卷作品最终修订完成于千禧年初。海内外人士和专家瞻仰观摩后无不称此乃『人文国宝』,认为,这100多位港人,虽然还不是港澳著名人士的全部,但基本能代表港澳回归祖国前一百年来创造香港、澳门繁荣的爱国商界人士群体形象、财富形象、精神形象,作品用简炼的『四字经』体裁记述他们每个人不平凡之奋斗经历,易读、易记、易珍藏、易展示、易流传,易于使世人、使后人了解一百多年间,港澳人民反侵略、反歧视、争民权、争自由、争统一的风云大事;了解以中国人为主体之香港人、澳门人创造香港澳门经济繁荣奇迹的历史;了解他们爱国爱港,爱国爱澳,热爱自己的民族,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桑梓的整体精神实质。
    据先前不少深港澳艺术界鉴赏和评价,称其特色为取材广阔,主旨弘深,报告真切,应是一部港澳世纪史诗;其体裁井然工整,统分协调,篇章众多,浑然一体;语句明白简练,内涵恢宏,显现一派大的气势;书法继承齐派风格,黯习白石墨趣,并娴熟融入板桥『六分半书』, 即以『汉八分』(隶书的一种)杂入真、行、草、隶而自成一炉,信手拈来,运笔自然,落墨不显矫饰,单字略扁,左降右升,秀里藏拙,拙中蕴秀,『摇波驻节』,姿致如画;无论分篇还是通看,整体笔力流畅,看似不经意而走笔,细辩则处处有法度,结字精严,架构凝重,凡点画、提按、使转,均在一种恣情随意的节律中显露着骨力和神采,实为书法中罕见之品。
     该《宝典》富有公益号召力,初稿曾刻制竹简(深圳书法家张世涛书),于澳门回归之日开始,在百鸟河乡间生态谷对外试展,几年来贵阳、深圳、广州、港澳台、北京、上海、昆明等地及美国、新西兰、日本、泰国、新加坡等海内外的数万青少年、公众、旅游者、政界与商界、环保界人士纷纷前来参观。部分单章,陈童以书配画方式,代表基地赠送给港澳名家。
     这幅作品来得非常辛苦。他不是来自于一般骚人墨客酒足饭饱后的闲情雅致,不是来自于一般文人名士在纯而又纯的艺术金字塔里的寄兴或伤怀,他是老乔与阿童与一群乡下人,一群为珠江环保和扶贫年复一年痴心苦斗的穷哥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汗水中、泥水中、雨水中集体创作出来的。
      3120万元,可谓天价。
      但我认为不是天价,在我和许多港人眼中,这是一件无价之宝。
      它不是一件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品,它是一幅代表港澳人上个世纪参与创造中华历史文明总体精神的斑斓画卷,它是一面代表人类先进人文的旗帜,它是一种代表世界共同富裕与可持续发展总方向和总潮流的珍贵结晶。
      我信赖这个资产评估的公正性。评估报告出自于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过『中华第一』的专业资产评估机构,负责评估的公司负责人、国家注册评估师王晨阳先生称,该作品不仅具有较高艺术价值、文献价值、珍藏价值,而且将带来的公益附加值也是无可估量的,其长期收藏价值及公益附加值等因素随着时间的沉淀而不断增值是必然的,公益价值已经蕴涵在这件特殊艺术品的综合价值之中,由于其特殊的精神价值和公益价值,它才能展示、传播、珍藏、久远。该艺术品一旦公益巡回义展、组织义卖成功,能够发挥直接为珠江水系生态重建、环境保护筹集资金的作用,并能够更好的唤醒与激发广大公众共同投身珠江流域和全中华之生态建设事业、环境保护事业、绿色扶贫事业。

                                    八 说说老乔之雅号缘
             
     贵州作家万登学所写《乔老爷外传》,根据我的建议,书名前头冠上『珠江之子』,人物形象和主题更鲜明些。
      『乔老爷』这个浑名儿,我研究过,可以说是中国姓氏文化中一个特有现象。现当代中国大陆许许多多乔姓人士,不分老少男女,为官为民,都被人们唤作乔老爷,比如前外交部长乔冠华,蛇口改革开放之初之风云人物乔胜利,四川巫溪文革前一名县官,我认识的一位内地做外贸的女孩子,以及贵州茅台酒总经理乔洪等等。乔惠民告诉我,乔老爷是他自幼有之外号,朋友们叫惯了,他几年前干脆报国家商标局注册了『乔老爷商标』。
       作为商标主人,看来他很喜爱大家叫他乔老爷,因为这个浑名儿缘出上世纪50年代末中国内地一部黑白古妆故事片《乔老爷上轿》,由海燕电影制片厂出品,导演是刘琼,当时内地最著名的搞笑演员韩非主演乔老爷——一位滑稽幽默、多才多艺、急公好义之故事主人翁。
       我问过不少内地年轻朋友,他们大都知道乔老爷是一个常用外号,却不知电影剧情。
       据老乔讲,剧情大致是说:书生乔溪即“乔老爷”赴京赶考途中游览江南某名山古寺,与天官府小姐蓝秀英相遇,互生爱慕之意。秀英之兄蓝木斯经常依仗父势胡作非为,他碰见年轻美貌的黄家女儿,便欲抢亲。黄家母女吓得出逃,投宿于一客店。蓝木斯得到报信,带人抬着轿子追至客店埋伏四周,计划天亮后强抢民女。乔老爷游山后一时迷路,又身无分文,忽见店前停有空轿,便钻进轿内休息。天将明众家丁糊里糊涂就将花轿硬抬往蓝府。乔老爷在轿内听到家丁们窃窃私语,方知自己被当作黄女,为免使弱女子遭难,遂将计就计,换上轿内女装 ,扮成『新娘』,任他们抬回蓝府。 蓝秀英反对哥哥强占民女,便将『新娘 』安置在自己房内,试图禀告母亲将其放回,却发现『新娘』是自己在寺庙所遇书生。她问明情由,更敬重乔溪为人。此时,贺喜的人陆续进府,蓝母察觉了乔老爷冒充黄女的真相,怕张扬出去有失体面,干脆将错就错,招乔老爷为婿。剧末,秀英与乔溪结成美满姻缘,而蓝木斯则竹篮打水一场空。
      该故事片六十年代在国内广泛放映,乔老爷艺术形象深入人心,爱取外号的老百姓,就把周围熟悉之乔姓人士唤作乔老爷,乔惠民虽属年幼,外号也由此而来。可惜这片子我在香港更没看过,听老乔一侃故事蛮动人。乔惠民说现在许多年轻人都不知道影片故事了,他已打好腹稿,打算抽时间按原名创作一部新编古妆幽默连续剧。
      我还以为乔老爷是古时的一个官,原来是一介穷书生。我看故事中的乔溪还真有点像他,滑稽幽默、多才多艺、急公好义。古有乔老爷智勇双全救民女,今有乔老爷绿色扶贫保珠江。
      贵州作家写乔惠民的故事《乔老爷外传》即将脱稿了。这部报告文学虽比较长些,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他写老乔,主要在于语言朴而无华,真实,用真情,不只是歌功颂德,而且把老乔的某些缺点、弱点,譬如迂腐气、夫子气、过于公益,理想化,爱心重于企业家气质,考虑市场化运营不足等等,以及他八个年头一次次失败与屡败屡战之经历,做公益事业面临的艰难困苦,围绕他的事业形形色色的人事表现,都活活脱脱展现出来。
      我们亚太环境保护协会将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携手,继续支持绿色版图基地,相信这个基地必然能够进一步建设成为代表中国环境保护事业、代表珠江生态建设、代表深圳与贵州、港澳与云贵、沿海与西部互动合作之一个绿色窗口。
      我特别赞成《乔老爷外传》开篇时,作家对乔惠民的一段评价:

      可以说,此人凭汗水和智慧,为社会做过不少事,却还远远算不上一个成功者,有些事做来还好失败。但他一定称得上是一个奋斗者,一个永不停歇的勇者和智者;此人所走的道路不是谁都能去走的,但一定是一条值得走的道路;此人每每囊中如洗,却真正是少有的『绿色富翁』——他就是乔老爷。

      于甲申世界环境日。

------------------------------------------------------------------------------------------------------
受托推荐 公益文稿 欢迎转载

了解以上事实真实性联系地址:
北京广渠门内大街16号中国环保新闻出版大楼722室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绿色版图工程组织委员会
主任:黄河,宣传部长:彭翔
电话:010—67148288 传真:67116615

联系作者:中国○香港湾仔庄士敦道181号大有大厦913室亚太环境保护协会(APEPA)
Tel(852) 28933628 Fax(852) 28933213E-mail : wholechina@incnets.com
联系人:梁众星

联系推荐人:深圳市深南中路国际科技大厦31楼
经济导报.《中国城市》曾伟红
电话:0755——83279666—803 E-mail : BC999@126.COM

 

上一篇文章:《孔子.耶稣.披头士列侬》
下一篇文章:风之谷(宫崎骏作品)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697]
· 联合国官员吁为拯救地球 少…[681]
· 视频:遏止全球暖化的「三…[715]
· 视频: 全球气温上升6度之后…[667]
· NASA SOS[680]
 
· 佛学唯识论与精神分析学[826]
· 感染当下大家庭的温暖、光…[1025]
· 度己度人度生灵度亡灵,给…[1029]
· 舍气度之局限,得志量之恢…[1370]
· 常留三分余地与人设想[1437]
  ·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游客『我是想象公主』于2005-03-24 18:44:59发表评论:
  • 评分:1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