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滋神沐灵苑 >> 文章 >> 精神世界 >> 纳浩然正气 >> [专题]心理专栏 >> 正文
人心的爱       
人心的爱
[ 作者:蔡肇祺 | 转贴自:百度贴吧 > 蔡肇祺吧 | 点击数:1014 | 更新时间:2006-12-04 | 文章录入:wsqqwert ]
人心的爱
          蔡肇祺

  人,是大宇宙诸生命个体中,唯一负有调和大宇宙使命之生命个体。这使命,乃人其贯穿永恒,不能推卸、无法逃避之责任!其中,最使人难以负起这责任之项目,即是:人与人之间,其调和!说起来颇好笑!人,所以存在于大宇宙间,其目的,乃在于使大宇宙,日新月异地臻从更高、更大、更完满之调和状态;然而,负此神圣使命之人,啊!却就是人本身,在与是其同类、同伴之人,其间,变成:最难于调和,最做不到和的状态,这,岂不是天大笑话?要和大宇宙间,那只供调和之主体之人,去完成其调和大宇宙诸生命个体使命用的调和副体——人以外之动生命个体即动物、准动生命个体即植物、不动生命个体即物质调和,则人都能调和得了,也调和得颇具规模,颇有成就;但,只有人与人之间,为何却调和得乱七八糟、一败涂地?我是人,你也是人,他也是人,我、你、他,原本都是人,原本都负有调大宇宙诸生命个体于和之状态的责任,这人,其我、你、他之间之和,怎么会有:这人类自身之和,在调不成之事?这,真是一件天大怪事!这,怎么不会给其他那动生命个体,或准动、不动诸生命个体,笑掉了牙?
  是!动物与动物之间,也呈现着:调和不了的实况,也调和得不很理想、不如理想,因此,它们也还会争,也还会斗!然而,这现象,其大部分,却都发生在不同种动物之间!如:老虎还在吃小鹿,猫也还在吃老鼠,但,它却发生在其不同类之间:老虎是老虎,鹿总是鹿,又,猫是猫,老鼠又是老鼠!但,人,却是人与人在不和,人与人在相争,人与人在相杀!而动物,被人抓、杀,它的同伴,虽有时且有了机会,也会向人类报仇,但那却等于是例外,实不常见!然而,人被人抓,其有关之人,即有缘人,则必定会记恨;而人被人杀,其有关之人,则必想报仇,甚至发誓必报仇,而只要环境允许,有了机会,则也必会报仇,即使在法治社会的当今!诸如此等,在在都显示、证明:负有调和大宇宙诸生命个体之永恒使命之人,其同类之间,显得最难调和,而其永恒迄今的调和成绩,也最劣!
  在这事实下,人,却很奇怪:他,怕人家说他没有爱心,心中不存爱、没有爱!其实,人与人之间,调和不了,这事实,那不是已赤裸裸地表现出了:人没有爱心,人心中不存爱、没有爱?于此状况下,人,怎么会怕人家说他没爱心,心中不存爱、没有爱?又,怎么会气恼人家说他:没有爱心,心中不存爱、没有爱?这,岂非天大怪事?并且,人,却也真的,没有一个人肯承认:自己没有爱心,自己心中不存爱、没有爱!这,真的,更扑朔迷离啦!而,这也就是说,人都以为:自己有爱心,即自己的心,存爱、有爱啦!既然,人人有爱心,人人心中都存爱、有爱,则为何人与人之间,会有调和不了,调和得不理想,调和得:变成互相记恨、报复的道理?这,怎么会?
  要认清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仅一句话:人自以为:自己有爱心,自己心中存爱、有爱,其「爱」本身,有问题,如此而已!否则,便无法解释,不能说清!
  问题,就在这里!人心所以每况愈下,而使人感喟、慨叹:人心不古,其因也在这里!
  人与人之间,最难调和,调和得最为比没有调和,更糟!这事实,乃因:人在以为自己的心,在爱、有爱,甚至充满着爱那种爱,并不是爱,那种爱,非真正之爱所致!那种爱,即是:「爱欲」,那即是:「自以为是之爱」!那种爱,必有偿;那种爱,必要求、等待对方,必合乎己意!因此,其爱,也就是有企图之爱;其爱,也就是自私自利之爱!那是「欲」,不是「爱」!是「似爱之欲」,即「爱欲」!「欲」,又怎么能供调和之用?「欲」,只是在你争我夺,乃是:破坏调和其元凶!人,怎么可以用它来当做:调和之手段、方法?像这种「爱欲」,则动物不具,禽兽不存,畜生不备!但,人却有!却以它为贵!却频用得:处处可见,比比皆是!
  就是因为,人之爱,乃是「爱欲」,而不是「爱」,人,才稍被人家誉为:他是一个有爱心之人,或自以为:自己是一个有爱心之人,就会引以为荣,而「高尚」起自己;而接着,就会以为:别人较低级,而看不起人家!由这事实,人,实在应该就能够发觉到:自己的爱,不是爱,才对啦!然而,可怜!当事者迷!
  这「爱欲」,其人心实况,究竟如何?
  ㈠依人,对他自己有爱心,自己之心,存爱、有爱、充满着爱,具此观念之年龄来看,则年纪愈大,他的这种观念,也就愈重!一个小孩子,他,绝对不会觉得,或以为:他自己有爱心,他自己的心,存爱、有爱、充满着爱!此观念,对一个小孩子来说,倘他能觉察到:大人有这种观念,则他定会想:「大人怎么会以为这样呢?这,简直不可思议嘛!」的啦!人,都是由小孩子长大的,自己回首一下,自己会觉得在爱人,自己有爱心,自己的心存爱、有爱,那是几岁起?如此,则他就会明白:人,真的,其年岁愈多,其年纪愈大,就愈会觉得:自己有爱心,自己的心,存爱、有爱,甚至充满着爱啦!而人,却又随其年龄的增加,顾虑就也愈多,并也会愈看不起人。如:甚么:「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又甚么:「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等话,且又会用在:他以为在为对方着想,即在爱人之际!这,岂非就是他,在向对方表示:对方不如他,是甚么呢?这,不就是:他在看不起对方的铁证?又,在看不起别人当际,他,怎么会有可能,也同时在爱那个人?真是,荒唐!这不就是也在证明:人,其年纪愈大,则也就会愈看不起人?至于顾虑,则如:当小孩子要吃贩子在卖的冰淇淋或冰棒,大人就会有其顾虑,而反对;只这一事实,不就能窥视:是小孩子的顾虑多,或大人,其一斑啦?小孩子,乃刚走其一小段人生而已,他,所知少,因此,当然其顾虑,也就少啦!于是,人其自以为有爱心,以为其心存爱、有爱、充满着爱,乃与人其顾虑、看不起人的作为,于分量上,成比例啦!因此,会顾虑、看不起人之心,也就是:人其「爱欲」之心!
  顾虑,就是:「怀疑」、「害怕」;看不起人,乃是「虚荣」、「不甘」。于是,人,自以为有爱心,以为自己的心存爱、有爱、充满爱,其心的状态乃:他的表面意识想念带,具八级以上强度之:「怀疑」、「害怕」、「虚荣」、「不甘」等四种记录惯性!

㈡以父母之爱,为其起点的现象界人之爱,都具:如同为人父母者,以其血亲关系,而一定要占有其子女的实况般,其爱,必也不出其「占有」范围之外!于是,人才会从爱自己的子女起,而逐步去爱其周遭之有缘。然而,其目的,其实,却只在扩展他自己的「势力范围」罢了!他,并不真的在爱对方!设若他,真的在爱对方,则怎么对方一有不合乎其意之作为,他就会:立即不高兴、生气,而甚至扩展成:不理对方之理?太阳,曾几何时,因人埋怨它,而就不给人:它的那:人所必需之光、热?没有过!连不动生命个体之太阳,也不那么低级的啊!但,人,却自以为在爱人,而当对方的表现,一不合乎己意,就会不理他、不再爱他啦!试想:这种爱,怎么会是真的?这,不是道道地地的「爱欲」,是甚么呢?这,不就是在证明:人其爱心,只要对方的表现,不合乎己意,就立即「偏」?这种晃来晃去,摇荡不定的心,怎么会是:人把它形容为:「不渝」之爱心?那应该就是:货真价实,会偏之心,即「偏心」,绝对啦!且那偏其心的作为,却又闲熟、老练到:「反面无常」之地步!那不是太随便、太任性?那不就是太「放纵」?
  人,其自以为有爱心,以为自己的心存爱、有爱、充满着爱,即:其表面意识想念带,具八级以上强度之:「偏心」、「放纵」两种记录惯性!
 
㈢人,一给了人家其爱,就很不容易忘却它!这,不就是:和人家一做出对不起他、不利于他之事,则他就会长记住它,甚至记恨他一辈子一般地难于忘却?别人给了他好处,人会很轻易地忘却它,却别人给了他之恩,他很容易忘却它,这,总比:别人对他有过害处,有过仇,容易忘却得很多!这是事实,人人,只要他是一个:青年以上之年龄之人,则他就必有过这种经验!这事实,不即在证明:人,给了人家爱,便会常记住它,很不容易忘却它?这种爱,不就是执着?执着,那里是光明想念?怎么会是爱?给人家爱,不容易忘却、不会忘却,这,不就是等于:他,时而在对自己「夸耀」?又,那即是他,总在以为:「给人家那爱,那是我给的,是我的爱,是我的!」啦!这,不是「占有」,又是甚么?
  人,其自以为有爱心,以为自己的心存爱、有爱、充满着爱,其表面意识的实况乃:想念带具八级以上强度之:「夸耀」、「占有」两种记录惯性!
  ㈣现象界人,具一种「积德」的观念。所谓:「积德」,即是:一个人,他,把他所做的自以为的好事,一件一件地积起来!这也就是说:他,把他给人家之爱,一件一件地积起来!此乃:人,希望他给人家之爱,其「功德」,能够一件一件,都不至于遗漏、消失地,留存得好好,其心的状态!这种心,可不是属于「野心」或「雄心」范畴之心?尚且,给人家爱,就觉得有「功德」,这,乃在证实:当他做该件事,给人家那爱,其行为,则他便以为:那是他额外之事,是他多做之事,那不是他分内之事啦!人,其分内之事.乃属「当然」之事,是他应该要做,当然要做的!这种事,怎么说,也不该再存有甚么如:有「功德」等奇特之期望才对的!那里有人,做该做之事、分内之事,则必期望:具「功德」,且每做一次,就又以为在「积德」,这么一回事?而「积德」,岂非就是一个人,做了事,给了爱,就次次都想、都要获取到其代价?这,毕竟,是和就职、做工不同的呀!就职、做工,而领薪水、工钱,那是人其一种谋生的手段、措施呀!绝对无人,把它当做:他是在做好事罢?在做像「积德」那种好事罢?因此,也绝对没有人,把它当做在「积德」啦!这,就是分!这,也才是爱!人而拼命地去做其分内之事,去尽其分:其做一个家庭人之分,做一个乡民、县民、市民之分,做一个工作岗位、机构之分子之分,做一个组织之分子之分,做一个社会人之分,做一个国民之分,做一个亚洲、美洲、欧洲等洲人之分,做一个自由世界之人之分,以及做一个现象界人之分等九种分,尽乃属一个人该尽之这九种分,则他就是在发露爱的行为啦!这才是爱!才是真爱!绝对没有人以为:他在尽这九种分,就是在「积德」!于是,一个人,当他做好事,即在给人家爱、在付出爱,就以为:在「积德」,这,怎么会是爱?有的人,则更荒唐啦!说甚么:「积阴德」,而故意、存心不让人家知道:他做了该好事,他给了人家那爱;这,其实,比单纯的「积德」,更加上了一项「顾虑」!所以,「积阴德」,乃比单纯的「积德」,更坏、更荒唐二十八倍!「积德」,这种必估计着自己给人家爱,其应得之代价,才在表现之「乐善好施」作为,不就是:「造作」?而其代价,究竟有没有?倘有,则又成甚么模样,且又以甚么方式给他,他都不知道,他尽都蒙在鼓里!在这种实况下,他,怎么能不常在隐约地觉得:「无奈」?因他牢记得:好事,他真的已做了啊!即:他真的已给人家爱了啊!爱已付出,然而,其应得的代价,却不清皙,连或有或无,也不得知!在这种实况下,他,怎么能不「无奈」?
  人,他自以为有爱心,以为自己的心存爱、有爱、充满着爱,其表面意识的实况,即:想念带具九级以上强度之:「造作」、「无奈」纪录惯性!
  以上,即是:人自以为有爱心,以为自己之心存爱、有爱,甚至充满着爱,其心的实况!
  人,要如何使其表面意识,变成:能表现真正之爱,即自己不以为是爱,但都是爱之爱?这,具五个步骤:
  ㈠坦率地承认自己,是一个没有爱之人。
  ㈡扩大自己的分,其范围,到上述九种分。
  ㈢确立:尽分即是爱,唯有尽分才是爱,这观念。
  ㈣澈底认识:生命谨在当今这一秒,呈现其生命现象,这铁的事实,而培养起:能尽分之缘生可贵,其感触。
  ㈤不羁于自己所具名利权势,而单以:我、你、他,同是人,这立场,去活人生。
  人而能切实地实践起这五个步骤,则他就必能使其表面意识想念带的:「怀疑」、「害怕」、「虚荣」、「不甘」、「偏心」、「放纵」、「夸耀」、「占有」、「造作」、「无奈」等,十种纪录惯性,不再增强!由于这十种想念带纪录惯性,又归纳在「面子」、「懒惰」、「好强」、「委屈」、「不满」等,五类纪录惯性之中,因此,人而能:于其日常生活当中,切实地实践上述五个步骤,则他也就等于:在努力做到:不发动「面子」、「懒惰」、「好强」、「委屈」、「不满」等,五类黑暗想念啦!
  于是,从他切实地,实践起上述五个步骤之日算起,四十一天即后,他的心即表面意识,其想念带的「面子」、「懒惰」、「好强」、「委屈」、「不满」等,五类纪录惯性,就会开始减弱其强度。而不管各类纪录惯性,其原有强度如何,又历一十八天,则必五类都各减低其强度一级;而又历四十六天,则又必五类都各再减低其强度一级,而又历四十二天,则又必五类都各再减低其强度一级啦!如此地减低三级后,他的想念带该五类纪录惯性,即定会消失其「欲达颤射」!于是,设若他,于其后,整整八年,都不再发动该五类黑暗想念,则于他逝世即前,其五类想念带纪录惯性,就必定减低其强度到二级!而于他切实地,实践起上述五个步骤之日算起,一八六天即后,他即会变成一个:心中充满着爱之人!这个时候,他也就会明白:甚么是爱?并会觉得:从前,其自以为是爱之爱的可怕啦!
  人心的爱,具三个特征:
  ㈠把对方当做:如其实之生命个体,益不加任何其援天性因素,却但凭缘生。即:人就是人,不管他是甚么人;狗就是狗,不管它是谁之狗;而花就是花,不管它是谁栽种之花;而只凭自己有缘分和对方相系,就去爱对方,即:就去做有用、有益于增强对方之生命力,旺盛对方之生命现象,这件事!
  ㈡但觉得:该做,谨拼命地在做,只把它做得尽量完满,直到与对方之缘灭。即:有缘在一起,或在周遭,而觉得该做,就拼命地协助、帮忙对方,且尽力去做好该协助、帮忙,直到今生,无缘再与对方系缘!
  ㈢不求、不冀、不思任何报酬,且又不着对方之结果,及其态度、表现。即:不要求、不冀望、不想到对方对自己之报酬、报答,且又不把对方得到自己之爱后的结果,及对方对自己的态度,对方对自己所表现的状态、内容等,着己心,挂己心头!
  这就是:人心所发露的爱,人心的爱!

      一九八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十四时十一分 百度贴吧 > 蔡肇祺吧

[1]

上一篇文章:[转贴]“良知”可否自测? “开悟”已否如何确定?
下一篇文章:“气”由何来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697]
· 联合国官员吁为拯救地球 少…[681]
· 视频:遏止全球暖化的「三…[715]
· 视频: 全球气温上升6度之后…[667]
· NASA SOS[681]
 
· 佛学唯识论与精神分析学[826]
· 感染当下大家庭的温暖、光…[1025]
· 度己度人度生灵度亡灵,给…[1029]
· 舍气度之局限,得志量之恢…[1370]
· 常留三分余地与人设想[1437]
  ·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