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滋神沐灵苑 >> 文章 >> 出路的探索 >> 思辩 >> 正文
邓小平的猫论、摸论、富论       
邓小平的猫论、摸论、富论
[ 作者:蒋兆勇 | 转贴自:中国报道周刊 | 点击数:1739 | 更新时间:2004-02-27 | 文章录入:华灵子 ]

邓小平的猫论、摸论、富论                 蒋兆勇

——————————————————————————————————
转载,敬请注明:转载自《中国报道周刊》 [
http://www.mlcool.com ]
——————————————————————————————————
  经历过邓小平主政的时代,深深地感受到他给中国带来的变化,给我等个人 命运的变化,都令我心怀感激。邓小平的思想是实践的哲学,是实用的哲学,他 的大众的,通俗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同时,就如先人所说“任何比喻都是 蹩脚的”一样,不同的行为却又从这些比喻中找到了理据,往往又衍生出另外的 社会景象。我们在充分肯定这些实用哲学在当时社会的积极作用的时候,也应该 反思它的消极影响。   猫论   “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个表述事实上是四川老百姓的 俗语,被刘伯承引用,邓小平再引用刘伯承的话来谈农业生产。猫论最早见诸文 献是在1962年邓小平谈《怎样恢复农业生产》。邓小平谈到“现在恢复农业 生产,也要看情况,就是在方式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 形式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邓小平的这些话带有浓厚的生 产力标准和邓小平务实的价值取向,后来被批为“唯生产力论”。因为这种批判, 却让它成为中国人最为熟知的政治哲学,猫论对改变中国人凡是以意识形态考量 事物,凡事从政治着眼,凡事先问问教条的思维行为习惯有极大的作用,但是, 猫论似乎只强调了手段与效果的目的性,并没有涉及达到目的之手段的合法性、 合理性、规范性,所以也就有这样的情况:有的人用猫论为自己的贪赃枉法辩护, 有的官僚用猫论为自己的好大喜功开脱,猫论使社会更弥漫实用主义的氛围,有 的人把猫论放在自己需要的语境里,任意曲解猫论,事实上已经损害的猫论的本 质,这样的状况是值得警惕的。   摸论   “摸着石头过河”,实际只是一种工作方法的比喻,小平文选并无这样的句 子,但是小平思想的轨迹是有浓厚的“摸”痕,邓小平提出的改革措施既倡导敢 闯敢干,也要胆大心细,改革的措施要先试验,后推广。因为有摸论,中国的改 革常常是走一步,看一步,遇到什么危机找出应急方案,这个方案不行,就换另 一个方案,常常有“见子打子”的情况,因为有摸论,中国的改革就不同于苏联, 搞的是渐进改革,是“摸着石头”的改革。近二十多年的改革,应该是稳妥的务 实的,也避免了社会的大起大落。但是,如果以更国际化的眼光来看,摸论也有 其局限性。有的学者称其为经验主义,有的学者认为其助长了国家机会主义,笔 者并不苟同这样的看法。笔者希望从另外的视角来分析这个问题。笔者观察西方 的一些政府在执政方式与我们的不同:他们往往总是研究大趋势,获得理念,然 后再制订战略,再制订执行运行的流程,从而达到一个宏伟的目标。而我们这二 十多年,在某些问题上对世界的大趋势研究得透彻的,举政府之力推动社会之变, 实现了很多目标,问题是我们的社会还不够开放,对世界很多有迹可寻的大势研 究肤浅,而且还要时常面对意识形态的阻碍,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摸”,却 是贻误了不少机会。针对这样苦苦的探索,八十年代末就有学者指出“开放是改 革的生命线”,改革是一种自我完善与发展,但是相对封闭的环境却是难以达到 完善。“开放是改革的生命线”,开放的社会使中国充满生机与活力,开放是中 国现代化必经之途,二十多年来实践证明了这一条。也许第三代领袖看到了这一 点,用自己的个人魅力,权威推动社会进步的艰难,才一步步地把中国推入WTO 的轨道,用国际的规则改变中国,把中国变成一个现代化国家。我认为这是江朱 对中国的巨大贡献,历史应该为他们重重书上一笔。当然你可以说那是邓小平改 革开放的延续,但可以说进入世界轨道的循环,是开放达到了顶点,必将为中国 开启辉煌的未来。中国进入这样的国际循环,正应了“开放是改革的生命线”之 说法,可惜九十年代初一片反对“全盘西化”的声讨,使这样有价值的议题没有 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让我们在“摸”中付出了不少学费,也延误我们的现代化。 事实上,即便根本制度不同,但很多国计民生问题,国家与社会的问题,中国与 外国却是有惊人的相似,而且解决方案在西方也是成熟的,我们宥于政治的理由, 吸取得实在还是不够,比如经济理论。在这一点上,我是希望新的政府更加大胆, 更加有全球视野。一个善于接受新思维,新概念的国家才能欣欣向荣。   富论   “允许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同时,小平也指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事实上,它是邓小平实行的一个重要的改革政策。中国社会有“均不富”的传统, 毛泽东的共同富裕观是平均富裕,同步富裕。事实上这种共同富裕结果是共同贫 穷。邓小平富论是打破了平均主义,富论某种程度上讲造就社会发展动力的作用。 今天的毛泽东热,民众是否也有对贫富悬殊不满,怀念那个共同贫困的时代,如 果有一趟火车,可以回到八十年代以前,上车愿意回到那个短缺年代生活的人有 多少?   但是富论的消极作用直到今天才显现出来。有经济学家认为,适度的贫富悬 殊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是二十多年果然应了2/ 8理论:20% 的人拥有80 % 的社会财富。社会在剧烈的变动中,社会阶层排序在流动之中,从而变成今天 的社会结构。富裕的一部分有的是双轨制发财,有的是冒险发财,有的是头脑发 财,有的是钱权交易发财,一些人享受改革的成果,一些人为改革付出代价,成 为社会的边缘人┅┅但是公平的公正的感觉却是与日下降导致社会心理失衡,但 是政府也要小心不能挑起这样社会情绪之弦,否则资本外逃,投资意欲下降也会 影响经济的稳定。同时,必须防止利益集团主导公共行政,政府小心翼翼地维护 政策的公共性,追求社会的和谐发展。   作者电子信箱:j-zh-y@vip.sina.com


相关链接:更多蒋兆勇的文章



上一篇文章:民主投票:是否瓜分一个人的财产
下一篇文章:公案---禅的象征式语言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754]
· 联合国官员吁为拯救地球 少…[736]
· 视频:遏止全球暖化的「三…[768]
· 视频: 全球气温上升6度之后…[722]
· NASA SOS[743]
 
· 佛学唯识论与精神分析学[887]
· 感染当下大家庭的温暖、光…[1075]
· 度己度人度生灵度亡灵,给…[1089]
· 舍气度之局限,得志量之恢…[1431]
· 常留三分余地与人设想[1498]
  ·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