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广告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积分8859
    • 经验11183
    • 文章5047
    • 注册2005-04-18
    常见的心理咨询误区(转贴)
    [size=3]常见的心理咨询误区    有病看医生,花钱吃药打针。多年来人们心中的“求医问药”模式可谓根深蒂固。几经周折后的心理咨询业虽说正在被人们接受,但受传统的影响,其中不乏误区的存在。走近它的人发现与自己要求有差别,开办它的人认为很筒单。“我有心理障碍,你直接给我一个解决方法就行了”或者“不就是聊天吗?要些讲究干什么”。看来有些问题还得需要澄清。   一、心理咨询≠讨教、传授处理问题良策。    人们有了心理问题才可能想到要心理咨询,而恰恰多数的心理问题不能以简单的说教来解决。对于求询者来说,他们认为心理咨询就是医生帮助自己拿出解决问题的主意,要求尽快得到处理问题的良方良策,但大多数的问题又都是些社会心理问题,而每一个问题又有千差万别的处理方法,不同的个性及思维行为模式就会有不同的思维趋向,因此在不同的人看来就有不同的方法,作为咨询者看来是正确的方法不见得适合来询者。   正规的心理咨询是咨询工作者与来询者在商榷、讨论当中使来询者发现其个性中的不足,并通过咨询来解决和完善这一不足,然后来询者拿出办法。相反,假若咨询工作者替来询者在某类问题上拿定了主意,这便违背了心理咨询的原则。假如一个人向不同的几位心理医生咨询,都给他传授了几种良策,到最后他肯定会不知所措了,再假如他走捷径按照讨得的决定去做了,丧失了目己的个性不说,下一步心理医生该给他纠正的就是“咨询依赖”了。   二、心理咨询≠同情十阅历。    有不少来询者、尤其是电话来询者,要求心理医生最好遇到过、处理过他们所存在的问题(似乎只有咨询员回答是,他们才放心),只有这样对会同情他、理解他。对心理咨询工作人员要求阅历深、经验多这是人之常情(也不排除来询者自己尚未意识到的多疑这一性格特点),但大可不必要求咨询员也有过类似经历,不管有无类似经历,都会以极大的同情心相待。就像一位助产士的轻柔动作未必是从体验生孩子当中学来的一样。还有一种现象,来询者咨询的目的好像就是为了寻求同情,如恋爱中的一方如果自认为条件较优越,而对方又不够热情主动,这时如果按照咨询原理去解决其问题时他会显得不安,也许他会说,“我的条件多优越呀,你应该同情我批评他(她)才对呀!”,试想对来询者赞扬、同情一番,除了当时心情上一阵舒畅之外,领捂不到自身认知方面的缺陷,过后还是又回到原来的状态。要不怎么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呢?   三、心理咨询≠有精神病、不光彩、不体面。    目前人们对心理咨询虽有所了解,但仍有人认为是“治精神病”的,或者已经到了精神病的程度再来看心理医生。曾有心理学家做过统计,来心理门诊咨询的有26.3%达到重性精神病诊断标准,还有一些人认为看心理医生是不光彩、不体面的事,往往是偷偷摸摸地来到心理门诊,惟恐被别人发现。实际上在有些国家里人们对心理咨询的理解正好与我们相反,例如美国,小伙子在与女友约会前安排会见一次他的心理医生,约会时他有可能在其女朋友面前炫耀一番他在这之前看过心理医生,他的女朋友则会为之感动,因为她觉得男友一来对她、对约会很重视,二来认为他很注重生活质量。   四、爱心十道德十能言善辩≠心理咨询。    在一些电台、电视台及报刊的栏目主持人当中不少存有这一误区。通过这些新闻媒介,他们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开办栏目的宗旨是为人们排忧解难人们对这些主持人的评价或许是“人生的导师”,他们的口才好、文笔流畅。他们往往以道德家的眼光来评判来询者的苦恼,把人们的心理问题区分为有对有错、有该干与不该干之别,岂不知在人们的心理问题当中有许多就是以与现实道德伦理相悖为根源的,就心理问题而言,不该有对与错之说。   例如在电台上,听众打电话参与节目,遇到的问题是配偶有姻外恋,在困惑与迷茫中诉出其苦脑,让人听起来好像全是对方的过错,主持人(有时连带被发动起来的听众)在同情参与者之余,便是群起而攻之的声讨。实际上,对方有婚外情,在自身方面也肯定存有多种因素或者说也应负有一定的责任,除了同情之外,还要帮助来询者发现生活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认知过程的矫正。就道得方面而言,人们的感情困惑也许就是因为与道得相悖为根源的,毕竟它们是不能相互取代的。相反,对对方或对来询者进行道得谴责还会加重来询者的心理负担。   五、心理医生≠万能算命者。    有些来询者将心理医生神化,一种心理状态是认为心理医生是搞心理学的,应该一眼就能看出来询者的心理问题,否则就是不称职。另一种心理状态是来询者羞于表达内心感受,不愿将自己的心理活动吐露出来,认为医生能够猜得出。实际上,心理医生也是人,只是利用医学心理学原理,以来访者提供的问题作基础才能对其有所帮助。正如有人感冒发脑时医生先用体温表测出其体温后再制定治疗方案一样。   六、声音悦耳+善解人意≠心理咨询。    从纷纷兴起的信息台看来,都将谈心节目作为的信息台一大版块,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似乎只要有甜美的嗓音,不管谈什么,能侃能聊、迎合求询者的心理、能吸引住人这就是标准。尽管有的打着“心理调适”含蓄的字眼,但打电话的求询者在与主持人的对话当中,已经把主持人当成心理医生,或把这个过程看做是心理咨询了。所起的作用除了疏泄一下之外其它就很难说了。也有的求询者目的不是为了咨询,其中苦衷可能只有主持人自己才会知道。  (来源:舒心网) [/size] [此帖子已被 华灵子 在 2007-3-7 22:50:53 编辑过]
    -----祝愿你在这里遇到有助于你心灵成长的东西,在得到启发、领悟,把认同的道理、方式贯彻到生活里(实修)提升你自己,促进自己心灵成长和与他人关系 !珍爱自己,珍爱你关心的生命 !
    微信公众号 xlcz-xx  
    https://www.douban.com/group/lingx/
    站长 华灵子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积分8859
      • 经验11183
      • 文章5047
      • 注册2005-04-18
           [size=3]    一、看心理医生很不体面吗?由于心理咨询在我国刚刚兴起,有不少人对它怀有一种神秘感。亲自到医院去咨询的人更是左顾右盼,最怕碰见熟人。进诊断室后,在医生反复保证保密的情况下,才肯一吐愁肠,或是绕了很大圈子,才把真实的自我暴露出来。为什么会这样呢?很简单,因为在许多人眼里,去心理咨询的人往往被认为是患了精神病或是被当作怪人,去咨询就是有见不得人的隐私,道德品质有问题,表露出情感上的困苦是软弱无能的表现。因而,他们宁愿饱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而不愿去就诊。在此告诉大家,心理咨询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为患者保密,当你进行心理咨询时,医生一概不问你的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问题,患者应打消顾虑,在一股人眼里的心理障碍、“隐私”等,在医生看来往往就是大众较普遍的心理问题,医生不会取笑你,并绝对为你保密。因而咨询者丢下包袱,充分信任医生是诊疗的关键所在。   二、心理医生是万能的吗?许多咨询者对心理咨询抱有过高期望,好像心理医生无所不会,无所不能,好似一个开锁匠,什么样的“心锁”都能打开,常常是来诊一两次,没有达到所希求的“晴空万里”的心境,便没了下文。其实。心理咨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进行心理干预也是一种很艰辛、漫长的治疗过程。心理疾病常与咨询者的个性有很大关联,就像一座冰山,积封已久,没有强烈的求助、改变愿望,没有持久的信心与决心与之抗衡,是难以冰消雪融的,所以咨询者应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三、心理治疗完全是医生的责任吗?一些心理咨询者认为,心理治疗当然完全是医生的责任,因此把心理医生当作“救世主”,把自己的所有心理“包袱”都抖给医生,以为医生应该有能力把它一一解开,而自己不需努力,不需承担责任,不需内省。在门诊,就是病人看病,医生诊断开药,一切由医生说了算,病人绝对听从配合,因而许多咨询者往往会把这种模式带到心理诊室。要知道,心理医生只起分析、引导、启发、支持、改变认知、助咨询者人格完善成熟的作用。另外,咨询者面临抉择无从决断,希望医生帮助拿主意时,应明白医生与咨询者是不同的独立的人,有与咨询者可能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医生无权把自己的价值观、好恶强加给咨询者。只有改变自己、战胜自己、再塑自己,最终才能超越自我,如果把自己完全交给医生,不做主观努力,那么你永远也走不出心里的那片阴影。[/size]
      -----祝愿你在这里遇到有助于你心灵成长的东西,在得到启发、领悟,把认同的道理、方式贯彻到生活里(实修)提升你自己,促进自己心灵成长和与他人关系 !珍爱自己,珍爱你关心的生命 !
      微信公众号 xlcz-xx  
      https://www.douban.com/group/lingx/
      站长 华灵子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荣誉
      • 积分154
      • 经验12
      • 文章139
      • 注册2007-01-14
      补充:当来访者有明确的自伤,自杀,他伤,他杀行为(如有明确的计划)时,咨询的保密原则就会被打破。 咨询师有权及义务不为来访者保密而保护来访者或他人的人身安全。 [此帖子已被 Chestnut 在 2007-3-7 22:06:35 编辑过]
      快乐无界限,我有我自由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荣誉
      • 积分154
      • 经验12
      • 文章139
      • 注册2007-01-14
      有些朋友不愿意去看心理医生也许也是一种“讳疾忌医”的心态。 有时,揭开自己的伤,是件很惨烈的事情。 虽然说,自己不愿意走出这一步的人,我们只能让他自己负这个责任。但其实,他们的内心却更是需要关怀的…… 有时也是无奈
      快乐无界限,我有我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