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广告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积分8859
    • 经验11183
    • 文章5047
    • 注册2005-04-18
    威海20多年间GDP增长了57倍,环境质量依然保持全省第一
    [size=3]20多年间GDP增长了57倍,为何环境质量依然保持全省第一? 威海生态立市带来协调发展   近3年来,威海市经济快速发展,环境保持良好,空气质量优良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王晓光 摄   中国环境报见习记者 赵娜 记者 季英德 通讯员 滕夕章 李润   山东省威海市是一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201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由1987年的34亿元提高到194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2.4亿元提高到118.3亿元。   同时,威海市的环保工作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威海市早在1997年就荣获全国首批“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2002年,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群;先后3次被山东省政府授予“生态省建设先进市”称号;在“2010中国十佳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中,生态环境指数列第二位;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连续12年位居山东省第一;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始终保持全省第一。   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威海市的环境为何能够保持得好?记者日前来到威海市进行了采访。   始终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理念   威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始终牢固树立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理念,积极倡导“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与先决条件,对经济与环境进行综合决策,切实把生态建设放到重要战略位置上来抓。   在拥有先进发展理念的同时,行动也先走一步。早在1997年,威海市就荣获了全国首批“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2002年又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由于威海市不断巩固和深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成果,加大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力度,2010年9月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查验收。   在“环境优先、生态立市”的城市发展理念引导下,威海市全力推进生态市建设,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并重,并把环境保护作为调结构的重要抓手、转方式的重要载体,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近3年来,威海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3%,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5%,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是环境保持得依然很好,空气质量优良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环保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   威海市立足资源、环境和区位优势,根据全市不同区域的环境容量和自然条件,科学划定了调整优化区、加快发展区、控制建设区和生态保护区,并进一步明确各类区域的总体功能和发展定位,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优化经济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合理引导区域开发秩序,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按照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合理调整各产业功能区布局,全面实施“退二进三”工程,对位于城市中心区、城市居民区及商业区的工业企业实行搬迁归位,有计划地搬迁至工业园区。   在生态建设中始终坚持优先考虑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严把项目准入关,对重点单位的GDP能耗、水耗、排放强度以及环境容量实行全面控制,坚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据威海市环保局负责人介绍,有一年,韩国一企业找上门来,准备投资2.5亿美元建水泥厂。上水泥项目势必会破坏山体和绿化,还会带来粉尘污染,因此被“一票否决”。还有,某外商拟投资1000多万美元兴建一个大型疗养院,因项目位于饮用水水源地上游而被拒之门外。据统计,威海建市20多年来为保护环境而拒绝的项目有200多个,合计资金超过70亿元。“十一五”期间,威海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分别下降22%和20%。   威海市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坚决淘汰“两高一资”项目,严格限制产能过剩项目上马,坚决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环保部门充分发挥环评审批的把关作用,仅2010年就否决“两高一资”项目17个,涉及投资近30亿元;对符合低碳发展导向的项目,全部纳入“绿色通道”快速审批。据介绍,近3年,威海市共关停立窑水泥生产线13条,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14.3万吨;关停小火电机组27.1万千瓦时,有力推动了“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   推行清洁生产,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循环经济建设,以循环经济理念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十一五”期间,威海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7.6%,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24.9%提高到2010年的36.5%,第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10.7∶58.2∶31.1调整为2010年的7.5∶56.7∶35.8。   创新环境管理手段,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保障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威海最亮丽的城市品牌,保护好滨城的青山绿水,让市民共享环保发展的成果,是环保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威海市环保局局长毕复安说。为此,威海市不断创新环境管理手段和环保工作思路,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推动力和保障。   威海市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开展“八转八问八发现”调研活动,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研发式工作法渗透到环保工作的全过程,察真情、出良招、办实事。同时,深化“一河一策一人、一囱一策一人、一企一策一人”的“三策”精细化管理模式,将市区范围内逐条河流、逐个烟囱、逐个重点污染企业的监管责任全部分解到岗、落实到人。   积极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出台“以奖代补”系列政策。威海市对在生态市建设工作中做出积极贡献的单位给予奖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城乡环境保护事业,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投融资格局。   据悉,2009年威海市级财政共安排技术创新与节能减排资金4800万元、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1200万元,争取生态建设等方面的上级专项资金2.76亿元,落实扩大内需政策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55亿元,有力促进了威海生态市建设工作开展。   威海市建立了政府领导、环保监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大格局,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局面。“环保工作不能光靠哪一个部门、哪一个人,应最大限度地团结、动员、组织各种力量,共同关注和参与环保事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毕复安看来,打造“大环保格局”,形成协作联动机制,是促进环保事业发展的最佳平台。 《中国环境报》2011-2-10 [/size]
    -----祝愿你在这里遇到有助于你心灵成长的东西,在得到启发、领悟,把认同的道理、方式贯彻到生活里(实修)提升你自己,促进自己心灵成长和与他人关系 !珍爱自己,珍爱你关心的生命 !
    微信公众号 xlcz-xx  
    https://www.douban.com/group/lingx/
    站长 华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