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广告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积分8859
    • 经验11183
    • 文章5047
    • 注册2005-04-18
    “成功学”的争议
    要成功,先发疯? [url=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08-02/24/content_127037.htm###][/url] [url=http://www.dayoo.com/]大洋新闻[/url] 时间: 2008-02-24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李庆瑜、 任朝亮 [img]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08-02/24/B12/res01_attpic_brief.jpg[/img] 资料图片 [img]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08-02/24/B12/res03_attpic_brief.jpg[/img] 资料图片 [img]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08-02/24/B12/res05_attpic_brief.jpg[/img] 资料图片   要成功,   是时候需要讨论关于“成功”的话题了。   什么是成功?大众的定义一度显得很世故。所谓的成功人士就是有别墅、有名车、有欧元美元人民币,当成功作为某种固定标准套上一个个截然迥异的个体,传统的“励志学”便开始朝着速成和浮躁的现代“成功学”看齐,引发大众的狂热,然后是批判和反思。   “一个人成功应当看他为社会创造的价值,而不应以其消费的物品作为衡量标准。”高校教授马绍壮如是定义。这就很好解释:为什么陈丹青将自己的集子取名《退步集》?因为在这个社会上,人们可以选择去进步、去成功,而选择不成功、选择在背后生活的人,只要懂得自由、自主和快乐,也会拥有自己宝贵的价值。   本版策划:赵  洁   本版文字:李庆瑜   任朝亮   捍卫者:励志学遭遇变异   许多人认为:实在有必要相信有人将其命名叫“成功学”是不怀好意的。有网友就提出质疑:研究“成功”?这个有什么值得研究的?学说应该研究过程,而成功是个人的一种状态,无需研究!   而成功学的卫道者们向来坚信:成功学是一门健康的学科,它探讨成功者成功的因素以供人借鉴,却不承诺学习了成功学的人,一定可以取得成功。   “如果成功学只名为‘励志学’,或许不会引发如此多的争论,也不会被许多人所滥用。”管理咨询师林建诚指出,成功学的出发点是积极而健康的,今天被部分人所唾弃的成功学实际是“励志学”遭到变异的悲剧结果。   “在‘成功学’一词发明且广为流传之前,古今中外关于成功励志的学说和言论就客观存在,而且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从诸子百家到《三字经》等启蒙读物,从官方的科举知识体系到民间的《智囊》、《厚黑学》等,无一不是经典读物的佐证。”林建诚认为,励志读物和理论都是中华文化的营养典籍,成就了历代伟大的成功者们。   林建诚呼吁大家需要摆正对成功学本身的认识,也要端正自己看待它的态度,他认为成功学之所以出现变异是源自大众的功利心态,“无论如何,不能抹灭成功学从名人、伟人事迹中提炼的事迹对人们具备激励和启发作用,对成功人士的经验教训所总结出的理论和观点也有指导作用。”林建诚甚至列举出培根的语录:用伟人的事迹激励孩子,远胜于一切教育。   对市场上流行泛滥、良莠不齐的成功学读本,林建诚提醒读者应具备成熟的甄别能力,“市场经济下,任何利益的存在都会驱使不良衍生物的产生,成功学书籍和讲座也是一样的,学习者应该有正确的态度,首先是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其次是要正确看待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关系——成功学不是万能的,知道未必做到,做到未必成功。”林建诚正色道。   体验篇:成功学真相   2008年1月,某个周末的傍晚7时30分,在天河区的一栋大楼四楼,将举办一场成功学讲座,傍晚6时左右,该大楼从一楼入口至四楼会议室前,断断续续站满了焦急等待的人。“有票吗?有多余的票吗?”他们不放过询问任何通过者的机会。“该死!我就知道得晚了一步,就没抢到票!”“要知道,今晚讲课的老师,真的好成功呢!听不到实在太可惜了!”“实在没要到票,我就站在后门外听好了……”等待者们充满向往地说。原定7时30分开始的讲座,拖到快8时才见到主讲人,等待的时间里,投影上一直在循环播放主讲人遍历世界各国以及出席各种豪华宴席的照片,会场内等待的人们仰头贪婪地观看着,丝毫不觉得等待的时间很长。在主持人再三鼓动到场者发出的一浪接一浪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中,主讲人姗姗出场。在接下来两个半小时内,现场处于一种极度亢奋的互动状态。   “要成功,先发疯,任何成功者之前都是人们眼中的疯子,是不是?”主讲人问。“是!”在场人高声答;“人生是需要舞台的,什么舞台最大?做销售,只有销售才能让你们摆脱办公室、家庭两点一线的命运。对不对?”主讲人问。“对!”在场人高声答;“如果你还没成功,那是因为你还没做到‘四千万’,历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那么,怎样才能成功呢你们说?”主讲人问。“四千万!”在场人高声答;“当初人家不理解我,嘲笑我甚至躲避我,我不怕,因为成功不仅需要贵人相助,也少不了小人相讥。我能成功,你们呢?”主讲人问。“能!”在场人高声答。……讲座结尾,继续播放幻灯片,展示主讲人从不成功到成功期间的生活状态,当然,大部分照片是展示主讲人成功后的状态,住空中花园,开百万跑车,携带家人一同环游世界……晚上10时30分,在场的人热烈掌声欢送主讲人,讲座在大家张口结舌的艳羡之中圆满结束。   “我的理想是用5年时间,可以像她这样成功!”从事营销的24岁的莎莎听后这样说道。如果到时没有达到呢?“那就继续努力啊,老师刚才说了:成功的理念之一在于坚持。”莎莎说道。“主讲老师的起点很低,今天获得了这样的成功,很让人佩服,她阐述的成功学理论真的很有说服力,我学到很多。”从事保险销售工作的阿健感慨道。“每次现场听都会热血沸腾,回去睡了一觉后依然是该如何过日子就如何过……但是以后有机会,我还是喜欢继续听这种讲座的。”26岁的市场营销员阿兰耸耸肩,笑着离开了会场。   成功学:越争议,越上位   十年来,国内经历了一个由引进成功学到泛滥再到反思和沉淀的历程。   一度在大街小巷里随处可见《成功秘诀》、《成功原理》、《成功定律》、《成功的X条法则》等等名字的书籍;在机场等公共场所的DVD视频上充斥着成功学大师们激昂的演讲;遍地开花的成功学培训机构,打着助你“实现人生价值”、“开发个人潜能”、“三个月赚到一百万”、“有车有房”、“35岁以前退休”等等金字招牌,使成功学迅速泛滥于职场和网络,无数“上进人群”迷失在多种成功学提升课程和短期培训班里。一时间,顶着“成功学大师”名号的人们纵横天下,而成功学培训也开始蔚为大观形成一大产业。   打开百度搜索引擎,键入“成功学”三个字,用时0.001秒后,即找到相关网页约280多万篇,这门定义为“专门研究成功规律”的“学说”,早已以你无法估量的速度渗透于社会大众的纹理之中。   “第一次听成功学讲座是在大学毕业前,由陈安之在学校礼堂主讲的,具体内容大体已经淡忘,但当时的场面确实激动人心!”从事人力资源的吴欣回忆道。记者对20名白领的随机采访中,竟然有七成表示自己曾经听过成功学讲座,其中,大部分是通过学校或者所属公司集体参与,两成是主动花钱报名进行成功学培训。   以“励志学”为起点,成功学发展的过程中也开始分门别类,从以《人性的光辉》、《语言的突破》、《人性的弱点》等著作为代表的第一代成功大师卡耐基开始,分别传承至第二代拿破仑·希尔、第三代安东尼·罗宾,到如今所谓的第四代成功大师——陈安之,李践等,其代表作为《21世纪超级成功学》、《自己就是一座宝藏》。   随着成功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多的分支,如潜能开发、女性成功学、行销成功学、创业成功学、交际成功学等。在目前的成功学培训中,也逐渐把成功学纳入管理培训之中,一些培训大师的演讲和培训收费高得惊人。但从诞生之日起,成功学始终饱受着争议,业界向来流传着两派观点:一说成功学是“江湖骗术”;一说成功学是“人生良药”,两种说法争执不让,不相上下。   颠覆者:当心中了成功的毒   相较之下,采访中对成功学持质疑甚至批驳的声音占据主导。其中,批驳的方面主要集中在一些成功学所宣扬的“成功速成法”和“暴富论”。这确实批到了伪成功学者们的致命之处!   “历来真正成功者顶多占据人群的1%比例,目前的成功学的舆论却希望将这种少数复制成多数,用几节课的时间就教会学员如何智慧地掠夺和博弈,这无疑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对整体风气而言,将成功和失败作为单纯而绝对的对立面,这种鼓吹利益两极化分配的言论无异于毒药。”社会学学者赵迪担忧的是,如果成功上升为整个社会趋之若鹜的主流价值观,引发全民信仰成功学的狂潮,那成功学无疑就是毒药了。   赵迪进一步剖析道:当个体在庞大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中,找不到一个可以依靠的“家”,很容易倾向选择一个能让自己成功的“精神导师”,来缓解自己的孤独、恐惧和压力。“当人们普遍产生这种弗洛姆意义上的‘逃避自由’时,很容易让某些装扮成救世主形象的成功大师们乘虚而入。而普遍所认为的成功学具备的洗脑魔力,其实更多来自于追逐者内心的渴求——你的内心需要有一个坚定的权威告诉你该怎么做!”赵迪说道。   于是乎,成功学的种种理念开始借助传销、保险、推销、及各种培训、讲座、图书得以推广。这样的态势下,“成功要趁早”成为它的公理。30岁前拥有一百万?——这已经很慢了,要是一年内半年内就要赚到一百万才是成功。如此美好的愿景,似乎只要按照成功学所总结的成功者的规律,去改变你的态度,提高你的情商,有一个坚定的目标,去和别人沟通,去挑战自我,去改变自我——然后你就可以达到成功。“成功学虚构了一个炫目的前景诱惑人们,却并不能给人们提供切实有效的成功途径。它只能通过‘过度开发’和抽空人的内在精神,来维持表面上的坚挺。”赵迪剖析道。   在没有成功学的时候,不成功也能够幸福,如果成功学成为人们的信仰,而被其统一的模式牵引着走向虚无的天堂,人们将不再具有批判思考的能力和独立的内在精神,于是变得既不能成功也不能幸福了。   推崇派:   成功路上要不断保温   Linda 女 28岁 公司文员兼安利直销员   “跟我去听讲座吧,那些老师真的好厉害!”性格开朗的Linda每逢闻讯有讲座时,总是积极热情地跟周围同事和朋友分享信息,拉着大家一起去听。这个周末,被Linda安排得满满的,先是周五晚上的成功学讲座,然后是周六一整天的营养学讲座。大专毕业至今,Linda已经在广州闯荡了7个年头了,孤身闯荡的Linda虽然屡屡碰壁、充满艰辛,但始终没有磨灭掉当初前往广州的梦想,“广州是个充满机遇的大城市,我相信自己可以出人头地。”Linda信心满满地说道。乐观归乐观,现实的残酷还是不时打击着她的热情,最惨的时候,她曾经失业将近半年,又抱病在床,相恋4年的男友却在此时无情地离开了她,同时带走了她微薄的积蓄……Linda曾在暗夜里发誓:现在的我有多惨,以后就要有多成功!要让今天所有辜负我的人看看!   两年前,Linda找到目前的工作,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做起了安利,在她看来,文员工作只是目前安身立命所必须的工作,而做安利才是一个事业平台,也是目前的她最可能借助走向成功的途径。而Linda定义的成功,就是做到安利“钻石级”营销经理。“我向往这些‘钻石级’营销经理所过的生活,住豪宅、开名车、周游世界,我相信这不是我俗,大部分人都会这样定义成功的。”Linda坦率地说道,她打算继续奋斗3年以达到这个目标。   大大小小的成功学讲座,Linda已经听了十几场,依然热情不改,之所以会这样,她归结为“做直销真的很难,很辛苦,必须要得到鼓励、不断提高自己的士气”,因此同行们都将学习成功学称为“保温”。这些成功学讲座的内容是否雷同?她这样回答:“当然,我的感受是所有讲授成功学的老师都在提醒你——你有多穷,多不成功!让你无法安于现状。但不同讲授者由于经历和感受不同,分享的经验也有所不同,都有值得我借鉴的地方。”同时,Linda有些无奈地说道:“其实我还是经常懈怠的,这就是为何我一定要边工作边做安利了,全职做我也试过一段时间,但经常睡到很晚,把时间都浪费掉。常听听这样的讲座,可以不断激励自己,还能与大批同我经历和想法一致的人交流交流,能缓解自己的焦虑和压力。”   反对派:成熟者拒绝被煽动   马媛 女 29 部门主管   马媛所在的台资企业,不久前利用周末时间为员工举行了一场成功学讲座,主题是《成功所需的七个好习惯》,作为部门主管的她,为了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早早地就去到现场开始组织人员,然而讲座开场不到20分钟,马媛就皱着眉头起身离开了现场。“实在受不了!那样煽动的现场气氛让我觉得很无聊,一帮好端端的人,忽然被一个陌生人煽动起来高声呐喊、热血沸腾,这根本就不是生活的常态,让我很反感。”谈到自己的直观感受,马媛这样总结道。这样的场面让她回想起大学刚入学时李扬在学校礼堂带着学生们高喊“疯狂英语”的情形,当时的场面还历历在目,然而马媛认为“疯狂英语”与这次成功学讲座的感受又有所不同:“当时还是懵懂的大学生,本身充满朝气,而且学语言确实是要落实到开口上的,‘喊出来’的行为确实具有破冰意义。”   对于成功学,马媛反对的态度很坚决,她甚至根本不认为“成功”可以成为一门“学问”,“至少对于一个心智成熟的人来说,是不需要用简单而极端的方式去学习如何成功的。”马媛解释道,她曾通过一些书籍和书店播放的视频了解过一些成功学的内容,因此她认为自己的看法并非粗暴和无理。“成功学本身就是有问题的,怎么可以把‘成功’这样一个心理层次的东西具体化到一些简单行为模式上呢?我不相信‘成功’存在一个统一的定义,也不相信成功者的模式是雷同和可以简单复制的。”马媛更反感的是,许多讲授成功学的人所采取的模式,“大锅饭一样的讲座模式,我认为只适合于孩提时代的普及教育,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们更需要的是个性化、细腻的东西,不要煽动性的,要深邃的、留白的、充满回味的东西。”   讲座后,周一上班时,办公室里果然有好几个小青年精神特别亢奋,“好像真的注射了一针强心剂似的,让我觉得他们自我意识极度薄弱。当然,这也达到了公司的目的——就像所谓的企业文化一样,用这种成功学让员工洗了洗脑,更好控制。”马媛皱皱眉头,有些尖刻地说道。   中立派:存在即合理,各取所需   郑云华 男 40岁 企业主   “当初一不留神,说不定我今天就是搞成功学的人了呢!”一开口,郑云华就哈哈笑着说道,其爽朗的个性表露无遗,他甚至饶有兴致地拿自己和目前做成功学比较有名的人作起了比较,然后扬起浓黑的眉毛眨着眼睛俏皮地问道:“论外形和演讲口才,我应该不比他们差吧?”8年前,教经营管理的郑云华从家乡的一所民办高校里辞职出来,到广州“下海”掘金,由于学校经营不利,形势不甚乐观,一同出来的老师不在少数,而年轻气盛的郑云华相对有些恃才自傲,“一开始我是奔着大型企业的高管职位出发的,当时心想我是一名专业的经营管理的老师,让我管理企业才是对口且绰绰有余的嘛。”他回忆道。只是这个简单的想法很快就让他碰了壁,没有任何一线实操管理经验的他似乎并不受许多企业的欢迎,也让他明白:“老板是学不来的,也没有哪个企业空着老板的位置等你去白白坐的。”   郑云华并不泄气,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做“老板”、搞管理的决心,于是决心自己找项目创业,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之前一同下海的同事跑来联系他,想拉他一起去做咨询公司。“当时说是合伙做管理咨询方面的公司,拉了几个在校和不在校的口才好的老师,我跟随他们跑了一阵,感觉不太有说服力:我自己去企业都不太受人待见,怎么能替人家做咨询呢?这不是骗人吗?”经过反思,郑云华毅然退出朋友的团队,继续寻找创业项目。接下来的日子,郑云华开始脚踏实地、起早贪黑地进行创业,他选择做实业,一边筹集资金建厂投产,一边广泛开辟经销渠道,日子在不知不觉中飞快流逝。“大概是三四年前,我又碰见了那个做咨询的朋友,据说公司还在,当时在主推成功学讲座。”郑云华回忆道,当时见这位朋友觉得他神情很疲惫,内心曾暗地里猜测过:他讲成功学是否具有说服力呢?听说郑云华办了厂,朋友想极力推荐郑云华给厂里员工办一场成功学讲座,被他客气拒绝了。“我们做制造业的员工,并不需要接受成功学的思想,脚踏实地、勤劳地做好分内的事情,保证安全生产最重要。”郑云华分析道。而今,按照市面上成功学所定义的成功标准,没有与成功学为伍的郑云华生意风生水起、住了豪宅、开了奔驰,已然是一名地道的成功人士了。即便如此,郑云华并不全然否定成功学存在的合理性,他认为对许多从事营销工作的人来说,成功学还是能起到一定励志作用的。“关键是看接受者如何去理解和运用了,我相信任何真正的成功者都是兼容并蓄的,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和机遇。”郑云华总结道。
    -----祝愿你在这里遇到有助于你心灵成长的东西,在得到启发、领悟,把认同的道理、方式贯彻到生活里(实修)提升你自己,促进自己心灵成长和与他人关系 !珍爱自己,珍爱你关心的生命 !
    微信公众号 xlcz-xx  
    https://www.douban.com/group/lingx/
    站长 华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