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3]出处 售处 http://www.binglingbooks.com/books/smhyxl/ddsm.HTM
内容简介: [b]
[url=http://www.binglingbooks.com/books/smhyxl/ddsm.HTM#编辑推荐语]编辑推荐语[/url]
[url=http://www.binglingbooks.com/books/smhyxl/ddsm.HTM#目录]目录[/url]
[/b]
如果不考虑外在环境,我们是自由的生命,能够过丰富与生气勃勃的生活。但通常人们会选择符合社会传统所带来的安全感,以及随着这选择而来的物化的角色。当人们无法完全做自己时,所要付出的代价可能是疾病或是症状,并可能出现在各个层面:情绪的、灵性的、精神的、身体的或是环境上的。这不只是因为跟他人的分离,也是因为跟自我的分离。不过,真正自由的人还是能打造出自己选择的生活,同时也仍然负责任、会关心、有功能,成为文化中有贡献的人士。
本书是献给那些希望提升生命意义与质量的人,提供了一些工具让你跟自我与他人有所连接,并发现自己生命意义的源头。两位作者深受古老中国哲学与中医的影响,在几十年的治疗工作中对照东方与西方不同的介入方法,并持续地寻求整合双方观点后产生的和谐。在此基础上,本书包含了许多对生命、关系以及人性的基本假设,其关注点在于人际沟通与连接,如何用真诚的沉思去开展自我,与人分享,并为生命做出更有洞察力的抉择。
生命花园系列丛书包括《[url=http://www.binglingbooks.com/books/smhyxl/dda.htm]懂得爱:在亲密关系中成长[/url]》、《[url=http://www.binglingbooks.com/books/smhyxl/ddjk.htm]懂得健康:在自我探索中疗愈[/url]》(A Book About Health and Happiness)和《懂得生命:在和谐关系中创造》(The New Manual For Life)3册。
作者简介:
麦基卓,具有英联邦专业执照的针灸师,曾在英国牛津中医针灸学院接受训练。
黄焕祥,加拿大皇家医学院院士,曾在精神医学的重镇梅宁哲医院接受专科训练。
两人是具有专业执照的黑文中心的共同创办人,主张一种整合身、心、灵的深度自我发展方式,强调自我对健康、关系和生活方式的责任。他们的远见和价值观是获得世界性瞩目的黑文课程的基础,在三十五年的专业伙伴关系中,他们在世界各地举办过许多研讨会和工作坊,在亚洲和欧洲许多地方旅行和教学,在工作中融入跨文化的方法。他们也是许多机构、公司和团体的咨询顾问,拥有非常丰富的实务经验。
他们共同创作的《
[url=http://www.binglingbooks.com/books/smhyxl/dda.htm]懂得爱:在亲密关系中成长[/url]
》、《
[url=http://www.binglingbooks.com/books/smhyxl/ddjk.htm]懂得健康:在自我探索中疗愈[/url]
》 (A Book About Health and Happiness)、《懂得生命:在和谐关系中创造》(The New Manual For Life)近日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出版。
黄焕祥和麦基卓不仅是著述者,更是行动者和参与者。他们参禅乐道但不独善其身,鄙视玩世不恭和推卸责任。他们对周遭的人、事物皆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关怀,亦对于我们的世界倾注着热诚。他们像道家但却入世,似儒家却能超脱。他们是西方人却活出东方的灵性,同时又透彻地实践着科学和理性的精神。
编辑推荐语:
·“爱与亲密”的实修指南,身心灵课程引领讲师胡因梦推荐
目录:
作者序
我们对你以及你所追求的生命,致上最深的祝福
第一部 过程
1 寓言一则
成为完人要付出的代价是:你必须全然放弃安全感的追求,伸出双臂迎向生活的危险,你必须像对待爱人般拥抱世界,却无法轻易得到回报,你也必须接受痛苦即是一种存在的状况。
2 在车站等候
一个人想要享受眼前的旅行,就必须放弃对未来目标的投入。他们可以在任何一个停靠站下车,换搭任何一辆列车。
3 沟通模式
正负面的感觉跟选择与评价有关,并不能真实反映出对方的价值,只是反映了出有这些感受的人内在评价的过程。
4 构成主义
近年来,构成主义的方法被探索和运用在洞察个人、家庭与团体方面。其中最重要的领悟是:符号被用来解释与理解自然、社会和心理世界。
5 理想我——努力追求完美
在人格形成过程的深处,个人意识到他们必须修正自己的行为举止来取悦父母。这个可以得到接纳和认可的(从而保证了生存)、演进中的自我形象被称作“理想我”。
6 界限
每个人生来都有本质的“自我”,企图表达独特的个人特质。我们可以设想它像一个柔软的类似变形虫一样的生命,周围有一层质地很轻薄、半透明状的膜(一个界限)。
7 成就或是掌握
急着要有所成就的人,努力工作所发展出的技术并不能表现他们自己,他们是完成任务而不是“掌握”。这样的人不会觉得充实,因为他们跟自己的成就是分离的。
8 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人衡量自己的尺度,也是自我认定和对自己尊重的程度。通常,自我评价的形成与人发展过程中的镜像作用功能有关。
9 理所当然的态度
因为认为周遭世界必须提供自己所需要的一切,所以婴儿在成长过程中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有权利得到他们想要的一切。正常的成熟过程必须慢慢放弃这种“理所当然”的态度。
10 力量与权力
西方文化提供人们的是获取权力的教育,其对权力的定义为:“对他人或事物有所控制的状态。”而另一种可能解决无助感的方法,为那些可以从自己内在获得力量的人所用。
11 区别容易混淆的概念
对个人成长而言,辨别的能力是很重要的。藉由澄清这些理念,人们才有可能从严苛的道德制约中得到释放,并为自己找到人生定位。
第二部 根源
12 焦虑——朋友还是敌人
当你感觉“真正的活着”时,是长期处在紧张的状态的,也就是所谓的存在焦虑。为了处理这样的焦虑,每个人发展出自己特殊的生活方式。
13 定位
每个人都会在空间与时间延续体交会处的某一点上,为自己找到位置。健康成熟的个人(并不多见)有能力在两种延续体上,视状况自由地移动。
14 黑洞——内在的深渊
大多数人似乎都陷在想放下却又害怕放下的两难之中。我们认为这呈现了人们与自身内在深渊之间的关系。
15 物化
在人与人之间真实的关系里,每一个人都必须去觉察、去认知,并且在过程中接纳物化他人的事实。承认物化就能把互动转化为“我-他”的关系。
16 架桥于鸿沟之上
在自己与他人之间的鸿沟上架桥时,人们能学会让自我与物化的自我达成协议。在疗愈与他人之间的裂缝时,自己内在的分裂也会疗愈。
17 道德
道德涉及的是一个“对与错”的体系,在这之中某些行为和态度是“对的”,另外一些是“错的”。道德的立场是去人性化并且是物化的。
第三部 感受
18 罪恶感与羞愧感
我们把罪恶感定义为一种涵盖懊悔、自我谴责、沮丧、焦虑和害怕惩罚的复杂情绪,是因外在的因素而产生的。羞愧感则是个人内在觉察到自己可以做到而未能做到时产生的感觉。
19 忧郁
所有能被辩认的忧郁症都跟自我憎恨有关。由于自我放弃了真实的自然的我(真实我)而去成就理想我,所以自恨型忧郁症是一种持续、深感内疚的自我循环的结果。
20 愤怒
仔细观察愤怒我们就会发现,愤怒本身并不危险也不具破坏性。问题是出在当人们利用愤怒来进行控制时,这种方式是侵犯了他人的界限,这样的行为我们称之为暴力。
第四部 人际关系
21 关系的发展阶段
去爱是表示把我们自己同时开放给负面及正面——容许自己哀伤、悲痛与失望的同时,也同时能感觉欢乐与充实,还有察觉我们过去未曾察觉的强烈的觉知力。
22 亲密关系
在亲密的关系中,不管情况多么令人害怕,人们都愿意呈现彼此的脆弱。在开放与诚恳的揭露下,他们便能更深刻地了解自己与对方。
23 爱的发展阶段
如果人们能够超越将爱视为货币的狭隘观念,他们就能看到爱的动态特质。当爱被看作是一种状态而非商品时,爱与被爱的人立刻可以从依赖与害怕失落中得到自由。
24 性欲
每个人的性偏好、行为或兴奋,反映出的是个人生命的主题。性欲是每一个人历史的私人日记,包括所有的希望与恐惧,幻想与经历——这确实是个人存在的真正意义。
第五部 健康、疾病与疗愈
25 个人对疾病与健康的责任
一个人在压抑情绪表达的时候,会在能量本体内产生阻塞,也就在能量本质中助长了疾病模式。这些压抑的模式也会在生命的其他层面上引发疾病。
26 同理心、共鸣与能量
同理心是“一个人自己的意识,在他人身上想象的投射”。共鸣是能量的一种现象。当两个人靠近而认同彼此时,共鸣的震动在他们之间产生。
27 西方医学与东方医学——冲突还是合作
传统的西方医学认为人是可以分隔成不同的部分。传统东方的方法则重视身/心/灵/情感/环境各层面间相互连贯穿透的关系,因而东方医学在其观点上是全观性的。
28 移情
人们倾向于把早年跟保护者之间发展出来的经验与态度,转移到日后生命中遇见的人身上。看来人们总是在每一个关系上解决跟父母的问题。
29 改变是可能的吗
转化是对自我深入认识的一种持续开展的呈现。一个越深入了解自己模式倾向的人,就越能成为一个多样化、富有创造力及自发性的人。别人所声称的“改变”,我们定义为“转化”。
30 助人关系
站在沟通的立场上来看,疾病代表了一种沟通的企图。已经有症状出现的人,是企图用症状来“说”出他们对这世界无法用任何其它方式表达的经验。
31 治疗与教育
个案不是必须被治愈的疾病,而是需要透过教育的过程来觉察自我的生命。教师与保健业者们可以是助产士,帮助人们的自我诞生,去实现深植于他们内在潜力所赋予的希望。
32 过敏症与恐惧症——与世隔绝
“我把我的过敏症与其他症状看成是朋友与向导,指引我在健康与成长的道路上跟自己达到了和谐。这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只是开始,而不是结束。”
33 对多发性硬化症的一些看法
我们看得出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人格轮廓。他们通常非常想要控制自己的生命。他们的智能超出一般人许多。他们常常是目标导向却带着自恨的成功者。
第六部 关键议题
34 以创造为核心的灵性
在以赎罪为基础的灵性中,我们提问题,上帝提供答案。在以创造为核心的灵性中,上帝问问题,而我们就是答案。
35 生活理念的迷思
过去能帮助我们知悉现在,而不是用来当作借口。当人们采取这种态度,他们对自己的生命能负更多的责任,因为减少了指责与报复的倾向,个人的成长不再停滞不前。
36 行走的伤者——一种生活方式
过去创伤的经验需要被珍视而不是崇拜,跟过去的痛苦折磨打交道是发现生命的方法之一,可是它不应该变成生活的方式!
37 受虐的记忆——需要一种平衡的观点
一个人在回想或再现过去的记忆时,会获得许多宝贵的观点,他能重组过往历史,结束过去生命故事的章节,原谅一切之后继续生活。[/size]
[此帖子已被 21exit 在 2007-12-12 15:47:17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