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广告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积分8859
    • 经验11183
    • 文章5047
    • 注册2005-04-18
    日常生活觉察、实修日记2009年2月8日
    [size=3]日常生活觉察、实修日记2009年2月8日
    华灵子

    今天,早上跑步,我特别地觉知周围,
    看到了以前忽略的路边的小景物,甚是欢喜,
    这种对身边周围的觉知,没维持多久,又失去了。

    中午,看一个节目,是早前采访已故台湾的圣严法师,
    他起的法鼓山道场,把原来安置大雄宝殿的地方,牌子写为“本来面目”,
    他还在采访中,说禅宗就是去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公案都是指向这个本来面目。
    引起我关注。

    下午,看了武志红写的《罗杰斯的个人视角上的诠释》,
    http://21exit.com/51/bbs/ShowPost.asp?id=3986
    他再次指出关系中的‘我与它’、‘我与你’,
    看到我家的小孩,
    想到人来到这个世界,最先,婴幼儿好奇地看和感受万物,万物对小孩都有‘神秘面纱’是这样的一种‘我与你’的关系,
    抚养人和社会希望把小孩培养成为他心目中的人,就有你与‘我’关系,小孩渐渐屈从了。
    孩子受到影响,带着期望的眼光看事物,发展为双方都看不到对方的本来面目,各自也戴上面具,渐渐滋生心墙,也看不到自己本来面目。

    武志红在文章指出:
    一个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获得的积极关注绝大多数为条件积极关注。
    条件积极关注的逻辑:你必须A,我才能给你B。
    B可为物质奖赏,也可为主观赞赏。
    在条件性积极关注的逻辑下,个体会形成这样的经验:只能表露‘好’的(或可被‘接受’的),
    否则,你就会被拒绝、排斥,乃至被伤害。
    一个个体的成长也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地学习、修正自己‘须如何部分地表露’的历程。

    我想,接触正规的心理咨询、佛教等,人可能会意识到这些,
    以无求、无执,又再好奇地看事物,包括自己和对方的本来面目,当下鲜活的生命,
    可能好奇地透过万物‘神秘面纱’,看到每天新奇、美丽的新世界,承担起在世的神圣使命,开创人生的传奇。
    我有缘接触到这些,需珍惜机缘,在实修里落实。[/size]
    [ 此贴最后由华灵子在2011-8-11 16:37:30编辑过 ]
    -----祝愿你在这里遇到有助于你心灵成长的东西,在得到启发、领悟,把认同的道理、方式贯彻到生活里(实修)提升你自己,促进自己心灵成长和与他人关系 !珍爱自己,珍爱你关心的生命 !
    微信公众号 xlcz-xx  
    https://www.douban.com/group/lingx/
    站长 华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