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广告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积分8859
    • 经验11183
    • 文章5047
    • 注册2005-04-18
    現代人為什麼覺得如此寂寞?
    現代人為什麼覺得如此寂寞? 奧修:人總是會覺得寂寞,因為人基本上是單獨的。我們單獨的出生,我們也會單獨的死去。而在這當中我們只能夠假裝是在一起的。單獨還是不會受到影響。它會成為一道暗流,它會在地下流動。人一直都是單獨的,但是現代人對它更有感覺,因為現代人是人類第一次有足夠時間來思考自身的人。在過去,為了生活所需而掙扎使得人們從早到晚都被佔據了,而且他們也無法餵飽自己與小孩。 那剛好是東方的情況,即使在今日也是如此。在印度鄉下的現代人是不會覺得寂寞的。他完全沒有時間去感受任何事情!他覺得飢餓,而不是寂寞;他需要一個住所、一間屋子。這些事情——寂寞的感覺——他是負擔不起的。這些感覺只有在社會變得有點富足的時候才會開始浮現出來。 當人們衣食充足、有良好的住所、良好的職業時——當生活中的普通需要被滿足時,生命中的真正問題才會出現。然後一個人突然間會察覺:「我是寂寞的,甚至在群眾中我都是寂寞的。」這是一種更高等的需求。需求是有階級的。 首先是生理的需求。如果生理的需求沒有被滿足,你就不會有心理的需求。一旦生理需求被滿足了,那麼心理需求就會出現——那是更高等的需求。一個人會想到音樂、詩、繪畫;一個人會想到藝術、審美——那些是更高等的需求。一個人會想到莎士比亞、米爾頓、卡利達斯、泰戈爾、紀伯倫;一個人會想到華格納、貝多芬、達文西、梵谷、畢卡索……。這些是更高等的需求。 一個飢餓的人無法了解貝多芬。不論音樂多偉大,都無法填滿他的肚子。他餓到想殺了音樂家,而不是聽他的音樂。他不會去管藝術的偉大作品,他反而會對馬克斯以及他的共產主義宣言產生興趣。一旦生理的需求滿足了,心理的需求才會出現。 你會很驚訝:我接到許多來自蘇聯的信件。這些信件甚至無法直接寫給我,因為那樣的話信就永遠不會到了。首先是蘇聯政府,然後是印度政府……。如果只有印度政府的話還有機會。但是蘇聯政府……他們是非常有辦法的。所以那些信件先交給前往瑞士的訪客、觀光客,然後那些信被放在倫敦、柏林或巴黎,然後才會到我這裡。 許多人寫著他們想來這裡,但是那是不可能的。有人在讀我的書,但是那是以一種地下的方式。那些書從一個人傳到另一個人的手上……但是在共產國家中你無法把我的書帶在身上。 蘇俄越來越接近生理需求被滿足的那個點,然後心理需求會出現,而靈性需求在這個階級中是最高等的需求。一旦心理需求被滿足了——你聽過了偉大的音樂、你看過了偉大的繪畫、你讀過了偉大的詩——然後呢?遲早那些東西也會變成遊戲、美麗的遊戲,但是所有的遊戲都是一樣的。 然後那最終的會開始敲你的門,而當那最終的敲你的門之時,你會感覺到真正的寂寞、這整個宇宙中的寂寞。而那就是靜心的起點。如果你覺得寂寞,而如果你的寂寞感有某種穿透力、強度、熱情在其中,那麼你就會開始靜心。 靜心是一種與自己的寂寞達成協議的方式,是與自己寂寞會合而不是逃走的方式,是鑽入它並且看看它到底是什麼的方式。然後你會很驚訝。如果你進入了你的寂寞你將會很驚訝:在它的中心,它一點也不寂寞——在那裡的是單獨,而那是一種完全不同的現象。 周圍由寂寞構成,而中心是由單獨構成的。周圍由孤獨構成。一旦你認識了你美麗的單獨,你將會成為一個完全不同的人——你永遠不會覺得寂寞。甚至在山上、在沙漠中你都不會覺得寂寞——因為在你的單獨中你知道神與你同在,在你的單獨中你深深的根植於神,誰會在意是否有別人在外面呢?你的內在如此的充滿、富足……。 現在,甚至在群眾中你都是寂寞的。而我要說:如果你了解你的單獨,甚至在你的寂寞中你都不會寂寞。
    -----祝愿你在这里遇到有助于你心灵成长的东西,在得到启发、领悟,把认同的道理、方式贯彻到生活里(实修)提升你自己,促进自己心灵成长和与他人关系 !珍爱自己,珍爱你关心的生命 !
    微信公众号 xlcz-xx  
    https://www.douban.com/group/lingx/
    站长 华灵子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积分8859
      • 经验11183
      • 文章5047
      • 注册2005-04-18
      [size=3]奥修: 人们害怕成为他们自己。人们非常害怕做他们自己,因为如果你试图成为你自己你将会变得孤独。每个人都是特殊而孤独的。如果你试图做你自己,你会觉得孤独。所以人们都追随他人、群体;他们与群体抱成一团。那裏他们不觉得孤单……被包围著,这麼多人在那裏。如果你静心,你将会孤独,如果你为金钱而疯狂,你将永远不会孤独——整个世界都去往那裏。如果你寻求上帝你将会孤独;但如果你寻求政治、权力,那麼整个世界都在那裏,你将永远不会孤独。   人们害怕孤独。人如果害怕孤独,他们永远不能了解自己 奥修谈孤独: 孤独的黑暗不会被直接发现。它是每人都能理解的,其中存在着一些原则性的不变的东西。其中有一条原则是:你无法直接和黑暗、孤独、孤立的恐怖对抗。因为它们仅仅是某些事物的不存在,如黑暗是光明的消失。那么你该怎么做使房间不黑暗?是直接地对黑暗做些什么,把黑暗赶出去吗?你不可能使黑暗消失,只能利用光明将屋子照亮。这就是我所说的精要:不要理会黑暗,它不是重点,它并不存在。只要带来光明,黑暗就消失,不是吗?它并不存在,只是光明的缺乏,你却有了黑暗实存的错觉。你和黑暗抗争一生都不会成功,而只要一根蜡烛,黑暗就消失了。你应做的是寻找光明,因为它是实存的。孤独和黑暗类似,你还没认识你的独处,还未体会到独处的美和它巨大的力量。孤独和独处在字典里是同义的,但现实却和字典不同。也没有人创造一部解释现实的词典。孤独并不存在。 因为不了解独处,因而有了恐惧。你感到孤独,于是,你试图抓住什么东西、什么人、什么关系,仅仅为了保存一个幻想——你并不孤独。但你知道你是什么吗?痛苦产生了。一方面你执著于一些不真实的事物——一种暂时的关系,一种友谊。在这种关系中你产生了忘记孤独的幻想。但这正是问题所在:尽管这一刻你忘记了孤独,但下一刻你又意识到这种关系或说友谊是不长久的。昨天你不认识这个人,今天你们成了朋友,谁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样?这是痛苦的。幻想带来了肯定的安慰,但不能创造所有恐惧都消失的现实。幻想压制着恐惧,使得你感到好一点了。至少你试着感到好一点了。你假装感到好一些:这种关系多么美妙,这个人多么美妙!但是在幻想背后呢?(这幻想是那么薄弱,以至于你可以从它的背后来审视。)是内心的痛苦,因为你心里很清楚明天会不是这样,不是这样。你整个的生命都在经历着变换,没有什么是稳定不变的。在变换着的世界中你抓不住任何东西。你想让你的友情不变,然而每件事物都会改变。或许在时光流逝中你有一天会明白,现实只是按照它自身的规律发展,不会依从你的意愿。这需要一点时间你才能懂。你希望现在的朋友永远是朋友,然而明天他可能会成为敌人,或者你会失去他,他不再和你在一起。会有其他更优秀的人填补这个空缺。突然你会意识到前者的失去是件好事。但这种思考没有那么深刻,你很快停止了对于永恒的追问。你没有真正明白生活是由变化构成的。你必须明白并且适应这一点。不要再幻想,每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幻想。曾有个人只认钱,他不相信任何人。这种态度来自他长久的生活经历,他一次次被他信任的人骗,他们只图他的钱。我对他说,到临死时钱也带不走,你将陷入财富背后深深的孤独。权力也如此,权力一旦失去,你会感到比别人更深的孤独。因为别人平日已习惯了孤单,而你却不习惯。社会尝试用各种安排使人忘记孤独。婚姻是为了使人相信你的妻子正与你相伴。所有宗教都反对离婚,只为一个简单理由,就是如果离婚被允许,那么发明结婚的基本目的就被破坏。这基本的目的就是使你有个同伴,有各终身的同伴。但是尽管有个丈夫或妻子一生陪伴着你,这并不意味着爱也会如此。事实上,与其说给你一个同伴,不若说是个担子。你已经在孤独和烦恼中围困,现在还要加上另一个孤独的人。一旦爱逝去,两个人都孤独,都不得不忍受对方,这样的生活没有希望。你的孤独不因结婚的社会对策而改变。宗教试图将你变成宗教团体中的一员,使你总能处于人群中。你知道有6亿天主教徒于你在一起,耶稣会拯救你,神与你同在。单独的你可能会产生怀疑,但又想到6亿天主教徒总不会错。可是还有许多非天主教的信徒,数量不少于天主教信徒,还有其它信仰宗教观念存在。这使得聪明的人不会不怀疑。你可能由上百万人遵守某种信仰,你却不能肯定他们与你在一起,不能肯定你不孤独。随着年龄增长,神的存在变成孩子气的梦想。我所要说明的事,所有摆脱孤独的企图都已失败,都会失败,因为他们违背了生活的根本原则。你该做的不是忘记你的孤独,而是了解你的独处。独处是现实的,经历它感知它是如此美好,因为它是摆脱人群、摆脱孤独之后的自由。孤独象个伤口,需要什么去填满它;而单独却与伤口的感觉不同,单独仅仅意味着完整。你是完整的,不需要任何其他人来补充。那么试着发掘你最深层的内在,在这里你总是独处的。在生,在死,无论在哪里,你都是独处的。但是充实而完整,流溢着生存的美好和祝福。一旦你品味出独处的滋味,内心的痛苦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和平、欢乐、福佑的节律。这并不是说一个人有了内心的完整就不必交朋友,事实上只有他才会拥有朋友,因为此时不再是需要,而是分享。他已拥有很多,可以与他人分享。友谊分两种:一种是别人向你索取和你向别人索取,另一种是分享。分享基于爱,而非需要,有着完全不同的质量。一种新的欢乐注入你的生命,你以前从不知道。分享中,你不再执著,而是随顺着现实,随顺着生活的变化,谁与你分享并不重要。或许明天还是同一个人,或许一生中都是同一个人,或许换了别人。这不是契约、婚姻,只是出于你想付出的愿望。不论谁走近你,你都会给予,给予是快乐的,索取却是痛苦的。分享使你更整合,更自豪,却非以自我为中心。恐惧、痛苦、黑暗会消失。你会去爱一个人,尽管这个人爱的是别人,你也不会嫉妒,因为你的爱已使你快乐。这是不执著。你不会约束着别人,不会因别人离开你而悲伤。当你让他人分享你的快乐时,不会为任何人制造枷锁。你仅仅是付出。不要期待回报和感激。因为你如此充实,而不得不施与。所以如果有人感激你,你应感激他接受了你的爱,接受了你的馈赠。是他帮你减负,并允许你展示自己。你施与越多,与人分享越多,得到就越多。这样使你免于变成一个守财奴,免于对失去的恐惧。其实你失去越多,就有越多以前未知的东西进来,如新鲜泉水不断流入。所以我不教你做任何努力对待孤独,而是观照你的独处。忘记孤独,忘记黑暗,忘记痛苦。孤独本不存在。对独处的体验可以立刻驱散孤独。 方法是:观照你的心,清楚的了解它,越来越清楚,到最后你只对你的心清清楚楚。这是你了解你的独处的关键。你会惊讶于不同宗教对最终修行境界的不同称呼。三大宗教(基督、犹太、伊斯兰)对此却没有任何名称,因为他们从来不向内寻找自己。他么还保持着孩子气的幼稚地执著于神,依赖于祈祷和救世主。他们总是依赖某人去拯救他们。或许他们的不成熟正是他们能够吸引世界上大部分人的原因。因为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是不成熟的。起源于印度的三个宗教却对这种境界有名称,耆那教称完全的独立;佛教称涅磐、无我;印度教称自由。所有这些词汇都很美,都是同一件事的不同表现。你可叫它解脱、自由、独立、无我、空性。每一个名称都揭示了这种境界的某一方面,但没有一个能够充分表达它。 对待问题要看你面临的是否定的问题,如果是否定的问题,你根本不要和它斗,而要处理肯定的一面。大多数人的迷失都是由于直接与负面的(不存在的)问题抗争,只能是黑暗和失落。他们越抗争就越失败,于是变得沮丧、悲观,最后发觉生命毫无意义,只有痛苦折磨。但这错误是由于他们选错了方法。当你面对一个问题,要问:这是不是什么东西的缺乏?其实所有问题都是某些东西的不存在。只要你发现缺少的是什么,就去寻找肯定的那一面。如有了光明,黑暗自然离去[/size]
      -----祝愿你在这里遇到有助于你心灵成长的东西,在得到启发、领悟,把认同的道理、方式贯彻到生活里(实修)提升你自己,促进自己心灵成长和与他人关系 !珍爱自己,珍爱你关心的生命 !
      微信公众号 xlcz-xx  
      https://www.douban.com/group/lingx/
      站长 华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