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阳光?灵性?三个值得被重视的头脑误区,你在其中吗?

楼主
理性?阳光?灵性?三个值得被重视的头脑误区,你在其中吗?
理性?阳光?灵性?三个值得被重视的头脑误区,你在其中吗?
2014-08-11 爱的使者


在开始头脑的误区之前,让我们从“社会生活”、“积极心态”、“灵性”这三个话题开始。
你不难发现,这是一个有趣的递进过程。
“社会生活”需要人们有“积极心态”,“积极心态”又让人们需要“灵性”解决更深层的问题。
在一层层的递进过程中,三个或者更多的头脑误区产生了。
社会生活:
社会要求的是每个个体都能高效率的完成工作和生活的运作,它不需要过多的关注于个人的情感处理,于是有了“模式一”。

模式一:我并不在乎什么感受、内在,我在乎的是赚钱养家,所以我要培养更强大的理性。
于是很多社会人出现了,我们在很多场合都可以看见他们,他们总是不苟言笑,做起事情来井井有条,穿着好像永不会皱的西装领带衣冠楚楚,保持着职场必备的微笑仿佛面部肌肉都已僵硬。
最后,我们冠冕堂皇的称之为“理智成熟”。

误区:
很多人接受了这个现实,因为他们觉得这就是生活所迫。然而他们面部的风霜和偶尔沉思时的忧郁和凝重告诉了我们,“理性”让他们严肃的已经很难再有真的笑容。
在社会人的背后有着最直观的悲哀。
很多社会学家、艺术家们都在用各种方式里这样比喻——他们好像机器一样。就好像《大话西游》的结局处,周星驰借夕阳武士之口说了他想说的话:“你看那个人,好像一条狗哦。”
当然如果你认为这不是误区,那么你完全可以继续“理性下去”。
积极心态:
积极心态是社会要求之下产生的成功哲学、快乐哲学的附属品,也就是“模式二”。

模式二:我要阳光,我要快乐,我要通过强有力的自我激励让积极心态战胜消极念头。

这是毫无疑问的进步,他们好像阳光一样,给了职场乃至社会更多的光明和活力。他们总是微笑,当疲劳、沮丧的时候,他们摇摇头、握握拳就过去了。
社会再次冠之以“坚强”“乐观”的光环。

误区:
如果不仔细去看,人们很难发现这样看上去很正确的方式存在的问题。
是的,这个误区藏的很好,很多人都觉得这样是很对的。在那些阳光的(女性居多)激情生活的背后,我们不难嗅到,他们每次度假休息或者平时无聊的时候,总是在给自己“打气”:我要阳光、快乐。
没错,我们需要暗示和自我激励,这有什么问题吗?
问题就在于——如果你真的阳光快乐、不在乎失败挫折,还需要不停激励自己吗?如果你总是要一次次“加油”去补充燃料,那么是不是就说明你在对抗黑暗、沮丧?也就是说,那些东西是存在的。
只是,你每次想哭的时候你总是马上否认,而坏的情绪实际上已经出现了。
如果你不觉得这是误区,那么为什么你也偶尔会说:“坚强背后总有眼泪呢?”“正能量”真的让你永久的解脱了受苦吗?
灵性:
灵性的出现给了很多人新的天地,多数人追寻灵性,是为了寻求内心的喜悦和快乐,殊不知从上路这一刻起“模式三”也已经相伴而生。

模式三:行善事,求善报,诚心拜神,祈求福报,一旦遭遇风波便怨天地、神明不公。

误区:
灵性,可以让人达到喜悦。祈求神灵,积德行善,都是能够实现目的的方式。
然而“以灵性之名”的误区最让人难以察觉!
我们以为求神拜佛、积德行善就应该获得对等的回馈,也即是“福报”“神迹”的降临。当我们一心执着于对等的时候,一心相信这样做可以获得护佑战胜风波的时候,这些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后面的事情,这里分为两种:
第一,当你这样去做了,真的没有遇到任何风浪,于是你虔诚的教唆他人,不要杀生,要吃素,要行善一定会有好报,如果不这样做,你就会......(佛家讲的很多我就不再叙述了)但是你真的确信是这样吗?你的平顺就等于他人的平顺,如果你用恐吓,用利诱“行善有好报”的方式去让人行善那么这真的是灵性吗?
第二,当你这样去做了,却还是遇到了挑战。“好人不好命”还少么?“祸害遗千年”的例子还不多么?于是很多人陷入绝望,对世界绝望,对天地神明绝望。

三个阶段三个误区,它们好像都有着自己顺理成章的理由。
然而,误区是可以走出的。
我们可以“理性”、“正能量”、“灵性”,但是我们可以有另外的一个状态。
在理性之中,你依然井井有条,只是你根本上不再需要借助它去处理受苦,而正能量也不再是一次次的压制负面情绪,灵性,也不再是追求着一帆风顺的喜悦而是——面对无常,接受当下,在任何境遇中自由喜悦。

*滋神沐灵苑* Page created in 0.2031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