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滋神沐灵苑 >> 文章 >> 工作,娱乐 >> 工作栏目 >> 谋生 >> 正文
道的领导原理       
道的领导原理
[ 作者:不详 | 转贴自:不详 | 点击数:7792 | 更新时间:2004-05-15 | 文章录入:华灵子 ]

 

道的领导原理

出处 http://www.hongdao.org/stephen.zhang/dxglyz07.html

现在,我们再来考查另外一个更为重要、更为关键的命题:怎样以正确的方法来做正确的事。成功就是:一个"对的"人,在"对的"时间里和"对的"地位上,遇到了"对的"人,用"对的"方法,做成了'对的"事。在这整个的环节中,一步错,就可能步步错。完全的成功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及的了。
首先,离开了领导原理,就没有一个领导能正确处理任何一件事情。领导原理不仅对一个领导者本身的成败至关紧要,而且直接影响到对那些仰赖于他的人们的利益、幸福和生存。譬如,工商管理硕土的学位(MBA)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使你自己和与你有关的人们,在现实世界中,能立于不败之地。下面即将作一个实例研究,所述故事包含许多领导原理与管理原则,兹分别论析于后。
在抗战期间,有一位称做张司令的人,负责护卫纵贯湖北、湖南和广东三省的粤汉铁路线区广东区的军事运输事宜。当时线区军事运输司令的职责是确保铁道路线的畅通、地方经济的活力与前方将士的补给。那时湖北已经沦陷,日本敌机猛烈轰炸湖南,湘潭附近的湘潭铁桥的中央就被炸毁六百尺。铁桥位于湘江急流之上,上有敌机干扰,下有洪流滔滔,修复工作极其艰困,长沙前线将士的补给因而中断,危在旦夕。在重庆的铁道军事运输的总司令部急限负责湖南线区的牛司令在七天之内必须修复通车。可是十天过后,修复工程毫无进展。压力从四面八方向牛司令袭击。牛司令无法招架,向总司令部求援之电如雪片飞来。总司令部立电广东区张司令急速赴援。
天亮以前,张司令从广东赶到了湘潭修复工程现场。初步了解情况之后,立即约见两位正在激烈争吵的工程师,让他们汇报倩况,并听取他们的意见。黎明时分,他匆匆吃完早点,就去见牛司令。牛司令还在公馆里,他对张司令的迅速而至感到惊讶。在张司令告诉他,打算在三天之内把桥修好后,他就不停地摇头,表示难以置信。最后,他还表示:如果真有这样的奇迹出现,他愿尽其全力支持张司令的工作。
张司令立即开始工作,第一件事,他要求牛司令立即偿付以前欠工人们的工资。牛司令断言:如果工人们今天得了工资,明天保证池们都不会来上工的了。因为那时专业技工十分短缺,大部份工人都是附近雇来的民工。这些人总是用种种藉口不来上工。即使来了,也是拖拖拉拉磨洋工,大家尽拣轻易的活干。你急他不急,这样的工作态度把原来勤奋的人的士气都拖垮了。再加上两位工程师志趣不合,所以工程根本无法施展。但张司令坚持要发工资,牛司令拗不过。就说如果出了事,他不负责。
在牛司令宣布了发工资的消息之后,两百名工人全部来到了工地。张司令向他们讲了话。他告诉他们:从现在起,他就是他们一同做工的伙伴。他计划要在三天以内把修复工作完成。工人们在这三天内都要得到最高工资。工程要是如期完成,每人都在工资之外,加给两天的工资,作为奖金。无论何人,凡无故不来上工或工作不努力者,即按军法惩处。请牛司令为监察使,执行军法。并请牛司令备办盛餐,今晚犒劳大家,饱食一顿,好好歇息一宿,明早开始工作。他自己今晚就和大家一同食宿,明早一同按时工作,按时休息。有任何问题和意见,大家都可以随时和他讨论。
接着,张司令把两百工人分为二十个小组,每组十人,公举组长一人。每个小组负责三十尺的桥梁修复任务。每位工程师负责指导十个小组,修复三百尺的桥梁。他吩咐两位工程狮,随时和他联系,向他报告工程进行的情形,遇有问题随时商量解决。
最后,他说:湘潭大桥是一定要修复的,不是在我们手里修,就是在敌人手里修。如果我们修不起来,我们前方的将士得不到给养,就非吃败仗不可。日本鬼子拿下了长沙,湘潭还能躲得过吗?鬼子得了湘潭,马上就要修桥,为的是输送他们的给养,好去打衡阳。鬼子修桥就大不一样了。工自然还是你们做,只是脚上多了锁链子,背上着了皮鞭子。不要说工资你不用想,就连你们家里的粮食都是他们的,你们的家眷也遭他们任意强奸杀戮。好在今天我们还来得及,大家只要认真辛苦三天,仅仅三天,就可以免去所有的大难。不仅拯救了家乡,我们的父老子弟必以为荣,我们的母妻姐妹必要感激。甚至全国同胞都因我们对抵抗日寇作出了英勇的贡献而感激。现在前方的将士们正在焦急地等待着我们。你们现在就要拿定主意了!愿干的请举起手来说声是!于是二百多人都举起手来,呼声震耳。
张司令把二十名小组长召到他临时的帐篷中,与他们一起坐着,鼓励并安慰他们。他对他们说:你们是大家公选的,是德高望重的人物。如果连一座这样简单的桥都修不起来,不仅家乡邻居要笑话,连鬼子敌人都会耻笑,将来拿什么脸见人。
第二天清晨,每个人都开始按计划行动,一直努力工作到傍晚。大家坐在河岸上,吃完晚饭以后,无心玩耍休息,心里老惦记着工程。大家请求趁天黑以前,再干三小时!
不到三天时间,湘潭大桥完全修复了,每个人都感到特别高兴。后来前线打了一个胜仗,就是当时有名的"长沙大捷"。牛司令被调升到广西工作。张司令得了一面奖章并晋升一级。这位被称为张司令的就是我的祖父。当时正是暑假期间,故而有幸跟随着他到工地,目睹一切,直到今天记忆犹新。这样一位计划周密、决策明智、知人善任、具有高超激励技巧、能使整个局面彻底改观的优秀领导者,多么令人可敬!我一直在想,若是世上有更多这样的领导者,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关于修复大桥的事,在下面还要作更细密的分析研讨,因为其中包含许多管理学中重要的原理原则。
优秀领导者的素质是先天生成的呢?还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呢?我认为是后天可以培养的。不然何以各种管理学院至今犹存呢?就是因为领导的素质是可以通过对领导原理的训练和学习而获得和加强。既然如此,问题就变为:在何处可以找到关于领导原理的综合知识?是否真是有这种专门知识存在?幸好这样的知识的确存在。在两千二百年前由黄石公传下的一本名为《素书》的书中,就可以找到有关方面完整的知识。它把领导智慧和实用知识给予充分的阐述,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超越了同类的其他书籍。根据历史记载,《素书》是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流传下来的。
秦灭六国以后,赢政成为秦朝的始皇帝,中国也成了书同文、车同轨的大一统的国家。有一位赤忠于前韩国的人,姓张名良,字子房,一心要为亡韩复仇。凭着年少气盛,一腔热血,于是散尽家财,四处寻求职业刺客,最后得了一人,可使八十斤的铁锥。一日始皇帝出巡,行至博浪沙,刺客飞出铁锥,不幸忙中有错,误中副车。始皇帝有惊无险,严令捉拿叛党。张良在失望挫败之余,远逃他乡避祸。正是忙忙如丧家之犬,急急似漏网之鱼。身在下邳的穷乡僻野,无计可施。每日里在一小河岸旁漫步散心。一日正在小桥上闲步,迎面来了一个老人,在他面前把鞋脱下,扔到桥下去了'张良正在纳闷,那老人却转过身来,叫他下桥去替他捡鞋。张良虽感惊奇和气愤,但由于惜老怜贫,还是忍气吞声替他下桥去拾起鞋来。那老人伸出脚来,命张良为他穿上。张良此时恨不得跨上前去,饱以老拳。但转念一想,好人何不做到底?于是弯腰跪于老人之前,替他把鞋穿好。那老人不谢一声,拔脚就走。一面大笑,一面嚷道:"孺子可教阴;孺子可教啊。"他走了一回,又回转身来对张良说:"看你还不错,后五日平明,再来此地,我有话说。"说毕不等张良回音,去得无影无踪。
张良惊疑不定,回想此事发生得着实希奇。于是五天之后,如约而至。哪知老人已在。老人责备他说:"你这小伙子,与老人家约会,怎么可以迟到?去,去,五天后再来。"五天过去了,张良这次天不亮就去了,哪知走近一看,老人又已先在.于是老人叫他五天后再来。张良这次不敢怠慢,半夜就去了约会之处。等了一会,老人来了。他笑着说:"这样才对了。"接着交给张良一本书。吩咐张良好好体会书中的一切,说:"读此,可为帝王师:"张良请问老人姓名,老人说:"再过十三年,你在山东谷城山下见到一块黄石,那就是我了。"说完以后,老人就离开了,此后,张良再没有见到过他。
这本书就是《素书》。张良仔细阅读,反复思考,直到完全领悟。后来他扶汉灭秦,成为缔造汉朝的首要功臣,封为留侯。这位建立丰功伟业的张留侯,太史公形容他生得清秀俊美,宛如娇艳的女子。他所有的学问智谋都来自《素书》之中。十三年后,他在谷城山下找到一块黄石,带回家中,早晚顶礼。张良在成功之后,立即退隐。相传他师事赤松子,专心从事精神的升华和休养去了。
在中国历史上,兴汉四百年的留侯张子房地位仅次于兴周八百年的太公姜子牙。他们都经历了老子所谓的"有为","无为"和"无不为"的生活训练模式。就张良而亩,黄石公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方法来培训他的耐性。要想真正吸收《素书》中的内容,紧紧抓住其精神实质。并将其高度地运用于实践之中,必须具备耐性。真正的力量不是来自热情、冲动、激烈和鲁莽,而是来自坚忍。
黄石公把领导原理分为九个部分:
一、领导者的品质
领导者是一个组织的生命力。在一个组织的各个层次,都必须有领导者。任何一个拥有权力的人,无论他的职位高低,只要他对别人的生活负有一定的责任或是具有一定的影响,他就是一位领导。所有的领导者都必须具备以下的品质。《素书》引太公(姜尚)兵法的《三略》中的《上略》,军谶曰:将能清能净,能平能整,能受谏,能听讼,能纳人,能采言,能知国俗,能图山川,能表险难,能制军权。解释出来就是以下十二点:
(一)镇定。
(二)廉洁。
(三)公正。
(四)严谨。
(五)开明。
(六)判断力强。
(七)宽宏大量。
(八)具有丰富的常识和知识。
(九)通晓历史、社会习俗。
(十)通晓地理、客观情势。
(十一)机灵可靠。
(十二)调度有方。
领导者决不应该有以下的行为。军谶曰:夫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土叛。善恶同,则功臣倦。专己,则下归咎。自伐,则下少功。信谗,则众离心。贪财,则奸不禁。内顾,则士卒淫。将有一,则众不服;有二,则军无式;有三,则下北奔;有四,则祸及国。解释出来就是:
(一)不可拒绝忠告。
(二)不可蔑视好的意见和建议。
(三)不可良莠不分。
(四)不可独断专行。
(五)不可自夸功劳,自吹自擂。
(六)不可轻信小话谗言。
(七)不可贪脏爱钱。
(八)不可酗酒好色。
以上八点,也是做领导的"八戒"。一个领导犯了任何一戒,都要弓[起一定不良的后果。至少必受到众人的蔑视,必服不了人。如果犯了其中两戒,组织就会乱套。犯了其中三戒,必蒙受重大损失。要是犯了四戒,就必大祸临头,甚至祸国殃民。这八点更是评价一个领导的客观尺度。例如当年的孔子,满口仁德、礼让、孝友、忠恕、克己、和为贵等等,可是他的实际作风是:"专制"、"暴力"、"一言堂"。且看他刚当上司寇,对于当时的"闻人"(有名望的)少正卯就耿耿于怀,因为他有不同的意见。进一步,就立逼鲁定公请出太庙斧钺,陈于朝堂。冷不防,以"辩言乱政"的罪名把少正卯的头砍了(注意:所谓"辩言乱政"是否能构成死刑?而实际上只是孔丘的一面之词,既未经过审判,又未经朝臣公认。相反地,当时满朝文武,异口同声,都不同意孔丘)。于是群臣莫不变色,连最支持他的季斯都"心中凛然"。殊不知,孔子表面上虽是砍了少正卯的头,实际上是砍了自己的脚。此后,他在鲁国站不住脚,周游列国,甚至廉价出售,就是再没有人敢用他。天下之大,就是没有孔丘立足之处,因为他自己老早就把自己的脚砍了,以致一生穷愁潦倒。孔子完全不懂辩证法矛盾统一的宇宙规律。所以他四十六岁时向天祈求:"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五十岁才学《易》--辩证法,不是太迟了吗?况且不一定能学得通。如果他早懂了辩证法,他就不必冲动地杀少正卯,搞梦幻游戏--清一色加门前清了。因为反对的声音虽不好听,但大大有益于我。他正是我的一面死价之宝的镜子,他的声音越响亮,就越促使我更进步、更警惕、更完善。否则我就会自以为是,退化、无能、腐败而不自知,直到完全腐烂朽坏,终于噬脐莫及。所以真有智慧的领导者就不会违反这个规律,而是去善加利用。
孔子千里迢迢去安徽毫州请教于老子。老子就针对他品质上的问题给予极珍贵的忠告:"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孔子品质上有四个大缺点,是他的致命伤,就是:(一)骄气--自是、编见和要驾御别人的心理动机,(二)多欲--太注重物质、地位、权力和虚名;(三)态色--热中、巴结;讲究假冒伪善的虚礼,(四)淫志--个人眼前的私利和过于膨胀的野心。可惜孔子至死不悟,好象项羽的"天亡我楚,非战之罪也。"明明是自己打不过人家,却往天头上一推,自我解潮。孔子说:"获罪于天,无所祷矣。"也是把自己的失败,往天头上一推了之。在科学的领导原理和领导品质的研究中,这些都是最关键的重点。
二、领导者对下属的责任
一个领导者必须承担下述的责任。《素书》上略:危者安之,惧者欢之,叛者还之,冤者原之,诉者察之,卑者贵之,强者抑之,敌者残之,贪者丰之,欲者使之,畏者隐之,谋者近之,谗者覆之,毁者复之,反者废之,横者挫之,满者损之,归者招之,服者活之,降者脱之,解释出来,就是:
(一)使陷在危险中的人得安稳。
(二)改变思想消极者为积极。
(三)赢回曾经反对过自己之人的心。
(四)为无辜受害者伸冤。
(五)辨识说话者的根本意向与动机。
(六)给予怀才不遇者有表现的机会。
(七)压制刚愎自用野心过度的人。
(八)剔除工作散懒心怀不轨分子。
(九)教育贪婪而斤斤计较的人。
(十)适当鼓励有野心又有才能的人。
(十一)适当激励有才华而胆小畏缩者。
(十二)接近足智多煤之士。
(十三)揭露阴谋险恶之人的真面目。
(十四)改善工作人员的环境条件。
(十五)及早收拾叛逆不法之徒。
(十六)抑制恣意横行之人。
(十七)劝戒傲慢任性骄矜自满之人。
(十八)积极招抚有心归顺的人。
(十九)重用忠厚诚实之人。
(二十)帮助取得进步之人。
总而言之,一个领导者的责任就是:"察众心,施百务。"总原则就是:调查研究各人的心理和需要,依此而对之服各种不同的务,使得组织和个人都得到最大的利益。
三、领导者在别人心中的形象
《素书》原始章第一: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德足以怀远,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守契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不苟免,则利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归纳起来说,优秀的领导者给予人的印象是:(一)可敬。(二)可靠。(三)学识渊博。(四)心地善良。一九九二年五月十七日,有幸拜访了老子故里安徽毫州市。当我一进入市区,就有了一种特殊的感觉。毫州市容整洁有序,人民殷富,大大与众不同。就好象进入一个家庭,看到窗明几净,清高典雅,就估量这家主人一定非凡。果然不差,与市里的领导们儿天盘桓,从他们的仪表风度,见解谈吐,就看到了黄石公所说的"俊"、"豪"、"杰"的具体。又透过他们,看到了党、政府、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和保证。老子的故里气象不同凡响,真是地灵人杰。
四、决策
领导者所处的是一个需要不断作出决策的地位,因此有人称"决策"是领导的第二生命,没有决策也就没有领导了。关于这一点,日本一位发表过四十部著作并担任数家大公司(包括NEC)高级主管的船井幸雄曾指出:"一个组织的命运百分之九十九取决于高层领导一个人所作的决定。"这简直与日本一般向世界介绍的管理风格完全矛盾。一般认为日本企业的所以成功,乃在于公司所作任何决策,都经由全体员工共同决定。到底其真相如何,在下一章将要展开详细讨论,因为这个命题于组织命运和使命息息相关,至关紧要。
现在,我们先回到湘潭铁桥的故事上来。当张司令接到总司令部要求他支援牛司令的电报时,他面临的第一个决定就是:他是否应该去?第一个考虑闪过他的脑海是:必须考察清楚问题的真相。很有可能修桥并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也许牛司令另有想法,藉机把修桥当作讨价还价的筹码。那么,还得弄清楚他的目的和对象。如果真是这样,他自己的介入可能很不明智。他就必须有适当的理由回复总部。其次,如果他决定去,他就必须考虑自己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才能对事有效益,就是自己当牛司令的副手?还是争取居于主导地位?如果必须争取主导地位,那么牛司令会采取什么态度?如果他的态度不友善,将会承担什么样的风险?并权衡是否值得这样做?通过电话了解,包括与牛司令本人通话,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修复现场的确存在着严重问题,牛司令急于卸担。从侧面接到的情报也证实了这一结论。因此,不到一个小时,他就做出了第一个决策:接受命令,前往就任!由于对修复工程状况一无所知,就无法马上作出采取什么样的姿态的决定。所以他就亲自赶到工地了解情况。在他去会见牛司令前,他已收集了所有关于工程的讯息资料,并听到了两位工程师的建议。实际上,在他乘坐在专车中前往湖南的八个小时内,他和幕僚们已经设计了各种可能的行动计划。当实际情形确定后,立即可以从中选出一个相应的计划实施。因此,在黎明后去见牛司令时。能够保持高姿态,争取到主导的地位,否则对修复工程绝对没有效用。
时间非常紧逼。民工们对张司令又极陌生,他需要他们马上开工,需要他们把工做得好,做得对,还要做得快。他更需要他们能信任他。因而他选择首先发放前欠工资,这等于是"持竿立信",然后运用他非凡的说服技术,抓住了所有人们的注意力。最后,他的决策涉及到劳动分工;责任的公平分配和具有内在竞争功能的工作组织结构。直到工程全部告竣为止,每一步都还有一系列小的决策。
全部的计划和所有的决策都以"所有的人都是赢家"为目标。所有的人都是赢家,这是"道的管理学"中的一条金科玉律,最有价值的原则。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最佳效益的结果。一个领导者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决策,而每一个决策都关系着祸福成败。圭于怎样才能作出使每一个人都是赢家的决策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下章还要加以讨论。
五、领导者的权力
领导者当然是有权力的,但绝对不应该是作威作福的权力。从道的观点来看,作威作福并不是积极性的真权力,而是自戕自杀:他真正的名字是:"夸盗"。历史一再证明了,夸盗是不能长久存在的。老子说:一个做领导的,如果朝(官邱衙门)甚(很)除(气派讲究),(而)田(人民的田地)(却)甚芜(很荒凉),仓(库)甚虚(空),(还要)服(饰)文彩(豪华),带利剑(威武霸道),(无)厌饮食(大吃大喝),财货有余(堆积财宝),是谓夸盗!非道也哉。……不道,(则)早已(灭亡)。真正的领导者是为人民把事办好。要办得好事,就非使用一定的权力不可。领导者至少有下列的权力:
甲、说服
在电影或戏剧中,可以见到一些华装艳服的绅士贵妇们纷纷去赴国王的宴会,他们除了吃喝跳舞外,无所事事。其实,古今中外能有几个人是天天赴国宴的?绝大多数的人们都是辛苦劳累,方能糊口。所谓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对于吃喝玩乐,无所事事,只是个心向往之而已。所以电影戏剧好卖弄这种镜头,权且让观众暂时地眼睛吃冰淇淋,灵魂坐沙发椅。著名的《红楼梦》一书,写的是祖宗在死人堆里爬出来,才创立起诺大一份家业,子孙不肖,不知维护。反而穷奢极侈,一气败光。正是创业难,守成更难。这好比一架飞机,起飞时需要极大的动力,起飞后,到了天空上,并没有一根绳子吊着它,可以从此安稳滑行了。而是仍旧需要调节不同强度的动力,才能维持不坠,何况还要继续前进呢?这动力在人事来说,就是勤奋工作。然而,人类不免要产生惰性,需要不断地推动、鼓励或刺激。特别是有些工作的性质不但呆板、枯燥乏味,甚至于对人身心有毒害,或需要特殊的努力与付出。工作人员们确定无疑地需要有人推动他们,保持动力。所谓推动,首先就是说服。
无论何人,只要他具备说服别人的能力,去做或完成那些令人不愿干的工作的,就是领导者。人生在世,都得辛苦劳累。不是为这个劳累辛苦,就是为那个辛苦劳累。《红楼梦》里的不肖子孙,不但长得漂亮,而且聪明能干,个个都很劳累辛苦。只是劳累的地方不是搞发展创收,正当的发展;而是非常辛苦地搞吃喝玩乐.特别是在私情邪欲里兜圈子。天下唯有这私情邪欲的工作比什么都费时间、折磨人、压力大,并且有瘾癖性。真是剪不断,理还乱。纠缠不清,作茧自缚,梦魂颠倒,至死难了。终于弄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什么正事都做不成了。贾家的败亡,就败在缺乏领导原理。这是贸母临终仟悔的重点。优秀的领导者就是能通过自己的沟通技术和说服能力,使人们能听命于他,把那些人扳到正当的途径上,辛苦劳累去做他们原来不知道或不情愿要做的事,并且做得出色。当然,要沟通说服别人,就先得沟通说服自己。无论如何,沟通和说服的技术和能力就是展开领导能力和成功的钥匙,其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也不会过分。因此,我决定用整整一章的篇幅(第九章)详细讨论这一命题。
回到张司令的例子。他如果没有两百名民工的合作,做梦也休想达成修复大桥的目的。过去十天内的尝试和失败.早已证实了这一点。因为在他们的头脑里,根本没有建立大桥与自己利害的实际关系。从而士气低落,爱来做就来,不想做就走。不要说牛司令对之无可奈何,谁也没有把握来控制这种情形。这也是牛司令急着把烫手山芋丢给别人的原由。
张司令之所以有勇气接受这个困难的任务,并且提议在三天内修复,而不是照总司令部规定的七天,就是因为他掌握了领导原理。他必须说服民工们,而且要他们能自动自发,甘心情愿。不但要完成工作,而且要因超前完成而自豪。他的策略是这样的:
(一)要引导所有的工人全部集中在一起,没有比发薪更有效的途径。所以他坚持补发欠薪,虽然牛司令觉得太冒险,决不承担负面责任。
(二)当全部工人聚集之后,他把握机会向他们讲了话。要点是:
(子)他们只需要工作三天,谁都无由推辞。
(丑)他们将得最高薪,外加奖金,又招待吃喝,让人难以拒绝。(重赏)
(寅)有不遵者,军法从事。(重罚)
(卯)他向他们说理:如果他们在高薪、优惠、尊重之下,不愿意为己、为家、为国工作,他们就还得在奴役、锁链、鞭策之下,为敌人毁家、毁乡、毁园而工作。他把事实描述得象两幅清楚的图画一样,放在他们的面前,让他们自由选择。无论如何,他们是天生地工作定了,谁都逃不掉。正如酒是非吃不可的了,唯一不同之处,是吃敬酒,还是吃罚酒。
(辰)他要他们立即表态,当众宣告他们自己的选择。
(巳)再要稳当一点,他又特别召集了工头(小组长)们。予以特别的鼓励。鼓励的内容是因他们的地位而设,着重在荣誉、尊严和颜面的上面。这也是无由推辞的。这是他的"分身法",以后,二十个工头就是二十个张司令,随时随地督促着工作。
这一神奇的说服立即生效。修复工程如期全部完成之后,许多人对张某创造下不可思议的奇迹赞不绝口。其实,只要不是聋子,谁都会被说服的。理由极简单,就是他懂得运用道的心理能动原理(参看本书第六章)。每个人都被放在恰当的磁场上,就自动发生巨大无比的能量。这就是老子所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乙、奖励
《素书》上略:禄贤不爱财,赏功不逾时,则下力拼。军谶曰:军以赏为表,以罚为里。又曰: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
一个领导者手中掌握有两个强有力的武器,一个是奖赏,一个是惩罚。但没有什么比奖励更有力。所以军谶又说:香饵之下,必有死鱼;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礼赏不倦,则士争死。如果在物质的奖励的同时,再加上精神荣誉,这种刺激所产生的驱动力,不啻百倍。还有一个重要的诀窍,就是姜太公在军谶中所说:赏为表,罚为里。所谓:"里",就是诀窍所在。惩罚只能放在那里展示,千万不能真正使用出来。因为使用惩罚的作用短暂而有限,付出的代价高昂。它在人的心底鼓起仇恨,稍一运用不当,必定惹火烧身。同时惩罚有其极限性,他的最高限是死刑。你能处人死,就偏有人不怕死。人到死都不怕的时候,试问你还能出什么更厉害可怕的招?到了这个地步,除了自己下不了台以外,对事实际上毫无效益,完全是浪费。考子感慨地叹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所以一面展示着"罚",一面发挥着赏。在赏与罚内容的鲜明对比之下,人们打打算盘,自动选择领赏的路子。驯狮者的鞭子打在地上,哗声震耳,牛肉却送进它的口中。
然而,虽然奖励的权力是属于领导者的,不过使用这个权力不得不注意技巧。就是:什么时候赏?怎么赏?在那里赏?谁来赏?赏给谁?都要恰如其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则,就是:必须让受赏者明白为什么受赏。说明这一点最好参考下面的例子:
曾经在一个训练大象的地方,地上堆着大量的香蕉、苹果、地瓜和其他食品。这些都是为大象准备的奖赏,一旦大象做好驯养员指令它做的工作。驯养员就会给它东西吃。一位好事者突然心血来潮,拾起一根香蕉,往大象身边走去。驯养员来一个鹞子翻身,一个箭步,抢到那人面前,劈手夺了那只香蕉,扔得老远。那人脸上很挂不住,待要发作。那驯养员客气地走来,先道了歉,然后说道:"但凡训练野兽,不得平白无故赏给它东西。因它不能立即体会给它东西的用意。一般来说,必要在它做好某事后,才给它奖赏。这样在它的思路上就有了规律。否则,无缘无故给它吃东西,就会混淆他的思想,以致再无法加以训练。再者,大象胃口极大,一根香蕉不够塞它牙缝,它会觉得委曲而大发雷霆。如此谁人能当?势必引发巨大事故。"自此之后,此事的原理深印我心。驯象如此,训人又何尝非同此理。故此,一个领导者切忌只凭一时冲动或突发善心,给人以无原则的奖励。犹有要者,奖励决不可当成免费礼品的赠送或兼为个人恩惠的施与。特别在付给物质的奖励时,切不可"蹴而予之"。凡此,即使具有善良的愿望,而其混淆的目的与方式,都足以引起反感,甚至铸成大错。常听人抱怨:"好心没好报。"这问题不出在好心,却出在好心的发表。表现得不合规律,其得不到预期的效果,是怪不得别人的。领导者非慎重不可。
丙、与下属同甘共苦
孙武子兵法云:胜者之战,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形篇第四)。大量的积水从千仞的高处.一冲而下,其力量的凶猛是谁都无法抵挡的。这种形势,在人群来说,就是"士气"。简言之,没有士气就没有力量。鬼谷子的得意门生孙膑(孙武子之孙)把工作精神(士气)划分为五种。一九七二年出土的孙膑兵法(延气第十三)云:合军聚众,务在激气,……。他把士气细分成五种。由於孙膑兵法出土的都是残篇断简,脱漏极多,好在这"激气"、"利气"、"厉气"、"断气"、"延气"五种士气的名称具在,而内容则多残缺。从这五气的顺序来看,正可以配合一个人在一天内的生理情况和精神状态。譬如说:一个人清晨起来,精神焕然一新,饱满奋发(激气阶段)。到了中午,精神集中敏锐,活跃旺盛(利气阶段)。下午一到,开始疲倦,却还能再接再厉(厉气阶段)。及至夜幕降临,精力竭散,断断续续(断气阶段)。最后到了夜间,疲乏已极,眼帘低垂,肌肉松弛,奄奄一息(延气阶段)。这个比方虽非孙膑本意,倒也可以说明士气有其一定的局限。激励士气就不得不讲究方法。特别是如要把士气激励到象千仞的积水,一倾奔下,无人可当的地步,更不能只把这个目标招幌,拿不出一定的办法来。士气是人的精神状态,从焕然一新到奄奄一息,每一个阶段的工作精神都需要善加调护,不断整理加强,这就是领导者的责任和智慧。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鼓励士气最好的策略就是与工作人员在一起。假如一个球队和别队比赛,而它的教练根本不到场,可以不卜而知,它的比赛成绩会怎样的了。
再回到修桥的实例来研究,假如张司令在获得全部工作人员愿意工作的许诺以后,以为大事已就,自己即离开工地,回到镇上,找一家豪华宾馆住下(或强占民房,作为公馆),张席开宴,大吃大喝。每天乘坐轿马,到工地巡视一番。来时要人欢迎;去时要人欢送。这也是不卜而知,大家工作精神会如何,结果会如何。他如果这样做,也不犯法,谁能来定他的罪呢?那牛司令不是日上三竿,还在公馆未出来吗?实际上,张司令即日就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从早到晚,以身作则,与大家同甘共苦。工人们随时随地抬头就看到他。他的同在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产生着强大无比的说服力。每个工人随时都受着极大的鼓舞,所以到了晚间,自动请求加班。而劳动的质量不言可知是绝对不会马虎的。结果三天不到,大桥修复了,工做得又快又好。
《素书》上略中强调;夫用人之道,尊以爵,赡以财,则士自来。接以礼,励以义,则士死之。夫将帅者,必与士卒同滋味、共安危,敌乃可加,故兵有全胜。接着就提出一个例子来,说;昔者,良将之用兵,有馈箪醪者,使投诸河,与士卒同河而饮。夫一箪之醪,不能味一河之水,而三军之士思为致死者,以滋味之及己也。这个例子的主要精神是为领导者提供一个可模仿的法子--凡事与大家共。一瓶酒又怎能和一军的人共享呢?法子很简单:把它倒在河里。由于大家共饮河水,精神上大家都喝到了那瓶酒。有这样的领导,就是为他死也甘心情愿,何况是干活?
因此,军谶曰: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蔡未办,将不言倦。军灶未炊,将不言饥。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是谓将礼。与之安,与之危,故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以其恩素蓄,谋素合也。故曰:蓄恩不倦,以一取万。当下属没有水喝的时候,做领导的口中就不可以说一个渴字。当下属还没有地方睡觉的时候.做领导的口中就不可以说一个倦字。下属还没有吃到饭的时候,做领导的口中就不可以说一个饥字。下属没有厚衣服挡寒,领导就不应该穿皮大衣。大夏天,下属辛勤工作,汗流满面,领导就不应该摇扇纳凉。下属在雨中劳动,领导就不应该自己打着伞避雨。如果领导者违反了这些规律,就无形中严重地打击了士气。所以称为"将礼",是领导的礼法。就是领导者成功立业的不二法门。如果领导者能对下属表示出亲兄弟般的联系与关心,他所创造的力量,就如同千仞上面的积水。用来战胜攻取,无论怎样,都可以把一当万。
领导者与下属命运与共,推也离不开谁。这使我想起骑士与马渡河的故事。由于水位深,水流急,骑士不能坐在马背上过河。他必须从马背上下来,在马旁边与马一同前游。当马看到主人就在它身边,并引导着它的时候,就从心里产生了安全感。不慌不忙地向前游去。骑士则需要马帮助他的浮力,将他稳定地托在水面上。如果骑士不下马,端坐马背之上,任马去独自应付湍急的洪流,结果必是同归于尽。
丁、预算
领导者始终关心的一个大问题就是经费预算的限制。假如在从事一项工作时没有预算的限制,领导者就会省去许多烦恼。有限的预算对领导者始终是一大挑战。一方面要禄贤不爱财,赏功不逾时,必须以厚赏来激励人们努力工作;另一方面经费又十分困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正是:贫,则上下不亲,敌攻其外,民盗其内,是谓必溃。许多时候,领导者为了救急,东挖西补。于是往往赋重敛数。刑罚无极,民相残贼,是谓亡国。如果再碰到有些领导藉机发挥,内贪外廉,诈誉取名,窃公为恩,令上下昏,饰躬正颜,以获高官,是谓盗端(军谶)。所谓:"豪杰难过钱财关。"
无论如何,领导者是万难逃过这种两难之间的窘境。然而,优秀的领导者是必要创造出一条积极的路子来,绝对不能是上述的那些"必溃"、"亡国"和"盗端"。优秀领导者之所以优秀,正是能胜过这种万难的大挑战。在修复大桥的实例研究中,总司令部早曾做过七天修复通车的预算。张司令根据了这个基本预算,进行了合理的组合,限三天完成工程,工人们自当获得三天工资。但为了鼓励士气,达到三天准能完工的目的,每人奖赏额外两天的工资。总共花了五天多一点的工资预算,竞完成了七天预算的工程,为人民和国家省下将近两天的预算。皆大欢喜。于是人人都是赢家。
庄子曾经寓言过一个与猴子玩弄数字的游戏,其实它是一种聪明的"搬运术",可以为领导者们在必要时从极端的窘境中打开一条出路。猴子们不满早上三升橡子、晚上四升的食物分配办法,又吵,又闹,又动气。于是管理人就和猴子们商量,改成早上发四升,晚上发三升。猴子们就都高兴,不吵不闹了。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实际的内容不变,而只作形式上的变化。这在预算的棘手问题上,往往可以应心得手化干戈为玉帛,变戾气为欢欣。
六、工作结构和组织
为了保证领导者所制定的计划获得全面正确的贯彻,为了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为了把所有的人力资源有效率地发挥出来,必须特别设计创立一个适当、便利,严密而又经济的工作系统。即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完善的工作结构,就是善事的锐利工具。《素书》正道章第三: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制权,所以解结。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总之,为了工作的完善,必须因事制宜。在周详的调查研究之后,设计出一种合适恰当的体制。有效地动员每人的身体力量,积极地调动整体的精神功能。自然而然地达到功成事遂的目的。
在湘潭铁桥的实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张司令当时为大桥的修复工程特别设计的组织结构。工人们被编成十人一小组,由一小组长负责。每一位工程师负责十个小组。每小组负责修复三十尺桥梁,每位工程师负责三百尺桥梁修复工程。而张司令则随时听取两位专家的汇报。
在此以前,两百名工人出勤率低,士气消沉,大家拈轻怕重。两位工程师由于职责不清而互相龃龉。当工作结构制定以后,各人各有所属,各有所归。工作职责明确划分,各人的责任和服务对象就都确定了下来。于是每人的作用就都能充分发挥了出来。
在这个体系中还有一个有趣的重点,就是镶嵌在内,眼看不见的自动竞争激励的效能。从两位工程师到每位工人都嵌在"不能输给别的组,这个脸可丢不起。"的组合的妙用之中。这样的工作热情的火焰燃烧起来后,它会自动加油,不断地自动重新燃烧起来,直到工作园满完成为止。直到抗战胜利以后,参与其事者还在津津乐道地夸耀自己当年热烈的贡献。在这个结构中,连牛司令也没有被冷落,他得了个轻松的美差以保全颜面,如果任务顺利完成,他同样分享荣誉。在这里,每件事都得到组织的照应,每个人都居于成功的地位。这就是管理的理想境界。
试问中国二十五史之中,哪一个兴旺的朝代,哪一个成大功的人物,不是照道的原理(规律)办事的?老子说;"则(效法)我者,贵。"反之,"不道,早已。"不照道的原理办事,就是乱亡相继!
七、领导者的特性
《素书》上略军谶曰;端末未见,人莫能知,天地神明,与物推移。变动无常,因敌转化。不为事先,动而辄随。故能图治无疆,扶成天威,康正八极,密定九夷。如此谋者,为帝王师。又曰;将谋泄,则军无势。外窥内,则祸不制。财入营,则众奸会。有此三者,必败。这里包括了至少有三个重点:就是领导者必须同时是个计划保密者,没有缺点能被别人窥伺,不贪图钱财。因此,他是严厉的,有担当、有魄力的。这也正是大家对领导们的期望。如果领导者越过越成功,越过责任越加重,他就自然的养成以下三种的特性。
甲、孤独
虽然领导者在为达成某一特殊任务时,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与大家同甘共苦,但这并不意味着,领导从此就合大家勾肩搭背,嬉笑秽虐,变成大家的酒伴赌友了。要是这样,还有谁听他的号令?所以军谶云:将之所以为威者,号令也。故将无还令,赏罚必信,如天如地,乃可使人。一个领导者要有如天如地的威信,就非得和大家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可。不然怎能把计划事先保密?怎能不被人窥伺把持?又怎能做到人莫能知、变动无常,而扶成天威?也就因为领导者平常是神龙不见首尾,突然与大家在一起,胼手胝足,亲负土石,同甘共苦起来,才觉得特别可贵。所以做领导的必须能忍受孤独。老子说:"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毂,而王公以为称(做为自己的称呼)。"领导者地位越高,责任越重,则越孤独。
什么是"威"?就是让人家怕你,不敢违犯你。你也是人,为什么人家要怕你?因为他摸不清你到底怎么回事。人家为什么摸不清你?因为你神龙不见首尾,端末未见,所以人莫能知。上帝之所以受人磕头礼拜,就是因人永远也弄不清楚上帝是怎么回事。隔壁二胖子就是上帝。人家就是不磕头礼拜他。老子说:"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这个"深",就是侯门深似海的深。如何才能成为深不可识?老子给了七个字的要领:"豫"、"犹"、"俨"、"涣"、"敦"、"旷"、"混"。
举个例子来说,在家庭的环境中,父亲起着领导者的作用。为了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父亲扮演着严厉、有权威的角色。孩子们有一种畏惧感,不敢违背父亲的指令。但是父子之间关系过于紧张,可能会引起孩子的逆动或逐渐对男性产生厌恶心理。因此,母亲的作用就十分重要了。她给孩子们以温情、慈爱来平衡父亲的作用。如果母亲不断地提醒孩子们:父亲的行为是出于绝对的爱与关心。如此则父亲的严厉训导会变得更有力。既维护了父亲的尊严,又保持了家庭秩序,全家都因而受益。但如果母亲比父亲更严厉,孩子们都会跑掉,不然就成神经病。如果父亲比母亲软弱,孩子们就都被惯坏,无法无天。
在工作环境中,如果上司扮演着父亲的角色,那么,他就需要有人来扮演母亲的角色。如果他扮演着母亲的角色,则需要有人来扮演父亲的角色。然而,在现实中,这种完美的搭配,恐怕是凤毛麟角。从而使上司们处于一种潜在的危险境地。故此,他除了独自扮演两种角色外,别无选择。有时他需要以严厉的姿态出现,与下属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增强其权威;有时他又需要以慈祥的面孔出现。如果两种角色都扮演得恰当,就会收既使命令得到遵从,又得部下爱戴之功。
在大半的时间里,领导者是孤独的。若不能忍受孤独,就不要做领导。
乙、不自由
领导者的地位越高,他的物质和荣誉的报酬越多,可是他的自由就越少。为了不能泄漏机密,不能被人窥伺、把持或利用,也为了自身的安全,就必须放弃:随便游览的自由,随便与人交往的自由,随便说话的自由……。若舍不得放弃自由,就不要做领导。
丙、无安全感
领导者的地位越高,经验阅历越丰富,安全感就越少。人都有依赖感,即使是个莫须有的东西,必要时也要拿来作依赖,如人急呼天是。一般人只要有个好领导,领导为他们保障一切,他们就安全妥当,高枕无忧了。下级领导依赖上级,上级再依赖上级。但总有一个上级,除了自己以外,再无上级可以依赖的了。有的就靠太太。例如,唐太宗、明太祖、真是一人有庆,万民赖之。大家都靠他们,可是他们也是人,他们靠谁呢?他仍虽然靠大臣,但心里却怕丝丝地,随时以防万一。比较可靠一点的还是太太。这两位皇后都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所以皇帝丈夫的事业蒸蒸日上。等到贤后不幸死去,那素称英明的大皇帝们,突然就不英明起来了。以致神经失常,胡作非为起来。如果皇后还在,决不可能有那样的事发生的。因为皇后在的时候,有个人商量商量,精神上就平衡得多。不过要是碰到妲己那样的狐狸精,非弄到国亡身死不可。因此,领导者的配偶和领导者本人,对于事业的成败。居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美国日晋富强的那段年日里,公司机关组织对干部起用或晋升的考虑,其配偶占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成分。有时,无论干部本人表现得如何优异,只要其配偶够不上机关的要求,则对该干部就不予晋升的考虑。因为机关的命运系于将来的领导,而领导的命运则掌握在其配偶的纤手之中。所以称领导者和未来领导者的配偶为Coperate Wife,即机关之妻,因其表面上虽是某人之妻,而实际上将来机关的盛衰成败,无形中受其巨大影响。因此,规定机关之妻,必须是:朴实、勤俭、大方、愉快、贞节、无私的妇女。绝对不容许妖艳、虚荣、吹嘘、广交、贪婪之人。
当一个领导者缘着仕途上升时,他的阅历越广,势力越大,就感到危险性越为增加。于是越过就越小心谨慎。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初生之犊不畏虎的年轻人们,不由就觉得他们颓废谦就,老迈无能。因而形成矛盾。其实,老于早已提出了好办法:"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几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就是有了绝对真实学识的人就可以无忧无畏了。一般人在唯(是)阿(非)善恶一体两面的、无止无穷的相对关系中兜圈子,象似陷在荒茫大漠之中,永远找不到出路。于是,畏首畏尾,疑虑忧伤。但有真知卓见之人,老的也不会藏废,少的也不会盲撞。大家各尽所能为人民社会、国家民族作贡献,有什么不好?若是害怕,就不要做领导。
八、障碍领导发生作用的因素
军谶曰:稽留行事,命令不通。造作苛政,变古异常。君用佞人,必受祸殃。障碍领导力量的手段有三,是领导者不能不早睹其萌,未雨绸缪的。
甲、拖延法
下属并不表示反对或不遵上司的命令,但他们也并没有意思服从或执行它。如果上面来追问命令的下落,他们便制造种种藉口和理由,一直拖延到不了了之。结果是事情闹得一团糟,误事、败事,莫此为甚。一个领导者一旦陷入这种泥沼之中,要想脱身是难上难了。因此整个机构组织都陷落在无能之中。古往今来,种种方式的稽留行事,以致命令不通的事例,多如牛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制度使然之外,大半是人谋不臧。考其原因:(一)曲上无直下(《素书》安礼章第六)。俗语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有阳奉阴违的事件发生,第一个必须受检查的就是领导自己,然后才问下属们的真正理由。有时命令可能就是乱命,下属能够挺得住,不知造福多少人民呢!(二)绳人以刑(遵义草第五)。有功不赏,有怨不赦。或赏及无功,罚及无罪。就是做也罢,不做也罢,根本没有两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空回家抱儿子。或者是,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可能还不错。谁愿做傻子?(三)货赂公行(遵义)。也就是财入营,众奸会。上下交征利。所谓衙门朝南开,没钱别进来。使钱,不仅命令可以挡住,内容也可以转弯一百八十度。隋末炀帝无道,群雄并起。李密聚众,自称魏公,割据一方。在一个机会里,拿住了李世民,下在南牢之内,准备永远囚禁。由于他生了太子,又值征伐凯公胜利。于是施行大赦。敕书上写道,诸犯皆赦,不赦南牢李世民。魏徵为搭救李世民,把不赦的不字,上面加长,下面加上一画,改为本字。监管南牢的徐义扶放了李世民。后来李密战败,为李世民所擒,不服遇害。李世民却当上了大唐皇帝。这不是下属不执行命令的悲惨结局吗?
乙、锯箭法
道学家李宗吾讲过一个故事:"从前有个人,手臂上中了箭,去找医生。那医生看过之后,就拿了个锯子来,齐着肉把箭竿子锯了下来。包扎后,就向病家收费。其人大怒道;怎么未把箭头取出就收钱?那医生慢条斯理地说:我是外科,我把你身体外面的箭不是锯掉了吗?那箭头在臂内,是内科的事,你去找内科医生医吧。那中箭人被弄得哭笑不得。"
当下属在执行命令时,只执行其中的一部份,而故意不执行其他部份(可能是最重要的部份),就是采用了锯箭法的诡计。最容易听到的理由是:这不归我这部门所管,你去找别的部门吧。使用这种诡计比上一种更恶毒。综观世界历史,使用此法的例子屡见不鲜。它可能是人类所发明的最著名、最普遍的诡计。
进一步考虑,有时可能因其人受伤过重,难以即时拔出全部箭头来,不得已只好把箭头暂时留着,以待他日。在处理事情来说,也就是: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或者谁也不敢、也无能面对那样严重或复杂的问题。西谚有云:不可打开装满了虫的罐子。管仲的大合诸侯以伐楚,因为楚国自己称王,不尊周室。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召陵之役。管仲大张旗鼓尊周伐楚,却只责问两件事:(一)包茅不贡,王祭无以缩酒,寡人是徵。(二)昭王南征不返,寡人是问。楚国的办法是:你骂我周昭王南征,死于汉水,是我的错。我就骂了你回去:昭王南征不返是他自己倒霉翻船而死,而且事隔几百年,与我楚国什么相干?你如果真要问,就请你去问诸汉水之滨。至于包茅这种茅草我们有的是,砍几捆送给你,有什么关系。所谓历史有名的召陵之役就这样地虎头蛇尾不了了之。真正的问题是楚国的叛逆称王,管仲就不敢碰,连提都不敢提。严格地说,召陵之役是没有意义的。但是,至少楚国的包茅的确是"贡"了来了。王朝祭祀大典时,有一捆包茅是楚国来的,这是几百年都未见之事,在诸侯面前大有颜面。因此管仲之功就决不可没。这无疑的是中国的"胜利"。这是锯箭法积极方面的运用。其次是美国政府的赤字问题,就已成了一罐打开不得的虫罐子。政客们谁也无法解决这滔天的数字,所以大家都表面上拼命地叫,而实际上每分钟赤字都在增加。似乎是:谁会喊,谁就是为国。
从个人、家庭、社会、国际,甚至于"天国",每天都有人在使用这种只包扎伤口的治表不治本的方法。如果上帝是万能的,绝对的,为什么老早不把魔鬼解决掉?却尽在这无辜、无助和脆弱的人类身上做文章,要这样的人类替他打魔鬼?由于宇宙阴阳规律,很有些问题是永远没有绝对答案的,只要使用锯箭法是出于善意的,未始不可予以原谅。
丙、敲诈法
俗语说:漫天要价。就是把问题扩大一点,从中取利。从前有个王大娘把锅拿给人补。她伯人家多要了钱,她向补锅的说明,锅只破了这么一点点,即使不现在马上补都无所谓的。那补锅的左看右看,乘王大娘不注意的时候,用小槌子轻轻在锅上一敲,那锅就裂了一个大口。于是向王大娘解释:若非遇见他这样的好人,怎么也难以发现,这锅其实破得比本来想象的厉害多了。即使补了先前破的地方也是白补,因为破的地方多着呢。王大娘看锅破得厉害,不补不行。同时这人很"忠实",就让他补了。花了钱,心里还感激他。此法又称敲锅法。现代修车子,修电器用器等,就常碰到这样的事。
这种手法在社会中常见于制造名声、确保地位、提高工资和职位晋升等等。在政治上、外交上,更是比比皆是。在管仲的例子里,楚国已有称王几百年的事实,突然大合诸侯以伐楚,岂非小题大作了吗?楚也不愿与天下为敌而兵连祸结,于是双方,草草了结。这是管仲以敲锅法始,以锯箭法终。召陵之役齐国从中取了大利,都是管仲的设计。
领导者们要是碰到这类的事,它们象幽灵一样,来去无形。就必须辨得清。认得透。这些情况的实际都可能是相当敏感的,而领导者的灵敏度更要求得高。关于这个问题和处理的方法,我们在本书第九章再加以详细讨论。
九、领导的分类
《素书》下略中把领导的类型分为基本的两种;圣人之政与贤人之政。贤人之政,降人以体;圣人之政,降人以心。老子却做了比较更完善的分类,共有四种类型:第一种,也是最高的一种,是在人的意识里只感觉到他的存在的领导。第二种是人们心里爱戴,口里称赞的领导。第三种是人们感到畏惧的领导。第四种是人们感到憎恨、蔑视并要推翻的领导。这个分类法是世界上最科学,最完善的领导分类法。老子的原文是:太上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兹于下面分别论述之。
甲、使人蔑视的领导
此种领导者由于偏离了领导原理而步入了歧途。领导者自私、愚蠢、无能和狂暴,使下属不但得不到实惠,而且有遭害之虞。最后予以憎恨厌恶、驱之而后快的报复。
乙、使人畏惧的领导
此种领导者奉行人之初性本恶的理论。或其本人有一种欲求不满、虐待狂等的精神病态。专爱惩罚别人,同时手段上却因人因时有所差异。由于惩罚的本身有其极大的局限性,并且极易引起反作用,故而有效期限很短暂。俗语所谓:君不正,臣往外国;父不正,子奔他乡,到底制不了所有的人。到了一定程度,恐怖就自然无法继续。
丙、使人快乐的领导
此种领导者按领导原理、按道的规律办事,人们都能从他获得实惠,并觉得生活快乐。因此,人们爱戴他,赞扬他。
丁、看不见的领导
长期以来,人们在快乐中过日子,不受干扰,只要知道领导的存在就很满足了。这是领导者能获得的最高奖赏。为什么呢?因为,领导者手中握有权力,当权力一旦腐蚀,部下或人民首当其冲,最先受害。马上就会觉到有什么不对,对领导者的感觉就不止于只晓得他的存在。如果人们只感到领导者的存在就心满意足,他们的确很幸运,因为他们的领导已进入管理的最高境界。
尧帝(元前二三三三至二二三四年)在执政五十年后,突然想知道自己政绩如何?人民对他的感觉如何?起初,他问他的近侍们,近侍回答说不知道。接着便问大臣,大臣们也说不知道。最后他决定自己寻找答案。于是亲自穿着和普通人一样,到人民群众中去。他听到孩子们在唱歌。歌道:"安定民众,无不是你至极的思泽。我们不需要认识与知觉,只是顺着你的法则做就行了。"(列子仲尼第四)。帝尧是中国人不断纪念着的圣君,千百年来,人们把他看作是伟大领导的代表和象征。
日本蛇之目缝纫机工业株式会社的顾问鸠田卓弥氏曾说:"日本的企业不应该把每个员工弄得整日头顶着钢盔干,窒息沉重,总有一天会变成积重难返,就要吃大亏了。管理方式应该不轻不重,最好是不知不觉,事情就办妥当。我个人一生都是朝着以帝尧的方式为目标而努力的。"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现金流cashflow游戏的中文快速入门教程flash
下一篇文章:如何增强行动力之二(陈安之)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754]
· 联合国官员吁为拯救地球 少…[736]
· 视频:遏止全球暖化的「三…[768]
· 视频: 全球气温上升6度之后…[722]
· NASA SOS[743]
 
· 佛学唯识论与精神分析学[887]
· 感染当下大家庭的温暖、光…[1075]
· 度己度人度生灵度亡灵,给…[1089]
· 舍气度之局限,得志量之恢…[1431]
· 常留三分余地与人设想[1498]
  ·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游客『allen』于2005-03-19 20:59:53发表评论:
  • 评分:3分
        里面讲的老子故里应该是鹿邑县,怎么到了安徽去了?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