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个感悟 |
热 荐 |
|
|
三个感悟 |
[ 作者:协堂 | 转贴自: | 点击数:1574 | 更新时间:2005-02-10 | 文章录入:华灵子 ] |
生命哲学三题
|
|
2004-04-22 09:08:47
|
|
|
|
人生感悟 协堂 人的生命版本可谓多矣。对于生命哲学,最值得研究的课题也很丰富多彩。因为,人生阅历各有不同,人生感悟也因人而异。但笔者所能体察到的,极其有限,还是不畏冒昧,略谈一二吧。 一、窗子与镜子的活用不少成功人士都善于自省。这是人生至宝之一。通俗说来,就是如何对待主客观因素的问题。凡有自知之明者,总会常常打开自家的窗子,放眼远眺,多从外界吸取精神营养,拓宽视野,以弥补自己的不足或短处。特别是,当你工作有成绩,事业有成,就更应该充分肯定客观的正反作用力。万勿自负自傲,目中无人。纵使你有天大本事,也不能贪天之功为己功。把窗口敞开,多看看别人,多了解一下外面世界,就觉得自己微不足道。个人取得一点成绩算什么,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呢。虚怀若谷者,就是常打开门窗汲纳新鲜空气的聪明人。 至于镜子,更是人人必备必用的。所谓“以人为镜”、“以史为镜”,那还是属于借鉴客观的问题。我说照镜子,却与此不同。即专指自己必须勤于照自家的镜子。但也不是只顾照镜子而乔装打扮,相反,当是反省自己乃至解剖自己。用镜子查出自己的缺点、污点,是前进途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善于照镜的人,乃严于律己的勇者。有些人爱用镜子反照别人,而不懂得镜子的功能首先是自照。尤其成就卓著,饮誉遐迩的时候,更须借助镜子,好好地自查自律。所谓“明镜高悬”,恐怕不是专用反照别人的,首先要自身明鉴啊。 不管成败,都必须时时打开窗子,常常自照镜子。唯此,才能真正做到“如己知彼”。否则,一旦陷入盲目性,就会百事俱废了。 二、装杯子的辩证法据说,有一名哲学教授曾给学生做过一次实验:先把核桃装满一只玻璃杯,问学生:“杯子装满了吗?” 因为杯子再也塞不进核桃了,所以应该说是“装满了”。但教授又拿出许多莲子填充核桃留下的空隙。既然还能装进莲子,就说明这只杯子还存有空间。由此说明;世上只有相对的“满”。空间是可以不断细分的。接着教授再做变换:先将玻璃杯装满莲子,核桃就怎么也填不进去了。这便是抓小丢大的教训。说明人生勿受琐碎小事困扰,占满时空,要集中精力干大事要事,给自己留点余地是很必要的。 哲学教授的实验课很有启示作用。人人都要有时空相对观念。譬如满意满足,并没有绝对的“完满”。如果真的“满”了,那也是表面的、暂时的。自满自高自傲的害处就在难于进步,甚至会导致倒退。常言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是真正的哲学经典。我们掌握其一二,便能科学对待人生。既懂得生命的短暂,又深谙生活的价值。其实,生命的错位是时有发生的,我们必须正视其相当的复杂性,敢于直面人生,善于把握命运。用我一个好朋友的话来说,“善待空白,是人生的艺术,处世的艺术,做事的艺术,艺术的艺术。”多么富有哲理啊。 有容乃大。留有空间,才能包容其他。能给生命的时空留下适度的空白,就是有个驰聘的余地,像国画中的一只蝴蝶,能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飞舞,总比被挤压到透不过气的角落里好得多。 三、半瓶酒的思考面对半瓶酒,也可以约略看出一个人的人生态度。 有人把酒喝到只剩并瓶,便摇头哀叹,曰:“唉,只有半瓶了。人生几何?”而另有人却对着同样的半瓶酒,高兴地说:“嘿,还有半瓶哩,尽兴吧!” 看看这两种人,是如何的截然不同。哀叹“只剩半瓶”者肯定是悲观失望的;为“还有半瓶”而赞叹的,当然是懂得享受生活的乐天派。甩开处世艺术不谈,光看处世态度,便值得考究。在现实生活中,人的七情六欲最易显示。即使对待一件极平常的小事,也往往辨别出人生态度的正反两面。所谓生命哲学,并非深不可测,稍做比较对照就容易弄明白了。不然,怎么称哲学为“明白学”呢。 通过“半瓶酒”的思考,该晓得漫漫人生路的每一步都有哲学的烙印。学点生命哲学吧,是可以提升人生的档次与价值的。 http://www.qyrb.com/20040422/b3/200404220057.asp | |
|
上一篇文章: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生命是不断地实现着内在冲动的泉流
下一篇文章:一种文明,物质是外壳,精神是内核 |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