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 2005-07-28
每个人都拥有无限的潜能,然而长期的默守陈规“粘住”“冻僵”了许许多多的人,终其一生只使用着他的潜能的极小的一部分。怎样才能引爆我们的巨大潜能?2003年9月,与2500多名学生分享开发潜能的10大定律——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上午好!
昨天机关的几位同志陪我游了江南古长城,比起八达岭长城的巍峨壮观,江南古长城显得明媚秀丽。能够认识生活在江南古长城下的各位老师、同学,是一种缘分。
《本领恐慌》这本书,成就了我跟大家的缘分。上百家媒体都报道过《本领恐慌》,有的媒体还把“本领恐慌”作为新世纪的一个时尚用语来讨论:让20岁的人、30岁的人、40岁的人、50岁的人都来一起讨论“本领恐慌”。
为什么“本领恐慌”会让社会各界如此恐慌呢?
我想这是因为“本领恐慌”击中了我们时代的主题,击中了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最关心的焦点问题:如何提升本领、增强能力!
本领恐慌,实际上就是本领不足、能力不高造成的。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本领高强的人。但要成为本领高强、能力高强的人,就要学会开发潜能。
我把能力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实能力,一类是潜在能力。
现实能力,很好理解,就是你现在已经具备的能力,已经在过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比如,你的英语得到99分,说明你有英语能力了。你踢球射门特准,一射一个准,这说明你的踢球能力高。潜在能力,就是还没有表现出来,但是有可能通过开发,通过某种学习、锻炼、激励就能够具备的能力。
今天你没有学会的东西并不等于明天学不会,今天你做不到的并不等于明天做不到,今天你没有这种能力并不等于你明天没有。关键就是要把这些潜能开发出来。
能人,能人,就是潜能开发得比常人多的人。不管教育还是学习,不管是要克服本领恐慌还是战胜本领恐慌,都是要开发你的潜能。潜能开发了,本领强大了,自然也就不恐慌了。所以,今天我要跟大家共同来探讨一个问题,就是—— 怎样开发你的潜能?
首先,我给大家讲一个“西红柿”的故事。
在1985年日本筑波国际科技博览会上,一粒极普通的西红柿种子,它长成后,一片叶子就可以伸展到14平方米那么大!大家可以想象得到吗?14平方米,一片叶子就有这么大,像一个小教室!而它结出的果实有多少?大家可以猜一猜?100个?300个?800个?3000个?5000个?……都不是!大家可能完全想象不到,竟然有13000多个!
大家知道,用一般方法种西红柿,勤勤恳恳,精心照顾,一颗西红柿的种子结上几十个果实,就已经了不起了!可是这颗西红柿竟然能结13000多个果实?
这难道是哈利·波特的魔法吗?
不是。
仅仅是采用了一种“水耕法”培育而已。
用“水耕法”培育后的西红柿竟能结13000个果实!我听见有人说这是天方夜谭。
不是的,我可以告诉大家: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其实,当我看到这个数据时,和大家一样非常震惊,或者说是震撼!直到今天,这种震撼仍然非常强烈!当时我就想: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就像一颗发育极不充分的西红柿,都有结一万多个果实的潜能,但是却只开发出了结几个、十几个、几十个果实的能力。
这是教育的悲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悲剧!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巨大潜能,但是这些巨大潜能都处于沉睡状态,远远没有得到开发、利用。
所以,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我们只不过清醒了一半。我们只运用了身体上和精神上的一小部分资源,未开发的地方很多很多,我们有许多能力都被习惯性地糟蹋掉了。”
所以,美国著名的富尔顿学院心理学系的学者们才会说: “编撰20世纪历史时可以这样写:我们最大的悲剧不是恐怖的地震,不是连年战争,甚至不是原子弹投向日本广岛,而是千千万万的人生活着然后死去,却从未意识到存在于他们身上的巨大潜能。”
我今天来到这儿,就是想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每个人身上所存在的巨大的潜能,帮助大家开发出这些巨大的潜能。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像那颗经过水耕法培育后的西红柿,都能结出一万多个绚丽饱满的果实!
大家告诉我,你们想认识自己身上蕴藏的巨大潜能吗?想开发这些巨大的潜能吗?
(想!)
大家回答得都很响亮。决心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掌握规律。开发、利用潜能,绝对是有规律可循的。谈到规律,我希望大家记住一句话:“愚者视规律如草人,智者视规律如灯塔”。规律就像阿里巴巴开启宝藏大门的咒语一样简明有效。
今天,我就把开发潜能的10大定律和大家一起分享。
潜能开发的第一定律是:实学律
上海有一所很有名气的职校,这个学校的校长助理、教导主任助理和总务主任助理,不是别人,都是16、17岁的在校学生。学校里,80%以上的学生都过了把“官”瘾。一般学校也搞过什么“一日班长”之类的,但那都是玩形式,而这个学校切切实实给这些小校长助理、教导主任助理们实际的活儿。例如,组织同学去外地看画展,校长助理就要负责购买学生票。学校食堂煤气管道出了故障,就要负责去修。有的时候,事情很难办。那些向来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学到了和人打交道的本领,一般学校很难开发的领导潜能、组织潜能也开发出来了。这个学校虽然是职校,可是学生在人才市场上很抢手,不少人还跻身著名跨国集团企业工作。学生们都说学校里的“官”没白当。这个职校所采用的方式,实际上就是“实学”,通过让每个学生都当“官”,锻炼了他们的实际能力。这样的人才能不适应社会,成为抢手货吗?
这所学校的成功,在于它提供了实践锻炼。实学律,指的就是在实践中学习、在使用中学习,这是最有效地开发潜能的第一定律!
毛泽东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我们呢?要从交际中学习交际,从演讲中学习演讲,从策划中学习策划,从工作中学习工作!——这是最有效的方法!
潜能不仅在于开发,关键还在于使用。哪怕你已经具有了某种能力,可是搁置一旁、废弃不用,严格地说也只算潜在能量,对现实毫无作用。摩西老母在美国是一个很出名的人物。她在83岁前一直平平庸庸。在她83岁时,一次等朋友,久等不到,她一时手痒,顺手抓起一支笔,一抹两抹,竟然画出一幅绝妙的画,一举成了大画家。她的绘画天才绝对不是80岁时才突然具有的,很可能她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具备了这种能力,可是她没有使用,结果连自己都不知道。
我也有类似的体验。看过我的《第二次宣言》的人都知道,这本书每一篇的开篇都有一个短篇科幻小说。这是应出版社要求而写的。刚开始我不太乐意,而且我也从未写过科幻小说。但出版社的编辑催稿很急,非要我写不可,拗不过他们,我便同意了,没想到很短时间竟然写出来了,写出的效果令身边的朋友都挺吃惊,我自己也很吃惊!我这才发现原来自己写科幻小说也可以写得很不错啊,自个偷着乐了好几回!只有尝试了、行动了,才能
开发出连自己都不知道的潜能。
其实,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是如此。我们只有通过使用、行动,才能发现、认识自身的潜能,同时也只有在使用、行动中才能使能力得到最好的锻炼。只要我们有了强烈的学习目的,就能够通过使用、尝试、行动使潜能得到最大的开发!
希望大家都不要当摩西老母,快进棺材了才发现自己有这样或那样的本领。我在与很多成功者的交流中都发现,许多成功是“意外”来的,或者说就是误打误撞来的。小规模的尝试,是开发潜能、达到目标的良方。所以,我建议大家凡事要敢于尝试、多多尝试,人生中要不停地try、try、try。一个人只有在施展自己能力的时候,才能不断地了解自己的潜能。在学习、工作中,在人生的各个场合、各种活动中,都不要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来表现自己、展示自己。
与“摩西老母效应”相提并论的还有“短路理论”,即如果我们不去唤醒我们的潜在能力,这些能力就会自行消失。这和一句体育界的行话相似—— “不用,就会失去。”肌肉如果不运用,就会萎缩;能力如果不锻炼,就会减弱。潜能并不属于拥有它的人,只属于使用它的人!
潜能开发的第二定律是:自学律
在很多人眼里,我这个人有点传奇,所以一些媒体朋友称我为“女侠”。最近,我成立了一个研究院—— 北京人类大成教科文研究院。我的同学还在大学里听课的时候,我已经开始给他们讲课了。人们说我大器早成,可我不这么看。并不是我比别人更聪明,而是我深深得益于自学。
大家可能都知道,我在15岁时曾经做了一个让很多人都不可思议的选择—— 退学!这个决定,把当时所有认识我的人都吓了一大跳,“自毁前途”的议论声在我耳边从此就再没有停过。他们对我的决定都非常不理解,因为我从小学一直到高中一年级,都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在我高一退学时,我的成绩是全班第一,比第二名高出了70多分,是我们班主任看好的考重点大学的苗子!
在一般人眼里,退学要么是学习跟不上,要么就是因为家里穷。而我这两种原因都不是,那为什么会选择退学呢?因为我受到了自学的诱惑。
现在我仍然很清楚地记得:当时我在阅读课外书时,看到毛泽东讲他自身的切身体验时说:“我学习中最有收获的时期是在湖南图书馆自学的半年。”毛泽东为了自学而主动辍学,就是在学校也是我行我素地进行自学。当时我就很受震撼。后来,在我退学前的那个寒假,我到北戴河参加了一个智力开发冬令营。在北戴河,我有缘听到了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老师的报告,被深深地打动了。魏书生老师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他没批改过一本作业,没批改过一篇作文,也没有搞过任何测验和考试。但是,他说他教会了学生怎样留作业,怎样批改作业,怎样批改作文,怎样出考试题。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魏书生问学生的都是:
“这册新书学得怎么样了?”
很多同学回答:“自学完了!”
“自学完了怎么办?”
“期末考试,检验自学效果!”
“什么时间考?”
“明天!”
每一次假期,学生都把新书学完了,一开学就进行“期末”考试,成绩却惊人的好!听到这些,很受触动,使我更坚定了自学的决心。当然,我走上这条道路还有其他一些原因。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越来越感受到自学给我带来享用不尽的好处。自学特别能够锻炼一个人的意志、毅力等获得成就最关键的心理素质,而且还特别能培养创造力。心理学家王极盛对各类科学家所做的研究表明,自学能力在决定他们的创造力中都是占据第一位的重大因素。自学还能够锻炼阅读能力、查找文献资料的能力、搜集科学情报的能力、使用工具书的能力、选择信息的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等,特别能训练人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分析判断能力。今天是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源源不断地充塞着我们的头脑,这儿一套新说法,那儿一套新理论,我们该如何去选择、判断?就像对网络文化深有研究的姜奇平所说,“信息是情人,有用的信息才是老婆,我们要从情人中挑选一个来做老婆”。这就需要独立思考的本领!自学,最能锻炼这门本领。
我给大家讲开发潜能的自学律,并不是让大家像我一样退学,而是要学会自学。自学,是以一种为自己负责的精神来学习。学习不是别人的事情,而是自己的事情。我们学习,不是为文凭而学,为知识而学,而是为自己的素质而学,为自己的成就而学。魏书生老师在学校推广自学创造的奇迹,也说明自学不仅走出校门需要,在学校里也同样需要。当一个人自己掌握学习的各个环节,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时,学习的热情、学习的动力、学习的积极性完全不一样,学习的效果也会完全不同!更重要的是,同时取得了比成绩、分数更有价值的能力—— 自学能力。有了这项能力在身,步入社会就会比一般人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大部分人都过分习惯于他导式学习,习惯于被人管、被人教的学习;而大部分成功者都不约而同地受益于自主学习。
谁教富兰克林这个只受过一年学校教育的穷小子成为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和外交家?
谁教莎士比亚成为世界上凤毛麟角的文学大师?
谁教爱因斯坦发现解释宇宙的根本原理?
谁教鲁迅写出一篇又一篇如匕首般锋利的作品?
他们靠自学成功,他们自己就是自己的老师。所以,著名科学家钱三强说:“自学是一生中最好的学习方法。” 今天,大多数精通网络的高手,都不是大学电脑专业教出来的,而是自己学的。
在人的一生中,在校学习是短暂的,而自学是永久的。特别是今天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一旦有了自学能力,可以随时随地迅速地获取各种知识、各种能力。学会自学,没有什么本领学不到;学会自学,就能永远掌握人生的主动权。
所以,我由衷地希望大家在学校里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潜能开发的第三定律是:乐学律
很多人都问我:你的研究、写作苦吗?
我的答案是:苦!
在搞研究的这么多年里,我几乎没有过星期天,就连春节休息也没有超过三天。有了灵感,工作到凌晨一两点是常有的事。每每夜深人静,窗外已经看不见一扇明亮的窗户的时候,自己却还给大灯泡照着,还在接受电脑的辐射。完成不了自己制定的目标,我绝不会允许自己睡觉。在一般人看来,真是苦死了,简直是个苦行僧。但是对我来说,我很快乐,我享受到了其中的乐趣!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在某一天,工作得特别愉快,你的创造性得到了空前的发挥,你的工作非常有成效,一整天都感到过得很充实、很幸福。
为什么我们会感到如此充实和快乐呢?因为这一天你比平常更多地运用和开发了你的潜能。其实充分地开发潜能是一次非常愉快的经历。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在成长、在进步时,我们的心情是欣慰的,是一种满足和欣喜结合在一起的美妙感觉。很多事情,只要你真正投入进去了,就会享受到其中的乐趣!
对我来说,所享受的乐趣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享受着自由研究、自由思考的乐趣;还有就是来自当我读到来自天南海北的读者对我倾诉、感谢的信件。当我看到我的书、我的思想改变了那么多人的心态、选择,甚至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命运时,我真正体会到了一种幸福感、一种使命感。我真的很开心!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我所做的事情,既是我的工作,又是我的兴趣,我的事业,我的使命。很多人只能谋生,而我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喜爱做的事,真是很幸运。如果不是快乐地学习、快乐地做事情,我不会走到今天。
乐学的魔力,就是兴趣的魔力。因为有了兴趣,少年法布尔才能从早到晚在草丛里纹丝不动地观察昆虫;因为有了兴趣,陈景润才会走路时也经常痴迷于数学思考,撞了电线杆还连忙道歉;因为有了兴趣,比尔·盖茨才能在读大学时为赶一个程序连续奋斗36个小时而乐此不疲……兴趣是一种伟大而奇妙的力量,它能够化苦为乐,变苦学的地狱为乐学的天堂。
任何一个人,一旦对某一方面有了强烈的兴趣,不用督促,不待劝勉,就能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苦也不觉得苦,累也不觉得累,苦事变成了乐事。只要充分开发每个人的兴趣,那么人人都能够做到超人地勤奋,都能成为天才。
我一直认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大有问题!前半句正确,后半句大错!在无涯的学海中,最需要的不是“苦作舟”,而是“乐作舟”。
“乐作舟”乐在其中,“苦作舟”则苦在其中。“乐作舟”远胜于“苦作舟”。“乐作舟”既可以自然而然并轻轻松松地做到“苦作舟”十分费力才能做到的异常勤奋,同时又能在学习上获得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成绩和无比的快乐。 乐学有很多好方法。比如,我们在学习中利用“小步子”原理,不断让自己获得成功。有成功的体验,时时感受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就会有乐趣。美国一家生产干草打包机的公司根据这个道理,在打包机上安装一面后视镜和一个自动铃。每当一捆干草打好,农民就会从镜子里看到它;每当打好的草捆被机器放到地上,铃声就会响起。这样,农民就能够通过视觉与听觉不断获得成就感,干起活儿来心情更舒畅,动作更麻利。我们也可以这样做啊,比如搞一份“学习实绩表”。用一张纸把自己应当完成的学习任务用大字标出,当你完成了一项学习任务或一个阶段性目标,就用红笔涂上记号。这时候,就会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啊,我又攻克了一关!同时,从表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取得了很多成果,从而激发出更大的干劲。进度表的颜色用红色效果最好,好识别,而且是暖色,更能给人鼓舞性的激励。我们还可以用一些竞赛、游戏来改变我们的学习模式,因为竞赛、游戏等可以产生乐趣。
总之,请大家记住:
如果学习是一种负担,是一种受苦,那么学习就会少、慢、差、费;
如果学习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快乐,那么学习就会多、快、好、省!
潜能开发的第四定律是:求师律
开发潜能要学会拜老师。我说的这个师,不是指天天耳提面命,言传身教,在学校或课堂上的老师,而是存在于随时随地的生活中的老师。
我们要拜一切人为师。比如,以敌人为师,“师夷长技以制夷”,学来敌人的真本领再制服敌人。俄国著名作家肖洛姆·阿莱汉姆,幼年丧母,后妈经常打骂他,他既不顶嘴也不生气,却特别注意后妈骂他的话,偷偷地拿本子把后妈咒骂他的话记下来用以丰富词汇。后来他把这些刻薄而有特色的词汇用到作品中,把人物描写得活灵活现,使作品大大增色。
“三人行,必有我师”,不仅要向比你强的人学,还要向比你差的人学。孔圣人“不耻下问”于几岁小儿,大音乐家帕瓦洛蒂向几个月的婴儿学习发音,唐代大书法家张旭则是观看公孙大娘舞剑而领悟了书法的节奏、气势和韵律,终成大书法家的。很多人未必知道,毛泽东的大创造——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的游击战法宝,竟然是向井冈山的山大王“朱老聋子”学习借鉴而来的。
从前,土匪“朱老聋子”领着一伙人钻进井冈山,每当官府进山意欲捉拿时,他们就遵照“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藏,藏不住就走,走不赢就跑”的章法,与官府周旋几十年,官府对他毫无办法。毛泽东的不同凡响之处就在于他善于求师—— 师法朱老聋子。别人听到这个故事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毛泽东却独具慧眼地向山大王“朱老聋子”学习,最后发展成为红军以少胜多、克敌制胜的大法宝。
一切事也是我们的老师。从古至今的一桩桩一件件事情中,都可以学到奥妙,得到启示。史学记录了从古至今所发生的所有重要事件,分析了它们的前因后果,对人极有教益。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惟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培根也说:“读史使人明智”。历史可以使我们做到向古代的“一切事学”,使我们知成败,明得失,增智慧。历史是过去的事,我们更要重视学习现实的事。你所看到的、听到的、发生在你身边的、刊登在报纸刊物上的……这些事情都有学习价值。只要留心学习,留心总结,从任何一件事都能够学到东西。
我很佩服一个老板,她有两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个是她挂在脸上的微笑,特别有亲和力;一个就是她手中永远不停的笔,随时随地拿着本,就是接待客人来访,都随时记下任何一点一滴的智慧。真是无时无处不学习,特别厉害。
还有呢,就是要学会师法自然,向动物、植物、无生物学习。创造奇迹的著名教练马俊仁,他就是通过向动物学习—— 学习《动物世界》中动物的奔跑,从而设计出世界领先的跑步法,摘取了世界金牌。发明家鲁班,一次不小心被茅草割破了手指。他观察茅草边缘是齿形的,他向这种草学习,发明了锯子。奏出“高山流水”的弹琴大师伯牙,他的老师不是别人,而是大海。 我们应当“从天下万事万物而学之”。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我们的老师,都值得我们学习,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
潜能开发的第五定律是:交友律
交往适合你的朋友,这也是开发潜能的定律吗?
我的回答是:不仅是,而且是,特别是!
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决定着你的潜能开发的程度,决定着你能够拥有什么样的人生!有个调查特别有意思:你有多少收入,只要把与你交往最密切的三个朋友的收入一平均,就是你的收入。这个特别准。只要看看你的朋友是什么样的人,就能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最容易受朋友的影响。你的朋友很有抱负很有志气,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他的影响,也变得有志气,有抱负;相反,你的朋友很懒,“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你也会变得像他那样混日子。朋友有志气,你也会有志气;朋友积极乐观,你也会变得积极乐观;朋友消极懒惰,你也会变得消极懒惰!朋友的习惯、爱好、性格,朋友对待人生、对待社会的态度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改变你。因为,朋友就是活的信息载体、知识载体、智慧载体、优秀素质载体。多交朋友,就会多一些信息,多一些收获,多一些进步。
赵忠祥在这方面就挺高明,特别懂得用朋友来帮助自己开发潜能。赵忠祥说:“我接触人,从年轻时起,就采取‘实用主义’态度,看对方能不能在某个方面对我有所帮助。我结交文学修养高的人,就时不时讨教古文;结识会唱歌的人,就跟他们起码学会一首歌;结识一些常锻炼的人,就让他们带着我或吸引我去锻炼身体。人以群分,真是半点不假,如果在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帮我,哪怕是帮助我唤起对各种美好事物的向往的人,我是不可能与他们做朋友的。我在食堂,端着买好的饭菜,总在一个我需要与他(她)有一番谈话的人旁边。就在餐桌上,我学会了掌握了十三辙……赵玉明还教了我一招,即你在舞台上站立,怎样才能挺拔、精神?她说,只要把身体重心移到靠前的一只脚的前脚掌就可以了。这两项对我一生有用的知识,前后只用了五分钟就掌握了。但找到这样能坦诚相告的老师或朋友,就不是五分钟,那要‘众里寻她千百度’了。”
大家也可以像赵忠祥那样把交友和学习结合起来,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各方面的潜能都能得到开发,不断成长,持续进步。
毛泽东非常重视与志士相交,专门主动地结交志士。他所发出的有名的“二十八画生征友启事”(毛泽东的名字繁体共二十八画)。他不是为了玩乐而征友,而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成长,他征友的对象都是“好学有远志,持身谨严而意志坚毅”的青年。
我们也要爱交友,善交友。交什么朋友呢?交那些能够激励我们的朋友!交那些好学有志气的朋友!交那些鼓励和帮助我们有杰出表现的朋友!
交到好朋友,还可以一起学习,一起开发潜能。因为,一个人学习与两个人、几个人一起学习,效果是不一样的,能产生“集合效应”、“竞赛效应”。学友之间的互相学习、询问、辩论,切磋琢磨,对开发潜能效果更大。
潜能开发的第六定律是:因材律
我有一个观点:“人人是庸才,人人又是天才”。人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才能,人人都有自己的最佳发展区。人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我们必须根据人的优势与劣势,根据自身的天赋和资质,来确定应当着重开发哪些潜能、怎样开发这些潜能。
这就是因材律。
想一想:如果硬让姚明苦熬苦学几十年数学也只能成为庸才一个,诸葛亮天天练武恐怕也只能给关云长提鞋,爱迪生天天画蛋也成不了达芬奇。懦夫可以派去站岗放哨,用的是他贪生怕死,一有动静就会逃回来报信之才;而勇猛者过于恋战反倒会贻误军机。所以,周总理一再强调说:“最重要的一条是想法子发挥自身的特长。”在潜能开发上,也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天赋、资质来开发自己的优势潜能。否则费时费力还讨不到好。
最新教育观提出:“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的课程”。每个人开发潜能,一定要根据自身特点,设计出自己的开发潜能的方案。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独一无二。
例如,我们要学会摸索出自己每一天的“生物钟”,弄清自己是“百灵鸟型”还是“猫头鹰型”,找准自己在一天当中什么时候脑子最灵,效率最高,总结出规律加以利用,在脑子最灵的时候进行最重要的工作。我一般在晚上写作,文思泉涌,属于“按月亮办事”的那一类。我就利用这个时候写作,效率最高。
另外,我们还要摸索自身的最佳学习方式、最佳记忆方式、最佳思考方式。每个人的情况大不一样,一定要因材!人的记忆方式千差万别。有的人擅长视觉记忆,有的人擅长听觉记忆,有的人是混合型记忆。当你找准自身最佳的记忆方式,就会显著提高记忆效率。思考方式也是这样,一定要因材—— 根据自己的特点来找到自己最佳的思考方式。一般来说,常见的思考方式有“静思”、“笔思”等。“静思”就是专门静心思考。美国著名的发明大王盖兹博士有一间小小的隔音室,里面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当盖兹要思考问题时,就走进这个房间,关上门,坐下,熄灯,集中注意力来思考问题。这就叫“静思”。“笔思”,就是用笔思考,古人讲“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通过写来整理思路,刺激大脑进行思考。我的最佳思考方式是“口思”,也就是通过说来进行思考。我这个人比较急躁,而且像盖兹那样呆在黑屋子里也挺怕的。可是通过嘴说,找一些善于倾听的好朋友,用“口思”往往能很轻松地产生一些新颖的思想、独到的见解!并且这些都是在说之前根本没有想到的!我自己觉得,“口思”使我能够在轻轻松松的状态下涌出许许多多的好主意!当你找好了最适合自己的思考方式,就能使自己进入最佳思维态,思考效率、思考质量会大幅度提高。
总之,开发潜能一定要遵循因材律—— 发展自己各个方面的特长,找到自己的最佳思考方式、最佳学习方式,摸清自己在什么条件、什么情况下,采用什么方式,潜能最能得到开发。找出规律之后,就要善于利用。只要善于利用,就能使你最聪明的时候越来越多!
潜能开发的第七定律是:及时律
有句老话叫——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对这一点,我很有体会。我住的房子有一个小院子,我妈妈喜欢在那里种一些蔬菜瓜果。今年在我的建议下,种上了小西红柿。虽然妈妈有些顾虑,因为那时已经是5月份了,早就过了播种的时间,但在我的鼓动下,妈妈还是买了西红柿种子。结果当人家院子里的西红柿已经熟透了,可我家的西红柿只结了几个青青的小疙瘩。
当你在该播种的时候不播种,以后再想种就晚了,什么收成也别想有!农时不可违,潜能开发之时更不可违。如果潜能不及时开发,难度就会增大很多倍。
学习语言,就是如此。幼儿学语言比我们成年人容易得多,幼儿在单语环境中可以学会一种语言,在双语环境中也可以很轻松的学会两种语言,甚至在三语环境下也能学会三种语言,并且都是自然而然,不用费什么力气。天才人物、大辞典编纂者韦伯斯特,出生时他父亲就给他制订了一个教育计划:父亲只说英语,母亲只说法语,祖父只说德语,保姆说北欧方言。这样,韦伯斯特从小就毫不费力地、非常自然地掌握了四门语言。如果我们小时候都能这样,那么人人都能成为精通数种语言的语言大师。语言潜能开发要及时,其他潜能也是一样!
你看,任何世界冠军都得从小培养,等到了四五十岁再去培养,无论多么勤奋多么拼命,也不能成功。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狼孩、猪孩、熊孩,也充分证明了及时律的重要。狼孩、猪孩,都是一出生或是从小就被狼或猪叼走了,由狼、猪来抚养的小孩儿。1724年,当首次在德国发现狼孩“野彼得”时,科学家认为这个发现比发现3万颗新星更有意义。这些孩子在出生后错过了开发潜能的时机,等到他们六七岁或十来岁重返社会时,给他们最好的条件来开发潜能。然而,为时已晚!费九牛二虎之力也难以使他们学会语言,学会思考,甚至用脚走路、用腿跑步的能力都很难培养!及时,是多么重要啊!
怎样开发你的巨大潜能(8) 作者:王小平
所以,大家一定要有极强的时间观念,把握住大好年华。年青时,人的记忆力、学习力都特别强,我们一定要把握住这宝贵的时机,适时、及时地开发潜能。否则将遗恨终生!
潜能开发的第八定律是:压力律
人都是有惰性的。谁都贪恋暖暖的被窝,谁都想出去玩玩。人只有在一定的压力下,才能开发潜能。压力是促使进步的最好动力。台塑总裁王永庆特别推崇压力法则,他十分清楚一个道理。
“人无压力不进步,井无压力不出油”!
创造学之父奥斯本说:“多数有创造力的人,其实都是在期限的逼迫下从事工作的。……决定了期限,就会产生对失败的恐惧感,因此,工作时加上情感的力量,会使得工作更加完美。”他还说:“谁被逼到角落里,谁就会有出奇的想象。”
对于这一点,我自己深有体会。很多时候写东西有阻滞现象,写不出来,心里也挺烦的,怎么找也找不到灵感。我发现当我被杂志约稿,交稿时间非常迫近的情况下,就容易有灵感,写得又快又好!后来,我研究了很多作家、画家,他们也是这样的。只有在交稿时间迫近造成的压力下,大脑里才容易涌现出灵感。所以,我就开始学会一定要自己给自己规定期限。
一个人躲过了压力,就会失去动力。当然,压力不能过大,压力过大,会把人给压怕了,压趴了。压力适度,不但是行动的最好保障,而且往往能把潜能发挥到极点,创造出令人震惊的奇迹。可以这样说,压力是潜能之母。
我希望以后大家要习惯于承受压力,并善于经常给自己适当制造一些压力。比如说多搞一些竞赛,不仅是跟同学赛,还可以跟自己赛。比如,在背题时,先统计上一次花了多少时间,例如花了5分钟背好一道题,那么这一次能不能只用4分钟甚至3分钟呢?不断地跟自己竞赛,给自己一点压力,就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迫使自己的潜能不断涌现出来。
大家知道美国前总统卡特的座右铭是什么吗?就是—— “为什么不是最好的?”
他在海军学院毕业的时候,见到了著名的海军上将里科弗。里科弗问他:你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几呀?他沾沾自喜地回答:“在820名毕业生中名列第59名。”他以为能得到上将的夸奖,没想到上将却问他:“为什么不是最好的?”
这句话使卡特当时无言以对。
从此,他把这句话当作自己反躬自问的座右铭。
“为什么不是最好的”—— 让自己永不知足、永不自满,永远在压力下努力前行!我希望大家都能多给自己一点压力,时常问问自己—— “为什么不是最好的?”
潜能开发的第九定律是:情境律
在火灾中,一个姑娘竟然能够把需要五六人才能搬动的钢琴搬到了安全地带。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在紧急关头为了救出压在汽车下的父亲,硬是一个人掀翻了一辆汽车。这就是情境的威力!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