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滋神沐灵苑 >> 文章 >> 探索生命的奥秘 >> 心理探索 >> 行为和心理 >> [专题]心理专栏 >> 正文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点击查看 | 点击数:1806 | 更新时间:2006-03-08 | 文章录入:华灵子 ]
心理防御机制
     
                                                                                   丛中      博士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教授
 
    Email: congzhong@163.net
 
    http://www.psychotherapist.com.cn/
 
    概念
 
    心理防御机制:
   
    是用曲解和篡改现实的形式来减轻痛苦和缓解心理冲突的潜意识心理过程。  是Ego的功能。
 
    概念
 
    心理防御机制五种性质:
 
    n      处理本能和情感的主要手段或措施
    n      无意识的
    n      各种防御机制是彼此分散的
    n      是动力的和可逆的
    n      是适应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
    
    (Sigmund Freud)
 
    常见方式(弗洛伊德)
 
    n             压抑      (repression)
    n             退行      ( regression)
    n             反向形成(reaction)
    n             隔离      (isolation)
    n             抵消      (undoing)
    n             投射      (projection)
    n             内射      (introjection)
    n             转向自我(turn against the self)
    n             逆转      (reversal)
    n             升华或转移(sublimation,displacement)
 
    常见方式
 
    n             压抑
    n             投射
    n             否认
    n             反向形成
    n             抵消     
    n             合理化
    n             转移
    n             升华
 
    n              美国《精神病学综合教科书》列举了30种。
 
    压抑
 
    n    把令人痛苦或困扰的问题(如欲望、情感、心理冲突等)逐出意识之外的心理过程。
 
    n      适应性或成长性压抑:延迟满足。
    n      自我否定性压抑:心理冲突尖锐、持久。
    n      压抑与文化
 
    投射
 
    n    把本人不愿意承认的情感、意图和观点等错误地归之于别人。
 
    n      适应性的:世界多么美好/丑恶
    n      病理性的:妄想
    n      投射性认同:破罐子破摔,人际关系敏感。
 
    否认
 
    n    指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以保护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
 
    n      如有的人听到亲人突然死亡的消息,短期内否认有此事以减免突如其来的精神打击。
          反向形成
    n    自认为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心欲望或冲动会引起自我和超我的抵制,表现出来会被社会惩罚或引起内心焦虑,故朝相反的途径释放导致反向形成。
 
    n      如有些恐人症的病人内心是渴望接解异性的,但却偏偏表现出对异性恐惧。转移
    n    将情感或行动倾向从原来激起它们的人或事物重新指向另外的较少情欲联系的对象(人或事物)。
 
    n      替代性满足:偏好
    n      象征化
    n      升华:社会认可的较高层次的满足。
    n      强迫性重复
 
    退行
 
    n    退回到心理发育的较早阶段之生活态度、人际关系模式等,以回避现阶段所面临的心理困境。
 
    n      适应性的退行
    n      病理性的退行
    n      治疗情境中的退性:移情。
 
 
    理智化
 
    n    过分使用抽象思维,或者,以普遍或概括化的形式处理个体情感上的苦恼或心理冲突,以掩盖个人生活中所感受到的不快。
 
    n      解释
    n      归因
    n      合理化:为自己所不能接受的观念和欲望找一种合理的解释。
 
    隔裂
 
    n    把自我隔裂成好的和坏的两部分而不能整合起来。
 
    n      非白即黑的思维方式
    n      儿童的思维方式
    n      孤立:将一些不快的事实或情感分隔于意识之外,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 。
 
    理想化
    n    赋予自己或别人过分夸大了的优良品质,以处理心理冲突。
 
    n      理想自我,实际自我,真实自我
    n      挫折
 
    代偿
    n    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自卑感和不安全感。
    n      自卑与超越
    n      自我接纳
 
    幽默
    n     是指以潜意识的语言或象征来应付紧张的情境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通过幽默来表达攻击性或性欲望,可以不必担心自我或超我的抵制。
 
    n      在人类的幽默中关于性爱,死亡、淘汰,攻击等话题是最受人欢迎的,它们包含着大量的受压抑的思想。

 


    分类
    n      精神病性心理防御机制:否认、曲解和投射等。
 
    n      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倒退、幻想和内向投射机制等。
 
    n      神经症性心理防御机制:合理化、抵消、反向形成 等机制。
 
    n      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升华、幽默和理智化等。
 
    影响治疗关系的因素
 
    共情(准确理解,empathy):是从求助者的角度,而不是从治疗师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求助者。要进入来访者的内心,同时还要能出来,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待来访者。
 
    强调:共情是双向互动的。
 
    参与的因素:求助者及其文化背景,治疗师及其文化背景。
 
    普遍的共情与特定的共情:
   
    共情方法:
 
    (1)传递共情的言语手段:A、表示愿意理解,B、主动讨论求助者认为重要的事情。C、应用语言来标明求助者的情感。D、使用语言链接或补充求助者表达不明确的信息。
 
    (2)共情和求助者经历的确证:理解他的经历就能更好地理解他的现在,使他减少压抑,得到发展。
    影响治疗关系的因素
    共情方法:
 
    (3)共情和设置界限的反应:提供共情的部分工作是,要反映出求助者的希望或愿望,但又不要实际去满足这些需要。这就是共情的界限设置。
 
    (4)共情与支持性环境:支持性环境意味着治疗师用言语或行为向求助者来传递信息,表明他知道并理解求助者最深层的情感和体验,同时表明治疗师可为求助者提供一个安全而又有支持性的气氛。很多求助者在幼年,没有得到倾听、理解、关注、尊重,而是被忽视和拒绝。
 
    注意事项:
 
•      越多越好?
•      时机:先少后多
•      层次:低/高层次
•      普遍/特殊的共情
•      积极取向
•      共情的程度不恰当
•      共情对来访者的干扰
 
    尊重(respect)
n      尊重是指治疗师能够接受自己的来访者,能够容忍、接纳来访者的不同观点、习惯等。
n      尊重具有以下内涵:
n      1、尊重来访者是独特的个体。
n      2、尊重来访者的个体价值。
 
n      3、尊重来访者是为了帮助他们改变那些不适应的行为,一切为了来访者的利益,治疗师不能从自己的好恶出发,不能期望着来访者改变好了,才去尊重他。
 
n      4、尊重可以开启来访者的内部资源,是促进来访者自我成长的重要条件。
 
    简洁具体(concreteness)
治疗师与来访者的谈话要具体谈论某些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具体的事情、感受、概念等。
 
    作用:
1、可以使治疗者的反应与来访者尽量一致;
2、便于短时间内理解、沟通;
3、促进对具体问题的理解,讨论具体感受。
 
 
    真诚可信(genieness and athenticity)
 
    真诚可信是指治疗师在治疗关系中是一个表里一致的、真诚的人
n      真诚可信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n      1、要求治疗师以一个真正的人出现在治疗关系中,表现得开放、诚实;不虚伪、不伪装,不是在扮演一个十全十美的治疗师角色,而是表里一致,以真正的自己投入在一个真正的关系当中。
 
 
    真诚可信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n      2、治疗师应该真诚地对待自己的来访者。即应该开诚布公地与来访者交谈,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而不要让来访者去猜测治疗师话语中的真实含义,或去想象治疗师的做法中是否还包括什么其他的信息。
 
    真诚可以导致信任,促进治疗关系的发展和深化。与此同时,治疗师的真诚可信也为自己的来访者树立了一个榜样,促使他们不再掩饰、否认、隐藏自己的真实思想和感受,以真实的自己投入治疗、对待生活。
 
    即时性(immediacy)
 
    即时性是指治疗师帮助来访者注意“此时此地”的情况,从选择是否的情感、感觉、认知出发,有效地帮助来访者澄清其问题。
 
    即时性要求治疗师利用自己对来访者在治疗过程中某些言行的感受与来访者进行交流和讨论。即时性的作用在于鼓励来访者更多地暴露自己,增进来访者对自己的感受及认知、行为等方面的认识,促进来访者与治疗师进行更为坦诚的交流。

上一篇文章:从人格结构看网络社区精神归属感
下一篇文章: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与种类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697]
· 联合国官员吁为拯救地球 少…[681]
· 视频:遏止全球暖化的「三…[715]
· 视频: 全球气温上升6度之后…[667]
· NASA SOS[681]
 
· 佛学唯识论与精神分析学[826]
· 感染当下大家庭的温暖、光…[1025]
· 度己度人度生灵度亡灵,给…[1029]
· 舍气度之局限,得志量之恢…[1370]
· 常留三分余地与人设想[1437]
 
· 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2944]
· 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与种类…[2774]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