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12月15日电 于期待中,备受关注的GDP指标,在浙江正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
石破天惊。12月4日,湖州市作出决定,进一步改革对县区的考核评价体系,明年起取消年度综合考核中的GDP指标,考核的15个指标中GDP终于退下阵来;
绍兴市今年在考核文明城市、文明乡镇时,明确
把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状况,作为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据绍兴市文明办主任倪雪江介绍,该市有个富裕镇在申报文明乡镇的过程中,出现经济发展好的“一俊遮百丑”现象,结果市文明办一直对这个镇亮起“红灯”;而在开化县,如果你在政府干部面前,大谈投资项目能拉动多少GDP,有关干部会大皱眉头……
湖州和绍兴等地发展“风向标”的变动,让人看到浙江这个经济发展强省在发展观上的新变化。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强化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工作的考核,正成为浙江上上下下评价工作好坏的“舆论导向”。
中科院院士吴传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这一可喜现象归纳为“PRED”。“PRED”是英文“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吴传均认为,21世纪就是要抓PRED,在关注经济指标的同时,更要关注社会发展指标、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在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重视解决直接关系民生的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稳定等问题。
对“政绩工程”说“不”
祸起园区。近些年来,湖州的工业园区出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该市大大小小的园区达90余个。为了GDP,在一些乡村大搞“圈地运动”,由于急功近利,结果欲速不达,要么不讲开发质量,要么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要么“开而不发”,荒芜土地,伤害农民。诸多矛盾由此而生。
对此,湖州市委书记杨仁争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变成以GDP为中心,追求经济发展指标不能不顾代价。确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必须从改革工作评价体系入手。
从前年开始,湖州已在县区综合考核中,对GDP指标逐年予以淡化:2001年所占比例由原来的10%调减至8%,2002年减至4%,2003年已减至2%。
考核中GDP比例的淡化,在湖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了良好效应。许多干部开始对所谓的“政绩工程”说“不”!“中国竹乡”安吉县环境优美,该县环保部门成了招商引资中的环境“保护神”。曾经有位外商多次要求到安吉,办一个总投资达1000万美元的印染厂,由于环保问题不过关,安吉人婉言谢绝了这一项目。据悉,今年以来,安吉县已拒绝总投资约5000多万美元的易污染项目。
湖州为干部身上的GDP“松绑”,铺开一条“以人为本,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谋实利”的大道,使各级干部放开手脚,有所为有所不为。最近两年,湖州市在深化企业改革中,把就业和社会保障列入考核内容。今年1至11月,全市又有2.3万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广大干部把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02年,湖州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幅是全省平均水平的6倍,农民人均收入的增幅也达到7.6%。
纠正一个认识误区
浙江省统计局局长刘希平告诉记者,前不久,局里对部分市、县统计局的头头们,进行了一次“洗脑”式的培训。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如何重新认识和估价GDP。
省统计局总统计师王杰认为,GDP是个“坏孩子”,有先天缺陷。它只是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计量,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也不能反映污染的增加、人们闲暇时光的缩短和生活空间的日益缩小。他坦言,有些GDP的增加甚至是毁坏性的,比如推倒重来的半拉子工程、因规划问题一年翻修几次的马路。
王杰认为,要纠正一个认识误区。过去,人们以为GDP增加就意味着财富增加,而财富增加就意味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事实并非如此。这中间并不完全相等,有时甚至相背离。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