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广告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02
    • 经验0
    • 文章350
    • 注册2008-03-08
    [转贴]亲子关系实用自修手册
    [size=3]亲子关系实用自修手册                                 --解读孩子心灵密码                                  张 湄    编著 出处 http://q.sina.com.cn/life_zhang/blogfile/5773143f01008cfa&dpc=1 第一课: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 人生中重要的一课  童年时从家庭所受到的影响,会延续到日后所经营的新家庭、塑造出的下一代。  有个甜蜜温馨的家作为避风港,是人的基本需求;不把成长过程中负面的影响及扩及到新的家庭,而让“家”成为更温暖、更滋润的地方,是人生的重要课题。 原生家庭是指从小成长的家  基本上,人一生有两个家庭:一个是自己出生、成长的家庭;另一个是进入婚姻生活后所建立的家,也就是自己“当家”的家。原生家庭就是指个人从小成长的家。  家庭塑造人的个性,影响人格成长、人际关系、管理情绪的能力,以及对人与人之间情绪互动的了解,甚至谈恋爱时,总是不自觉看上某种特定类型的对象,也受到原生家庭不同背景的影响。 增强对自己的观察(觉察)  婚姻中的许多问题常是由原生家庭衍生而来的。过去的心理创伤,在与亲密的人互动关系中最常浮现;以前没有得到的满足,现在要加倍得到。  比如小时候曾被父亲虐待,对下一代可能会产生两种极端的倾向:一种是重复模式,不自觉地成为打孩子的人;另一种则可能是过度溺爱、完全不管教孩子。  有了这样的认知后,我们应警惕自己,莫让过去的创伤延续到现在,勿用愤怒向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讨债”,而要以理性、爱心慢慢解决问题。  当我们学习不再把手指指向别人,认为都是别人害我们变成今天的景况。心灵医治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自我省察”,了解自己在成长历程中曾发生的事,并用现在的眼光去检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使一个人特别愤怒或过度受伤的“情绪过激”反应,通常是与小时候的原生家庭有关。 你的心理按钮在哪里?  有一个朋友的哥哥、弟弟都很外向,很会讲话,他则较安静善于思考。他从小不吵不闹、常被忽略、不被注意,所以从小受到的伤害就是“不公平”,他最害怕的也是“不公平”,这是他的“心理按钮”。当别人对他不公平时,就会使他的情绪爆发出来。 带伤的父母  世上有太多身上还带着过去伤痕的父母,若不懂得面对自己的问题,会比较不能容忍孩子负面的情绪。  大多数中国人习惯用高压政策,只许孩子有正面的情绪,像乖、听话。是的,我们大多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  也许,我们看到孩子身上有负面情绪,我们会感到困扰,像触犯了心中的地雷,不太舒服,于是就压抑孩子不能发怒。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让孩子懂得如何适当地表达怒气是非常重要的。 爱与规则  如何平衡爱与管教,是非常重要的  它们犹如老鹰的一对翅膀,要同时具备才能展翅上腾。 警惕家庭咒语  为什么我们那么厌恶父母的负面性格,却还会去无意识地模仿他们呢?这就是左右我们的家庭咒语。是的,病态的行为代代相传。天真的孩子由于对成人有着高度的信赖感,和父母有着最紧密的联结,因此最容易进入父母无意间营造的恍惚的催眠状态中。  有些家庭咒语会影响我们的人生,如:男人都是不可靠的,比如:只有艰苦才能赚到钱等等。 找出内在小孩  我们要对原有的经验进行修正,除了要找出隐藏在内心的孩子,还要亲自把他带到长大成人。我们用所有的爱去拥抱内心这个受伤的小孩,并且补偿这个孩子。要知道,儿时的心灵创伤或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会阻塞我们的某些能量,它们成为日后压抑的情绪。  修正原有的经验,就是要回到儿时的情境中,善待那个受伤的内在小孩,从而释放压抑的情绪,疏导受阻的能量,使它顺利地流淌出来。 第二课:亲密关系的秘密 生命是一条长河,亲密关系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心灵营养素,一直滋养着我们。 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被亲密关系所包围,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外公外婆和爷爷奶奶,他们对我们的情与爱,他们不可替代的陪伴,永远是我们心底最暖的颜色。 我们一天天长大了,幼儿园老师的笑容与小伙伴的歌声,成了我们人生的新篇章。他们也是我们生命中很重要的人。 生命是一条长河,亲密关系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心灵营养素,一直滋养着我们。 从小到大,我们在一所又一所学校里学习知识,然而,几乎没有一所学校教我们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经营好自己的亲密关系。我们常常让怒气爆炸,伤害我们身边最爱我们的人。 生命中有很多的冲突来自亲密关系,有一本书名就叫《家庭会伤人》。也许,你童年一些不愉快的经历,也是来自亲密关系的。 当你生命中的“白马王子”出现,你开始品尝爱情所带来的愉悦与伤痛,开始触摸到亲密关系的本质,触摸到自己的心。 亲密关系是我们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如实反映出我们内在的风云变幻。要处理好亲密关系,你首先要了解亲密关系的四个关键期。看一看,在这四个关键期,会发生什么?会上演什么样的电影?是一出喜剧还是悲剧? 第一个关键期:蜜月期。 当那个白马王子出现时,世界的色彩变得完全不同。刚开始,你天天如同泡在蜂蜜罐里那样甜蜜。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天天粘在一起,仍是“相看两不厌”。这就是蜜月期。 我们都经历过两性亲密关系的蜜月期。但人间的好景不长,蜜月期如同阳光下的肥皂泡一般短暂,我们终于从幻梦中跌落到坚实的大地。于是,第二个关键期悄然来临。 第二个关键期:权力斗争期。 人间最精彩的戏剧开始上演了! 我们撕下温情脉脉的面纱,开始为自己的权利而斗争。 到底谁对谁错?每一个人都在说:我是对的!我是对的! 于是,“战争”拉开帷幕。 现在婚姻的年限越来越短,有些新婚夫妇蜜月旅行刚下飞机,就要进入协议离婚的谈判。 当然,亲密关系中打持久战的人也大有人在,但在一生中付出的成本实在太大。 两个人的“战争”中,永远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谁对谁错,这是一个永远不会有结论的公案,于是,双方开始进入第三个关键期。 第三个关键期:死机期。 有人称之为沙漠期,也很形象。 跟你争论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干脆不理你。于是,你们的关系如同电脑死机。 死机的阶段,大家都很难受,但硬撑着,就像在沙漠中缺水一样,嘴唇干裂了,仍在烈日下暴晒,苦不堪言。 在婚姻 “冷战”中,两个人谁也不搭理谁,一个睡大床,另一个则睡沙发。这是最典型的版本。另有一出好戏就是哭着跑回娘家诉苦。 这是很多婚姻或关系破裂的危险期。 极大多数人面对问题的第一个反应是逃避,而不是解决问题。于是,外遇或红杏出墙之类的故事就会像电视广告一样频繁。 看人间好多婚姻纷纷落马。 一切争执的背后,只不过是不愿意放下自己的想法,或者认为自己的想法一定是对的。 这一切的背后也许正躲藏着一个狡猾的“我执”。“我执”永远认为“我是对的,一切都是他或她的错!” 这是“我执”的一个把戏。伤害了别人,也就是伤害了自己。 一念之转,少数有觉悟的人终于把意念转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案上,于是,他们中的一些人,找到了穿越沙漠的路径。 穿越沙漠之路异常艰难,但很多成功的案例证明:沙漠是可以被穿越的,总有人活下来,而且活得快乐自在。 谁对谁错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如何穿越沙漠?如何让死机的“电脑”重新启动,这才是重要的。 走过了这一层,我们就来到了第四个关键期。 第四个关键期:伙伴期。 只有找到穿越沙漠路径与方法的人,才会来到伙伴期。 这一段亲密关系重新得到了水的滋润,复活了,重生了,来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彼此之间,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彼此支持、关怀、鼓励与分享,这股力量十分强大,我们在彼此的精神世界又深入了一步,互相关照,互相滋养。我们的能量圈开始真正互相流动与循环。 生命就是一种循环,亲密关系也是如此,我们费了很大的力气来到伙伴期,不知不觉中,蜜月期又将来临,“相看两不厌”,如人间美梦。 这四个关键期如同一座又一座山,你将翻过这一座又一座山。[/size]
    [img]http://www.ep.net.cn/img/banna_9.gif[/img]<br><br>你的爱心,会给有需要的人,也给你自己,带来一分光,温暖,快乐,爱心事业离不开你的支持,关注和参与! <br>[fly]~v~ 奥运让海内外华人团结凝聚[/fly]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02
      • 经验0
      • 文章350
      • 注册2008-03-08
      [size=3]第三课:两性关系中的“地雷” 1. 停止经营。婚姻是一棵树,如果你不再给树浇水,给予阳光,她就会枯萎。 2. 坚持:我是对的,我就是这样一个人。这是一种抗拒他人走进你的生命里的一种反应,对方就会走出你的生命。 3. 托付心态。有些女性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嫁给你,把一生托付给你了。这样的想法开始是错,结果只能是错,因为,对方根本无力承受你的生命。也许,在荷尔蒙的作用下,他会承诺:好的!但这只是一个幻影。他还年轻,还没有完全认识自己。 4. 忽略对方的感受或自己的感受。一个低情商的人很难获得快乐与幸福。关注对方的感受,是经营关系中的一个核心练习,重复练习,你才能掌握。 5. 缺解决问题的能力。缺少创意,生活会成为死水。 6. 缺少爱的能力,一味地索取。爱的本质是给予,违背了宇宙法则,你注定会失败,在关系中输得很惨!如电视剧〈过把瘾〉中的杜梅。 7. 语言攻击或身体攻击。如批评、轻视等,这些是婚姻杀手。小心,管住你自己的语言,管住你自己的行动与念头。 8. 防卫。开放才会得到爱,防卫者成为孤岛。 9. 筑长城。把自己关在里面,你只好独处了。 10. 爱的存款不足,无力维持关系,等等。 思考题: 1. 怎样去爱自己?请举例。 2. 如何关系中发展同理心? 3. 如何处理关系中的旧伤?[/size]
      [img]http://www.ep.net.cn/img/banna_9.gif[/img]<br><br>你的爱心,会给有需要的人,也给你自己,带来一分光,温暖,快乐,爱心事业离不开你的支持,关注和参与! <br>[fly]~v~ 奥运让海内外华人团结凝聚[/fly]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02
        • 经验0
        • 文章350
        • 注册2008-03-08
        [size=3]第四课: 婚姻问题造成对孩子的创伤 夫妻之间的争吵 孩子往往比成人敏感得多。夫妻之间在争吵或斗气时说的一句有刺的话,往往对方未曾听得明白,孩子便已经完全收到。孩子碰上这些事是完全不知该怎样做的,他们只好装做没事,其实内心很是惶恐。父母不愿讨论这个问题,孩子绝不敢提出或者询问,只得暗藏在心里。这样的孩子会在睡眠中咬牙、做恶梦、在自己的房里里偷偷地哭、经常生病、不能集中注意力、胆小、无力感重、易发脾气、不听教导、学习散漫。 任何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在孩子内心里,都是一份无可代替、不能动摇的“钢铁三角”关系。在孩子的极深层的潜意识里,这份关系是极为珍贵、不容挑战的。无论什么事,孩子都不允许这份关系受到伤害,同时孩子会愿意做任何事、做出任何牺牲,去保持这份关系。所以,当孩子看到父母之间出现问题,他们的内心既着急又无法理解,更不知道该怎么做,便只得以牺牲自己去换取父母的和谐了。 孩子的潜意识会推动他制造一些自己的问题出来,以为这样做能使父母停止争吵:因为要解决孩子的问题无暇争吵。这便是孩子多病、学业成绩急降、出现不当行为的原因。 今天的社会,人们充满压力和负面情绪但又不懂有效处理负面情绪的技巧,所以夫妻之间常有冲突,孩子也常满怀怨愤、惶恐。 国人传统的家庭相处模式,强调“以和为贵”,但是没有把问题引起的情绪困扰消除的“和”,其实只不过是“苹果皮”式的和谐;外表光滑亮丽,而内里也许已经变黑坏掉。这样的“以和为贵”,其实更促使婚姻走向破裂。 孩子内心深层的信念是:父母都是完美的、绝对不会错的,并且都是要完全支持的。所以当父母争吵或分手时,孩子无法理解,不知如何是好。这样引起的信念,使孩子对这个世界,对人生最基本的认识基础产生动摇,因而不能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和处理自己人生中的各种事情。 分居 对孩子来说,父母分居表示他与父母组成的“钢铁三角”关系破裂了。对孩子的深层潜意识来说,这是一个差不多完全不能接受的情况。孩子会想做些事情去把父母重新连接起来,首先他会制造自己的问题,例如态度逆反、情绪不稳定、无心学习、不能集中注意力,企图借此父母会把注意力从两人之间的冲突转向自己的问题上。 一般这没有多大效果,孩子对父母分居反应的第二个阶段是怪责自己,把父母之间的问题揽上身,看做是因为自己不够好使得父母分开。这份自责导致孩子忧郁、难过不安、惭愧内疚、否定自己、缺乏自信、不愿做事。再进一步,孩子会认为自己没有资格得到父母的爱护,因而没有资格活得开心和成功。 孩子反应的第三阶段是麻木和自暴自弃,没有自我价值,不会爱护和尊重自己,因而对别人也无法爱护和尊重,因为他认为父母已经放弃了他。这样的孩子会在学业上及生活中出现很多问题,同时很难自动地做出改善和提升工作。他会重复给自己制造失败和不如意的经验,去证明自己是不值得被父母爱的,父母放弃自己是对的。他的感情关系也不会发展得很好,因为他不允许自己有比父母更成功的婚恋。 离婚 对孩子来说,父母分居虽然,也许尚有挽回的机会;离婚则是对那份“钢铁三角”关系判了死刑。离婚使他相信世界绝无可能回复到以前的状况。他也再没有在父母爱护下成长的机会了。因此上述三个阶段的表现会成为孩子性格的一个部分,而不是短期的身心现象。 如果父母的分手是痛苦的和充满仇恨的,孩子的伤痛和伤害将是最大、最深的。每当父母的一方向孩子指责另一方的不是,孩子听到一个心中绝对完美和正确的人被否定,而做出否定的又是另一个孩子心中绝对完美和正确的人,他无法内心深处在接受的同时又拒绝,所以极其痛苦。 若孩子与分手的父母一方向住但被禁止见到或接触另一方,无论怎样做,他都会有两份的内心负担:一份遗憾和犯罪感(对见不到的一方),和一份愤怒(对不让他见到另一方的人)。若他偷偷地去见不准见的一方,他对见到的一方会有难过和内疚,而对禁止他的一方,他又会有犯罪感和歉意。这样,你看到为什么父母不和总是给孩子这么大的痛苦。 如何把对孩子的伤害减到最低 大部分的父母,当他们争吵时,他们仍然深爱孩子。就算他们决定分居甚至离婚,他们仍然是深爱孩子的,只不过他俩之间的问题已经大到超越一切,包括对孩子的爱。父母之间的感情关系是他们两人的事,他俩已经成年,有权决定自己的人生该怎样过,当然亦有责任承受自己决定的后果。若他们仍深爱孩子,他们可以做一些事,使两人的冲突和分手给孩子的伤害和痛苦减到最低。 (1) 尽量对孩子坦白。 坦诚地告诉孩子你俩有意见不一致的事情,告诉孩子这是正常的现象,没有两个人能够在所有的事情上意见一致的。坦诚地告诉孩子与另一方争吵后自己的不开心,但是绝对不要在孩子面前批评、责骂另一方。你可以对孩子说:“这次争吵使我感到很累,有些失望。” 但是你不可以说:“你爸爸很不讲理,他使我很累。” 如果可以,这样说会对孩子有帮助:“爸爸有他的看法,那也是为了我们好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不能同意。”就是在孩子面前给予另一方肯定。 如果你哭了,不要在孩子问你时否认,坦白地承认好了。哭泣不是一件见不得人、罪恶或错误的事,也不是只有软弱的人才会做的事。所有人都会有哭泣的时刻,甚至所有情绪当达到一定程度时,都会有眼泪出来。 (2)绝不把痛苦归咎于另一方或孩子。 无论你有什么情绪,或者痛苦,都要明白这是自己的人生,自己的责任,事情中都有自己的决定引起的后果。绝对不要在孩子面前埋怨另一方,更不要说问题是孩子的错,或者是孩子引起的。就算是说笑都不可以。 你可以对孩子说: ●每个人都有烦恼和不如意,我现在就是处于这样一个状况。 ●有一些事情,我与你的爸爸/妈妈的意见不一致,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没有两个人能够在所有事情上都看法一致。 ●事情与你(孩子)完全无关。爸爸妈妈对你的爱也完全跟以前一样,绝对没有改变。 假如孩子较年长,能够与你像朋友般倾变内心的感受,你可以把内心的一份情绪带出来孩子谈谈。前面说过的原则必须遵守(不批评另一方),若不能做到这点,则不应与孩子谈论。 以下是一些例子: 不应说                             可以说 “你爸爸/妈妈没有做好”  “我希望事情可以更好” “你爸爸/妈妈没有照顾我”  “我很想你爸爸/妈妈多问我需要些什么” “你爸爸/妈妈没有尊重我”  “我以为你爸爸/妈妈会先跟我谈谈” “你爸爸/妈妈很自私”        “对于会对我产生影响的事,我需要别人先跟我谈谈” (3)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父母对孩子的爱都不会改变。 假如父母双方都能按照上述的做法,有冲突争吵的过程中与孩子保持沟通,孩子心中虽然难受,但是会感到父母懂得处理他们自己的问题,便会减少制造问,也会减少对自己的责怪。尤其是当父母愿意与孩子探讨内心的感受时,孩子也会愿意对父母坦白说出内心的感受,并且接受父母在谈话中的引导。 如果父母的感情关系继续恶化、发展到需要分居或离婚的地步,有了上述的亲子关系,孩子的心理困扰可以保持而不再恶化。当分居与离婚已成定局,父母都分别能够与孩子建立一个更紧密的关系,互相支持。 这样,除了在整个过程中父母分别用语言去给孩子保证,他们对孩子的爱保持如前一样,无论什么事情都不会改变这份爱,在实际的接触相处里,孩子会真正感受到这点,这样,孩子能够接受父母已经分开的事实,内心虽然有份惋惜、无奈,但是,由于他仍享有父母的爱和支持,他仍然可以继续成长。 (4)与孩子同住及见面的权利。 分居或离婚所引起的问题之一是哪一方拥有孩子的抚养权,而另一方获得探视孩子的权利。很多坏掉的婚姻关系都以憎恨、报复的心态结束,往往以孩子作为伤害对方的工具。凭着爱而开始的一份关系,过程中两个人对这份关系的发展负有完全同等的责任,因为不能相处而要分手,这是值得惋惜的,但不应该以憎恨、报复的心态结束。因为配偶的问题而利用孩子去伤害对方,这是完全漠视无辜的孩子,无视身为父母的责任了。 用这件事去伤害另一方,孩子所得的伤害比另一方的大得多。这简直是以损失孩子的幸福人生为代价去对另一方的报复:每一次使另一方感受到痛苦,都同时使孩子获得幸福的可能性失去2%。 (5) 孩子与父母一起的时间。 已经分居或离婚的父母,两人之间虽然没有夫妻的关系,便是在见面时仍然可以凭对方的两个身份而给予尊重:①对方是一个人;②对方是自己心爱的孩子的爸爸/妈妈。                                        ―― 摘自李中莹《爱上双人舞》 重点提示:了解婚姻问题对孩子隐性的伤害,学习如何让伤害降低到最低的程度,是一个心理咨询师要深度掌握的。但从另一角度来说,这也是孩子成长的功课之一。你要了解:关键在于孩子内在的父亲与母亲是否和谐,而不是是否在形式上在一起。 学会和谐人生才能重复和谐;学会幸福人生才能重复幸福,孩子以后的命运也会重复原生家庭中所学到的一切。[/size]
        [img]http://www.ep.net.cn/img/banna_9.gif[/img]<br><br>你的爱心,会给有需要的人,也给你自己,带来一分光,温暖,快乐,爱心事业离不开你的支持,关注和参与! <br>[fly]~v~ 奥运让海内外华人团结凝聚[/fly]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02
          • 经验0
          • 文章350
          • 注册2008-03-08
          [size=3]第五课:父母十诫 国外有些研究者收集了父母在管教子女上的种种错误,概括出父母“恶行”的十大排行榜,作为天下父母之戒。 这个排行榜是:    1、体罚。痛打、重击、打耳光、猛捶及其他各种肢体攻击,既没有任何教育效果,还引起孩子气愤,心理上产生怨恨和敌意。    2、恐吓。这跟体罚息息相关。施暴父母常常抱怨孩子撒谎和鬼鬼祟祟等表现,实际上这些表现,恰恰是其心不甘情不愿又必须顺从时的自然反应。    3、吼叫。一般情况下,父母一吼,孩子会显得紧张、不安;但如果他们知道,这是父母无计可施时的办法,便会懒得再理会你。    4、令出即行。这与吼叫常常相辅相成,但肯就范的孩子不多。当一个人被使唤得团团转或唯命是从时,他往往丧失了自尊自重的能力。成年人痛恨别人对他颐指使气,孩子也然。    5、唠叨。父母通常是由于想不出别的办法,或运用不了更有效的方法而为之,其结果往往以吼叫和动粗收场。    6、空洞说教。多数孩子听到你那些老调重弹、空洞无物的说教,根本无动于衷。孩子明知自己犯了错,但宁可自己领会犯错的滋味,而不要旁人频频指出。    7、迁怒。当孩子令父母失望,或父母在生活中、工作上或其他什么地方遇到困难、受到压力时,孩子随便一些不尽人意的表现,都会惹得父母发火。父母迁怒于孩子,在气头上说的一些话,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种伤害,甚至可能会刻画在孩子的心灵深处,终其一生。    8、羞辱和嘲笑。“你的表现像三岁小孩” 之类,拿孩子的自尊开玩笑,冷嘲热讽,其后果,只能是徒然让孩子对父母、对自己产生怀疑而已。    9、圈套。孩子犯了错误,家长明知故问,等孩子为脱困而撒谎后,当面戳穿,严加指责,施以惩罚。这必然造成严重的沟通问题,使亲子关系进一步恶化。    10、加重罪恶感。有些父母喜欢用“我为你做牛做马,可你……” 之类怨言,令孩子感到不安,甚至产生罪恶感。有罪恶感不见得是坏事,但过度施加罪恶感,令孩子过分不安、紧张、自责,可能产生自卑、依赖等心理问題,无法建立开阔独立的人格。    以上“恶行”,在我们周围也屡见不鲜,值得大家警惕。 重点提示: 这些伤害性的行为与语言一定要在亲子关系中消失或减少,否则一个孩子生活在如此恶性的家庭生态环境中,正在学会憎恨与不幸,生命是轮回与重复,爱是一切问题的答案。 引导父母内在的爱与慈悲的流露,每一个人都有内在的佛性或神性,因为他们曾受伤,才会重复这样的不幸。 引导他们走向内在的智慧之光,他们才真正找到光。[/size]
          [img]http://www.ep.net.cn/img/banna_9.gif[/img]<br><br>你的爱心,会给有需要的人,也给你自己,带来一分光,温暖,快乐,爱心事业离不开你的支持,关注和参与! <br>[fly]~v~ 奥运让海内外华人团结凝聚[/f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