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滋神沐灵苑 >> 文章 >> 出路的探索 >> 生命的感悟 >> 正文
摆脱外在的约束和异化,追求自由发展     
摆脱外在的约束和异化,追求自由发展
[ 作者:姚国华 | 转贴自:搜狐读书频道 | 点击数:1418 | 更新时间:2005-02-10 | 文章录入:华灵子 ]

  生命是鲜活、流动的过程,是自成一体、自由存在、自主发展的有机系统。理解和把握生命,需要理解者用自己的生命尺度去领悟、感应生命体的相互关系,而不是用机械的解剖刀从外部去分析对象。解剖的只是死的物质,而不是活的生命。

  来自德国唯心主义的辩证法,突出地表现为整体主义的系统思维、历史主义的过程分析,马克思用来分析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危机及灭亡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正是提示有机生命自我存在、自我发展、自我演变的形而上学本质。

  有趣的是,传统中国也有丰富的辩证法思维:包括整体联系、矛盾对立、自我发展、变易的思想。中国哲学是以人的生命体验为中心建构的,这也正是因为中国一直是农耕的国度。从传统出发的毛泽东对于辩证法的理解有非常独到之处。

  列宁总结说,马克思主义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其实三者并不平行,哲学是基础,而政治经济学理论和社会主义学说是其两个方面或者两种矛盾倾向的分别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并不等于后人主要依据恩格斯、列宁的思想编撰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本人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中,恰恰是肯定唯心主义而批评庸俗唯物主义,强调实践的主观性方面: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这里,“实践”显然是核心词。马克思的哲学也被称为“实践唯物主义”。在他那里,实践不仅是客观的,更是主观的能动的活动,是对现存的事物的批判和改造。但我们通常只是把实践当作客观的物质活动,相对于理论、思想等主观东西。

  主体的立场:主观,精神,改变,创造,超越,批判,自由,目的,价值,浪漫,革命性,主观能动,理想主义。

  客体的尺度:客观,物质,适应,因循,认同,认识,规则,手段,真理,务实,科学性,实事求是,现实主义。

  人类面对自身和对象(即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形成唯心、唯物两种基本认知态度和思想方式,两者整体上是统一的、互补的。唯物主义从客观实际出发,而唯心主义则从人的主观世界出发,一个现实主义,一个理想主义。一个重视客观条件和必然性,一个强调主观目的和能动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理解为两种视角的高度综合,实践范畴本是要将两个世界统一起来。但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对此很木然,他们的思维凝固在苏联时代机械唯物主义的教科书上,与马克思本人相去甚远。

  长期以来,中国哲学家们以孩子式的简单逻辑理解事物,事先总要定出个真假、正误、好坏、善恶、美丑标准,用此给所有讨论对象归类、评价。唯物主义是褒义词,物质、客观、规律、实际、反映,这些词挂在人们嘴边上,似乎只要眼光向外就是正确的、科学的。唯心主义是贬义词,是迷信、空谈、狂想、痴臆、荒唐的代名词,指错误的思想观念和实践态度。

  这种思维源于恩格斯晚年片面总结的马克思主义,列宁在政治斗争中发展出一种党性原则,划分一个正确的、真理的阵营,一个错误的、荒谬的阵营,然后迷信一方而排斥另一方。这种一边倒的态度成了立场问题,就不再是哲学了。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被恩格斯称之为科学社会主义,以区别于以往的空想社会主义。因为,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客观矛盾及其规律,并建立社会主义的学说。说它是科学的,当然有道理。

  尽管关于资本主义命运的预言今天已被历史超越,但毫无疑问,这个学说作为人类理想主义的典范,是不可超越的。马克思揭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实现的可能性,但人类历史不像自然过程一样必然,并不存在超越人自觉奋斗的必然结果。

  共产主义首先是人类的一种理想,一种愿望,是人类自我解放的目标。所谓理想,就是从人作为主体的愿望出发,摆脱外在力量的约束和异化,追求自由发展的目标,共产主义的确体现了人类最高的理想。从这一角度来看,也就是从与科学、客观、对象化相反的人文、自我、主体性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具有永恒意义的人文主义。

  有人认为马克思不是一个科学家,因为他研究政治经济学之前,社会主义的结论就已经有了,他只是为后者寻找论证而已。的确,这位德国犹太人从内心深处是一个英雄主义、理想主义者,他内心的研究动力当然来自这种信念。

  然而,科学家也都是活生生的人,任何科学研究都有信仰、理想、信念、主观偏好、特殊视角以及个人功利目的的作用,纯粹的客观性是根本不存在的。尤其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来说,对象是人本身,不可能不带有主观的色彩。不能由此否定马克思经济学的科学性。他的《资本论》构成严谨的科学体系。在大英博物馆里苦心钻研,对理性与科学的追求十分执著。

  从这里我们也看到,马克思主义本身包含着的矛盾,其实体现了德国传统理想主义和英法科学主义思维的超越与综合。人类的思想并不总是逻辑上绝对同一,而是存在着矛盾对立,由此建立起不同立场和视角的空间张力,从中获得启示。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不是建立在空想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对现实的科学分析中;同时他也不是英美式的实证科学家,他还是一个革命家,一个关怀着人类命运的理想主义战士。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作为一个科学体系,其具体结论与科学史上的理论一样有局限,会被时代、被学科本身的发展所超越。一个半世纪之后,资本主义在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各种力量的挑战下经历了无数改革,过去的理论过时了自然并不奇怪。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作为人类一种理想,却具有永恒的精神魅力。

上一篇文章:生命哲学的思维特点:立足于内在性、目的性、统一性
下一篇文章: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生命是不断地实现着内在冲动的泉流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700]
· 联合国官员吁为拯救地球 少…[684]
· 视频:遏止全球暖化的「三…[719]
· 视频: 全球气温上升6度之后…[672]
· NASA SOS[684]
 
· 佛学唯识论与精神分析学[831]
· 感染当下大家庭的温暖、光…[1029]
· 度己度人度生灵度亡灵,给…[1034]
· 舍气度之局限,得志量之恢…[1377]
· 常留三分余地与人设想[1443]
 
· 华灵子生命哲学(原创,推…[13864]
·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生命是…[1505]
· 生命哲学的思维特点:立足…[1381]
· 生命哲学:关注内在、能动…[1559]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