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滋神沐灵苑 >> 文章 >> 世界现状 >> 社会现状 >> 精神危机 >> [专题]心理专栏 >> 正文
中国传统价值理念与当代信仰危机     
中国传统价值理念与当代信仰危机
[ 作者:郭沂 | 转贴自:美中文化研究所 | 点击数:2547 | 更新时间:2003-08-20 | 文章录入:华灵子 ]
中国传统价值理念与当代信仰危机
原创作者  郭 沂     出处 http://www.uschinasc.org/lanmu10.htm

[内容提要]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的价值理念成了明日黄花,而中国人的价值判断也随风飘荡,更谈不上稳定的信仰体系了。人们毫不犹豫地把中国数千年来的传统归结为封建遗毒和专制主义。这不但是对传统的巨大误解,而且是对现代化的巨大误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中外文化的融合,尽管中国人的价值理念和信仰体系会日益多元化,但其主流将是传统的。也就是说,中国传统宗教或哲学将仍然会成为当代中国人价值理念和信仰体系的主流;只有我们重新确认传统,才能化解目前这场空前的信仰危机。 
--------------------------------------------------------------------------------

信仰是人类最高的价值追求。自从鸦片战争的炮火无情地打开中国的大门以来,西方文化势如破竹,席卷神州大地,中国传统的价值理念便成了明日黄花,而中国人的价值判断也随风飘荡,更谈不上稳定的信仰体系了。 

中国现代以来的价值判断和信仰体系的变化是和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息息相关的。在我看来,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19年至1949年,是中国现代化的全盘西化期。全盘西化可分为两派,代表两种价值追求。一是全盘欧美化,二是全盘苏俄化(在中国人看来,欧美和苏俄都属于西方)。第二阶段为五十至七十年代,是中国现代化的全盘苏化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一切照搬苏联模式,加强意识形态的控制,不允许马克思主义以外的任何思潮存在,苏联化的马克思主义几乎成了唯一合法化的信仰体系。第三阶段为八十年代,是中国现代化的经济复苏期。中国改革开放运动的特点是,在经济上推行欧美化,而在政治上继续维持苏俄化。经济改革必然带来思想解放,结果导致各种思潮的流行。第四阶段为九十年代,是中国现代化的徘徊期。当经济改革初见成效,而不在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上作相应的调整,必然使改革陷入困境。这个时期,更多的人抛弃旧的信仰体系,而为全社会所接受的新的信仰体系尚未建立,造成信仰领域的空白,各种宗教和半宗教乘虚而入,**功现象是值得深思的。 

中国向何处去?应该如何重建中国的信仰体系?目前国内最有影响的思潮是所谓新左派和自由派,它们其实分别是全盘苏俄化和全盘欧美化在新时代的变种。这两种思潮的主要观点虽然水火不相容,但它们敌视传统的态度却如出一辙。它们都毫不犹豫地把中国数千年来的传统归结为封建遗毒,归结为专制主义。我以为,这不但是对传统的巨大误解,而且是对现代化的巨大误解。 

我们通常所说的现代化,其实只是对现代化概念的一种狭义的理解,即发源于西方,蔓延于全球,目前仍在进行的现代化。现代这个概念是相对的,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可以把自己所属于的那个时代称作现代。所以,在广义上,任何一种文化从旧范式向新范式转化的过程,都是现代化过程。从本质上讲,所谓现代化,就是由新的因素引起的文化系统的调整与转型过程。现代性是相对于传统性而言的,二者固然有所不同。然而,现代性与传统性是完全对吗? 

过去,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不够的。人们一般都想当然地以为,现代性当然不同于传统性,因而二者当然是对立的。这是一种错觉。现代性与传统性之间是血肉相连、难舍难分的。就知识系统的现代化而言,一方面,新的知识系统不可能是凭空产生的,它总要以传统知识系统为基础。另一方面,一些已有的知识被以不同方式运用到新的知识系统中,在新的知识系统中复活了。因而,在现代性中我们总可发现传统的影子。 

就价值系统而言,我以为在人类的轴心时代,各大文明的基本价值就已经确立。在其后各个时期的价值系统的转型中,尽管我们不能说在实质内容上没有新的发展,但是,传统的价值观被运用到新的价值体系中,更是一种普遍现象。我们不是经常注意到这种现象吗?许多被我们当作现代性的东西,一查古典,原来早已有之。按照雅斯贝尔斯的说法,在轴心时代以后,人类的每一次重大转折,总要回过头来从轴心文明中汲收智慧,就是这个缘故。这也是雅斯贝尔斯把人类那个辉煌时期称为轴心时代的原因。 

当然,并不是所有传统都可以直接运用到现代化中,它们往往要改头换面,采用现代的形式,即所谓新瓶装旧酒。有些传统,还需要加以改造,才能重新被运用到传统中。 

就这样,传统性在不知不觉中转换为现代性。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称为传统的现代化过程,即化传统为现代的过程。所以,在某种意义和程度上,我们毋宁说,现代性就是传统性。人们之所以将二者对立起来,主要由于这种传统性被遮上了一层现代的面纱。 

现代性与传统性的这种关系,我们从现代化的过程中可以看得更加清楚。现代化首先意味着新质的产生或引进。这些新质好象现代化的酵母,在旧的文化系统内部引起连锁反应,导致一系列的变动、调整与革新。在这个过程中,新旧因素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相互促动,最终形成一种新的文化范式。就传统而言,有些方面被摒弃,也有些方面以新的形式凸现出来,甚至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从而令新质相形见绌。也就是说,经过现代化的洗礼,传统再生了、复兴了。 

按照我的理解,所谓现代性就是在现代化过程中最能体现时代精神的那些因素。准此,那些引起现代化的新质固然是现代性,而那些在这个过程中重新扮演重要角色的传统因素同样是现代性。就后一种情况而言,现代性中包含着传统性,而传统性中亦孕含着现代性。这就是现代性与传统性的辩证关系。 

当然,在现代化过程中,传统在文化各个层面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这又导致各个文化层面的发展形态有所不同。一般说来,知识系统产生了更多的新质,所以它的发展模式是多变的、跳跃的;相反,价值系统,特别是其实质内容,则继承了更多的旧有因素,所以它的发展表现出更明显的恒常性和稳定性。 

如果按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种文化分类法,也许问题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翻阅历史不难发现,人类的精神文化在轴心时代已经发展到空前的高度,此后,它的发展虽然时有起伏,但一直没有达到轴心时代的高度。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可以说轴心时代的精神文化的繁荣程度是绝后的。相反,物质文化的发展是在不断更新的,高潮迭起,且一浪高过一浪,当它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以后,又会被另一个高度所取代。所以,我们虽然可以说现代的物质文化繁荣的程度是空前的,但不可以说它是绝后的。至于制度文化的发展,则介于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之间。 因此,我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中外文化的融合,尽管中国人的价值理念和信仰体系会日益多元化,但其主流将是传统的。 

那么,中国传统的价值理念和信仰体系是什么呢?人们一定会想到中国哲学,想到儒家、道家和佛教。中国传统的价值理念和信仰体系的确在此。 

在我看来,哲学和宗教的含义,是一个需要重新界定的前提性工作。这两个概念都来自西方,所以,一般人观念中的哲学与宗教,都是西方意义上的哲学与宗教。以西方意义上的哲学与宗教来考量中国的学术思想,严格地说,中国既没有哲学,也没有宗教。如果一定要以这个意义上的哲学与宗教来分析中国学术思想,我们当然可以找到类似于西方的哲学和宗?教。依此,或许可以这样说:西方思想的特质在于哲学与宗教相分离,印度思想的特质在于哲学与宗教相合一,而中国思想的特质在于以哲学代替宗教。 

各国的宗教都是为了解决人生的问题,但在中国,哲学就是为了解决人生的问题,不需要宗教来扮演这一角色。中国哲学通过两条途径来安顿人生,一是自然,二是人自身,也就是人的德性,二者往往交织在一起。由于它们都以人为出发点、为人生而设,所以都具有人文主义特点。就此而言,我们又可以说中国哲学的特质是人文主义。 不过,我们尤其应该注意到,中国的传统思想有自己独特的风貌。按照西方的标准来讨论中国的学术思想,是不客观的,也是不公正的。所以,我们应该打破西方中心论的束缚,在更超越的层面上去理解哲学和宗教,对这两个概念进行重新理解和诠释。我想,如果把哲学看作关于世界根本观点的学说、关于对存在问题的思考,如果把宗教看作关于人生的学说、关于信仰的体系,那么就可以说中国思想具有哲学和宗教的两重性;它既是哲学,也是宗教。中国思想立足于人自身,所以这种哲学是人文主义的哲学,这种宗教也是人文主义的宗教。 

[1] [2]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我们还有精神家园吗?
下一篇文章:大学人文精神的信仰渊源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698]
· 联合国官员吁为拯救地球 少…[682]
· 视频:遏止全球暖化的「三…[717]
· 视频: 全球气温上升6度之后…[669]
· NASA SOS[682]
 
· 佛学唯识论与精神分析学[829]
· 感染当下大家庭的温暖、光…[1027]
· 度己度人度生灵度亡灵,给…[1031]
· 舍气度之局限,得志量之恢…[1372]
· 常留三分余地与人设想[1439]
 
· 中国社会信仰的危机和重建…[3671]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